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诊全身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术对成人不同年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蒋奕红 刘莉 +5 位作者 倪旭青 威威 谭毅 李爱国 郑天衡 蒋德斌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门诊无痛胃肠镜丙泊酚麻醉后及离院时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年龄对门诊麻醉后认知恢复与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拟行无痛胃肠检查,根据不同年龄(20~79岁)分为I^VI 6组,每组30人,共180人。应用警觉镇静评分及简易智能精... 目的观察门诊无痛胃肠镜丙泊酚麻醉后及离院时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年龄对门诊麻醉后认知恢复与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拟行无痛胃肠检查,根据不同年龄(20~79岁)分为I^VI 6组,每组30人,共180人。应用警觉镇静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测量表对丙泊酚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后的麻醉清醒时间、离院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及程度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所有年龄段患者麻醉后警觉镇静评分达5分时,记忆力及回忆力明显受抑制;在离院时,所有年龄段患者的记忆力完全恢复,但70岁以上患者的注意力与计算力仍受抑制;I^VI组患者结束麻醉后离院的时间逐渐延长。40岁以后各组患者自觉认知功能行为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大于实际离院时间。结论丙泊酚麻醉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后认知功能部分受抑制;40岁以上患者应适当延长离院时间至其认知功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麻醉 丙泊酚 认知功能 麻醉安全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丙泊酚及依托咪酯麻醉后幼儿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奕红 谢景远 +4 位作者 威威 黄志华 李爱国 谭毅 彭凌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4-828,共5页
目的目前临床上缺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客观的诊断方法。文中通过比较丙泊酚及依托咪酯麻醉对患儿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间相关性。方法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目前临床上缺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客观的诊断方法。文中通过比较丙泊酚及依托咪酯麻醉对患儿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间相关性。方法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1~3岁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患儿的病例资料。排除既往有系统疾病、术后发生并发症等任何影响认知功能评估或不能配合完成全程测试的患儿。将最终纳入的100例资料采用单纯随机法分为丙泊酚麻醉组(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麻醉组(依托咪酯组)各50例。2组患儿均于术前1 d及术后3 d采用贝莉婴患儿认知量表Ⅲ按月龄进行相应年龄段的认知功能评估,并均按照Z计分法进行POCD诊断。根据患儿是否发生POCD将每组进一步分为POCD和NPOCD 2个亚组。同时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患儿分别于术前(T0)、出麻醉恢复室前(T1)抽取髂内静脉血5 m 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比较2组组内及组间POCD和NPOCD患儿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1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术后3 d分别有10(20.0%)和9(18.0%)名患儿发生POCD,组间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0比较,2组患儿T1时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OCD患儿比较,2组POCD患儿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时NPOCD患儿和POCD患儿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丙泊酚组与依托咪酯组患儿术毕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术后3 d发生POCD相关(r=0.842,P=0.001;r=0.821,P=0.001)。结论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可引起1~3岁患儿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患儿麻醉后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升高与术后早期发生POCD具有正相关性,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升高能间接反映麻醉后患儿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依托咪酯 患儿 S100Β蛋白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敏 刘志贵 +3 位作者 石泉 威威 梁维 陈治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87-89,92,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根据滴鼻药物分为4组(n=20),即对照组(C组)和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D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根据滴鼻药物分为4组(n=20),即对照组(C组)和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用右美托咪定0.6、1.0、1.4μg/kg滴鼻,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记录入室时(T0)、滴鼻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T5)、5 min(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记录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1组T3~T5、D2和D3组T2~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D3组拔管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ay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和D3组T3~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aSay比较,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D2和D3组HR、MAP、RPP、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滴鼻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不影响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右美托咪定 滴鼻 拔管期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多种药物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天品 刘志贵 +2 位作者 骆喜宝 王晓英 威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行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复合控制性降压组(A组)及非控制性降压组(B组),记录两...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行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复合控制性降压组(A组)及非控制性降压组(B组),记录两组麻醉前(基础值,T_1),手术开始前即刻(T_2),手术开始30 min(T_3),手术结束时(T_4),手术结束后10 min(T_5)各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尿量,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T_2、T_3、T_4各时段SBP、DBP、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过程中患者生命征更平稳:A组较B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降压可以协同降压,减少副作用,减少麻醉和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降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鼻内窥镜手术 乌拉地尔 艾司洛尔 硝酸甘油
下载PDF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倪旭青 威威 +4 位作者 王华 谭毅 黄志华 姚新宇 蒋奕红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并对比单次注射依托咪酷和丙泊酚对新生大鼠空间认知能力、探索能力、学习记忆能力等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的影响。方法日龄17—18dSD大鼠39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1... 目的观察并对比单次注射依托咪酷和丙泊酚对新生大鼠空间认知能力、探索能力、学习记忆能力等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的影响。方法日龄17—18dSD大鼠39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13只,分别单次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0ml/kg(c组)、依托咪酯5mg/kg(E组)和丙泊酚50mg/kg(P组)进行麻醉。麻醉完全清醒后3h,每组随机选取10只,采用旷场实验、洞板实验和Y型电迷宫实验进行空间认知能力、探索能力、学习记忆能力的测定;每组3只,应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旷场实验中,E、P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和穿越格子数[分别为(4.40±2.01)8和(4.60±1.96)8,(37.90±11.88)个和(36.30±15.68)个]与C组[(3.70±1.06)8,(39.10±11.89)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洞板实验中,E、P组伸入洞的次数[分别为(12.00±3.13)次,(10.00±2.79)次]与C组[(16.30±4.62)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迷宫实验中,E组正确反应次数和全天总反应时间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正确反应次数[(9.80±2.39)次]与C组[(13.30±2.00)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E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全天总反应时间[(82.30±10.20)s]与C组[(67.70±12.18)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染色中,各组海马组织未见明显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E、P组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35.67±1.53,37.33±2.31)与C组(32.33±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单次腹腔注射依托咪酯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快速发育期 认知功能 行为学
原文传递
不同比重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谭毅 威威 +1 位作者 梁萌 陈治军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接受单侧下肢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对下肢内固定修复术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接受单侧下肢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低密度小剂量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情况,以及麻醉阻滞见效时间(T1)、患者痛觉恢复时间(T2)和麻醉药用量。结果观察组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情况、麻醉药用量[(5.8±0.7)mg vs(35.8±1.3)mg]、麻醉阻滞见效时间(T1)[(5.2±1.5)s vs(9.9±2.7)s]以及患者痛觉恢复时间(T2)[(6.6±1.8)s vs(17.1±4.4)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相比较,除麻醉后5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情况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5 min和10 min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71.4±13.7)mm Hg、(73.7±17.9)mm Hg]和心率[(80.3±12.1)次/min、(81.2±11.2)次/min]情况与麻醉前[(84.4±22.5)mm Hg、(78.0±15.8)次/min]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生命体征均保持平稳。结论行下肢内固定修复术患者采用小剂量、低密度腰麻及硬膜外复合麻醉,具有麻药用量少、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全和镇痛效果理想等优点,且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麻醉阻滞 下肢内固定修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高血压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维 威威 王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高血压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择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观察组给予... 目的 探讨分析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高血压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择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观察组给予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 3 μg/( kg·h),对照组给予相等量的0. 9%生理盐水泵入. 分别观察注药前( T0 )、气管插管前1 min ( T1 )、气管插管时( T2 )、气管插管后 1 min ( T3 )、拔管前1 min ( T4 )、拔管后1 min ( T5 )时的血压、心率( HR)、术后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以及拔管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者T1 ~T5 时的血压及心率比T0 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者T1 时的血压、心率较T0 时明显下降,但T2 ~T5 时血压及心率较T0 时升高(P〈0. 05). 两组患者T0、T1 时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T2 ~T5 时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 05),T1 ~T5 时R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有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全身麻醉
下载PDF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he Morphine-related Side Effec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被引量:10
8
作者 蒋奕红 江伟 +4 位作者 蒋雷鸣 林高翔 杨华 谭毅 威威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1期71-74,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the morphine-related side effects (nausea, vomiting, itchines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and try to fin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the morphine-related side effects (nausea, vomiting, itchines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and try to find the clinic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Methods: Patients scheduled to have transurethral prostatic resection enrolled in the study (69 patients), characterized as Grade Ⅱ or Ⅲ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2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lacebo group (control group), non-anesthesia area (NAA) group, and the anesthesia area (AA) group. After spinal anesthesia, all patients received Patients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The vital signs, bowel sounds, visual analogue scales, itchiness,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time for first exhaust post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together, nine cases were eliminated, three in each group. Finally, sixty cases completed this study, twenty in each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bowel sounds after morphine spinal anesthesia in the three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or AA group, the bowel sound recovered after acupuncture, the incidences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tchiness, and time for first exhaust after operation decreased in the NAA group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incidence for itchiness in the NAA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it is obviously seen that acupuncture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morphine-related side effects (nausea and vomiting, itchines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when the spinal cord conduct is normal. However, it decreases only the incidence of itchiness but not for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hen the spinal cord is block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MORPHINE side effect
原文传递
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高龄下肢手术患者连续腰麻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华 庾俊雄 +3 位作者 威威 梁维 赵振海 蒋奕红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0.75%罗哌卡因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并与0.75%布比卡因作对比研究。方法择期高龄下肢手术患者40例,年龄70~9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20例。2组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分次小剂... 目的:研究小剂量0.75%罗哌卡因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并与0.75%布比卡因作对比研究。方法择期高龄下肢手术患者40例,年龄70~9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20例。2组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分次小剂量注入0.75%罗哌卡因10 mg或0.75%布比卡因10 mg,直至出现最高有效麻醉平面,比较2组患者痛觉阻滞程度、最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分级法,MBS),且记录麻醉前(T0)、麻醉平面达到有效麻醉平面时(T1)、切皮后2 h(T2)和术毕(T3)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均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组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比布比卡因组显著延长(P<0.05);最高阻滞平面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而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较布比卡因组显著缩短(P<0.05);罗哌卡因组最大Bromage分级明显优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小剂量0.75%罗哌卡因在连续腰麻中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而且能够达到较为完善的镇痛效果,肌肉松弛好,为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连续腰麻 高龄患者 下肢手术
下载PDF
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对幼儿近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景远 蒋奕红 +4 位作者 黄志华 威威 李爱国 谭毅 梁萌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29-2231,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对幼儿近、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1~3岁拟行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A组)、依托咪酯麻醉组(B组)各50例;50例同年龄段健康幼儿作对照组(C组)。A、B组麻醉诱导分别...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对幼儿近、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1~3岁拟行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A组)、依托咪酯麻醉组(B组)各50例;50例同年龄段健康幼儿作对照组(C组)。A、B组麻醉诱导分别给予丙泊酚1~3 mg·kg^-1、依托咪酯0.1~0.4mg·kg^-1,在此基础上均给予芬太尼(1~2)×10^-3mg·kg^-1、罗库溴铵0.6~1.2 mg·kg^-1,均于手术开始前给予芬太尼2×10^-3mg·kg^-1进行麻醉维持。A、B组均于术前1 d、术后3 d和3个月用贝莉婴幼儿认知量表-Ⅲ(BSID-Ⅲ)按月龄进行相应年龄段的认知功能评估,C组同期进行,比较各组3个时期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术前1 d比较,A、B组术后3 d评分均下降(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儿分别为10例(20.0%)、9例(18.0%),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术后3 d、术后3个月认知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可引起1~3岁患儿术后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可逆的认知功能下降,在术后3个月内自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依托咪酯 幼儿 全身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针刺对吗啡麻醉及镇痛后并发症防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奕红 江伟 +4 位作者 蒋雷鸣 林高翔 杨华 谭毅 威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吗啡麻醉及镇痛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探讨针刺治疗机制。方法:将择期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腰麻后,Ⅰ组不再进行操作;Ⅱ组、Ⅲ组行针刺治疗,留针30min,Ⅱ组穴取合谷、曲池、内关、支沟,Ⅲ组穴... 目的:观察针刺对吗啡麻醉及镇痛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探讨针刺治疗机制。方法:将择期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腰麻后,Ⅰ组不再进行操作;Ⅱ组、Ⅲ组行针刺治疗,留针30min,Ⅱ组穴取合谷、曲池、内关、支沟,Ⅲ组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观察围麻醉期不同时点各组患者的肠鸣音、恶心、呕吐、瘙痒等变化情况。结果:吗啡腰麻后各组患者肠鸣音减少。Ⅱ组针刺后及手术开始时肠鸣音次数增加,与Ⅰ组、Ⅲ组同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呕吐、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5.0%(1/20)、30.0%(6/20),均低于Ⅰ组的35.0%(7/20)、80.0%(16/20)。结论:无神经传导阻滞情况下,针刺治疗对吗啡相关并发症有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通路阻断后,针刺治疗对吗啡引起的并发症治疗作用减弱。针刺治疗机制可能与神经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麻醉 椎管内麻醉 吗啡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电针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断尾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越 刘莉 +5 位作者 威威 谭毅 黄志华 李爱国 杨华 蒋奕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06-1308,131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断尾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80~320g,分为正常组(Ⅰ组)、模型组(Ⅱ组)、七氟烷吸入组(Ⅲ组)、七氟烷吸入加体针组(Ⅳ组)和七氟烷吸入加...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断尾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80~320g,分为正常组(Ⅰ组)、模型组(Ⅱ组)、七氟烷吸入组(Ⅲ组)、七氟烷吸入加体针组(Ⅳ组)和七氟烷吸入加耳针组(Ⅴ组),每组10只。Ⅰ组不作处理置于氧流量30%的混合气体玻璃箱中(流量2L/min),Ⅱ组断尾后置于氧流量30%的混合气体玻璃箱中(流量2L/min),Ⅲ、Ⅳ、Ⅴ组断尾后置于含体积分数为2%的七氟烷麻醉箱中(流量2L/min),Ⅳ组持续刺激双侧"足三里"穴30min(刺激参数3V,3Hz,2ms),共4次,每次间隔30min,Ⅴ组刺激双侧"耳尖"穴,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各组治疗方法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断颈血采用ELISA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外周血皮质酮(CORT)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下丘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血清ACTH、CORT水平、下丘脑c-f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Ⅳ、Ⅴ组大鼠外周血ACTH、CORT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的ACTH和COR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的ACTH水平与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Ⅴ组CORT水平与Ⅳ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Ⅲ、Ⅳ、Ⅴ组c-fos表达与Ⅱ组相比均降低(P〈0.05),Ⅲ、Ⅳ、Ⅴ组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电刺激"耳尖"穴治疗时,对应激的作用优于单纯的七氟烷治疗和七氟烷复合电刺激"足三里"穴。电针复合吸入全身麻醉对应激的调控机制可能与下丘脑调节室旁核c-fos蛋白分泌并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电针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七氟烷 耳针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依托咪酯麻醉大鼠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奕红 胡越 +4 位作者 威威 谭毅 李爱国 杨华 黄志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依托咪酯麻醉大鼠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80~310g,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依托咪酯60mg/kg组(E1组)、依托咪酯30 mg/kg组(E2组)、依托咪酯60 mg/kg联合电针组(EA1组...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依托咪酯麻醉大鼠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80~310g,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依托咪酯60mg/kg组(E1组)、依托咪酯30 mg/kg组(E2组)、依托咪酯60 mg/kg联合电针组(EA1组)和依托咪酯30mg/kg复合电针组(EA2组),每组10只。C组大鼠不进行任何麻醉手术操作,其余五组均建立低位尾干切断模型。建模后,E1组和EA1组大鼠腹腔注射依托咪酯60mg/kg,E2组和EA2组大鼠腹腔注射依托咪酯30mg/kg。EA1组和EA2组大鼠于麻醉状态行双侧足三里穴治疗30min(频率2/100Hz,疏密波,电流强度1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TH和Cor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组织c-fos蛋白的含量。结果 M组ACTH、Cor浓度和c-fos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E1组、E2组、EA1组、EA2组ACTH、Cor浓度和c-fos蛋白含量明显低于M组(P<0.05);E2组、EA1组ACTH、Cor浓度和c-fos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1组(P<0.05);EA2组ACTH浓度和c-fos蛋白含量明显低于E2组(P<0.05)。结论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可双向调节依托咪酯对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c-fos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依托咪酯 应激 足三里穴 C-FOS蛋白
下载PDF
依托咪酯在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与维持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奕红 林高翔 +4 位作者 谭永星 庞宏宣 张文斌 王华 威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4例采用依托咪酯麻醉的颅脑手术患者,分别记录麻醉前(T0)及插管(T1)、切皮(T2)、切开硬脑膜(T3)、缝皮(T4)时的血压、脉搏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依托咪酯麻醉中各时...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4例采用依托咪酯麻醉的颅脑手术患者,分别记录麻醉前(T0)及插管(T1)、切皮(T2)、切开硬脑膜(T3)、缝皮(T4)时的血压、脉搏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依托咪酯麻醉中各时点患者血压、心率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后血压、心率回升,与术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各时点患者血压、心率显著下降(P<0.05)。未出现围麻醉期顽固性低血压现象。结论依托咪酯在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与维持中对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颅脑手术 麻醉
下载PDF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志贵 骆喜宝 +3 位作者 蒋德斌 林高翔 威威 梁维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211-3213,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 36例ASAⅠ~Ⅱ级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组(F组)。记录麻...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 36例ASAⅠ~Ⅱ级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组(F组)。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后、皮肤切开前后心率(HR)及血压(BP)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 K组患儿气管插管后HR及BP显著上升,术中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水平,苏醒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长;F、R组患儿麻醉诱导后HR及BP下降不显著,术中低于麻醉诱导前水平,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比K组短。而R组比F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更短。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的麻醉方法更安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先天性肛门闭锁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奕红 威威 +1 位作者 姚军 林高翔 《华夏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新生儿Apger评分的影响。方法:对10年间不同麻醉下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Apger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12 279例,其中单纯硬膜外麻醉占9.48%,单纯腰麻占60.37%,腰硬联合麻醉占28.70%,插管全麻占1.4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新生儿Apger评分的影响。方法:对10年间不同麻醉下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Apger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12 279例,其中单纯硬膜外麻醉占9.48%,单纯腰麻占60.37%,腰硬联合麻醉占28.70%,插管全麻占1.43%;不同麻醉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0.42%,0.63%,0.34%及70.45%;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插管全麻下新生儿窒息率高,有显著性意义,但新生儿死亡率为0%,抢救成功率达100%。结论:腰麻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麻醉,对新生儿影响小;对于存在椎管内禁忌证及ASAⅢ级以上的患者可选择插管全麻。合理的全麻管理对新生儿抢救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剖宫产 新生儿
下载PDF
血浆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水平对麻醉后幼儿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奕红 谢景远 +3 位作者 威威 李爱国 黄志华 彭凌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对幼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浆谷氨酸(Glu)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改变,探讨血浆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水平变化与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幼儿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1~3岁...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对幼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浆谷氨酸(Glu)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改变,探讨血浆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水平变化与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幼儿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1~3岁拟行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A组)、依托咪酯麻醉组(B组)各50例;50例同年龄段健康幼儿作对照组(C组)。A、B组麻醉诱导分别给予丙泊酚1~3 mg·kg^(-1)、依托咪酯0.1~0.4 mg·kg^(-1)。比较A、B组内及组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术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儿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A、B组术后3 d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例数分别为10例(20.0%)、9例(18.0%,P>0.05)。与术前比较,A、B组出麻醉恢复室时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儿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略有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儿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A、B组幼儿出麻醉恢复室时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均,与其术后3 d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可间接反映麻醉后幼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可作为幼儿术后早期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丙泊酚 依托咪酯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志华 威威 +1 位作者 蒋奕红 林高翔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0期4286-4288,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注射舒芬太尼的镇痛机制,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ASAⅠ~Ⅱ级120例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加枸橼酸舒芬太尼镇痛组)和Ⅲ组(...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注射舒芬太尼的镇痛机制,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ASAⅠ~Ⅱ级120例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加枸橼酸舒芬太尼镇痛组)和Ⅲ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镇痛组),Ⅰ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ml;Ⅱ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加枸橼酸舒芬太尼10μg;Ⅲ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加术后PCEA。用针对骨盆区域疼痛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镇痛效果,同时比较各组术后镇痛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各时点产妇SF-MPQ评分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2 h、4 h、8 h、12 h三种疼痛评分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三种疼痛评分与Ⅲ组在术后2 h、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皮肤瘙痒与Ⅰ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穿刺部疼痛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与传统硬膜外镇痛方法相比,其镇痛作用强、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医疗费用低,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一种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 舒芬太尼 剖宫产 术后镇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电针对断尾大鼠椎管内麻醉下应激反应调控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莉 蒋奕红 +4 位作者 威威 谭毅 黄志华 李爱国 杨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22-322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部位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及与脊髓表达c-fos蛋白相关的机制。方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Ⅰ组,仅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模型组(Ⅱ组,低位...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部位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及与脊髓表达c-fos蛋白相关的机制。方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Ⅰ组,仅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模型组(Ⅱ组,低位尾干切断+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鞘内麻醉组(Ⅲ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2.5μg)、鞘内麻醉+体针组(Ⅳ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50μL芬太尼,采用电针仪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强度<2 m A,频率2/100 Hz,时间30 min)、鞘内麻醉+耳针组(Ⅴ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取双侧耳尖穴进行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激素(CORT)水平,取脊髓L4-6段,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法测脊髓c-fos蛋白表达,用IPP6.0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Ⅱ组血清ACTH、CORT水平和脊髓c-fos表达均较Ⅰ组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Ⅴ组血清ACTH、COR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脊髓c-fos表达在Ⅱ组与Ⅲ组间无差异(P>0.05)。Ⅲ、Ⅳ组间,血清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Ⅴ组c-fos表达较Ⅳ组低(P<0.01)。结论 :体针和耳针电刺激复合鞘内麻醉均对降低急性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有效;鞘内麻醉下,非神经阻滞区域的耳针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传导诱发脊髓释放c-fos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电针 应激反应 脊髓 c—fos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依托咪酯脂肪乳快通道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志华 威威 +4 位作者 蒋德斌 唐娟 石泉 彭凌云 蒋奕红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在依托咪酯脂肪乳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依托咪酯脂肪乳输注速度,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快通道麻醉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ASAⅠ~Ⅱ级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以抽签形式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通过在依托咪酯脂肪乳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依托咪酯脂肪乳输注速度,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快通道麻醉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ASAⅠ~Ⅱ级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以抽签形式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持续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诱导和维持麻醉。Ⅰ组根据BIS值反馈调整依托咪酯脂肪乳速度维持麻醉深度,使BIS值维持在40~50;Ⅱ组以0.6~1.2mg·kg-1·h-1持续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术中探查时、缝皮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时间(T1)、手术时间(T2)、BIS达90的时间(T3)、苏醒时间(T4)、拔管时间(T5)、PACU停留时间(T6);统计麻醉药用量;记录并发症。结果Ⅱ组切皮前、切皮时、术中探查时、缝皮时各时间点的BIS值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两组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3、T4、T5、T6均明显比Ⅱ组缩短(P<0.01);Ⅰ组依托咪酯总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 BIS监测下,依托咪酯脂肪乳用量少,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PACU停留时间短,能达到快通道麻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脂肪乳 快通道 全凭静脉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B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