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石梦竹 王东 +3 位作者 张慧 顾天楚 肖晗冰 刘金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3-787,共5页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0例,男67例,女23例,年龄2~7岁,体重10~4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右美...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0例,男67例,女23例,年龄2~7岁,体重10~4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患儿在相同时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泵注时间均为10 min。记录PACU期间躁动发生例数、躁动评分和疼痛发生率、疼痛评分;记录拔管及苏醒时间、拔管后PACU停留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镇痛药物补救例数。采用术后行为量表,分别在术后1、7、30 d对患儿父母进行术后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获得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疼痛发生率、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拔管及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1)。两组患儿镇痛药补救率、拔管后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 d比较,术后30 d两组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1)。与C组比较,术后1、7 d D组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d两组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不仅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还能降低全麻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发生率,以改善分离焦虑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患儿 苏醒期躁动 术后行为改变
下载PDF
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裴刚 王东 +2 位作者 李晶 李昀竹 季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93-2000,共8页
有机朗肯循环低温热力循环性能优越,易于小型化和自动运行,非常适合于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依托已有的ORC-CHP实验平台,对热源温度101℃,膨胀机乏汽余热利用温度21.6~48.7℃时系统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该温度范围内,ORC-CHP系... 有机朗肯循环低温热力循环性能优越,易于小型化和自动运行,非常适合于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依托已有的ORC-CHP实验平台,对热源温度101℃,膨胀机乏汽余热利用温度21.6~48.7℃时系统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该温度范围内,ORC-CHP系统的综合能量效率96%~97%,其中热功转换效率4.4%~5.1%,乏汽余热利用效率91%~92%;从可用能角度出发,系统综合可用能效率50.0%~75.3%,其中热功可用能效率24.4%~19.2%,乏汽余热可用能效率25.7%~56.2%。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高效利用膨胀机乏汽余热,明显提高了有机朗肯循环的综合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热电联供 余热利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术后负面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石梦竹 张慧 +2 位作者 王东 肖晗冰 刘金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4-616,共3页
对于患儿而言,全麻和手术过程是种不愉快的体验,有高达2/3的患儿术后会出现负面行为,如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和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ural changes, NPOBCs)。目前用于预防术后负面行为的措... 对于患儿而言,全麻和手术过程是种不愉快的体验,有高达2/3的患儿术后会出现负面行为,如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和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ural changes, NPOBCs)。目前用于预防术后负面行为的措施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等。其中,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用于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出现将其用于改善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报道。本文综述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右美托咪定在减轻患儿术后负面行为方面的文献,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改变 患儿 全麻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苏醒期躁动 手术过程 行为干预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术中iv维生素C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东 张慧 +2 位作者 朱贺 张娜 刘金东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809-1814,共6页
目的观察术中iv维生素C对心肺转流下行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在心肺转流下行心脏手术最终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维生素C... 目的观察术中iv维生素C对心肺转流下行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在心肺转流下行心脏手术最终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维生素C组(33例)。维生素C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10 min、体外循环后并行开始前10 min、胸骨完全闭合后予iv维生素C注射液,1 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总量3 g。对照组患者在同等时间静脉注射10 mL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度评分及种类。分别于插管后10 min(T0)、胸骨完全闭合后(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记录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并于T0、T1记录肺动态顺应性(Cd)、肺静态顺应性(Cs)。观察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刻比较,两组T1~T3时刻PaO2/FiO2、A-aDO2明显降低(P<0.01);两组T1时刻Cd、Cs明显升高(P<0.05)。维生素C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73%(P<0.05)。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组患者术后肺部评分显著降低(P<0.01)。术后患者其他并发症以房颤最常见,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iv维生素C能够降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评分,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心脏手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 氧合指数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肺 动态顺应性 肺静态顺应性
原文传递
心血管手术患者肾动脉搏动指数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 王东 +3 位作者 许晶晶 周康 张娜 刘金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患者肾动脉搏动指数(renal pulsatility index,RPI)与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RPI增高是否能预测AKI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9年2月—2019年10月择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患者肾动脉搏动指数(renal pulsatility index,RPI)与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RPI增高是否能预测AKI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9年2月—2019年10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CPB下心血管手术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于麻醉诱导后(T1)、术毕即刻(T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测RPI;术前1 d、术后1~7 d取静脉血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PI对预测AKI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术后发生AKI的患者有19例,发生率为26.8%。与非AKI组比较,AKI组T2时RPI显著增高(P<0.01),T1时R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2时RPI为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T2时RPI对AKI诊断的AUC为0.724(95%CI 0.578~0.869,P<0.01),敏感度57.89%,特异性86.54%,RPI临界值为1.86。结论心血管手术患者RPI和AKI发生存在相关性,RPI增高的患者在心血管手术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搏动指数 急性肾损伤 心肺转流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