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一种具备操作性的治理方案 被引量:112
1
作者 健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5-152,共8页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成功经验。通过理论回溯与案例验证,将多中心理论与协同学统合起来,运用到治理领域中,可以提炼出一种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消除了单一中...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成功经验。通过理论回溯与案例验证,将多中心理论与协同学统合起来,运用到治理领域中,可以提炼出一种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消除了单一中心治理存在的局限性,解决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问题;又提出了处理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关系的合理方案,强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因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一种具备操作性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协同学 协同治理 多中心协同治理 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 被引量:59
2
作者 李景治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1-66,共6页
社会排斥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社会主流关系网络之外,不能获取正当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的过程或者状态。中国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着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问题。应... 社会排斥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社会主流关系网络之外,不能获取正当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的过程或者状态。中国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着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问题。应从战略高度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下载PDF
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 被引量:56
3
作者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学者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研究范式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理论开始兴起和发展,逐步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社会排斥的理论研究与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实践在欧...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学者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研究范式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理论开始兴起和发展,逐步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社会排斥的理论研究与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实践在欧洲表现出很强的互动性,欧洲共同体(包括后来的欧洲联盟)和欧洲各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化解社会排斥问题,以便促进社会融合,防止社会分裂和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社会政策
下载PDF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特征与前景 被引量:52
4
作者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7,共6页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随着中国网络媒介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和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成长起来。当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表现出强烈的现实...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随着中国网络媒介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和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成长起来。当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感,与现实政治过程的互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国家的主导作用明显。从发展前景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独立性会增强,并会不断走向理性和成熟,同时,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会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舆论 网络公共领域 网络政治
原文传递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46
5
作者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政府治理过程中,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大数据技术可以增强政府决策过程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政府治理过程中,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大数据技术可以增强政府决策过程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能够助力政府公共服务高效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可以提高政府治理的精准性,使政府更好地履行现代政府职能;有助于政府治理体系中多中心协同治理局面的实现,从而提高政府治理的效能。运用大数据技术重塑政府治理体系,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政府治理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 协同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网络社团兴起的影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42
6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70,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网络用户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络社团大量兴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中国网络社团的兴起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团的兴起有利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网络用户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络社团大量兴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中国网络社团的兴起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团的兴起有利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力量的均衡,有利于公民社会行为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团 网络政治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下载PDF
从辅助原则看个人、社会、国家、超国家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3
7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5,共8页
辅助原则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很长时期,其在理论上的完善和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有着直接联系。辅助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在特定公众和组织无法自主实现某种目标时,高一层级的组织应该介入,但仅限于出于保护他们的目的;并且,高... 辅助原则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很长时期,其在理论上的完善和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有着直接联系。辅助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在特定公众和组织无法自主实现某种目标时,高一层级的组织应该介入,但仅限于出于保护他们的目的;并且,高一层级社会团体或者政治组织只能处理那些低一层级的社会团体或者政治组织无法独立处理而高一层级的机构又能更好完成的事务。从辅助原则规范的领域来看,它经历了从社会领域扩展到国家领域,再扩展到国际领域的演变过程。作为一项规范性原则,辅助原则提供了处理个人、社会、国家、超国家之间关系及其各自内部不同层面关系的可资借鉴的原则。辅助原则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辅助原则存在内在的张力以及在实践中存在操作性困境,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原则 个人 社会 国家 超国家
原文传递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基本对策 被引量:26
8
作者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22,共6页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转型的推进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失衡,这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的主要原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逐步控制和化解...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转型的推进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失衡,这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的主要原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逐步控制和化解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风险 社会危机 风险控制 和谐社会 形成原因 基本对策 中国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话语民主的新发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96,共9页
公共领域是话语民主运行的空间依托,提供了话语民主运行的环境,并为话语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这不仅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而且为... 公共领域是话语民主运行的空间依托,提供了话语民主运行的环境,并为话语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这不仅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而且为话语民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网络公共领域中,理性、平等的交往主体,开放、广阔的交往场域,互动、自由的交往过程,丰富、多元的交往内容等都为话语民主的展开提供了重要条件。随着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话语民主能够更加趋于成熟和表现得更为活跃,同时有望在不少国家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并成为代议制民主形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话语民主
原文传递
中国网络公共事件的演变逻辑——基于过程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33
10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网络公共事件发生频率很高,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需要及时处理和认真应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公共事件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突然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并且其演变过程有着自身独特的逻辑,与其他类型公共危机事件的... 近年来,中国网络公共事件发生频率很高,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需要及时处理和认真应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公共事件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突然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并且其演变过程有着自身独特的逻辑,与其他类型公共危机事件的演变逻辑有很大差异。这是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异常棘手和困难的重要原因。运用过程分析方法,可以将中国网络公共事件分为引发、展开、变化和消退这四个阶段,以便探讨其演变轨迹的内在逻辑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处置网络公共事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事件 突发事件 过程分析
下载PDF
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与政治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30
11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1,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络政治随之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结社、网络政务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络政治随之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结社、网络政务和网络政治社会化等形式都对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产生着深刻而显著的影响。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转变,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更加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更加倾向于民主、公平与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政治文化 政治发展
下载PDF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及目的——从现代化进程角度的考察 被引量:30
12
作者 蔡正道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5-66,共12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考察世界许多国家现代化进程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规律作出的全新理论论断和重大战略决策。这一论断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扩展到国家治理层面,同时又赋予了国...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考察世界许多国家现代化进程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规律作出的全新理论论断和重大战略决策。这一论断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扩展到国家治理层面,同时又赋予了国家治理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意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系统中,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相辅相成,表现出一体两面的关系,其本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稳定,促进现代化进程在动态稳定与平衡中顺利向前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在于,精准防控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风险,有力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与进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从世界许多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看,现代化之路荆棘丛生、艰难曲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建立一种能使现代化免于中断的动态调适机制,化解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为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提供稳定保障。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创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被引量:26
13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8,共6页
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当前中国出现了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的现象,群体腐败呈上升的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腐败的... 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当前中国出现了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的现象,群体腐败呈上升的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腐败损害了经济发展,危害着社会秩序,影响了政治稳定。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腐败 反腐败 反腐败策略
下载PDF
中国网络民主中的多数暴政问题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共8页
随着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网络多数暴政现象屡屡出现,这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背离了民主的价值取向。网络空间中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会出现"沉默的螺旋"现象,现阶段中国网民的非理性和不成熟,以及数... 随着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网络多数暴政现象屡屡出现,这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背离了民主的价值取向。网络空间中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会出现"沉默的螺旋"现象,现阶段中国网民的非理性和不成熟,以及数字鸿沟的存在,是中国网络多数暴政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和避免中国网络多数暴政的产生,应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引导网民理性看待网络舆论;正确认识网络民主,适时消解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缩小数字鸿沟,并保障反论权的实现;建立健全网络法制,增强网民法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主 多数暴政 网络多数暴政 网络政治
下载PDF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被引量:25
15
作者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76,共4页
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中国政治发展应努力争取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生态主要包含三个要素:良好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和健康的政治意识。应健全完善良好的政治制度,推动政治制度体现政治公平、政治正义和政治民主的价值取向。积极... 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中国政治发展应努力争取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生态主要包含三个要素:良好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和健康的政治意识。应健全完善良好的政治制度,推动政治制度体现政治公平、政治正义和政治民主的价值取向。积极养成规范的政治行为,促进执政党、政府与公民的政治行为合乎法律与道德。努力培育健康的政治意识,特别要着力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秩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 政治制度 政治行为 政治意识
原文传递
政治效能感: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47,共7页
政治效能感是研究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的重要指标,在政治科学研究的议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对政治效能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理论上,对政治效能感的概念与内涵、主要影响、形成因素等进行了认真而系统的... 政治效能感是研究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的重要指标,在政治科学研究的议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对政治效能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理论上,对政治效能感的概念与内涵、主要影响、形成因素等进行了认真而系统的探讨;同时,对政治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方法也进行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在许多国家对不同社会群体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国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比较可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于中国学界而言,掌握关于政治效能感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进展,并把相关成果运用到中国相关政治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拓展中国政治科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效能感 政治信任 政治态度 政治参与
下载PDF
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征及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3-169,共7页
近年来,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很多,主要有网络政治表达、网络政治监督、网络政治结社和网络政治动员等。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参与形态的分裂性、参与目标的复... 近年来,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很多,主要有网络政治表达、网络政治监督、网络政治结社和网络政治动员等。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参与形态的分裂性、参与目标的复杂性、参与过程线上线下的联动性等特征。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扩大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凸显了大众政治的重要作用;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和紧张情绪,增强政治系统的弹性和柔韧性;有助于塑造新型政治文化,推动中国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网络民主 网络政治参与
原文传递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影响:话语民主的视角 被引量:20
18
作者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公共领域是话语民主得以展开的重要条件,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为话语民主提供了更有利的空间和平台。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话语民主的展开获得了更好的条件;网络公共领域的批判性和互动性使话语民主的影响力得到提升;网络公共... 公共领域是话语民主得以展开的重要条件,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为话语民主提供了更有利的空间和平台。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话语民主的展开获得了更好的条件;网络公共领域的批判性和互动性使话语民主的影响力得到提升;网络公共领域使话语民主获得了更加制度化的形式和力量。网络公共领域的话语民主为公共权力系统的合法性提供了新的来源,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更活跃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话语民主
原文传递
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五省市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20
19
作者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课题组在北京、广东、浙江、湖北、重庆等地就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问题展开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公民的政治效能感较低,并且,与内在政治效能感相比,其外在政治效能感更低一些;由于政治效能感不...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课题组在北京、广东、浙江、湖北、重庆等地就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问题展开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公民的政治效能感较低,并且,与内在政治效能感相比,其外在政治效能感更低一些;由于政治效能感不高,他们对政治参与活动不是非常积极,对政府机构的信任感也非常有限;性别、年龄、月收入、户口性质、是否本地户口等因素分别影响着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的不同侧面。要提高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应加强正面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效能感 政治参与 政治信任
原文传递
网络社会的兴起与治理变革:中国的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44,共9页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与中国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需关注的重要议题。网络社会中存在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网络舆论中存在对立和不满情绪,网络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与中国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需关注的重要议题。网络社会中存在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网络舆论中存在对立和不满情绪,网络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网络社会领域出现了诸多危及公民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问题。为此,中国的网络社会应逐步建立多元互动、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网络社会治理手段,积极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有效推动网络社会治理的国际合作,从而不断提高网络社会的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舆论 网络社会治理 国家治理 第五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