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抓准倾诉体散文特性来教学——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15期111-114,共4页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倾诉体散文.《秋天的怀念》不仅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更是一种苦难后的诉说.
关键词 秋天 散文 教学 特性
下载PDF
“乌台诗案”中苏轼与李定的交锋 被引量:1
2
作者 《新东方》 2019年第4期78-84,共7页
苏轼与李定之间存在着间接过节,没有直接发生过冲突,但李定是一个不服母丧之人,投机取巧地投靠王安石变法之新党,并受到重用与提拨。李定的“匿丧事件”受到旧党群臣的猛烈抨击,被迫追服母丧。当他擢为御史中丞掌握大权时,便借宋神宗之... 苏轼与李定之间存在着间接过节,没有直接发生过冲突,但李定是一个不服母丧之人,投机取巧地投靠王安石变法之新党,并受到重用与提拨。李定的“匿丧事件”受到旧党群臣的猛烈抨击,被迫追服母丧。当他擢为御史中丞掌握大权时,便借宋神宗之力对反对新法呼声最大的苏轼发难,以报复苏轼“诗讥”之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李定 乌台诗案 思想交锋
下载PDF
苏轼“欲归”与“又恐”的矛盾心理
3
作者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与好友饮酒望月,他借着酒醉,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与好友饮酒望月,他借着酒醉,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惠卿 参知政事 王安石变法 矛盾心理 太皇太后 王安国
原文传递
生命的沉思——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4
作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21期45-48,共4页
《永久的生命》是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散文二篇》中的第1篇,作者是著名作家严文井, 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通过生命时间观来对生命问题进行哲理性的沉思,把生命放在有限与无限之间、静止与运动之间、毁灭与永存之... 《永久的生命》是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散文二篇》中的第1篇,作者是著名作家严文井, 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通过生命时间观来对生命问题进行哲理性的沉思,把生命放在有限与无限之间、静止与运动之间、毁灭与永存之间,进行哲思阐述与由衷慨叹, 给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导向,要热情地讴歌永久的生命,赞美永久的生命,以提升人们的思想与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文井 《永久的生命》 有限与无限 生命 八年级语文 哲理性 沉思 积极向上
下载PDF
捕捉文本信息 破解文本密码
5
作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19,共3页
优秀的文本总含有深层次的丰富内涵,而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隐含信息,把文本的丰富韵味与内核充分地显现出来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具有暗示义或联想义的文本信息,切准破解文本的密码,深度解读文本。
关键词 文本信息 密码 隐含信息 引导学生 阅读教学 解读文本 联想义 教师
原文传递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翁亭记》文本解读
6
作者 《新教育(海南)》 2015年第21期46-47,共2页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解读正确,则学生获取的文本信息有价值,有继续挖掘与探究的兴趣与动力,从而形成学生探究的能力。《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被贬于滁州时所作,写于庆历六年(1046),文本信息极为丰富,以下为之一一...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解读正确,则学生获取的文本信息有价值,有继续挖掘与探究的兴趣与动力,从而形成学生探究的能力。《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被贬于滁州时所作,写于庆历六年(1046),文本信息极为丰富,以下为之一一解读。一、知滁州缘由欧阳修被贬滁州之因,主要是参加了范仲淹主导的庆历革新,守旧派贾昌朝、陈执中为了推翻庆历新政,不断制造事端,寻找借口,把参与和支持庆历新政的人员给予打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醉翁亭记》 庆历新政 陈执中 贾昌朝 以文 阅读教学 人生遭际 于庆 丰乐亭记
原文传递
多难畏事中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夜游”“无与为乐者”“竹柏”探微
7
作者 《新教育(海南)》 2015年第1期29-30,共2页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元丰二年"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于元丰六年不得签书公事时所写的。诗作道出了苏轼在大有可作为之年,被放逐成"闲人"的心酸与痛苦挣扎,反映了苏轼被贬而不甘沉糜的心情。文章通过对诗中"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元丰二年"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于元丰六年不得签书公事时所写的。诗作道出了苏轼在大有可作为之年,被放逐成"闲人"的心酸与痛苦挣扎,反映了苏轼被贬而不甘沉糜的心情。文章通过对诗中"夜游""无与为乐者""竹柏"等意象的分析,指出了苏轼此时复杂的心境和所处的窘境,反映了苏轼竹柏明志、随遇而安的坚毅性格与旷达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夜游 无与为乐者 竹柏
原文传递
语文教学去伪存真的三重境界
8
作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7年第3期11-13,共3页
语文教学要去伪存真,就必须运用知识与技能对语文进行思考与辨析,弃其糟粕,吮其精华。教师应通过思考和辨析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通过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判断,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 语文教学要去伪存真,就必须运用知识与技能对语文进行思考与辨析,弃其糟粕,吮其精华。教师应通过思考和辨析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通过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判断,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体系 语文知识 精神境界 鉴赏能力 感悟能力 教师
原文传递
抓准小说特质来上小说
9
作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4,共3页
文学作品是有特质的。作家王蒙这样描述小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是散文;被人突然推倒下水去,就是小说了。”我教学小说文本,主要从小说的特质来切入,进而引导学生切人文本,解读文本,瓦解文本。
关键词 小说文本 特质 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 解读文本 王蒙 散文
原文传递
“情意语文”阅读教学主张
10
作者 方仁艳 颜思丽 +2 位作者 陈永凤 龙敏 《新教育(海南)》 2019年第31期9-10,共2页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语言运用本领的。"这样看来,语言是语文的核心要素,积极的语言运用是语文的"独当之任",由言而意,由言表意,言意相生,情感、思维、审美、文化,就在其中。由此,我们提出...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语言运用本领的。"这样看来,语言是语文的核心要素,积极的语言运用是语文的"独当之任",由言而意,由言表意,言意相生,情感、思维、审美、文化,就在其中。由此,我们提出了情意语文的教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叶圣陶 教学主张 语言运用 道德经 阅读教学 内涵界定 语文 情意
原文传递
《屈原》激烈的倾诉与光明的抨击
11
作者 孙元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23期91-95,共5页
《屈原(节选)》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作者是郭沫若,文体是戏剧。课文内容节选了剧本第五幕第二场。本文的背景是屈原处战国楚怀王时代,屈原因“博通之知,清洁之行”,故楚怀王用之为“左徒”。时秦国欲吞并天下,屈原... 《屈原(节选)》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作者是郭沫若,文体是戏剧。课文内容节选了剧本第五幕第二场。本文的背景是屈原处战国楚怀王时代,屈原因“博通之知,清洁之行”,故楚怀王用之为“左徒”。时秦国欲吞并天下,屈原为楚国出使到齐国,结为楚齐连横。秦惠王知后,便派相国张仪到楚国,行贿楚国贵臣靳尚、令尹子兰、司马子椒,还内赂楚怀王宠姬郑袖,共同谮言构陷屈原,放逐屈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令尹子兰 郑袖 课文内容 张仪 楚怀王 秦惠王 楚国
下载PDF
仔细的推敲,审慎的思考——对《唐雎不辱使命》的批评性思维解读
12
作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3期87-91,共5页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审问""慎思""明辨"是我们思维活动的一种进阶,属于批评性思维的范畴。而批判性思维是我们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唐雎不辱使命》...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审问""慎思""明辨"是我们思维活动的一种进阶,属于批评性思维的范畴。而批判性思维是我们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唐雎不辱使命》的内容疑点重重,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仔细的推敲,审慎的思考,做出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唐雎不辱使命》进行质疑、肯定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下载PDF
走进《湖心亭看雪》的“丰盈处”
13
作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5年第10期50-52,共3页
文本解读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与底板。文本解读得准确与丰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重点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取舍就会游刃有余。反之,文本解读过浅,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出再花哨炫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 《湖心亭看雪》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师 课堂
原文传递
孤独与成长——《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之二
14
作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4,共3页
【我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大致内容是: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 【我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大致内容是: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孤独之旅》这个题目是课本编者加的。“孤独”在小说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杜小康因生活所迫而失学,失去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二是指杜小康对自然环境和前途感到恐惧。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安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之旅》 解读 设计 成长 长篇小说 《草房子》 家庭变故 自然环境
原文传递
与其所交,金石弗渝——论苏东坡与张方平忘年之契的情谊
15
作者 《中国苏轼研究》 2018年第2期241-254,共14页
张方平是苏轼一生重要的贵人,虽然年龄大苏轼30岁,苏轼也以“门生”自称,但张方平认为“门生二字,尤是过言”,彼此应是“忘年之契”,“何门生之有”。本文从张方平与苏洵的交往、张方平与苏轼的政治交往、苏张二人的文学交往等方面,论... 张方平是苏轼一生重要的贵人,虽然年龄大苏轼30岁,苏轼也以“门生”自称,但张方平认为“门生二字,尤是过言”,彼此应是“忘年之契”,“何门生之有”。本文从张方平与苏洵的交往、张方平与苏轼的政治交往、苏张二人的文学交往等方面,论述两人长达38年波澜壮阔、金石弗渝的忘年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书 方面 省校 情谊 秘书 著作 门生 人称 书郎 丞等职
原文传递
上策莫如自治——苏轼、苏过居儋民族观的形成
16
作者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2期274-294,共21页
苏轼、苏过父子于绍圣四年(1097)七月抵儋,居儋生活近三年,于元符三年(1100)六月北归。其居儋期间,从对琼岛怀有猜测、陌生与恐慌,以及对"投之生黎,俾勿冠履"[1]1040的生活产生疑问与疑虑;到摒弃成见接纳儋耳,入乡随俗,近民亲... 苏轼、苏过父子于绍圣四年(1097)七月抵儋,居儋生活近三年,于元符三年(1100)六月北归。其居儋期间,从对琼岛怀有猜测、陌生与恐慌,以及对"投之生黎,俾勿冠履"[1]1040的生活产生疑问与疑虑;到摒弃成见接纳儋耳,入乡随俗,近民亲民,与儋人同乐,"晚途更著黎衣冠"[1]1090地融入儋耳社会;再到最后"但使俚俗相恬安"[1]1090,产生了维护与保护儋人利益的思想。在此过程中,他们与儋人产生了感情,并对儋人受欺谩产生同情,在苏轼"咨尔汉黎,均是一民"[1]1039"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1]1070民族平等观的影响之下,苏过提出了"上策莫如自治"[2]494的政治主张,即给黎族人民"许以官而用"[2]494,并使黎人有"编户之家"[2]495的民族怀柔政策,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做了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户 苏过 历史性贡献 入乡随俗 怀柔政策 儋耳
原文传递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
17
作者 《新教育(海南)》 2014年第11期32-32,共1页
凡事欲要实施,须有策划与规划,有良谋与良略,才能"按图索骥",开展工作与活动,才能按质按量高效地完成任务。而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必须熟悉语文教材,熟悉教材文本,吃透教材文本内容,才能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 凡事欲要实施,须有策划与规划,有良谋与良略,才能"按图索骥",开展工作与活动,才能按质按量高效地完成任务。而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必须熟悉语文教材,熟悉教材文本,吃透教材文本内容,才能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并有效高效地感知间接知识,体验间接知识,最终能获取间接知识,转化生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有"精心预设"才能成就"精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心预设 课堂教学 教材文本 间接知识 情境教学 最近发展区 周福清 文本解读 《沁园春·雪》 万里
原文传递
谈新课程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8
作者 《新教育(海南)》 2008年第9期24-24,共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培训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培训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注重培养语文能力。语文的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工具检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主动参与 语文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培养 新课程 接受学习 课程实施 死记硬背
原文传递
台阶
19
作者 《新教育(海南)》 2017年第1期80-80,共1页
我家在二楼。 每天我都上楼下楼,从来就没有数过台阶,也不必要数台阶,更无需知道台阶的阶数。 今天,我上三楼去上课,无意间我想起要数一下台阶。因为我上作文课时给班里的学生启发过,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与事,生活处处留心,从... 我家在二楼。 每天我都上楼下楼,从来就没有数过台阶,也不必要数台阶,更无需知道台阶的阶数。 今天,我上三楼去上课,无意间我想起要数一下台阶。因为我上作文课时给班里的学生启发过,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与事,生活处处留心,从平凡的生活中写出不平凡的文章来,这样才能以小见大,感动读者,文章才出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 以小见大 生活 文章 平凡
原文传递
谈智慧
20
作者 《新教育(海南)》 2012年第5期64-64,共1页
智慧在一般人的思维中是计策,是方法,想人之多想,思人之多思,总比别人多想一步、两步,或者多步。古希腊诗人荷马说:"智慧的标志是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故智慧的人有多向思维。我认为智慧可以分三种层次,如一般层次、次高... 智慧在一般人的思维中是计策,是方法,想人之多想,思人之多思,总比别人多想一步、两步,或者多步。古希腊诗人荷马说:"智慧的标志是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故智慧的人有多向思维。我认为智慧可以分三种层次,如一般层次、次高层次、最高层次。智慧的一般层次是指一些小聪明,有见识、有见解,比常人略多走一步棋,但思维枯竭很快,解决问题欠深度与纵横度,与高手对弈,总差那么看似简单的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解决问题 层次 古希腊 多向思维 总差 荷马 多步 见解 常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