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602
1
作者 顾佩华 胡文龙 +4 位作者 林鹏 包能胜 陆小华 陈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7,共11页
受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运动以及工程人才国际流动性增强等影响,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呈现出围绕"预期学习产出"(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来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的趋向。本文系统地阐述了OBE教育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以... 受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运动以及工程人才国际流动性增强等影响,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呈现出围绕"预期学习产出"(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来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的趋向。本文系统地阐述了OBE教育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特点,介绍了汕头大学近年来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就汕头大学在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架构、实施特点、实施重点、实施特色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建设有弹性、高水平和可持续的OBE工程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工程教育模式 “预期学习产出” CDIO
原文传递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802
2
作者 顾佩华 沈民奋 +3 位作者 李升平 庄哲民 陆小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0,共9页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竞争的一个主要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人才,特别是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其他专业性及技术服务行业人才形成了一个通用的标准,因此,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全球竞争环境下,一个国家的工程教育无法完全孤...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竞争的一个主要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人才,特别是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其他专业性及技术服务行业人才形成了一个通用的标准,因此,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全球竞争环境下,一个国家的工程教育无法完全孤立地发展,必须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循环中去。本文在回顾国际工程教育改革背景的基础上,从汕头大学工学院的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提出了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培养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EIP-CDIO(Ethics、Integrity、Profession-alism-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并根据本校实际,提出以实践性和探索性的设计项目为载体,以科学的课程安排(进度)促进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对EIP-CDIO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估监督体系等诸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阐述了自己的改革经验与思考。期望能为中国的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条新的改革思路,为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P-CDIO 全球经济一体化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CDIO在中国(上) 被引量:513
3
作者 顾佩华 包能胜 +4 位作者 康全礼 陆小华 林鹏 陈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0,共17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世界各地多所大学进行了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自2005年汕头大学率先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以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国几十所试点高校和许多非试点院校实施CDI...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世界各地多所大学进行了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自2005年汕头大学率先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以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国几十所试点高校和许多非试点院校实施CDIO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汕头大学等试点高校重新思考工程教育改革的模式与路径,对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与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了重新构建,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标准、构建一体化课程计划、实施探究式教与学方法、建立保障与持续改进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CDIO在中国的普及和实践,也为高质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对6年来CDIO在汕头大学及其它试点高校的实践和推广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中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观察与思考,并对CDIO在中国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改革 CDIO 专业培养标准 一体化课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原文传递
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298
4
作者 康全礼 陆小华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年第4期15-18,共4页
广义的创新是普遍的,创新型人才是多样的;CDIO大纲的能力目标与创新能力相当地契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中国化将成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汕头大学的实践是一个较好的证明。
关键词 CDIO 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
下载PDF
CDIO在中国(下) 被引量:158
5
作者 顾佩华 包能胜 +4 位作者 康全礼 陆小华 林鹏 陈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45,共12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世界各地多所大学进行了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自2005年汕头大学率先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以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国几十所试点高校和许多非试点院校实施CDI...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世界各地多所大学进行了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自2005年汕头大学率先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以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国几十所试点高校和许多非试点院校实施CDIO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汕头大学等试点高校重新思考工程教育改革的模式与路径,对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与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了重新构建,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标准、构建一体化课程计划、实施探究式教与学方法、建立保障与持续改进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CDIO在中国的普及和实践,也为高质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对6年来CDIO在汕头大学及其它试点高校的实践和推广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中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观察与思考,并对CDIO在中国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改革 CDIO 专业培养标准 一体化课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原文传递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114
6
作者 吴鸣 《理工高教研究》 2010年第3期54-59,共6页
工程能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阐述了现代工程能力的内涵,分析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及当前工程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探讨和... 工程能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阐述了现代工程能力的内涵,分析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及当前工程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探讨和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能力 CDIO 工程教育 改革
下载PDF
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 被引量:74
7
作者 陆小华 陈珠琳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7,共5页
本文分析了在全球竞争环境下工程实践对工程教育的要求,并简单介绍了CDIO国际工程教育新理念。介绍了汕头大学工学院根据CDIO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创立的以设计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设计为导向 CDIO
下载PDF
混凝土修补界面的微观结构及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45
8
作者 李庚英 谢慧才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18,共6页
混凝土的修补质量主要取决于修补界面的性能,本文选取了12种工况的混凝土,对其修补后粘结界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微观结构分析,发现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存在着一个可分为三个薄层(渗透层、强效应层、弱效应层)的过渡层,并且强效... 混凝土的修补质量主要取决于修补界面的性能,本文选取了12种工况的混凝土,对其修补后粘结界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微观结构分析,发现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存在着一个可分为三个薄层(渗透层、强效应层、弱效应层)的过渡层,并且强效应层的结构特征对界面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本文对粘结界面的宏观力学性能进行了拉拔或劈拉测试,并且对微观结构特征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对粘结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界面 微观结构 强效应层 混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混杂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姜浩 黄冀卓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6,共5页
本文首次提出混合采用玻璃纤维布和碳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的思路 ,并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混杂纤维布加固法既能提高构件的延性 。
关键词 混杂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 碳纤维布 玻璃纤维布 经济性 延性
下载PDF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形成机理 被引量:41
10
作者 谢慧才 李庚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10,18,共5页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的大小是衡量界面性能好坏的主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粘结界面的宏观力学性能和扫描电镜实验 ,探讨了界面力的来源 ,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界面作用力的形成机理。认为界面作用力来源于机械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化学作用...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的大小是衡量界面性能好坏的主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粘结界面的宏观力学性能和扫描电镜实验 ,探讨了界面力的来源 ,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界面作用力的形成机理。认为界面作用力来源于机械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化学作用力。其中 ,一般来说是机械啮合力起主导作用。但界面作用力受界面剂的影响极大 ,在某些情况下 ,如采用聚合物界面剂时 ,则以范德华力起主导作用 ;采用粉煤灰砂浆界面剂时 ,可以肯定地证明化学力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界面粘结力 形成机理 机械啮合力 范德华力 化学作用力 粘结机理
下载PDF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在混凝土梁柱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姜浩 +3 位作者 杨建中 纪梓斌 黄冀卓 刘金伟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1-13,共3页
首先简要综述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 ,然后介绍开展的层间混杂玻璃纤维布和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柱的试验研究情况。说明相对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混杂纤维布加固法既能在保证承载力的前提下提高构件的延性 ,又能显著降低加固成本。
关键词 混凝土 玻璃纤维布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加固
下载PDF
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的抗压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姜浩 +2 位作者 纪梓斌 陈年文 刘金伟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研究首次提出以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对混凝土柱进行复合加固的思路 ,进而进行了素混凝土柱、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柱、玻璃纤维加固混凝土柱和碳纤维 /玻璃纤维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的对比实验研究 ,分析了工作机理 .结果表明 :与现行碳纤维... 本研究首次提出以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对混凝土柱进行复合加固的思路 ,进而进行了素混凝土柱、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柱、玻璃纤维加固混凝土柱和碳纤维 /玻璃纤维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的对比实验研究 ,分析了工作机理 .结果表明 :与现行碳纤维加固方法比较 ,复合加固不仅使混凝土柱的抗压承载力和塑性均有一定地提高 ,而且使加固成本大幅度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加固 碳纤维 玻璃纤维 混凝土柱 抗压承载力 塑性 应力-应变关系
下载PDF
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层粘结质量的改善途径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姜浩 +2 位作者 陈立强 刘金伟 谢慧才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0-72,共3页
根据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层的粘结机理 ,提出通过改善界面层微细观结构来大幅度提高修补界面层粘结强度的思路。对比试验研究表明 ,用稀HCl酸蚀老混凝土界面可大幅度提高老混凝土界面的微细观粗糙度 ,从而显著增加新老混凝土的接触面积 ... 根据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层的粘结机理 ,提出通过改善界面层微细观结构来大幅度提高修补界面层粘结强度的思路。对比试验研究表明 ,用稀HCl酸蚀老混凝土界面可大幅度提高老混凝土界面的微细观粗糙度 ,从而显著增加新老混凝土的接触面积 ;用粉煤灰和标准砂对水泥净浆界面剂进行改性可显著改善界面层的微细观结构。以上两项措施均可使粘结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修补界面层 酸蚀 微细观粗糙度 粉煤灰 粘结
下载PDF
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过渡区微细观结构改善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姜浩 +1 位作者 陈立强 谢慧才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3-266,共4页
针对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薄弱过渡区的特点 ,提出改善方法 .即选用适量浓度HCl和时间酸洗老混凝土界面 ,以显著提高老混凝土界面的微细观粗糙度 ,并不过度损伤界面 ;在水泥净浆界面剂中加入粉煤灰和砂 ,以大幅度减少过渡区的收缩和粗大... 针对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薄弱过渡区的特点 ,提出改善方法 .即选用适量浓度HCl和时间酸洗老混凝土界面 ,以显著提高老混凝土界面的微细观粗糙度 ,并不过度损伤界面 ;在水泥净浆界面剂中加入粉煤灰和砂 ,以大幅度减少过渡区的收缩和粗大晶体含量 .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以上两项措施 ,使老混凝土比表面积显著增加 ,过渡区微细观结构显著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观粗糙度 微细观结构 混凝土 酰洗 粉煤灰 修补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高强玻璃纤维/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建中 +3 位作者 严州 谢国柱 陈鸿斌 刘金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8-22,34,共6页
以高强玻璃纤维 (SGF)布与碳纤维 (CF)布混杂加固混凝土梁 ,进行对比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与单一CF布加固相比 ,SGF/CF布混杂加固不仅使梁的延性显著提高 ,加固成本大幅降低 ,而且承载力也略有提高 ,仅刚度略为降低。
关键词 高强玻璃纤维布 碳纤维布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混凝土梁
下载PDF
基于CDIO理念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33
16
作者 吴鸣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针对我国目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CDIO工程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路基路面工程 CDIO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2
17
作者 吴鸣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工程能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本文阐述了现代工程能力的内涵,分析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探讨和提出了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 工程能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本文阐述了现代工程能力的内涵,分析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探讨和提出了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对国内高校其他类似课程或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能力 CDIO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保护层的质和量与镀锌焊接钢丝网水泥的耐久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GSINGH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1-45,共5页
本文首先讨论以混凝土保护层的性能推测砂浆保护层的耐久性是否可靠.然后介绍讨论100多个钢丝网水泥试件在荷载与氯化钠溶液(或酸性溶液)腐蚀共同作用下的长期性能实验结果;并结合工程实际,说明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保护层厚为5... 本文首先讨论以混凝土保护层的性能推测砂浆保护层的耐久性是否可靠.然后介绍讨论100多个钢丝网水泥试件在荷载与氯化钠溶液(或酸性溶液)腐蚀共同作用下的长期性能实验结果;并结合工程实际,说明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保护层厚为5mm的镀锌焊接钢丝网水泥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焊接钢丝网 钢丝网水泥 厚度 保护层 耐久性
下载PDF
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微结构及与集料-水泥界面的差异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慧才 李庚英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由其微观结构来决定。在大量宏观和微观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粘结界面的微结构模型 ,并分析了微结构的生成机理、组成和形貌特征。与已有较多研究的集料 -水泥界面模型进行了进一步对比 ,指... 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由其微观结构来决定。在大量宏观和微观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粘结界面的微结构模型 ,并分析了微结构的生成机理、组成和形貌特征。与已有较多研究的集料 -水泥界面模型进行了进一步对比 ,指出了它们之间的重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粘结界面 微结构模型 集料-水泥界面
下载PDF
“土木工程材料”CDIO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庚英 赵晓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3,51,共4页
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在带有三级项目的核心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中设置和布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团队项目等,从而达到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实现CDIO教育模式的目的,以期为同类课程教学实现CDIO教育模式提供思... 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在带有三级项目的核心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中设置和布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团队项目等,从而达到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实现CDIO教育模式的目的,以期为同类课程教学实现CDIO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借鉴,并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 土木工程材料 工程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