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力竭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熊延连 熊艳 +4 位作者 李遥金 唐福州 王若峰 赵押金 王翔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大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3组(n=10):对照组(Control)、适度运动组(MRE)和力竭运动组(ERE)。力竭运动组大鼠运动的前20 min保持5%的坡度和20 m/min的速度,2...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大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3组(n=10):对照组(Control)、适度运动组(MRE)和力竭运动组(ERE)。力竭运动组大鼠运动的前20 min保持5%的坡度和20 m/min的速度,20 min后调整为15%的坡度和25 m/min的速度,直至运动力竭。适度运动组大鼠在5%的坡度和20 m/min的速度下跑40 min。检测各组大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并对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的红细胞膜蛋白巯基水平、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膜蛋白SDS-Page电泳条带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激光衍射法对不同运动组大鼠红细胞变形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力竭运动条件下大鼠红细胞受到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红细胞内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膜蛋白巯基交联为主的蛋白聚簇化,形成高分子聚合物(HMW)。力竭组大鼠红细胞变形性(0.314±0.013 at 3 Pa and 0.534±0.009 at 30 Pa)显著低于对照组(0.41±0.01 at 3 Pa and 0.571±0.008 at 30 Pa;P<0.05 and P<0.01,respectively)和适度运动组。结论:力竭运动诱导的氧化损伤导致了红细胞变形能力(EI)的显著下降,使红细胞在微循环的转运受到限制,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休克、死亡等运动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红细胞 氧化应激 变形性
下载PDF
模拟海拔5500m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HPT轴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谢亚磊 梅颂 +2 位作者 熊艳 刘诗颖 徐成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究模拟海拔5500 m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两者间关联。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500 m高度,构建成年雄性SD大鼠低氧模型,设置1、3、7、14、21和28 d低氧组和常氧组,并设置1 d和3 d... 目的:探究模拟海拔5500 m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两者间关联。方法: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500 m高度,构建成年雄性SD大鼠低氧模型,设置1、3、7、14、21和28 d低氧组和常氧组,并设置1 d和3 d低氧后常氧恢复组(每组大鼠8只,低氧时间为每天24 h)。记录大鼠每日体重和平均摄食量,采用16 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ELISA检测血清HPT轴激素水平,进行肠道菌群与HPT轴激素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体重和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1 d、3 d低氧组大鼠血清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常氧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较常氧组显著增加(P<0.05)。1和3 d低氧组大鼠肠道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丁酸球菌属(Butyrici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臭味杆菌属(Odoribacter)和RC4-4菌属丰度较常氧组显著增加(P<0.05),普氏菌属(Prevotella)丰度较常氧组显著降低(P<0.05)。14、21和28 d低氧组大鼠副拟杆菌属、球毛菌属(Sphaerochaet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迷踪菌属(Elusimicrobium)丰度较常氧组显著增加(P<0.05),乳酸杆菌属、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丰度较常氧组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与HPT轴激素相关性分析表明,丁酸球菌属、迷踪菌属、萨特氏菌属与TRH、TSH显著负相关(P<0.05),普氏菌属、拟杆菌属、臭味杆菌属、副拟杆菌属分别与TSH、TT4、TT3、FT4显著相关(P<0.05),乳酸杆菌属与TRH、TSH、FT4显著相关(P<0.05),阿克曼氏菌属与TRH、FT4显著相关(P<0.05),RC4-4菌属与TSH、TT3显著相关(P<0.05)。结论:模拟海拔5500 m低氧应激显著改变SD大鼠肠道菌群的构成,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与低氧环境相适应的变化,变化程度与低氧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应激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 甲状腺激素 肠道菌群 大鼠
下载PDF
血液保存过程红细胞力学性质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熊延连 于振海 +4 位作者 赵押金 熊艳 陈东 赵冬梅 王翔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1-38,共8页
该文探讨了血液保存过程中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红细胞的细胞力学性质改变及其分子基础。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不同保存时间的库存血红细胞力学性质进行检测,获得相应的力–距离曲线。对不同保存时间的红细胞硬度、变形性进行评估。对... 该文探讨了血液保存过程中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红细胞的细胞力学性质改变及其分子基础。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不同保存时间的库存血红细胞力学性质进行检测,获得相应的力–距离曲线。对不同保存时间的红细胞硬度、变形性进行评估。对不同存储时间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和膜蛋白巯基含量进行检测。对红细胞膜蛋白进行SDS-PAGE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其膜骨架蛋白分布、含量和相互作用的变化,探讨力学性质变化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血液保存过程中,保存3周后红细胞杨氏模量显著增加,细胞硬度增大,力学性质下降(1 d:0.54±0.27 k Pa;21 d:0.71±0.57 k Pa;42 d:1.33±0.70 k Pa)。此时,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膜蛋白巯基含量下降,膜蛋白巯基交联聚簇化,形成高分子聚合物(high molecular weight,HMW)。研究证明,库存血存储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胞力学性质下降,成为影响输血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红细胞 力学性质 AFM
原文传递
低氧下HIF-1α对小鼠性激素及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香梅 熊艳 +1 位作者 龚辉 徐成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71-375,I0005,共6页
目的:研究低氧下小鼠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激素水平变化,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探讨低氧下HIF-1α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3、7、14和28 d组。ELIS... 目的:研究低氧下小鼠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激素水平变化,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探讨低氧下HIF-1α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3、7、14和28 d组。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计数附睾精子悬液中精子数、活率及畸形率。TUNEL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睾丸HIF-1α的表达。结果:与对应的常氧组相比:低氧3 d组T、FT、FSH和LH浓度升高(P<0.05),低氧14 d组T及LH浓度降低(P<0.05);低氧7和14 d组精子数及精子活率下降(P<0.05),低氧各组精子畸形率升高(P<0.05);低氧7、14和28 d组凋亡指数(AI)升高、HIF-1α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慢性低氧小鼠睾丸组织HIF-1α的高表达可引起生精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HIF-1Α 性激素 生精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玮 王雷明 +4 位作者 卢德宏 朴月善 熊艳 赵莉红 滕梁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2016—2019年经组织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确诊为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5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 目的探讨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2016—2019年经组织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确诊为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5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3岁),其中小于20岁患者4例。5例患者均以头痛或肢体乏力起病。影像学提示病变单独位于额叶或顶叶者各1例,同时累及额叶及顶叶者1例,单独累及颞叶者1例,弥漫累及多脑叶者1例;其中2例存在轻度病灶强化。形态上,5例均为胶质母细胞瘤结构,其中2例伴有原始神经元成分;全部5例肿瘤细胞均表达H3 G34R突变型抗体并伴有ATRX表达缺失,除1例外均出现p53过表达,5例均不表达Olig2。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和24个月复发,后者于复发后3个月死亡;另3例术后不足12个月的患者目前无进展。结论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在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均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征,包括其显著好发于年轻患者,发生部位几乎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其组织学类型以胶质母细胞瘤最为常见等。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新的肿瘤实体进一步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组蛋白类 甘氨酸-34-精氨酸突变
原文传递
力竭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对大鼠红细胞Band 3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熊延连 熊艳 +3 位作者 李遥金 唐福州 赵押金 王翔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3,共7页
为了探讨力竭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大鼠红细胞Band 3蛋白的影响,该文以大鼠跑步运动为模型,对三种不同运动条件下(静坐组、适度运动组和力竭运动组)大鼠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和氧化损伤程度进行了检测,并对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的红细胞膜Ba... 为了探讨力竭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大鼠红细胞Band 3蛋白的影响,该文以大鼠跑步运动为模型,对三种不同运动条件下(静坐组、适度运动组和力竭运动组)大鼠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和氧化损伤程度进行了检测,并对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的红细胞膜Band 3蛋白表达和分布情况及其调控的阴离子通道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力竭运动条件下大鼠红细胞受到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红细胞内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膜Band 3蛋白巯基交联为主的蛋白聚簇化反应及其阴离子转运能力的下降。Band 3蛋白的损伤将进一步诱导红细胞携氧和变形能力的下降,成为运动相关疾病的潜在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红细胞 氧化应激 BAND 3
原文传递
南极冰穹A低氧复合寒冷环境对考察队员儿茶酚胺含量和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熊艳 彭毛加措 +2 位作者 陈楠 宋敏涛 徐成丽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11-316,共6页
南极冰穹A地区气候条件极为恶劣,通过探讨冰穹A低氧复合寒冷环境对考察队员儿茶酚胺激素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为冰穹A考察队员医学防治提供依据。分别在上海出发、冰穹A考察和返回上海时,采集第29次中国南极考察昆仑站冰盖队25名男队员... 南极冰穹A地区气候条件极为恶劣,通过探讨冰穹A低氧复合寒冷环境对考察队员儿茶酚胺激素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为冰穹A考察队员医学防治提供依据。分别在上海出发、冰穹A考察和返回上海时,采集第29次中国南极考察昆仑站冰盖队25名男队员外周静脉血样,检测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 CRP)、肌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队员E和CK-MB水平在冰穹A虽增高但与出发时没有显著性差异,E水平在返回上海后显著降低(P<0.01);DA水平在冰穹A和返回上海后均显著增高(P<0.05)。与出发(P<0.01)和冰穹A(P<0.01)数据相比,CK-MB水平在返回上海后均显著降低。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在冰穹A和返回上海后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0.04 ng·m L-1),hs CRP和NE水平也没有显著性改变。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K-MB水平与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结果表明,在冰穹A低氧复合高寒环境下冰盖队员心肌出现了适应性代偿,返回上海后没有出现病理性损伤,心肌酶水平变化与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今后仍需积累多次昆仑站考察队的数据资料,深入探讨潜在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穹A 低氧 儿茶酚胺 心肌酶
下载PDF
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氧化应激对谷胱甘肽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月明 于振海 +9 位作者 熊艳 安晓静 王卓亚 纪丕友 王志强 周阳 石鹏志 赵建涛 赵冬梅 熊延连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该文探讨了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对谷胱甘肽合成速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静坐对照组(sedentary control,C)和力竭运动组(exhaustive running exercise,E),力竭运动组又分为运动休息0(E... 该文探讨了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对谷胱甘肽合成速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静坐对照组(sedentary control,C)和力竭运动组(exhaustive running exercise,E),力竭运动组又分为运动休息0(E0)h、1(E1)h、12(E12)h和24(E24)h组,每组10只。该研究对各组大鼠红细胞抗氧化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GSH/GSSG和TFG(total free glutathione)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评估了各组红细胞L-半胱氨酸转运能力及三价铁降低抗氧化能力差异,检测了各组大鼠红细胞TFG合成速率及其与L-半胱氨酸转运速率相关性。该研究构建黄了嘌呤/次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氧化体系,观察了各组大鼠红细胞在体外氧化条件下L-半胱氨酸转运速率、TFG和FRAP(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与静坐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组大鼠红细胞中GSSG含量增加,GSH、TFG含量下降,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力竭运动后大鼠红细胞L-半胱氨酸转运速率显著降低,FRAP水平下降。体外氧化导致大鼠红细胞L-半胱氨酸转运速率显著降低,FRAP水平下降。结果表明,力竭运动诱导大鼠红细胞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红细胞L-半胱氨酸转运速率下降,使红细胞主要抗氧化物GSH合成效率下降。这些变化导致红细胞抗氧化能力进一步减弱,从而成为力竭运动损伤的潜在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红细胞 谷胱甘肽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脑肿瘤中MTAP与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预筛CDKN2A基因状态的价值
9
作者 王胜男 王玮 +4 位作者 张雪微 张艳秋 熊艳 刘莉 滕梁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5,共7页
目的探索在多种脑肿瘤中应用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MTAP)与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预测CDKN2A基因状态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18例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16例IDH野... 目的探索在多种脑肿瘤中应用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MTAP)与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预测CDKN2A基因状态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18例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16例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17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及20例脑膜瘤标本(共171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及二代测序技术检测CDKN2A基因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AP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MTAP及p16蛋白缺失与CDKN2A纯合性/杂合性缺失的一致性。结果118例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中13例存在CDKN2A纯合性缺失,同时,这13例MTAP表达均缺失,其中9例存在p16表达缺失;16例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6例存在CDKN2A纯合性缺失,这6例MTAP表达缺失,其中3例存在p16表达缺失;17例PXA中4例存在CDKN2A纯合性缺失,这4例MTAP及p16表达均缺失;20例脑膜瘤中4例存在CDKN2A纯合性缺失,这4例MTAP及p16表达均缺失。经统计分析,在4类脑肿瘤中,MTAP均与CDKN2A纯合性缺失显著相关(P<0.05),灵敏度均达100%,但其与CDKN2A杂合性缺失仅在星形细胞瘤中显著相关(P<0.001)。p16与CDKN2A纯合性缺失在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及PXA中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CDKN2A的杂合性缺失无相关性,但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及MTAP。结论MTAP在成人型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PXA、成人型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及脑膜瘤中能够作为CDKN2A纯合性缺失的预筛手段,而p16仅能在前两者肿瘤中作为预筛指标,且特异度及灵敏度均不及MT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多相筛查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甲硫腺苷磷酸化酶
原文传递
中线部位和脑室节细胞胶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田梦雨 王雷明 +3 位作者 张萌 熊艳 高敏 滕梁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中线部位和脑室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1例中线部位和脑室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观察节细胞胶质瘤由异常神经元和肿瘤性增生的胶质细... 目的探讨中线部位和脑室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1例中线部位和脑室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观察节细胞胶质瘤由异常神经元和肿瘤性增生的胶质细胞构成,免疫表型NeuN、MAP2可标记肿瘤中的神经元成分,GFAP和Olig-2标记出了肿瘤性神经胶质细胞成分;分子遗传学常存在BRAFV600E点突变,但也可发现存在其他形式BRAF基因以及MAPK信号通路基因的改变。随访病例多数预后良好。结论发生在中线部位及脑室的节细胞胶质瘤较为罕见,对于发生于不典型部位的这种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要将其纳入鉴别诊断中,可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病理学特征 脑干 脊髓 脑室
下载PDF
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艳 贾心善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0-264,共5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在我国的许多省市和地区,肺癌的发病与死亡近十年来一直居恶性肿瘤之首位。虽然临床上已经联合应用手术、化...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在我国的许多省市和地区,肺癌的发病与死亡近十年来一直居恶性肿瘤之首位。虽然临床上已经联合应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案,但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仍不高,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可能有利于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干细胞 恶性肿瘤 人类健康 治疗方案 五年生存率 联合应用 肺癌患者 死亡率
下载PDF
急进和渐进西藏对南极考察昆仑站预选队员心血管功能及其应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艳花 熊艳 +2 位作者 方露 陈楠 徐成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分析急进和渐进西藏高原对拟进入中国南极考察昆仑站的第31、32和33次预选队员的心血管功能及其相关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为选拔合格的内陆考察队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2016年第31、32和33次队共85名中国南极考察昆仑站预选... 目的:分析急进和渐进西藏高原对拟进入中国南极考察昆仑站的第31、32和33次预选队员的心血管功能及其相关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为选拔合格的内陆考察队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2016年第31、32和33次队共85名中国南极考察昆仑站预选队员为研究对象,依据进入高原方式分为乘飞机急进高原组(急进组,n=55)和乘火车渐进高原组(渐进组,n=30),分别在上海出发(海拔4 m)、到达拉萨(海拔3658 m)和进入更高海拔的羊八井(海拔4300 m)3个时间点,采用心功能仪和心电图仪动态检测预选队员的心血管功能,并同步采集队员的唾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应激因子睾酮(T)、皮质醇(COR)和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结果:与海拔4 m相比,两组队员在到达海拔3658 m、4300 m高原时,心率(HR)显著升高(P<0.05),指端静脉血氧饱和度(SpO 2)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在相同海拔高度上无显著差异;两组间心电传导异常率无显著差异;与海拔4 m相比,到达3658 m和4300 m处两组队员的血压均显著升高(P<0.05),部分心肌收缩和泵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但由于心率增加代偿,心输出量(CO)无显著变化。在海拔4300 m时,急进组的肺水指数(TFC)显著高于渐进组(P<0.01)。进入高原后与出发水平的差值比较,两组在海拔3658 m处T变化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组COR和IgA变化量显著高于渐进组(P<0.05);在海拔4300 m处急进组IgA变化量显著高于渐进组(P<0.05)。结论:对比渐进高原,急进高原对南极考察昆仑站预选队员的心血管功能及唾液中的应激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更明显影响。提示应在岗前严格选拔能适应南极昆仑站低氧环境的考察队员,保障南极考察队员身心健康,确保南极考察任务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中国南极考察预选队员 心血管功能 应激因子
下载PDF
模拟海拔5000米低氧环境下大鼠甲状腺轴与CRH家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敏涛 熊艳 +3 位作者 卢艳花 陈楠 方露 徐成丽 《解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384-390,共7页
目的研究SD大鼠HPT轴激素及蛋白在低氧环境下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及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家族相关蛋白及激素的相互作用。方法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低氧环境复制SD大鼠动物模型,... 目的研究SD大鼠HPT轴激素及蛋白在低氧环境下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及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家族相关蛋白及激素的相互作用。方法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低氧环境复制SD大鼠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HPT轴激素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otal triido-thyronine,TT3)、总四碘甲腺原氨酸(Total tetraiodo-thyronine,TT4)、反三碘甲腺原氨酸(3,5,3’-L-triiodo-thyronine,r 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 stimulating hormone,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TRH),以及CRH家族激素CRH、尿皮素2(Urocortin II,Ucn2)、Ucn3、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在血清中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HPT轴的TSHR、TRHR1及CRH家族受体CRHR1、CRHR2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CRHR1、CRHR2与TSHR在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表达。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RH家族CRH、Ucn2、Ucn3、CORT和HPT轴激素FT3、FT4、TT3、TT4、TSH、TRH、r T3相关性。结果低氧组大鼠TRH、TT3、TT4、FT3、FT4和TSH血清水平均下降(P<0.05),r T3、CRH、Ucn2、Ucn3和CORT血清浓度上升(P<0.05)。相关性统计表明低氧各组大鼠血清CRH与TRH激素水平负相关(r=-0.80),Ucn2与FT3、TT3分别呈负相关(r=-0.796,-0.798)。免疫荧光双标显示CRHR1与TSHR、CRHR2与TSHR在甲状腺滤泡细胞存在共表达。结论结果表明模拟5000米海拔低氧环境使大鼠HPT轴功能受到抑制,可能与CRH家族基因激活有关,这对进一步研究HPT轴与CRH家族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家族
下载PDF
黑龙江省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体质表型维度与血清肝酶水平的关系
14
作者 龚辉 陈香梅 +5 位作者 郭郑旻 黄付敏 熊艳 徐涛 韩少梅 徐成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801-1805,共5页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体质表型维度[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清肝酶水平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早期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08年7月至10月1...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体质表型维度[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清肝酶水平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早期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08年7月至10月10~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2011人(男902人,女1 109人;汉族1177人,朝鲜族834人),测量身高、体质量和WC,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民族、BMI、WC、W htR 与血清肝酶水平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受试者的年龄与其血清LgALT(男 r=0.100,P 〈0.05;女r=0.086,P 〈0.05)和LgGGT(男r=0.262,P 〈0.05;女r=0.072,P 〈0.05)水平呈正相关,与其血清LgAST(男r= -0.201,P 〈0.001;女r= -0.227,P 〈0.001)水平呈负相关。血清 LgALT、LgAST及 LgGGT水平在11~18岁儿童青少年中均存在性别差异,同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P 〈0.05)。朝鲜族男性和女性儿童青少年血清LgALT水平均高于同性别汉族儿童青少年(P 〈0.001)。超重组和肥胖组男性和女性儿童青少年血清LgALT和LgGGT水高于同性别 BMI正常组(P 〈0.01),肥胖组男性儿童青少年血清LgALT、LgAST及Lg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性别超重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儿童青少年血清LgALT水平主要受年龄、民族、WhtR影响,LgAST仅受年龄影响,LgGGT主要受年龄、BMI和 WhtR影响;女性儿童青少年血清LgALT水平主要受民族和WhtR影响,LgAST主要受年龄、WC和WhtR影响,LgGGT仅受BMI影响。结论 儿童青少年血清肝酶水平与年龄、性别、体质表型维度及民族均有相关性,故要重视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血清肝酶水平的监测,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等干预措施,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原文传递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胶质瘤中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启动子突变状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艳 王雷明 +5 位作者 刘莉 王玮 胡泽良 姚盈盈 段焕利 滕梁红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法及Sanger测序法检测胶质瘤中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一致... 目的对比分析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法及Sanger测序法检测胶质瘤中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一致性,为临床检测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65例胶质瘤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Sanger测序法与荧光PCR-CE法检测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结果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与年龄、组织学分型和WHO分级均显著相关(P<0.05)。Sanger测序法与荧光PCR-CE法的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检出率分别为52.8%(140/265)及51.3%(136/2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4%和99.2%,符合率为97.7%,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955)。Sanger测序法检出TERT C228T突变103例(38.9%),荧光PCR-CE法检出99例(37.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9.4%,符合率为97.7%,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952)。Sanger测序法和荧光PCR-CE法均检测出TERT C250T突变37例(14.0%),符合率为100.0%,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1.000)。结论荧光PCR-CE法检测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率与Sanger测序法相当,敏感度、特异度及一致性均较高,且操作相对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启动子突变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 Sanger测序法
下载PDF
成人IDH野生型弥漫性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雷明 王玮 +7 位作者 刘莉 高敏 姚盈盈 张萌 熊艳 邵阳 卢德宏 滕梁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IDH野生型(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wildtype)弥漫性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16—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87例成人IDH野生型弥漫性胶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成人IDH野生型(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wildtype)弥漫性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16—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87例成人IDH野生型弥漫性胶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利用直接测序及二代测序检测其相关分子遗传学特征,同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87例IDH野生型弥漫性胶质瘤中,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3岁)。组织学诊断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6例(6.9%)、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6例(18.4%)、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例(1.1%)、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1.1%)、胶质母细胞瘤63例(72.4%)。IDH野生型胶质瘤中TERT启动子突变60例(69.0%)、MGMT启动子甲基化43例(49.4%)、EGFR基因变异38例(43.7%)、PTEN基因变异35例(40.2%)及TP53突变32例(36.8%),是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同时检测到17例(19.5%)存在PDGFRA变异,15例(17.2%)存在CDK4扩增及11例(12.6%)存在MDM2扩增等。IDH野生型弥漫性胶质瘤中,TERT启动子、EGFR、PTEN、TP53、PDGFRA、CDK4、MDM2等基因变异常同时共存,并与各基因野生型之间总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WHOⅡ/Ⅲ级胶质瘤中存在上述基因变异者预后较差,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RT启动子、EGFR、PTEN、TP53、PDGFRA、CDK4及MDM2等基因变异是成人IDH野生型胶质瘤中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IDH野生型WHOⅡ/Ⅲ级胶质瘤中存在上述基因变异提示预后不良。建议对IDH野生型胶质瘤行上述基因检测,以进一步整合诊断并为临床提供预后相关的分子遗传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成年人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多发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伴骨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段焕利 熊艳 滕梁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8-152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基因改变及其在预测预后上的作用。方法采用NG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发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基因改变,观察分子特征与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影像学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伴可疑骨转移。骨活检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多发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基因改变及其在预测预后上的作用。方法采用NG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发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基因改变,观察分子特征与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影像学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伴可疑骨转移。骨活检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iod carcinoma,FTC)骨转移,行甲状腺切除术,提示多发结节,其中1个结节诊断为FTC,其余3个结节诊断为甲状腺滤泡腺瘤(follicular thyriod adenoma,FTA)或恶性潜能未定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uncertein malignant potential of follicular tumor,FT-UMP)。NGS检测显示FTC原发灶与转移灶均含有TERT和NRAS突变。其余3个结节分子改变具有异质性,其中2个结节组织学诊断为FTA,分子检测1个存在TERT和NRAS突变,1个未检测到基因改变;余1个结节组织学诊断为FT-UMP,其仅含有NRAS突变。结论通过该病例观察到从良性到恶性,原发到转移滤泡性肿瘤分子演变过程,提示含TERT突变的FTA具有发展为FTC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骨转移 NGS TERT NRAS
下载PDF
筛状神经上皮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王丹丹 王雷明 +7 位作者 陈莉 甘露 连芳 王伟民 熊艳 朴月善 滕梁红 卢德宏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120-1123,1159,共5页
目的 探讨筛状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筛状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11个月时出现恶心、呕吐,头颅CT提示第四脑室占位性病... 目的 探讨筛状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筛状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11个月时出现恶心、呕吐,头颅CT提示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行第四脑室肿瘤部分切除术,术后11个月肿瘤复发,MRI见第四脑室不规则巨大囊实性混合肿块,再次行第四脑室及脑干病损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细胞成筛状、腺管状及乳头状浸润性生长,局灶伴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K、EMA弥漫阳性,SMARCB1表达缺失,E-cadherin阴性,二代测序检测证实SMARCB1基因7号外显子杂合性缺失,诊断:筛状神经上皮肿瘤。结论 筛状神经上皮肿瘤是一种SMARCB1缺失的非横纹肌样罕见肿瘤,具有独特的神经病理学和临床特征,需要与脉络丛癌、不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状神经上皮肿瘤 不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脉络丛癌 SMARCB1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髓样分化因子88 L265P基因突变分析
19
作者 王丹丹 王苗 +9 位作者 王雷明 高敏 程磊 谢丽梦 魏宇魁 邹东梅 赵莉红 王伟民 熊艳 滕梁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2-689,共8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L265P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诊断的45例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的病理学标本,分析其临床病...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L265P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诊断的45例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的病理学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B病毒原位杂交结果、影像及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MYD88 L265P突变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2~82(57.6±8.8)岁。93.3%(42/45)的患者肿瘤累及幕上,呈单发或多发,大脑半球(31/45,68.9%)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21例(21/45,46.7%)病变为多发性病灶。组织学上,中枢神经系统DLBCL表现为肿瘤组织弥漫浸润,部分围绕血管生长,呈"袖套状"排列。免疫表型:所有标本CD20、CD79a均弥漫强阳性,其中39例(39/45,86.7%)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非GCB)型,6例(6/45,13.3%)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64.4%(29/45)的病例存在MYD88 L265P突变。MYD88 L265P突变的病例在非GCB型(71.8%,28/39)与GCB型(1/6)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方式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与手术/活组织检查(活检)未化学治疗组相比,手术+化学治疗(HR=0.05,95%CI 0.01~0.33,P=0.002)、活检+化学治疗(HR=0.04,95%CI 0.01~0.36,P=0.004)、手术/活检+化学治疗+干细胞移植(HR=0.01,95%CI 0.00~0.17,P=0.001)均能改善生存预后。结论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具有挑战性,预后差。MYD88 L265P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见的基因突变,在非GCB型中的检出率高于GCB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化学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病理学 临床 突变 MYD88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