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94
1
作者 张在其 骆福添 +23 位作者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6±1.10)min,(14.01±6.82)min,(12.12±5.96)min,(14.08±6.85)min,(42.34±20.21)min和(8.50±4.18)km,院前非死亡组分别为(2.19±1.13)min,(14.15±7.14)min,(11.60±6.72)min,(14.92±6.89)min,(41.86±19.53)min和(8.63±4.31)km,院前死亡组分别为(2.10±1.08)min,(13.68±7.14)min,(25.25±12.34)min,(13.75±6.48)min,(54.74±25.47)min和(7.86±3.91)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min,(13.58±6.78)min,(25.53±12.34)min,(13.60±6.54)min,(53.79±23.77)min和(7.67±3.86)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和(7.90±3.92)km.院前死亡组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前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者(P<0.05或P<0.01).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调度时间、返回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组的到达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大于后组,而现场时间明显小于后组(P<0.05或P<0.01).(2)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其最少时间段分别是4:00-6:00、4:00-6:00、4:00-6:00、22:00-24:00、2:00-4:00,其最多时间段分别是20:00-22:00、20:00-22:00、8:00-10:00、2:00-4:00、8:00-10:00.(3)在241 876例院前急救病例中,创伤类患者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大中城市 创伤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中毒
原文传递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在其 骆福添 +24 位作者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张在其1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9期5-7,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心脏性猝死病例特点。方法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调度时间、到... 目的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心脏性猝死病例特点。方法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7.90±3.92(km);②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病例数以第一季度为最多,且最多时间段是8:00~10:00,最少时间段是2:00~4:00;③男性院前心脏性猝死明显多于女性,但年龄明显小于女性;④院前心脏性猝死目击者CPR为4.48%,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6%。结论①心脏性猝死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血管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附12568例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在其 骆福添 +23 位作者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新医学》 2010年第11期708-711,770,F0003,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0±1.08) min、(13.68±7.14) min、(25.25±12.34) min、(13.75±6.48) min、(54.74±25.47) min、(7.86±3.91)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 min、(13.58±6.78) min、(25.53±12.34) min、(13.60±6.54) min、(53.79±23.77) min、(7.67±3.86) 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 min、(14.10±7.05) min、(24.79±12.08) min、(13.79±6.61) min、(54.80±25.36) min、(7.90±3.92)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②院前死亡总体、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月份及季节分布以2月份、第一季度为最多,日时间段分布以8:00~10:00为最多.③院前死亡患者中循环系统、其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数分别位居第一、二、四、五、八,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循环系统类中心脏性猝死死亡最多;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六,均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④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⑤院前心脏性猝死占循环系统类死亡的绝大部分(67.33%),目击者现场心肺复苏(CPR)为4.46%,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1%.结论:①心脏性猝死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再思考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厚俭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紧急医疗救援机制是社会危机处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急医疗救援应建立在短期内出现大量伤患者时,多部门参与的、以降低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的社会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急救网络、急救通讯、急救装备,急救队伍... 紧急医疗救援机制是社会危机处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急医疗救援应建立在短期内出现大量伤患者时,多部门参与的、以降低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的社会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急救网络、急救通讯、急救装备,急救队伍,还应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以提高应急能力。应在紧急医疗救援的各个环节及有效衔接上提高应急能力,并通过培训与演练予以强化、提高。急救组织和应急人员在紧急医疗救援的各个环节及有效衔接上应急能力是急救网络应急系统医疗救援能力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医疗救援 应急能力
下载PDF
开展直升机转送危重病伤员提高城市急救功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厚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直升机 伤员转送 危重病 城市急救功能 急救设备
原文传递
HIV/AIDS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与CD4细胞计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韩晓群 吴建红 +2 位作者 伍仕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3,448,共4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与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计数,计算CD4+/CD8+比值。将患者分为AIDS组(54例)和HIV感染组(26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30例)。取静脉血,测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与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计数,计算CD4+/CD8+比值。将患者分为AIDS组(54例)和HIV感染组(26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30例)。取静脉血,测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NADPH与NADP+,以GSH/GSSG、NADPH/NADP+比值表示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分析氧化还原态与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HIV/AIDS患者血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随机体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偏移而减少。结论:AIDS/HIV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越向氧化方向偏移,标志着AIDS患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氧化还原态 CD4+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武汉市江汉区2198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在其 陆家韬 +5 位作者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892-894,共3页
目的:调查武汉市江汉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的特点。方法:对从武汉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的2008年度武汉市江汉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院前急救患者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 目的:调查武汉市江汉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的特点。方法:对从武汉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的2008年度武汉市江汉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院前急救患者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24±1.05(min)、16.41±7.82(min)、12.39±6.17(min),急救半径为9.17±4.36(km)。其中院前死亡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2.17±1.13(min)、15.86±8.17(min)和23.26±11.39(min);急救半径为8.96±4.28(km),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为2.26±1.08(min)、16.23±7.94(min)和22.97±10.48(min);急救半径为9.25±4.13(km)。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到达现场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院前死亡的患者(P〈0.01)。(2)院前急救,包括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第1季度为最多。(3)在2 198次院前急救中,创伤类居首位,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段最多;其次分别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4)创伤类的死亡位居首位;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2~5位,其中循环系统类的死亡中居首位的是心脏性猝死。(5)男性的院前急救例数、总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1)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的主要原因;(2)应重视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灾难救援远程医疗救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雍永权 宋鹤 +1 位作者 杨光田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灾难救援中远程医疗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汶川和玉树地震救援为例,分别收集两次地震中湖北省紧急医疗救援队接诊的1801例和19例地震伤病员资料,分析病情特点、救援方法、实际效果与病员流向。结果:汶川地震接诊1801例伤... 目的:探讨灾难救援中远程医疗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汶川和玉树地震救援为例,分别收集两次地震中湖北省紧急医疗救援队接诊的1801例和19例地震伤病员资料,分析病情特点、救援方法、实际效果与病员流向。结果:汶川地震接诊1801例伤病员中,外伤病例明显多于其他病种(P<0.01);外伤病例中,单部位伤多于复合伤(P<0.01),且以四肢损伤居多;伤病员在地震后1周内最多,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对所有伤病员进行了检伤分诊,科学规范地进行了院前急救处理,1206例患者在震区部队医院或当地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手术或其他稳定病情措施后分流至德阳、成都等其他地区,救治效果良好。玉树接诊伤病员全部为地震造成的外伤病例,灾区救出伤员、规范处置后全部转运至机场,与空军合作,全程跟踪救护伤病员,抢救转送了19位藏族同胞,无一例死亡。结论:远程医疗救援的快速启动响应,对规范灾区医疗救治秩序,及时有效救治短期内出现的大批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绵竹模式"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的新模式,在玉树救援中得到了检验与升华,为今后开展灾难救援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组织与灾区医疗部门合作、与部队救援力量合作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伤 远程医疗 救援 模式
原文传递
HIV/AIDS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晓群 +1 位作者 周虹 张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机体的氧化还原态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抗-HIV阳性患者血中CD4细胞水平,根据CD4水平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AIDS组50例、HIV感染组3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还原型谷胱甘...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机体的氧化还原态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抗-HIV阳性患者血中CD4细胞水平,根据CD4水平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AIDS组50例、HIV感染组3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型辅酶Ⅱ(NADP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计算GSH/GSSG和NADPH/NADP+的氧化还原电位,评价HIV/AIDS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结果 HIV/AIDS患者血浆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偏移。结论氧化还原态失衡、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偏移与AID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氧化还原
原文传递
灾难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6-37,共2页
灾难事件常事发突然,受害人数众多,救援工作复杂,需要投入较大的救援力量。SARS后,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国家对急救中心在灾难等紧急事件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 灾难事件常事发突然,受害人数众多,救援工作复杂,需要投入较大的救援力量。SARS后,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国家对急救中心在灾难等紧急事件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急救中心灾难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救援 应急能力 急救中心 医疗救治体系 灾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SARS 建设 发挥作用 探索
原文传递
院前急救通讯指挥系统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雍永权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56-257,共2页
突发事件均涉及公共卫生问题。如果院前急救系统依然采用接警-出诊-现场急救-送往医院的传统操作模式,势必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有效维护。为此,在院前急救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急救网络和救治行为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 突发事件均涉及公共卫生问题。如果院前急救系统依然采用接警-出诊-现场急救-送往医院的传统操作模式,势必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有效维护。为此,在院前急救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急救网络和救治行为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通讯指挥系统 突发事件
原文传递
武汉、台北、香港三城市院外急救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厚俭 +2 位作者 陈欢 张欣 王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武汉,台北,香港这三个有着相同语言,相同文化的地区,进行院外急救相关方面的调研和比较,以便加速内地院外急救观念的转变,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资料研究及分析对比... 目的通过对武汉,台北,香港这三个有着相同语言,相同文化的地区,进行院外急救相关方面的调研和比较,以便加速内地院外急救观念的转变,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资料研究及分析对比。结果香港无论在同等服务人口投入的急救人员数量上,还是在日常当班急救车数量及日常急救任务量上都居第一,台北次之,武汉最低。按每台当班急救车抢救转送相同病例数所配备的急救人员相对数量来看,武汉需要的人员最多,不经济,人力资源消耗最大。台北,香港救护车上急救人员主要为救护员,而武汉必须有医师。结论内地所确定的院外急救改革发展方向同港台地区目前的做法是一致的,院外急救属于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应南政府负责提供均等化服务。要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武汉市急救中心灾害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
13
作者 雍永权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急诊 医院 应急能力 现状 未来
原文传递
急诊医疗体系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的功能转换
14
作者 王飞 宋鹤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44-145,共2页
院外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构成了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EMSS)。由于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急诊科(室)和ICU已被纳入医院建设与管理范畴,因此文中所讲的EMSS主要是集120指挥... 院外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构成了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EMSS)。由于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急诊科(室)和ICU已被纳入医院建设与管理范畴,因此文中所讲的EMSS主要是集120指挥调度、现场救治与后送医院为主的院外急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救援 EMS系统 人才培养 网络建设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62例临床诊治分析
15
作者 韩晓群 殷继东 +1 位作者 杨华芬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3-284,共2页
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美国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蔓延。我院2009年6月~9月共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例62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治疗
原文传递
湖北远程医疗救援汶川与玉树地震的比较
16
作者 雍永权 蔡克俭 +1 位作者 杨光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14,共3页
汶川地震后702 d,在中国青海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州又发生7.1级强烈地震,两次地震相距不到两年,武汉市急救中心均奉命组建湖北省远程紧急医疗救援队赴震区救灾.本文就救援队人员结构、后勤供应、救援流程等方面对两次救援进行比较.
关键词 紧急医疗救援 汶川地震 湖北省 远程 人员结构 急救中心 玉树州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关于共建武汉市专科专病急救通道的设想
17
作者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9-100,共2页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加,同时,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人们迫切需要快捷优质的医疗急救保障服务,突发急危重病时,从发病现场、护运途中、医院急诊室到病房都能得...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加,同时,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人们迫切需要快捷优质的医疗急救保障服务,突发急危重病时,从发病现场、护运途中、医院急诊室到病房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而对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和后送医院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性 项目设计 目的 实施方案 武汉市专科专病急救通道
原文传递
大型传染病医院整体搬迁中患者的安全转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晓群 殷继东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9年第6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武汉市传染病医院 安全转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治体系 卫生事业发展 结核病医院 传染病患者 救治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