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东莹莹 三旺 崔明湖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选择2020年4月到2020年9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200名抑郁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进行调...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选择2020年4月到2020年9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200名抑郁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进行调查评价。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收集到的195名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得分(1.91±1.37)分,而服药依从性好的有59例(总得分为0分),仅占30.26%。职业(医药类/非医药类)、月收入、服药时长、对疾病的认识、对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既往有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服药时长、月收入、对疾病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医生的满意度都是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不容乐观。职业、服药时长、月收入、对疾病了解情况以及对医生的满意度都会对服药依从性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正念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欣 崔明湖 三旺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6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2019年收治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正念疗法组65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正念治疗。比...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2019年收治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正念疗法组65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正念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结果:正念治疗组治疗后HADM评分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念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疗法 卒中后抑郁 疗效
下载PDF
诺卡酮对抑郁样行为和海马中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凯新 三旺 +5 位作者 翟庆龄 赵娣 刘晶 孟凡涛 李晨 陈金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观察诺卡酮(nootkatone)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海马脑区神经再生及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诺卡酮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目的观察诺卡酮(nootkatone)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海马脑区神经再生及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诺卡酮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CUS组(CUS+0.9%氯化钠溶液),CUS+诺卡酮组(CUS+诺卡酮)。用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试验来评价小鼠的抑郁行为表型;用RT-PCR检测海马BDNF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BDNF、PKA及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状回脑区神经元的再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S组小鼠糖水偏好降低(P<0.05),强迫游泳潜伏期减少和不动时间增加(P<0.05),海马BDNF mRNA和蛋白表达量、PKA和p-CREB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CUS组小鼠相比,CUS+诺卡酮组小鼠糖水偏好增加(P<0.05),强迫游泳潜伏期增加和不动时间减少(P<0.05),BDNF mRNA和蛋白表达量、PKA和p-CREB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CUS组海马双皮质素(DCX)标记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与CUS组比较,CUS+诺卡酮组DCX标记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诺卡酮可改善CUS小鼠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和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诺卡酮 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1及其去磷酸化与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4
作者 马相贤 蒋宇婷 +1 位作者 三旺 崔明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6期741-744,共4页
近年来发现蛋白磷酸酶家族在不同的脑区进行的生物调控在抑郁症研究中一直很受重视,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proteinphosphatase 1,PP1)可通过其在突触处催化细胞中大部分磷酸丝氨酸和磷酸苏氨酸的去磷酸化来控制突触可塑性。尽管... 近年来发现蛋白磷酸酶家族在不同的脑区进行的生物调控在抑郁症研究中一直很受重视,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proteinphosphatase 1,PP1)可通过其在突触处催化细胞中大部分磷酸丝氨酸和磷酸苏氨酸的去磷酸化来控制突触可塑性。尽管PP1及其去磷酸化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但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综述各种证据,支持PP1及其去磷酸化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 去磷酸化 抑郁症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