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益表达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被引量:96
1
作者 王中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2004年第5期39-42,共4页
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利益结构。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利益表达机制却没有发生同步的变革,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消极... 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利益结构。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利益表达机制却没有发生同步的变革,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消极因素。遵循党的十六大精神,构建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政治发展 利益结构 社会稳定 民主政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还是其他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2,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平等也不是公平正义,而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对主张原子化社会与个体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扬弃。集体主义价值观,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基础之上,强调本体与他者、个体与集体、个人的自由发展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平等也不是公平正义,而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对主张原子化社会与个体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扬弃。集体主义价值观,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基础之上,强调本体与他者、个体与集体、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更要把集体主义具体化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去,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解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义 真正的共同体 个人主义
下载PDF
我国现行利益表达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中 《理论参考》 2006年第2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利益表达机制 组织化程度 发展不平衡 利益群体 弱势阶层 利益格局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中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一元多样的新特征。一元,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样,是指多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竞争并存。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良性互动,消除文化领域的个人主义与... 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一元多样的新特征。一元,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样,是指多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竞争并存。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良性互动,消除文化领域的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现象,形成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原文传递
遏制权力腐败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中 《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2,共3页
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现代化变迁之中,需要一个具有极大合法性的执政党。然而,权力腐败正在吞噬着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大障碍。政治结构分化不充分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因此,进行以权力... 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现代化变迁之中,需要一个具有极大合法性的执政党。然而,权力腐败正在吞噬着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大障碍。政治结构分化不充分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因此,进行以权力制衡为重点的体制创新是有效遏止腐败的关键,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体制创新应该创造与借鉴并重,世界各国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组织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腐败 合法性 政治发展 体制创新 中国 权力制衡体制
下载PDF
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与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中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5,共5页
中国的民主政治,是具有民主共性又有鲜明特性的新型民主政治。中国民主政治的特性,既表现在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上,又表现在符合基本国情的经济、政治制度安排上。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中国的民主政治,是具有民主共性又有鲜明特性的新型民主政治。中国民主政治的特性,既表现在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上,又表现在符合基本国情的经济、政治制度安排上。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最大的机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与人的主体性的日益发育。最主要的挑战,是解决贫富差距等导致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为民主政治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基本制度,创新民主理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中国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
原文传递
世界革命与苏联现代化的双重变奏——列宁的积极探索及其身后苏联的经验教训
7
作者 王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产生了历史性交集。在认识上,列宁关注的重点经历了从世界革命向本国现代化的复杂转变。在实践上,他围绕现代化主题进行了艰辛但却极具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积极...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产生了历史性交集。在认识上,列宁关注的重点经历了从世界革命向本国现代化的复杂转变。在实践上,他围绕现代化主题进行了艰辛但却极具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积极成果。列宁身后的苏联,尽管在某些领域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无论是在国内建设、对外交往上还是党的建设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现代化最终失败。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勇于吸纳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走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劳动创业积极性、确保民生不断改善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世界革命 社会主义 苏联现代化 共产党领导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三维考察
8
作者 王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66-82,共17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在人的发展维度,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生产维度,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力、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在经济调节机制维度,是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充分吸...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在人的发展维度,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生产维度,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力、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在经济调节机制维度,是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立足于实践,紧紧围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科学理解、充分呈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人的发展 社会生产 计划调节 实践
原文传递
列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经济与政治的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中 《科学社会主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9,共9页
列宁认为,要从事物的发展中、从实践和经验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他立足于俄国革命的实践和经验,通过与资本主义本质的对比,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 列宁认为,要从事物的发展中、从实践和经验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他立足于俄国革命的实践和经验,通过与资本主义本质的对比,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是依照与资本主义不同的方式组织生产与分配。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掌握国家政权并对全社会实施政治领导。列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我们逐步提升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程度、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本质 资本主义本质 经济本质 政治本质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利益意识·民主政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4,共5页
现代民主政治是公民参与的政治,其根基是充分社会化了的市场经济和有着丰富社会联系、摆脱了狭隘人群附属物性质、能够意识到自己利益所在的个人独立性。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间,利益意识充当着关键的中介角色。中国应该根据公民利益... 现代民主政治是公民参与的政治,其根基是充分社会化了的市场经济和有着丰富社会联系、摆脱了狭隘人群附属物性质、能够意识到自己利益所在的个人独立性。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间,利益意识充当着关键的中介角色。中国应该根据公民利益意识的发展程度和民主发展的级层性和阶段性要求,理性地设计出民主政治运行的合适框架,主动而非被动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独立个人 利益意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中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第4期3-7,共5页
自我革命,是事物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途径。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自我革命的根本原因。勇于自我革命的关键在于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与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既是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 自我革命,是事物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途径。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自我革命的根本原因。勇于自我革命的关键在于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与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既是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自我革命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与实践,既为党永葆生机与活力提供了科学路径,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顺利推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先进性 纯洁性 党的建设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内涵与本质规定——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动态演进视角的考察
12
作者 王中 孟祥真 《岭南学刊》 2024年第2期5-17,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特殊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阶梯式递进、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的过程,是由首尾相连、前后相继的次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特殊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阶梯式递进、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的过程,是由首尾相连、前后相继的次级阶段共同构成的。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发生阶段性的局部质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当代中国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局部质的飞跃的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局部质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十月革命后列宁经济建设思想的方法论悖结及其澄明
13
作者 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4年第2期96-106,F0003,共12页
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作为战时体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用被不适当地夸大,源于方法论上的错误认知,即高估革命主体能动性、忽略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新经济政策,在科学方法论意义上,消除了... 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作为战时体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用被不适当地夸大,源于方法论上的错误认知,即高估革命主体能动性、忽略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新经济政策,在科学方法论意义上,消除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认识上一度存在的逻辑悖结,实现了主体能动性与物质生产客观必然性的有机统一。特定历史情景下正确与错误认知共存并相互纠缠,呈现了历史过程的复杂性,凸显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生产实践,是克服认识局限性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经济建设 主体能动性 客观必然性 科学历史观
原文传递
普列汉诺夫与列宁关于十月革命的政治分歧及其理论根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中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9,共8页
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和阶级构成还不能为社会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处在上升阶段,因而他反对列宁提出的工农民主专政及其领导的十月革命,主张通过阶级合作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普列汉诺夫的... 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和阶级构成还不能为社会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处在上升阶段,因而他反对列宁提出的工农民主专政及其领导的十月革命,主张通过阶级合作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普列汉诺夫的主要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足,尤其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不够充分:过于注重革命的客体向度即经济力量,而对革命的主体向度即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关注不够;只强调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而忽略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停留在概念层面理解唯物辩证法,而不能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与历史条件中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列宁避免了普列汉诺夫的错误,领导俄国人民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列宁 十月革命 唯物辩证法
原文传递
经济—政治关系: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献梳理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经济与政治呈现出显著的一体化特征,政治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政治等从人类活动的整体中显著分化出来,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与政治的反作用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由隐而显,得到普遍性显现...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经济与政治呈现出显著的一体化特征,政治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政治等从人类活动的整体中显著分化出来,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与政治的反作用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由隐而显,得到普遍性显现。由经济和政治浑然而一到经济和政治显著分离,政治由生产的内在要素演变为生产的外部条件,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在经济与政治基本分离的前提下,现代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产政治化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等著作中的分析、列宁晚年的探索以及中国的实践,为正确理解并处理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政治 超经济 纯粹经济 生产政治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探析——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步焕 王中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思想。对其有"不成熟"和"思想高峰"两种不同评价。通过文本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后来并没有完全抛弃异化思想,而是延续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思想。对其有"不成熟"和"思想高峰"两种不同评价。通过文本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后来并没有完全抛弃异化思想,而是延续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异化思想从微观拓展到宏观,深化了对异化扬弃的认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延续了异化劳动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异化劳动新的基本规定和特征,以及对克服异化的新认识,完整阐释了拜物教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资本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党群关系建设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中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党群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利益急剧分化的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影响党群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也不断孳生。必须把党群关系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去审视,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促... 党群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利益急剧分化的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影响党群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也不断孳生。必须把党群关系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去审视,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促进制度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改善党群关系,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群关系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制度创新
下载PDF
社会和谐视角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中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0-63,共4页
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与利益格局。与此同时,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变革却没有同步进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消极因素。建构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与利益格局。与此同时,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变革却没有同步进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消极因素。建构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政治发展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利益表达 政治发展
下载PDF
论列宁的整体性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3年第2期94-105,167,共13页
列宁的整体性思想,从青年时期开始萌发,1914—1916年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后走向成熟。蓬勃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是列宁整体性思想形成的根本动力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域。列宁的整体性思想,集中在他对局部与整体、链条与环节之间辩证关系的总... 列宁的整体性思想,从青年时期开始萌发,1914—1916年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后走向成熟。蓬勃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是列宁整体性思想形成的根本动力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域。列宁的整体性思想,集中在他对局部与整体、链条与环节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把握与阐述上,既准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与发展演进规律,又凸显了主体能动性发挥及巨大作用。准确理解并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列宁整体性思想得以形成的方法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整体性思想 唯物辩证法
原文传递
参与、监督与制约——未实现的列宁晚年政治体制设计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0,共4页
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设计构想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是通过普通党员(群众)的有效参与,实现对党和国家政权的外部监督;其二是通过监察委员会与党的委员会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实现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根据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体制外与... 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设计构想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是通过普通党员(群众)的有效参与,实现对党和国家政权的外部监督;其二是通过监察委员会与党的委员会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实现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根据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体制外与体制内的双重监督相结合,应该是共产党自身健康与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蕴涵着现代政治的精华,但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失去政权和苏联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列宁 权力监督和制约 政治体制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