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R与PD-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牛羊 冯美燕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由于空气污染的加剧,肺癌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而肺癌的治疗并不理想。尽管作用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拓宽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然而,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由于空气污染的加剧,肺癌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而肺癌的治疗并不理想。尽管作用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拓宽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然而,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仍有争议。部分研究显示,EGFR信号转导的调节受到肿瘤细胞上PD-L1表达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以及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PD-1/PD-L1抑制剂作为单一疗法或者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组合应用有一定的可行性,EGFR与PD-1/PD-L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有理论价值。本文回顾PD-1/PD-L1抑制剂作为单一疗法或与EGFR-TKI联合应用效果的最新数据,并对EGFR信号转导与PD-1/PD-L1途径之间的作用以及将EGFR-TKI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肺病灶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宁思阳 尚乃舰 +3 位作者 姜智允 康平超 蔡妙田 牛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本实验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病灶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病例140例,其中腺癌82例、鳞癌41例、炎症17例,均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测量所有病变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并记录。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三种... 目的:本实验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病灶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病例140例,其中腺癌82例、鳞癌41例、炎症17例,均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测量所有病变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并记录。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三种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腺癌、鳞癌及炎症的碘浓度分别为(2.102±0.794)mg/mL、(1.871±0.654)mg/mL、(2.400±0.895)mg/mL,鳞癌与炎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与鳞癌、腺癌与炎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鳞癌及炎症的标准化碘浓度分别为(48.728±17.740)%、(49.834±19.418)%、(59.176±16.032)%,腺癌与炎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与鳞癌、鳞癌与炎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鳞癌及炎症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121±0.593)、(-1.711±0.548)、(-2.499±0.937),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对肺病灶性质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肺病灶 碘浓度 标准化碘浓度 能谱曲线斜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