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莎莎 华芳 +7 位作者 秦二云 智一晓 庞梦圆 徐洪芹 迟秀梅 牛俊奇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5-20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铜蓝蛋白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铜蓝蛋白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豆状核变性组,97.6%(41/42)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0.2 g/L,其中88.1%(37/42)低于0.10 g/L。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均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和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0.027、<0.001、0.001)。在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组,24.3%(251/1035)的患者铜蓝蛋白低于0.2 g/L,0.2%低于0.1 g/L。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与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8、0.091和-0.297,P值均<0.05)。结论铜蓝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中通常显著下降,在其他肝病中也可能略有下降。对于这些患者,应注意鉴别铜蓝蛋白下降是疾病本身肝细胞损伤所致,还是确实存在肝豆状核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铜蓝蛋白 肝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首次尾端注药及肾上腺素应用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方洪亮 +1 位作者 李波 《吉林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268-269,共2页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首次尾端注药及肾上腺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期下腹部手术病人 5 9例 ,随机分为三组 ,Ⅰ组用 2 %盐酸利多卡因。Ⅱ组为首次尾端注药组 ,2 %盐酸利多卡因 15ml+ 5 %碳酸氢钠 5ml。Ⅲ组为首次尾端注药 +肾上腺素组...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首次尾端注药及肾上腺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期下腹部手术病人 5 9例 ,随机分为三组 ,Ⅰ组用 2 %盐酸利多卡因。Ⅱ组为首次尾端注药组 ,2 %盐酸利多卡因 15ml+ 5 %碳酸氢钠 5ml。Ⅲ组为首次尾端注药 +肾上腺素组 ,2 %盐酸利多卡因 15ml+ 5 %碳酸氢钠 5ml + 1∶2 0肾上腺素。分别于穿刺成功后注药 ,观察心率 (HR)、血氧饱和度(SPO2 )、无创血压 (SBp、DBp、MAP)及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阻滞平面的变化。结果 :第Ⅱ、Ⅲ组与第Ⅰ组比较 ,麻醉效果好 ,腹腔脏器牵拉痛减轻 (P <0 0 1)。第Ⅲ组与第Ⅰ、Ⅱ组比较 ,心率 (HR)、血压 (SBp、DBp)比较稳定 (P <0 0 5 ) ,麻醉持续时间延长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麻醉首次尾端注药可使麻醉平面增宽 ,阻滞完善 ,减少内脏牵拉刺激。加入肾上腺素可延长麻醉作用时间 ,减少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部手术 硬膜外麻醉 尾端注药 肾上腺素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咪达唑仑静脉镇静在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波 +2 位作者 孙远杰 刘福旭 华芳 《中国厂矿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20-321,共2页
关键词 咪达唑仑 静脉镇静 胃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临床应用 安全性 镇静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