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胆汤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脂肪细胞自噬对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喻松仁 刘彩玲 +6 位作者 周丽 钟友宝 徐佳玲 刘春燕 程绍民 王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0,共10页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肥胖痰湿证大鼠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自噬活性标志物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形成的物质基础及温胆汤的干预机制。...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肥胖痰湿证大鼠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自噬活性标志物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形成的物质基础及温胆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空白组16只和造模组110只,空白组喂养基础饲料,造模组喂养高脂饲料建立肥胖痰湿证动物模型,共8周。造模成功后,视体质量情况,按顺序淘汰体质量过轻者,遴选出48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32.40 mg·kg^(-1))、雷帕霉素组(2 mg·kg^(-1))、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4.45、8.90、17.80 g·kg^(-1)),每组8只;另在空白组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设为正常组,各用药组按剂量(以生药量计算)给予灌胃,模型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共6周。检测或计算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体比和肥胖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动物自噬启动蛋白1(ULK1)、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人自噬相关蛋白5(Atg5)、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Ⅱ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IL-4、IL-10、IL-1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classⅠ-PI3K、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IP3)、Akt、mTORC1、ULK1、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升高(P<0.01),肥胖率>20%,有形体肥胖、活动度下降,食欲下降,皮毛无光泽、蓬松,便溏,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饮水量减少等痰湿证表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Lee’s指数、脂体比、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肥胖痰湿证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自噬 慢性炎症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从中医痰湿相关理论探讨调控自噬干预肥胖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3
2
作者 喻松仁 邓逸菲 +6 位作者 张一文 刘彩玲 宋楠楠 兰琴 王萍 程绍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138,共4页
通过阅读文献,以细胞自噬与肥胖炎症状态、痰湿困脾与肥胖病机、自噬异常与痰湿困脾,以及化痰祛湿健脾法与代谢炎症性相关疾病等为关键词探讨肥胖的形成与干预机制,认为肥胖的形成与细胞自噬异常所致的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提出肥胖的... 通过阅读文献,以细胞自噬与肥胖炎症状态、痰湿困脾与肥胖病机、自噬异常与痰湿困脾,以及化痰祛湿健脾法与代谢炎症性相关疾病等为关键词探讨肥胖的形成与干预机制,认为肥胖的形成与细胞自噬异常所致的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提出肥胖的病机关键为痰湿困脾,并深入阐析了细胞自噬异常与痰湿困脾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从化痰祛湿健脾入手可能是调控细胞自噬改善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这为从细胞自噬的角度阐明肥胖痰湿病机及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细胞自噬 痰湿困脾 机制
下载PDF
失眠从中医药论治研究进展
3
作者 袁可望 +2 位作者 徐佳玲 刘彩玲 喻松仁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72-75,共4页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3个角度对失眠的辨治进行梳理,认为该病与情志异常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是心神被扰、心神失养,早期辨证多为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虚胆怯等,随病程发展演变为阴虚火旺、痰热内扰等,治...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3个角度对失眠的辨治进行梳理,认为该病与情志异常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是心神被扰、心神失养,早期辨证多为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虚胆怯等,随病程发展演变为阴虚火旺、痰热内扰等,治疗上多以中药复方为主,还可充分运用针灸、推拿、穴位敷贴、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手段,临床上可获良好且持久的治疗效果,不仅可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不适症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情志异常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