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24
1
作者
刘喜
牟
昌
铃
+3 位作者
周春雷
程治军
江玲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水稻粒型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阐明其遗传调控机理,有助于提高水稻单产和改良品质。水稻粒型性状主要包括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属于数量性状,受胚、胚乳及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控制。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重测序...
水稻粒型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阐明其遗传调控机理,有助于提高水稻单产和改良品质。水稻粒型性状主要包括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属于数量性状,受胚、胚乳及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控制。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重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定位超过400个与水稻粒型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并已克隆了60个水稻粒型基因,涉及植物激素、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G蛋白信号通路及表观修饰等多个调控通路。本文对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并对这些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基因
调控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抗褐飞虱种质Swarnalata抽穗期和休眠性相关QTL检测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茜
吴涛
+6 位作者
任雅琨
牟
昌
铃
丁宝旭
魏子尧
刘喜
刘裕强
江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1-787,共7页
为有效利用抗褐飞虱水稻Swarnalata,对2013年南京种植的Swarnalata/02428 F2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考察,利用172个分子标记构建了Swarnalata/02428 F2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为3311.4c 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22c M。利用W...
为有效利用抗褐飞虱水稻Swarnalata,对2013年南京种植的Swarnalata/02428 F2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考察,利用172个分子标记构建了Swarnalata/02428 F2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为3311.4c 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22c 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对该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相关QTL检测,共检测到7个抽穗期相关QTL,分别位于第2、3、6、11染色体,其中位于第11染色体的q HD-11-1贡献率最高,为28.85%;检测到3个种子休眠性相关QTL,分别位于第3、6、9染色体,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的q Sd-9贡献率最高,为22.11%。分析表明,本研究检测到的抽穗期QTL与种子休眠QTL所在位置不同,说明该群体中种子休眠与抽穗期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分别由不同基因控制。本研究不仅为水稻休眠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也为更有效利用Swarnalata中的抗褐飞虱基因提供基础和一些优良的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种子休眠
QT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24
1
作者
刘喜
牟
昌
铃
周春雷
程治军
江玲
万建民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535302)
文摘
水稻粒型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阐明其遗传调控机理,有助于提高水稻单产和改良品质。水稻粒型性状主要包括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属于数量性状,受胚、胚乳及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控制。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重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定位超过400个与水稻粒型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并已克隆了60个水稻粒型基因,涉及植物激素、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G蛋白信号通路及表观修饰等多个调控通路。本文对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并对这些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基因
调控机制
Key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grain shape
gene
regulation of mechanism
分类号
S51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抗褐飞虱种质Swarnalata抽穗期和休眠性相关QTL检测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茜
吴涛
任雅琨
牟
昌
铃
丁宝旭
魏子尧
刘喜
刘裕强
江玲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1-787,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D01B02-16)
江苏省自主创新课题(CX(12)100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97110027)
文摘
为有效利用抗褐飞虱水稻Swarnalata,对2013年南京种植的Swarnalata/02428 F2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考察,利用172个分子标记构建了Swarnalata/02428 F2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为3311.4c 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22c 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对该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相关QTL检测,共检测到7个抽穗期相关QTL,分别位于第2、3、6、11染色体,其中位于第11染色体的q HD-11-1贡献率最高,为28.85%;检测到3个种子休眠性相关QTL,分别位于第3、6、9染色体,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的q Sd-9贡献率最高,为22.11%。分析表明,本研究检测到的抽穗期QTL与种子休眠QTL所在位置不同,说明该群体中种子休眠与抽穗期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分别由不同基因控制。本研究不仅为水稻休眠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也为更有效利用Swarnalata中的抗褐飞虱基因提供基础和一些优良的中间材料。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种子休眠
QTL
Keywords
rice
heading date
seed dormancy
QTL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刘喜
牟
昌
铃
周春雷
程治军
江玲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稻抗褐飞虱种质Swarnalata抽穗期和休眠性相关QTL检测
王茜
吴涛
任雅琨
牟
昌
铃
丁宝旭
魏子尧
刘喜
刘裕强
江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