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类的“亲生命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爱德华.威尔逊
-
出处
《当代学生(探秘)》
2006年第Z4期111-113,共3页
-
文摘
(一)一项不朽的投资①在对21世纪的美丽憧憬中,我们是否忽略了人类在历史上应起的某些作用呢?我们是否忽略了,并且可能是永远失去了一些东西呢?我们是否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继续让原始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慢慢消失呢?②科学技术决定了我们可以做什么。
-
关键词
生命性
技术决定
生态系统
隐蔽场所
生命形式
物种保护
概括能力
生活实例
野生环境
表达作用
-
分类号
G634.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女儿在父亲身边时
- 2
-
-
作者
爱德华·威尔逊
妍莉
-
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2009年第6期36-39,共4页
-
文摘
一个父亲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女儿想和父母在一起不是因为大人能带她到什么地方去,也不是因为能一起做些什么,她只是享受一起共同度过的时光。
-
关键词
父亲
女儿
道理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你可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丰富
- 3
-
-
作者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2015年第6期45-48,共4页
-
文摘
一直以来,如何弄清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总量,以及它们的全部特性,是现代生物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早在二百五十年前,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就将“双名法”(依照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给生物命名的形式,每个物种命名的名字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引入到生物学中,并且确立了鉴定所有生物物种的宏伟目标。但实际上,直到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只能弄清庞大生物体系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
关键词
生物种类
地球
生物多样性
现代生物学
命名规则
博物学家
生物物种
物体系
-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给年轻科学家的信:何谓科学
- 4
-
-
作者
王惟芬(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书摘》
202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
文摘
科学除了帮助我们认识天地万物之外,还可以增强人类的能力,这份宏伟的事业到底是什么?科学是关于现实世界,关于我们周遭的一切及人类自身的、成体系且可检验的知识,与神话和迷信中千奇百怪的信仰截然不同。科学是身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结合,是致力于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取事实知识的富有启迪意义的文化,有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人将它视为一种习惯。
-
关键词
天地万物
事实知识
受过教育的人
启迪意义
科学家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什么是自然
- 5
-
-
作者
爱德华·O·威尔逊
马涛
沈炎
李博
-
出处
《人与生物圈》
2013年第3期1-3,共3页
-
文摘
生命世界的深奥和复杂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如果上帝是不可知的,那么生物圈的大部分也是如此。生物学家不停地强调,我们对于周边生命世界的了解是如此之少,人类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仅是生命多样性中微不足道的一些变异。我们开展的对生命程序的复杂模拟大部分仍缺乏真实的东西,我们甚至仍然不能造出最低等的人造有机体。
-
关键词
生命世界
自然
生物学家
生物圈
多样性
有机体
人类
变异
-
分类号
Q10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
-
题名恢复启蒙的探究
- 6
-
-
作者
爱德华·O·威尔逊
尹树广
霍桂桓
-
机构
不详
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名誉馆长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1,共6页
-
文摘
自然界因果系列从比较一般的现象出发,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些从它们之中产生出来的逐渐复杂和特殊的现象。这就是在自然科学中一直进化发展的、发挥统一作用和非常富有成效的对世界的理解。人类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知识越来越表现出知识统一的趋势。这种同一性根源于包括智力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这一事实,这一事实必然导致文化相对主义的破产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最终整合。
-
关键词
一致
知识的统一
生物进化学
-
Keywords
consilience
unity of knowledge
theory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
分类号
B712.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微型荒野
- 7
-
-
作者
爱德华·O·威尔逊
-
出处
《人与生物圈》
2013年第4期78-80,共3页
-
文摘
“自由自在”,这个词语多么精妙地抓住了荒野的精神。但是它如何正确地运用于实践还取决于应用的尺度。一片郊区的林地显然对于哺乳动物、鸟类和树木来说不再是一个荒野,但是对于微小的生物来说,(micro wilderness),很多昆虫、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微型荒野”螨类和节肢动物,大部分个头在10毫米以下,在那里自由活动,它们的领地并没有受到人类的手、脚和工具的干扰。幸运的是,“微型荒野”并不是自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
关键词
荒野
微型
哺乳动物
节肢动物
自由
鸟类
生物
昆虫
-
分类号
Q959.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地球上的物种有多丰富
- 8
-
-
作者
爱德华·威尔逊
-
出处
《北方人》
2016年第4期45-45,共1页
-
文摘
一直以来,如何弄清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总量和它们的全部特性,是现代生物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早在250年前,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就将"双名法"(依照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给生物命名的形式,每个物种的名字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引入生物学,并且确立了鉴定所有生物物种的宏伟目标。但实际上,直到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
-
关键词
生物种类
生物命名
种加词
林奈
双名法
博物学家
属名
现代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
命名规则
-
分类号
Q16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
-
题名编读
- 9
-
-
作者
爱德华·威尔逊
杨玉龄
-
出处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年第3期4-4,共1页
-
文摘
每次带订阅的《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回家,刚上小学的儿子都会做它的"第一个读者"。孩子最喜欢看每期的"奇思妙想"栏目,里面有无数他的同龄人或是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创意作品。他经常对同学们说,总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出现在这个栏目。看着他对科学发明越来越感兴趣的样子,我期待那天早日到来。
-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奇思妙想
科学发明
同龄人
栏目
-
分类号
G305
[文化科学]
-
-
题名《生命的未来》
- 10
-
-
作者
爱德华·威尔逊
杨玉龄
-
出处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年第3期4-4,共1页
-
文摘
"伊甸园由人进驻后,就变成了一座屠宰场。"在《生命的未来》一书中,极会讲故事、极具文采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用真挚动人的文笔,讲述悄无声息在全球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美国南部海岸平原,象牙喙啄木鸟日渐凋零;天性害羞、最难繁育的苏门答腊犀牛,不知不觉在骤然衰减……各式各样的物种消灭模式,无不说明正是人类的贪欲、无知与不经意,迫使着全球生物踏上最后的毁灭之路。
-
关键词
生命
物种灭绝
博物学家
美国南部
讲故事
伊甸园
屠宰场
威尔逊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创新微议
- 11
-
-
作者
爱德华·威尔逊
杨玉龄
-
出处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年第3期4-4,共1页
-
文摘
#2017看两会#【网友议两会:振兴实体经济要内外兼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列入2017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一规划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表示:要一手抓去产能、去库存;另一手抓科技创新与竞争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
网友
竞争力
两会
库存
-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蚁事
- 12
-
-
作者
潘晓凌 贝尔特·荷尔多布勒
-
出处
《党政干部文摘》
2007年第1期48-48,共1页
-
文摘
与蚂蚁交往了50多年,贝尔特·荷尔多布勒(Holldobler.B.)和爱德华·O·威尔逊(Wilson.E.O.)给这些好战者的评价是:“如果蚂蚁掌握了核武器,它们很可能在一周内毁灭世界。”
-
关键词
核武器
威尔逊
爱德华
蚂蚁
-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