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对虹鳟和硬头鳟幼鱼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静雯 周演根 +5 位作者 黄铭 王芳 高勤峰 孙大江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为比较研究不同盐度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硬头鳟(O.mykiss)幼鱼的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在7个盐度(0、5、10、15、20、25和30,分别以S0、S5、S10、S15、S20、S25和S30表示)下饲养虹鳟(3.55g)和硬头鳟(3.57g)幼鱼各40d,分析... 为比较研究不同盐度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硬头鳟(O.mykiss)幼鱼的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在7个盐度(0、5、10、15、20、25和30,分别以S0、S5、S10、S15、S20、S25和S30表示)下饲养虹鳟(3.55g)和硬头鳟(3.57g)幼鱼各40d,分析其肠、胃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8尾鱼。实验用水由自然海水和淡水调配而成,以升盐率1~2d-1升至设置盐度后稳定7d进行实验。研究显示:虹鳟和硬头鳟的肠淀粉酶、肠脂肪酶、肠胰蛋白酶、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分别在S5和S10组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它组。在S5组,虹鳟的肠、胃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硬头鳟,在S10组,硬头鳟的肠、胃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虹鳟。虹鳟和硬头鳟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S5或S10组达到峰值;在S25和S30组,硬头鳟的肝脏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虹鳟。研究结果表明,虹鳟和硬头鳟幼鱼分别在盐度5和10时消化能力最好,在高盐度(25~30)下硬头鳟幼鱼的消化和抗氧化能力优于虹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冷水团 虹鳟 硬头鳟 盐度 消化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三种主养草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碳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芳 +2 位作者 陈燕 董双林 刘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5-1014,共10页
为了探讨环境因子和底栖配养生物对碳通量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混养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各形态碳的通量,监测了8月沉积物-水界面上覆水中各形态碳含量的昼夜变化。3种主养草鱼池塘的养殖模式为草鱼、鲢和鳙混养(... 为了探讨环境因子和底栖配养生物对碳通量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混养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各形态碳的通量,监测了8月沉积物-水界面上覆水中各形态碳含量的昼夜变化。3种主养草鱼池塘的养殖模式为草鱼、鲢和鳙混养(GSB),草鱼、鲢、鳙和凡纳滨对虾混养(GSBL),草鱼、鲢、鳙和鲤混养(GSBC)。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在养殖周期内,3种混养模式沉积物-水界面可溶性无机碳(DIC)通量范围为0.65~16.90 mg/(m^2·d),可溶性有机碳(DOC)通量范围为0.16~13.49 mg/(m^2·d),颗粒性有机碳(POC)通量范围为-2.29~3.32 mg/(m^2·d);GSB和GSBC模式各形态碳通量均以8月最高,GSBL模式则以7月最高。(2)在养殖周期内,3种混养模式沉积物对DIC和DOC均表现为释放,而对POC在4-6月以吸收为主,其余时间表现为释放。(3)在养殖的中后期,3种混养模式的DIC、DOC和POC通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GSBL和GSBC模式中各形态碳通量值显著高于GSB模式(P〈0.05)。(4)8月上覆水中DIC和DOC的含量在4:00达到最大值,POC含量则表现为GSBL模式在4:00达到最大值,12:00达到最小值,而GSBC模式在4:00达到最小值,12:00达到最大值。(5)各形态碳通量的变化与上覆水中的DO、p 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养草鱼池塘 沉积物-水界面 碳通量 上覆水 DO pH 水温
下载PDF
虹鳟和硬头鳟早期幼鱼渗透生理及能量平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静雯 +3 位作者 董双林 王芳 王鑫 周演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6,共10页
在0、5、10、15、20、25和30这7个盐度下比较研究了初始体重分别为(3.55±0.03)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3.57±0.07)g溯河型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渗透压生理及能量平衡。40天的研究显示:(1)随盐度的升高... 在0、5、10、15、20、25和30这7个盐度下比较研究了初始体重分别为(3.55±0.03)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3.57±0.07)g溯河型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渗透压生理及能量平衡。40天的研究显示:(1)随盐度的升高虹鳟和硬头鳟的血清渗透压和离子浓度均升高,且S30组的数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S15、S20、S25和S30组,虹鳟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硬头鳟(P<0.05)。(2)虹鳟和硬头鳟分别在S5和S10组的Na+-K+-ATP酶(NKA)和Ca^(2+)-Mg^(2+)-ATP酶(CMA)活性最低;在S10、S15、S20、S25和S30组,虹鳟的NKA和CMA均显著高于硬头鳟(P<0.05)。(3)虹鳟和硬头鳟分别在S5和S10组的肌肉和鳃组织ATP含量最高;在S10、S15、S20和S25组,硬头鳟ATP均显著高于虹鳟(P<0.05)。(4)虹鳟和硬头鳟分别在S5和S10组的肌肉和鳃组织AMP/ATP和ADP/ATP最低,在S10、S15、S20、S25和S30组,虹鳟AMP/ATP和ADP/ATP均显著高于硬头鳟(P<0.05)。研究结果表明,3.6g左右硬头鳟渗透调节能力强于虹鳟,经过逐渐驯化它们最适生长盐度分别为10和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硬头鳟 盐度 渗透压 血清离子 ATP酶 能量平衡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芳 钟大森 《河北渔业》 2015年第7期1-5,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三个盐度水平下(盐度分别为5‰,20‰,35‰)凡纳滨对虾的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NH+4-N、NO-3-N、NO-2-N和SRP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三个盐度下都可以促进沉积物NH+4-N的释放,但是促进效果不相同,...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三个盐度水平下(盐度分别为5‰,20‰,35‰)凡纳滨对虾的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NH+4-N、NO-3-N、NO-2-N和SRP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三个盐度下都可以促进沉积物NH+4-N的释放,但是促进效果不相同,总体表现为盐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盐度为5‰时对虾对沉积物NO-3-N释放的促进作用最低,但对NO-2-N释放的促进作用最高;盐度为20‰时对虾对沉积物NO-3-N和NO-2-N释放的促进作用均较高,且对沉积物NO-3-N释放的促进作用是三个盐度水平下最高的。实验的前8d各盐度下对虾对SRP的促进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而实验持续到15d后高盐度组对虾的促进作用比低盐度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盐度 扰动作用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通量
下载PDF
降海鲑渗透生理及入海窗口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演根 杨静雯 +3 位作者 王芳 王鑫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27,共10页
在过去30年中,降海鲑的发育得到了大量关注,研究降海鲑的发育,特别是如何调控降海鲑发育的时间和品质,以便幼鲑移入海水网箱。洄游型鲑科鱼类幼鲑向降海鲑的转变包含了一系列的行为、形态、生理的改变,这都为降海洄游进入河口做准备。... 在过去30年中,降海鲑的发育得到了大量关注,研究降海鲑的发育,特别是如何调控降海鲑发育的时间和品质,以便幼鲑移入海水网箱。洄游型鲑科鱼类幼鲑向降海鲑的转变包含了一系列的行为、形态、生理的改变,这都为降海洄游进入河口做准备。降海鲑发育受几种激素的促进,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皮质醇、甲状腺素,而催乳素通常会抑制发育。鳃氯细胞中特殊的离子转运蛋白(NKA、Na+/K+/Cl-协同转运蛋白和Cl-通道)丰度的增加引起盐分泌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海鲑在海水中生长、游泳和存活。具银化期的鲑科鱼类(如大西洋鲑(Salmo salar)、硬头鳟(Oncorhyunchus mykiss)、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isutch)至少在淡水中生活一年,达到临界最小规格之后才可改变其对光周期的响应。如果在银化前未达到这个最小规格,则需等到下一年(或更长)。鲑科鱼类如何在一年中合适的时间确定其规格或生长率,并增加对光周期的响应性,这一重要的领域还未得到大量的关注。因此,了解降海鲑渗透生理及入海窗口期,查明不同鱼类适宜生长盐度,入海时间和方式非常重要,可为鲑科鱼类(如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硬头鳟等)在黄海冷水团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科 降海鲑 银化 渗透调节 离子通道 激素 入海窗口 黄海冷水团
下载PDF
草鱼不同混养模式的上覆水、间隙水及沉积物中各形态碳的分布特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芳 +2 位作者 陈燕 董双林 刘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30,共9页
设定3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混养模式:草鱼、鲢和鳙混养(GSB),草鱼、鲢、鳙和凡纳滨对虾混养(GSBL),草鱼、鲢、鳙和鲤混养(GSBC)。于2013年4—9月采集不同混养池塘的上覆水和底泥样品,分析上覆水、表层间隙水及沉... 设定3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混养模式:草鱼、鲢和鳙混养(GSB),草鱼、鲢、鳙和凡纳滨对虾混养(GSBL),草鱼、鲢、鳙和鲤混养(GSBC)。于2013年4—9月采集不同混养池塘的上覆水和底泥样品,分析上覆水、表层间隙水及沉积物中各形态碳的含量及相关关系。研究显示:(1)不同混养池塘表层间隙水中DOC和DIC含量显著高于上覆水(P〈0.05),DOC和DIC含量在GSB、GSBC组中于8月出现最大值,而在GSBL组中于7月出现最大值;上覆水DOC和DIC含量在不同模式中的变化规律与表层间隙水基本一致。(2)上覆水和表层间隙水中DOC含量整体均表现为GSBC〉GSBL〉GSB,DIC含量整体均表现为GSBC〉GSB〉GSBL,各组间的DOC和DIC含量在8月的差异显著(P〈0.05);表层沉积物TOC和TIC含量则整体均表现为GSB〉GSBL〉GSBC,在8、9月各组间TOC差异显著(P〈0.05),而6、7月GSB组的TIC显著高于其它2组(P〈0.05)。(3)间隙水DOC、DIC和沉积物TOC、TIC垂直分布规律与养殖模式关系密切:总体而言,GSB、GSBL组仅在0~2cm变化明显;GSBC组在0~2和2~4cm均有明显变化,且2层含量在养殖中后期较接近。(4)上覆水DOC和DI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上覆水DOC与表层间隙水D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表层沉积物TOC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上覆水DIC与表层间隙水DI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表层沉积物TI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间隙水及底泥中各形态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主要受生物扰动作用的影响,其次是扩散作用。GSBC模式中间隙水及底泥中各形态碳含量受生物扰动作用影响最明显,GSBL模式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养草鱼池塘 上覆水 间隙水 沉积物 DOC DIC TOC TIC
下载PDF
添加复合酶制剂和复合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抗病力以及肠道和肝胰腺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晓春 +3 位作者 钱雪桥 黄锦炉 刘绪博 彭书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39,共7页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2.05±0.05)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通过为期45 d饲喂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的对虾饲料,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免疫和肝肠健康的影响。此后,对凡纳滨对虾进行副溶血弧菌攻...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2.05±0.05)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通过为期45 d饲喂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的对虾饲料,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免疫和肝肠健康的影响。此后,对凡纳滨对虾进行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统计15 d内死亡率。分别设计了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其中,A为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B为基础饲料+酶制剂(消化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等复合酶);C为基础饲料+复合菌制剂组(复合菌由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构成);D为基础饲料+复合菌酶制剂(主要由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复合菌与消化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等复合酶)。研究结果显示:(1)D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2)D组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A组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攻毒实验稳定后,A组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为80%,B、C、D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1%,45%和28%;(5)D组对虾肠道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排列更为整齐、紧密,肝小管排列较为整齐,较为紧密,B细胞与R细胞数量均较为丰富。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合菌酶制剂较单独添加酶制剂和菌制剂更有利于对虾生长、免疫和肝肠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复合酶制剂 复合菌制剂 免疫 组织切片
原文传递
复合酶制剂和复合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8
作者 罗晓春 +2 位作者 钱雪桥 黄锦炉 刘绪博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8,共8页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2.05±0.05)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通过为期45 d饲喂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的对虾饲料,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生化组成、能量平衡的影响。分别设计了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2.05±0.05)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通过为期45 d饲喂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的对虾饲料,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生化组成、能量平衡的影响。分别设计了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其中,A为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B为基础饲料+酶制剂(消化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等复合酶);C为基础饲料+复合菌制剂组(复合菌由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构成);D为基础饲料+复合菌酶制剂(主要由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粪链球菌复合菌与消化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等复合酶)。研究结果显示:(1)饲料酶制剂和菌制剂均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菌酶复合制剂组效果最好(P<0.05);(2)菌制剂和菌酶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对虾体蛋白质含量,且菌酶制剂会降低虾体水分含量(P<0.05);(3)饲料添加酶制剂和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摄食能,生长能,呼吸能和蜕壳能,其中菌酶混合制剂组各能值含量最高(P<0.05)。菌酶混合制剂组对虾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蜕壳能占摄食能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且呼吸能占摄食能比例和排泄能占摄食能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4)饲料酶制剂和菌制剂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肌肉ATP含量,且酶菌制剂肌肉A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饲料酶制剂组、菌制剂组和菌酶制剂组凡纳滨对虾肌肉AMP/ATP和ADP/AT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菌酶制剂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复合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能量收支状况和生长性能,且酶制剂和菌制剂起到协同作用,同时添加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复合酶制剂 复合菌制剂 体生化组成 能量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