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1例胃癌患者真核细胞起始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方向明 胡继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VGE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胃组织中未见eIF4E或VEGF阳性表达,在... 目的探讨胃癌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VGE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胃组织中未见eIF4E或VEGF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eIF4E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87/91)和68.1%(62/91)。eIF4E及VEGF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胃癌中eIF4E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5,r=0.407)。结论胃癌组织中eIF4E和VEGF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静脉应用洛赛克对内镜食道静脉套扎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彭波 龙炎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评估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内镜食道静脉套扎术治疗后 ,辅助静脉应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 ,能否预防和降低该病的复发性出血率及继发性溃疡发生率。方法 :133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成功实施内镜食道静脉套扎术 ,术后将... 目的 :评估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内镜食道静脉套扎术治疗后 ,辅助静脉应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 ,能否预防和降低该病的复发性出血率及继发性溃疡发生率。方法 :133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成功实施内镜食道静脉套扎术 ,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洛赛克组 (6 7例 ) ,安慰剂组 (6 6例 ) ,分别接受洛赛克或安慰剂治疗。首先静脉注射洛赛克或安慰剂 80mg ,随后以每小时 8mg维持静滴 72h ,其后洛赛克组继续服洛赛克胶囊 2 0mg ,1次 /d ;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胶囊 2 0mg ,1次 /d ;共 8周。疗程完成后复查胃镜进行评估。结果 :洛赛克组的复发性出血率为 7.5 % ,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2 6 .1%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洛赛克组的继发性溃疡发生率为 3% ,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30 .7%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随访 3个月 ,洛赛克组有 3例死亡 ,安慰剂组有 8例死亡 ,洛赛克组的死亡比例低于安慰剂组。结论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内镜食道静脉成功套扎术后辅助静脉应用大剂量洛赛克可降低其复发性出血率 ,减少需再次内镜下治疗或转外利 ,手术的比例 ,并能降低继发性溃疡的发生率 ,降低食道静脉套扎术后的死亡率 ,减少住院天数 ,在临床治疗上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赛克 治疗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食道静脉套扎术 复发性出血 继发性溃疡
下载PDF
特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3
作者 张程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13期74-75,共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立足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和特殊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开展了以就业驱动和社会融合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确立“正心·扶志·强技”的多维目标,建设适岗匹配的校本职训课程资源库,打造多主体合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立足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和特殊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开展了以就业驱动和社会融合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确立“正心·扶志·强技”的多维目标,建设适岗匹配的校本职训课程资源库,打造多主体合作的职训支持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和成功就业,为助残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驱动 社会融合 特殊教育 职业能力
下载PDF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及c-myc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向明 +3 位作者 彭波 田霞 胡继军 龙焱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579-581,595,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及c-myc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eIF4E、c-myc在正常胃组织中均为阴性表...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及c-myc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eIF4E、c-myc在正常胃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87/91)和89.0%(81/91)。eIF4E及c-myc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胃癌中eIF4E与c-myc表达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eIF4E和c-myc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胃癌中eIF4E高表达与c-myc表达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继军 方向明 +3 位作者 柳亢宗 邓丽珍 黄经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胃粘膜端粒酶 RNA与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逆转录— PCR、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 114例胃粘膜组织标本端粒酶 RNA与端粒酶活性 ,其中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32例、不典型增...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胃粘膜端粒酶 RNA与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逆转录— PCR、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 114例胃粘膜组织标本端粒酶 RNA与端粒酶活性 ,其中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32例、不典型增生 (AH) 34例、胃癌 (GC) 4 8例。结果 原位逆转录— PCR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RNA阳性率为 5 7.9% (6 6 / 114) ,显著高于 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检出率 (4 4.7% ,5 1/ 114,P<0 .0 5 )。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 ,AH及 GC组的端粒酶 RNA阳性率分别为 5 2 .9%、10 0 % ,而 CSG组胃粘膜中未检出端粒酶 RNA;AH及 GC组的胃粘膜端粒酶 RNA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 CSG(P<0 .0 5 ) ,而 GC组端粒酶 RNA阳性率亦明显高于 AH组 (P<0 .0 5 )。端粒酶 RNA主要分布于胃粘膜癌细胞及癌前病变上皮细胞的胞核内。结论 端粒酶 RNA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原位逆转录— PCR检测胃粘膜端粒酶 RNA可能是较端粒酶活性更灵敏的生物学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端粒酶RNA 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病理
下载PDF
纤维结合蛋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测定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谢誓宏 +1 位作者 方向明 黄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38-39,共2页
作者检测56例良性腹水和25例恶性腹水Fn、CEA、CA19-9含量。结果发现:恶性腹水Fn、CEA、CA19-9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腹水Fn,CEA、CA19-9对区别良恶性腹水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纤维结合蛋白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 腹水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游戏教学法在培智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7
作者 《文理导航》 2023年第29期40-42,共3页
与健全学生相比,智障学生在认知、注意、记忆、言语与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明显落后,他们对于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难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与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计出更加符合其个性特点与... 与健全学生相比,智障学生在认知、注意、记忆、言语与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明显落后,他们对于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难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与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计出更加符合其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培智学校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互动性强、趣味性强的教学游戏,充分调动智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本文以智障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游戏教学法在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 培智学校 生活数学 智障学生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泰胃美针剂对烧伤病人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小红 +1 位作者 戴水田 黄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8期24-25,共2页
为探讨泰胃美对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48 例烧伤病人的 C D8 + 、 C D4 + 、 C D8 + 、 C D4 + / C D8 + 比值,并与应用泰胃美和雷尼替丁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观察。... 为探讨泰胃美对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48 例烧伤病人的 C D8 + 、 C D4 + 、 C D8 + 、 C D4 + / C D8 + 比值,并与应用泰胃美和雷尼替丁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显示:烧伤患者 C D3 + 、 C D4 + 、 C D4 + / C D8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应用泰胃美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而雷尼替丁治疗组无此变化。认为泰胃美对烧伤病人的细胞免疫调节有一定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胃美 烧伤 细胞免疫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端粒酶RNA与胃粘膜Hpcag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向明 +1 位作者 彭波 黄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RNA与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HpcagA)感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病理证实的各种胃粘膜病变的活检标本 15 0例 ,应用原位PCR及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检测端粒酶RNA、HpcagA感染和PCNA表达... 目的 探讨端粒酶RNA与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HpcagA)感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病理证实的各种胃粘膜病变的活检标本 15 0例 ,应用原位PCR及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检测端粒酶RNA、HpcagA感染和PCNA表达。 结果 Hpca gA感染各组的PCNA、端粒酶RNA阳性率随着胃粘膜病变的加重而上升 ( P <0 .0 5 )。HpcagA感染组PCNA、端粒酶RNA阳性率均高于未感染组 (P <0 .0 5 ) ,其HpcagA核阳性与胃粘膜PCNA及端粒酶RNA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为 0 .747、0 .6 71,P <0 .0 5 )。结论 HpcagA可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过度增殖 ,使端粒酶RNA过度表达 ,而启动及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HpcagA核阳性可能是胃粘膜PCNA及端粒酶RNA阳性表达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增殖细胞核抗原 HpcagA 胃疾病
原文传递
甲醇中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丽岳 柳元宗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1998年第1期33-34,共2页
甲醇在体内有明显蓄积作用,对人体产生较强毒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损害。我院收治4例患者,给予早期血液透析、高压氧舱等综合治疗,均得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53岁,同时误饮甲醇兑制散酒后7~72小... 甲醇在体内有明显蓄积作用,对人体产生较强毒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损害。我院收治4例患者,给予早期血液透析、高压氧舱等综合治疗,均得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53岁,同时误饮甲醇兑制散酒后7~72小时发病,饮酒量80~100毫升(其中1人24小时内饮酒2次)。剩余酒测甲醇含量70.5g/100mL。其发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中毒 临床分析 醇中毒
下载PDF
胃癌eIF4E和cyclin D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继军 方向明 +3 位作者 彭波 田霞 龙焱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99,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及cyclin 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eIF4E与cyclin D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eIF4E、cyclin D1在正常胃组织中均...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及cyclin 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eIF4E与cyclin D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eIF4E、cyclin D1在正常胃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87/91)和84.6%(77/91)。eIF4E及cyclin D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胃癌组织中eIF4E与cyclin D1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eIF4E和cyclin D1表达水平,对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CYCLIN D1
下载PDF
原位逆转录PCR检测胃癌及癌前组织中端粒酶RNA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方向明 +1 位作者 胡继军 黄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胃粘膜端粒酶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胃粘膜活检标本 15 0例 ,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 3 2例、肠上皮化生 3 6例、不典型增生 3 4例、胃癌 48例 ,采用原位逆转录PCR、端粒重复序列扩...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胃粘膜端粒酶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胃粘膜活检标本 15 0例 ,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 3 2例、肠上皮化生 3 6例、不典型增生 3 4例、胃癌 48例 ,采用原位逆转录PCR、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检测上述胃粘膜端粒酶RNA与端粒酶活性。结果 原位逆转录PCR技术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端粒酶RNA阳性率为 5 5 .3 % (83 / 15 0 ) ,显著高于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4 0 .0 % ,60 / 15 0 ) ,P <0 .0 5。端粒酶RNA在胃癌及癌前病变 (包括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 )中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 (P <0 .0 5 ) ,胃癌中端粒酶RNA检出率亦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P <0 .0 5 ) ,但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端粒酶RNA主要分布于胃粘膜癌细胞及癌前病变上皮细胞的胞核内。结论 端粒酶RNA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原位逆转录PCR技术检测胃粘膜端粒酶RNA对胃粘膜癌变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有重要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逆转录PCR 检测 胃癌 癌前组织 端粒酶 RNA
原文传递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向明 谢誓宏 +1 位作者 黄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53-154,共2页
作者将72例十二指肠溃疡近期出血且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组(治疗组)及单用奥美拉唑组(对照组),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对两组溃疡愈合患者随访观察1年。结果显示,HP根除率在治疗组显著高于对... 作者将72例十二指肠溃疡近期出血且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组(治疗组)及单用奥美拉唑组(对照组),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对两组溃疡愈合患者随访观察1年。结果显示,HP根除率在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溃疡复发及再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HP根除治疗可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出血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hTRT和bcl-2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峥 方向明 +2 位作者 胡继军 于皆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和 bcl-2 蛋白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TRT与bcl-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应用PCR ELISA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RT)和 bcl-2 蛋白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TRT与bcl-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应用PCR ELISA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hTRT与端粒酶活性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和81.0%,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TRT或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bcl-2蛋白在胃癌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和8.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胃癌中hTRT和bcl 2蛋白表达分别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59和0.724,P均<0.01)。结论  hTRT及bcl 2蛋白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胃癌端粒酶活性调节。检测hTRT表达水平可作为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端粒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彭波 谢誓宏 《辽宁医学杂志》 1999年第5期239-240,共2页
本文通过对13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观察,发现患者血浆胃动素(MTL) 水平为525 ±1329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322 ±376pg/ml) ,P< 0001 。并发现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与消化性... 本文通过对13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观察,发现患者血浆胃动素(MTL) 水平为525 ±1329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322 ±376pg/ml) ,P< 0001 。并发现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的活动期、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关系密切,与年龄、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胃动素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和c-myc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16
作者 方向明 于皆平 +2 位作者 胡继军 罗和生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C-MYC基因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皮-钙粘素和α-连环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胡继军 陈晓红 +2 位作者 方向明 柳亢宗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研究上皮 钙粘素 (E cad)和α 连环素 (α 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 72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E cad和α Cat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E cad和α Ca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目的 研究上皮 钙粘素 (E cad)和α 连环素 (α 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 72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E cad和α Cat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E cad和α Ca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5 .8%和 3 6.1% ,均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 (P <0 .0 1)。E cad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1) ,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随着胃癌的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增加、有淋巴结转移以及分期晚者α Cat阳性表达率愈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E cad和α Cat基因的失活及蛋白表达下调。α Cat表达水平可能是对胃癌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钙粘素 Α-连环素
原文传递
高位胃癌的EB病毒感染与反应性B细胞增生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焱华 糜克永 +5 位作者 方向明 赵军理 徐义辉 刘颖 朱慧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55-556,共2页
关键词 高位胃癌 EB病毒感染 反应性B细胞增生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与胃癌发生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方向明 +1 位作者 刘小红 黄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43-44,46,共3页
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HpcagA)在胃粘膜恶变过程中的作用 ,以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16 3例Hp阳性患者 (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各 30例 ,肠上皮化生 33例 ,不典型增生 31例、胃癌 39例 ) ,用原位聚... 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HpcagA)在胃粘膜恶变过程中的作用 ,以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16 3例Hp阳性患者 (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各 30例 ,肠上皮化生 33例 ,不典型增生 31例、胃癌 39例 ) ,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PCR)、常规PCR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胃粘膜HpcagA。结果 :16 3例标本中 ,原位PCRHpcagA阳性率为 5 6 .4% ,显著高于原位杂交 (44 .8% ) ,但与常规PCR 5 2 .1%的阳性率相比二者无明显差异。原位PCR检出HpcagA阳性率从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到胃癌逐渐升高。Hpca gA阳性信号可出现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和胃粘膜上皮与腺上皮中 ,部分病例阳性信号甚至出现于上皮细胞核内。结论 :HpcagA可能有助于胃粘膜组织的恶性转化 ,并可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使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而促进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基因A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胃粘膜癌变
下载PDF
维生素C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研究概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6期761-762,共2页
维生素C既可以还原形成,亦可以2-脱氢氧化形成存在。抗坏血酸为维生素C的还原型,也是一种强氧化剂,有明确的预防胃癌的作用。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WHO已将HP定为Ⅰ级或明确的致癌因子,根除Hp感染可阻止胃癌发生过程... 维生素C既可以还原形成,亦可以2-脱氢氧化形成存在。抗坏血酸为维生素C的还原型,也是一种强氧化剂,有明确的预防胃癌的作用。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WHO已将HP定为Ⅰ级或明确的致癌因子,根除Hp感染可阻止胃癌发生过程的发展。本文就维生素C与HP的关系,复习有关文献,简要综述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维生素C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