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落叶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帅威 刘建功 +3 位作者 袁泓昌 王浩宇 段文标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7-294,共8页
为了探究樟子松凋落叶是否存在抑制其幼苗生长的物质,了解樟子松人工林内幼苗存活障碍,明确樟子松凋落叶及其水浸液对幼苗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法培养樟子松幼苗,分别设置浓度为12.0、6.0、3.0、1.5 g·L^(-1)的樟... 为了探究樟子松凋落叶是否存在抑制其幼苗生长的物质,了解樟子松人工林内幼苗存活障碍,明确樟子松凋落叶及其水浸液对幼苗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法培养樟子松幼苗,分别设置浓度为12.0、6.0、3.0、1.5 g·L^(-1)的樟子松凋落叶水浸液处理和4.30、2.15、1.08、0.54 kg·m^(-2)的凋落叶覆盖处理。结果表明:(1)3.0 g·L^(-1)凋落叶水浸液处理和2.15 kg·m^(-2)凋落叶覆盖促进幼苗生长,化感综合效应指数(M r)为0.10和0.17;(2)12.0 g·L^(-1)凋落叶水浸液处理和0.54 kg·m^(-2)凋落叶覆盖处理分别使幼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升高37.48%和88.15%;(3)所有处理较CK均抑制了幼苗叶光合色素含量,降幅为17.6%~49.6%;均提高了幼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为0~23.14%;均提高了幼苗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幅达149.76%~1887.13%;(4)6.0 g·L^(-1)凋落叶水浸液和2.15 kg·m^(-2)凋落叶覆盖处理对幼苗生理指标促进效果最强,M r分别为0.39和0.12。综上,樟子松凋落叶水浸液对樟子松幼苗生长表现出了“低促高抑”的质量浓度效应。人工林管理过程中,沙地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维持在2.15 kg·m^(-2)左右有利于幼苗生长,低于0.54 kg·m^(-2)不利于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凋落叶 水浸液 化感作用 幼苗生长
下载PDF
3种浸提液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王浩宇 刘建功 +3 位作者 袁泓昌 段文标 朱帅威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为探讨柠条枯枝、苔草枯叶和青杨枯叶是否存在抑制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化感物质,研究樟子松人工林内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质量浓度为1∶50、1∶250、1∶500、1∶1 000浸提液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和最... 为探讨柠条枯枝、苔草枯叶和青杨枯叶是否存在抑制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化感物质,研究樟子松人工林内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质量浓度为1∶50、1∶250、1∶500、1∶1 000浸提液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极差法,探究3种类型浸提液对樟子松2年生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质量浓度为1∶50时,柠条枯枝浸提液对幼苗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分别较对照低34.52%、35.58%、30.50%、40.28%;2)苔草枯叶浸提液对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低质量浓度1∶1 000时促进而高质量浓度1∶50抑制的趋势,在质量浓度为1∶1 000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较对照高出37.71%、49.22%、18.51%、6.13%;3)青杨枯叶浸提液在质量浓度为1∶50时对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性,分别低于对照36.88%、18.24%、45.10%、20.48%。其中,柠条枯枝和青杨枯叶所有质量浓度浸提液对幼苗的可溶蛋白质有促进作用。4)质量浓度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离差平方和均大于供体,其余反之。5)浸提液对樟子松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苔草、青杨、柠条。因此,在综合比较之下,可将苔草打碎作为肥料来促进2年生樟子松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浸提液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樟子松凋落叶对土壤酚类物质及其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朱帅威 段文标 +3 位作者 王浩宇 刘建功 袁鸿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针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纯林自然更新困难的问题,通过探究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及处理时间对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分析樟子松凋落叶与樟子松幼苗的关系,为樟子松幼苗更新及科学抚育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盆栽法培养... 针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纯林自然更新困难的问题,通过探究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及处理时间对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分析樟子松凋落叶与樟子松幼苗的关系,为樟子松幼苗更新及科学抚育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盆栽法培养樟子松幼苗,通过实地踏查,使用环刀法测量林地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后,确定4种樟子松凋落叶覆盖量(4.30、2.15、1.08、0.54 kg·m^(-2))处理。分别使用福林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总酚和单体酚质量分数,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覆盖量和处理时间对土壤酚类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分析土壤酚类物质与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樟子松凋落叶覆盖处理后,土壤中检出了咖啡酸、丁香酸、香兰素、肉桂酸、花旗松素等5种酚类物质;(2)酚类物质在本试验所用沙土的留存量为凋落叶的0.37%~2.77%;(3)覆盖量、处理时间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对土壤总酚质量分数及5种酚类物质质量分数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4)土壤咖啡酸和肉桂酸对土壤总酚贡献较多,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土壤酚类物质质量分数与樟子松幼苗鲜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呈负相关,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呈正相关。樟子松凋落叶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使土壤总酚、咖啡酸、丁香酸、肉桂酸和香兰素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升高,对樟子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咖啡酸和肉桂酸是影响幼苗的主要酚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凋落叶 土壤酚类物质 幼苗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皆伐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形态与矿化速率变化
4
作者 邹珊 段文标 +2 位作者 王亚飞 王韶琪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0,共12页
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森林恢复方式有极强的敏感性,为阐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与碳形态之间的关系,2023年6月选择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区域内2种不同恢复方式下形成的2种林分(天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枫桦次生林,人... 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森林恢复方式有极强的敏感性,为阐明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与碳形态之间的关系,2023年6月选择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区域内2种不同恢复方式下形成的2种林分(天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枫桦次生林,人工恢复形成的红松人工林)的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受干扰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林地土壤作为对照(PK),采用野外样地设置与调查、土样采集与室内培养及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机碳矿化速率对不同恢复方式的响应,并结合土壤碳形态的分布,探究不同恢复方式下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土壤碳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从第3天开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断下降直至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矿化速率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小;2)原始阔叶红松林(PK)的矿化速率最高、天然枫桦次生林(BC)次之、红松人工林(PM)最低;3)2种恢复方式下土壤的总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与非活性有机碳由大到小依次为PK、BC、PM;颗粒有机碳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BC、PM、PK;4)培养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现出一致减小的趋势,且与有机碳矿化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其中易氧化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22。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相较于红松人工林,天然枫桦次生林增强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并且在2种恢复方式中,活性有机碳主导着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天然恢复 人工恢复 有机碳矿化速率 土壤碳形态
下载PDF
3种浸提液对樟子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浩宇 刘建功 +3 位作者 袁泓昌 段文标 朱帅威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为探讨柠条枯枝、苔草枯叶、青杨枯叶是否存在抑制樟子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研究樟子松人工林内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和盆栽试验,设置样品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50、1∶250、1∶500、1∶1000浸提液处理,运用单... 为探讨柠条枯枝、苔草枯叶、青杨枯叶是否存在抑制樟子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研究樟子松人工林内天然更新的障碍因子,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和盆栽试验,设置样品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50、1∶250、1∶500、1∶1000浸提液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极差法,探究3种类型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2年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樟子松种子萌发试验中,质量比为1∶50时,柠条枯枝浸提液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和胚轴5个指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性,分别显著低于对照24.14%、50%、36.03%、23.23%、27.53%,其他3个质量浓度对其影响不显著。青杨枯叶浸提液对除发芽势外的其他4个指标有显著的抑制性,分别显著低于对照34.48%、54.79%、47.70%、51.24%,其他3个质量浓度对其影响不显著。苔草枯叶浸提液除对发芽指数外的其他4个指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均不显著。随着柠条枝条和青杨枯叶浸提液质量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或者转变为促进作用。2)在樟子松2年生幼苗盆栽试验中,质量比为1∶50时,柠条枯枝浸提液对苗高、地径、鲜重、生物量和根系平均直径分别显著低于对照82.30%、86.11%、27.40%、52.78%、10.53%,其他3个质量浓度对其影响均不显著。青杨枯叶浸提液质量比为1∶50时,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生物量、根系总长和根系表面积分别显著低于对照76.11%、83.33%、48.91%、53.70%、39.40%、43.55%,其他3个质量浓度对其影响不显著。不同质量浓度苔草浸提液对其影响均不显著,总体上表现为一定的促进作用。柠条枯枝和青杨枯叶浸提液对樟子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低抑高促”,苔草枯叶浸提液整体上是促进樟子松2年生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浸提液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基于DEM的崂山国家森林公园视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燕 +1 位作者 刘菁 杨金明 《地理科学研究》 2018年第1期62-70,共9页
本文利用SBE美景度评价方法,对崂山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景点的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基于ArcGIS软件和DEM数据对东线仰口、中线北九水和南线巨峰三条游览路线及其景点进行了视域分析,统计了可视域面积、可视范围内景点数量及相邻景点间... 本文利用SBE美景度评价方法,对崂山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景点的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基于ArcGIS软件和DEM数据对东线仰口、中线北九水和南线巨峰三条游览路线及其景点进行了视域分析,统计了可视域面积、可视范围内景点数量及相邻景点间的重叠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仅有42%的景点的美景度在所有同类景观中处于平均值以上,大部分景观的美景度处于平均值上下。景区内景点分布较为合理,80%的景点视域面积在100 hm2以上,视野开阔,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可以带给游客以心胸开阔的感受。游道上相邻景点的视域重叠度均在40%以下,说明移步换景的效果较好。各景区之间游道的视域重叠面积较小,景区之间景观的互补性高。景区景观各具特色,其中,北九水以观水赏花为主,巨峰具有登高望远之特色,仰口沿海游道山海相连,海天一色。本研究可为崂山游客提供不同的游览参考,同时能够为景区现有景点的调整改建,未来对新景点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分析 美景度 崂山 游道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部天然林掘根倒木丘坑复合体形态特征及其与胸径关系
7
作者 石金永 段文标 +5 位作者 陈立新 曲美学 王亚飞 杨永超 朱帅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1-71,共11页
【目的】为探究小兴安岭南部天然林内掘根倒木胸径及其形成的丘坑复合体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并用倒木胸径预测丘坑复合体形态特征,为未来丘坑复合体形态特征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兴安岭南部天然林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 【目的】为探究小兴安岭南部天然林内掘根倒木胸径及其形成的丘坑复合体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并用倒木胸径预测丘坑复合体形态特征,为未来丘坑复合体形态特征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兴安岭南部天然林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近海拔下不同腐烂等级倒木及其形成的320个丘坑复合体特征进行调查,记录倒木、丘坑复合体特征及其地形特征,根据掘根倒木不同的腐烂等级推理倒木及其丘坑复合体形成的时间,分析倒木胸径、腐烂等级对丘坑复合体形态特征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特征与倒木胸径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1)掘根倒木发生频率最高的3个树种是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以针叶树为主;(2)腐烂等级最轻的Ⅰ级倒木数量>腐烂程度中等的Ⅱ级倒木数量>腐烂程度最高的Ⅲ级倒木数量,其中优势腐烂等级Ⅰ级倒木的数量占比为58%.(3)随着倒木腐烂等级增大,形成的坑面积、坑体积减小,形成的丘面积、丘体积增大;(4)倒木胸径与丘坑复合体面积、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倒木腐烂等级与形成的坑面积、坑体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形成的丘面积、丘体积呈显著正相关;丘坑复合体面积、体积随倒木胸径增大而增大;倒木形成的坑的面积、坑的体积随着倒木胸径的变化呈指数形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掘根倒木 丘坑复合体 形态特征 腐烂等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