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归丸加减方联合激素治疗卵巢早衰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芦现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左归丸加减方联合激素治疗卵巢早衰(PO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纳入左归丸加减方联合激素治疗POF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目的系统评价左归丸加减方联合激素治疗卵巢早衰(PO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纳入左归丸加减方联合激素治疗POF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包括1 004例POF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归丸加减方联合激素治疗POF在总有效率(OR=4. 44,95%CI:3. 10~6. 36,P <0. 000 01),中医证候(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SMD=0. 54,95%CI:0. 13~0. 95,P=0. 01),黄体生成素(LH)水平(SMD=0. 90,95%CI:0. 45~1. 36,P <0. 000 1),雌二醇(E_2)水平(SMD=1. 26,95%CI:0. 12~2. 40,P=0. 03),子宫内膜厚度(WMD=2. 03,95%CI:0. 07~3. 99,P=0. 04)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0. 34,95%CI:0. 12~0. 95,P=0. 04)方面均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结论左归丸加减方联合激素治疗POF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单纯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左归丸 激素替代疗法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大蒜素抗妇科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芦现杰 谷万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22-225,共4页
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妇科恶性肿瘤属中医学“癥瘕”范畴,就辨证而论有明显的共同性,即正虚、邪实,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1]。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 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妇科恶性肿瘤属中医学“癥瘕”范畴,就辨证而论有明显的共同性,即正虚、邪实,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1]。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能够延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但是极易损伤人体正气,导致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而出现毒副反应或并发症。另外,肿瘤细胞耐药性也是妇科肿瘤复发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3]。因此寻找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大蒜素(allicin)是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的地下鳞茎大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其结构式为CH 2=CH-CH 2-S-S-S-CH 2-CH=CH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妇科恶性肿瘤 作用机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补肾祛瘀方联合克龄蒙治疗肾阳虚血瘀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芦现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祛瘀方联合克龄蒙对肾阳虚血瘀型卵巢早衰(POF)患者中医证候、性激素及卵巢体积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阳虚血瘀型卵巢早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克龄蒙治疗)和观察组(补肾祛瘀方联合克龄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 目的探讨补肾祛瘀方联合克龄蒙对肾阳虚血瘀型卵巢早衰(POF)患者中医证候、性激素及卵巢体积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阳虚血瘀型卵巢早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克龄蒙治疗)和观察组(补肾祛瘀方联合克龄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促卵泡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卵巢体积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肾祛瘀方联合克龄蒙治疗肾阳虚血瘀型卵巢早衰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促进月经来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药 活血祛瘀药 复方合剂 雌二醇 乙酸环丙孕酮 卵巢功能早衰 肾阳虚 血瘀
原文传递
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芦现杰 +2 位作者 尹俊艳 张梅红 谷万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52-155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PO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Sino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纳入坤泰胶囊治疗POF的... 目的:系统评价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PO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Sino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纳入坤泰胶囊治疗PO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s,包括6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坤泰胶囊治疗)与对照组(激素治疗)比较,在总有效率,血清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激素(E_2)水平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25,95%Cl为0.15~0.42,P<0.000 01)。结论:坤泰胶囊治疗POF的临床疗效与激素治疗相当,安全性优于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坤泰胶囊 激素替代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120
5
作者 何治亮 金晓辉 +4 位作者 沃玉进 李慧莉 白振瑞 张仲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共12页
进入中国海相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寻找油气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之一。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中,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塔中北坡深层、四川盆地元坝气... 进入中国海相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寻找油气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之一。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中,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塔中北坡深层、四川盆地元坝气田等典型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海相超深层油气成藏主要有4个基本控制因素:(1)不同生物组合、岩性的优质烃源岩在低地温背景下,具有干酪根、古油藏、分散可溶有机质等多元生烃机制,提供了丰富烃源;(2)构造、层序、岩相、流体与时间等因素,联合控制了不同类型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其中断裂活动、白云岩化和热流体活动对超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尤为关键;(3)相对稳定构造背景下,不同岩性的区域盖层、局部盖层和直接盖层的多级封盖有利于油气的封盖与保存;(4)不整合面、断裂和输导层与古隆起、古斜坡背景下各类圈闭的有效组合,决定了油气运聚、成藏的方式和效率。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资源潜力巨大,资源类型有油有气,以气为主。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几大隆起高部位之外的倾没端、斜坡区、凹陷区的寒武系—奥陶系中。四川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除川中地区外的海相下组合和川西、川东北前陆区的海相上组合中。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和冲断带前缘的奥陶系是超深层碳酸盐岩现实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相盆地 超深层 碳酸盐岩 成藏特点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热液白云岩及其储层意义 被引量:73
6
作者 何治亮 +3 位作者 邢秀娟 卿海若 何碧竹 李程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7-284,共8页
野外露头和岩心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广泛分布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这种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有其特有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以鞍形白云石和自形白云石为标志,多表现为裂缝和孔洞填隙物,具有粗晶结构;流体... 野外露头和岩心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广泛分布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这种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有其特有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以鞍形白云石和自形白云石为标志,多表现为裂缝和孔洞填隙物,具有粗晶结构;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地球化学上具有较轻的碳氧同位素值,与围岩(白云岩)有一定范围的重叠;锶同位素放射性不明显,表现出亲源性特征。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构造热液白云岩与西加盆地泥盆系热液白云岩区别明显。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广泛发育的岩浆热事件可能是构造热液白云岩的主要成因。与构造热液白云岩有关的储层多是优质储层,其分布与断裂、不整合密切相关,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构造-热液作用 优质储层 下古生界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73
7
作者 何治亮 魏修成 +5 位作者 钱一雄 鲍征宇 范明 彭守涛 陈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8,共10页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易溶蚀、易充填和成因、演化复杂的特点,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为主要对象,开展了环境描述、形成机理、发育模式和分布预测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①不同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能...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易溶蚀、易充填和成因、演化复杂的特点,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为主要对象,开展了环境描述、形成机理、发育模式和分布预测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①不同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能力对比实验表明,不同岩性、岩石结构、流体介质、添加物加入在开放与封闭状态下,碳酸盐岩溶蚀行为差异很大,但基本上遵循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的"溶蚀窗"规律。②碳酸盐岩储层总体上受控于环境与地质作用过程两大条件。通过对不同类型储集体"五因素"(构造、地层、岩相、流体、时间)的剖析,表明不同地区和层系的储层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特点、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③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面临复杂地表—构造、埋深大、形态复杂、非均质性强等不利条件,通过"以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水平,利用井—震结合,厘清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分析其非线性特征,揭示储层内部的不连续性、不规则性,定量计算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技术路线的实施,可以有效预测优质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白云岩储层 礁滩储层 成因机理 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不整合成因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何碧竹 许志琴 +2 位作者 李海兵 蔡志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265,共13页
本文利用钻井及区域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6个关键构造不整合的结构特征、分布范围开展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的夹角、遭受剥蚀的方向、剥蚀程度及不整合面的分布,对不整合的成因及其油气成藏作用进行了探讨。加里东中... 本文利用钻井及区域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6个关键构造不整合的结构特征、分布范围开展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的夹角、遭受剥蚀的方向、剥蚀程度及不整合面的分布,对不整合的成因及其油气成藏作用进行了探讨。加里东中期形成的志留系与上奥陶统构造不整合(T70)主要为由南向北剥蚀,向北剥蚀范围可达阿-满坳陷南部;在盆地南部西昆仑、阿尔金早古生代中期造山构造作用下,形成和田古隆起和卡塔克古隆起,塔北隆起仅在西部有活动。加里东晚期形成的上泥盆统-石炭系与中下泥盆统不整合(T06)主要表现为双向角度不整合特征,盆地受来自南缘和北缘造山带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北、东、南三面连接的周缘环形隆起,塔北隆起构造活动强度及范围大于卡塔克隆起、和田-巴楚隆起。海西期形成的三叠系与二叠系不整合(T50)主要为由北东向南西的剥蚀,存在两个剥蚀阶地现象,盆地主要遭受来自北东和北部的挤压,在塔北隆起西部形成了高角度不整合。印支运动形成的侏罗系与前侏罗系不整合(T46)主要存在于盆地的东北部及西南部,塔北和孔雀河地区形成了中等角度单斜型角度不整合,塔东隆起形成了褶皱角度不整合,巴楚隆起成为塔西南坳陷的前缘隆起。燕山期形成的白垩系与前白垩系不整合(T40)表现为北北东-南南西、北北西-南南东两组方向的抬升剥蚀,盆地西南、东南断隆剥蚀强度大。喜马拉雅早期主要受南北向挤压,形成古近系与前古近系双向的角度不整合(T31),后期巴楚隆起持续抬升剥蚀,大部分缺失白垩系-古近系,盆地受挤压、走滑构造作用明显增强。构造不整合的形成与区域构造运动及不同时期盆地周缘的造山带形成响应,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主要作用范围、强度,不仅控制了构造不整合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而且控制着古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序列 构造不整合结构 形成机制 油气成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生物礁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36
9
作者 欧阳睿 +2 位作者 白利华 苌蘅 王玉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6,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多种类型生物礁 ,主要造礁生物包括海绵、托盘类、层孔虫、珊瑚、隐藻类、苔藓虫、蓝绿藻、绿藻、管孔藻科红藻等 ,主要礁体类型为灰泥丘和少量的骨架礁、障积礁。分析钻探揭示的生物礁特征 ,结论是...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多种类型生物礁 ,主要造礁生物包括海绵、托盘类、层孔虫、珊瑚、隐藻类、苔藓虫、蓝绿藻、绿藻、管孔藻科红藻等 ,主要礁体类型为灰泥丘和少量的骨架礁、障积礁。分析钻探揭示的生物礁特征 ,结论是灰泥丘主要形成于棚内及棚缘内带环境 ,骨架礁与障积礁主要形成于棚内与棚缘环境。通过沉积相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研究 ,预测塔中地区的陆棚边缘相带和塔中北部斜坡的中部地带 ,有望找到带状或断续带状分布的生物礁带。塔中 1号断裂西端的顺托果勒西区块已发现 6个地震异常反射体 ,从其发育层位、所处环境和内部反射特征来看 ,极可能是生物礁丘。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地区 生物礁 特征 分布 灰泥丘 骨架礁 障积礁 棚内 棚缘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层序界面类型及其对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39
10
作者 何治亮 高志前 +2 位作者 张军涛 丁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3-859,共7页
碳酸盐岩地层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级次和不同成因类型的层序界面。与这些层序界面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控制着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依据构造运动强弱和海平面升降的相对幅度和持续时间,层序界面可分为6个级次。其中较大级次的层序界面(Ⅰ到Ⅲ... 碳酸盐岩地层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级次和不同成因类型的层序界面。与这些层序界面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控制着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依据构造运动强弱和海平面升降的相对幅度和持续时间,层序界面可分为6个级次。其中较大级次的层序界面(Ⅰ到Ⅲ级)与各种不整合面相对应,较小级次的层序界面主要与海泛面或局部的沉积事件相对应。Ⅰ级和Ⅱ级层序界面主要控制了规模性的岩溶型储层的形成,岩溶古地貌位置对储层形成和保持的影响最大。处于不同古地貌位置的岩溶作用的控制因素和储层发育程度差异较大。Ⅲ级层序界面整体岩溶作用较弱,储层分布相对局限,但与台缘、台内礁滩相储层发育与分布的关系最为密切,层序界面对沉积相和成岩有着双重控制。Ⅳ级和Ⅴ级层序界面由于暴露时间较短,在缺乏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情况下,难以形成规模性的储层。由于层序界面类型和级别以及所对应的地质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对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精细的层序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与描述,可以有效地预测和评价各种碳酸盐岩储层,当然,也需要综合考虑沉积充填样式、相带展布、构造变形和流体活动等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级次 层序界面类型 碳酸盐岩 优质储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航磁异常带新解译 被引量:33
11
作者 何碧竹 +2 位作者 蔡志慧 张淼 高爱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969,共9页
横亘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纬向航磁高ΔTa异常带,一直是探讨盆地及深部基底的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的焦点。根据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满加尔坳陷中南部上奥陶统内发育大型地震反射异常体,平面上主要由8个地震反射异常体近东西向呈带... 横亘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纬向航磁高ΔTa异常带,一直是探讨盆地及深部基底的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的焦点。根据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满加尔坳陷中南部上奥陶统内发育大型地震反射异常体,平面上主要由8个地震反射异常体近东西向呈带状展布,与盆地中部航磁高ΔTa异常带相关。从地层发育及地震相特征分析,这些地震反射异常体应为辉绿岩-玄武岩等基性火成岩体,且与航磁ΔTa异常带上的磁力高相对应。异常体具有垂直向下的通道,与断裂及岩浆活动通道有关。盆地中部高航磁异常带为多期构造易活动带,反映了满加尔坳陷震旦纪与中晚奥陶世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异常体 中部航磁异常带 构造活动 震旦纪和晚奥陶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发生率及其受产前筛查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朱宝生 +10 位作者 朱姝 董旭东 胡云英 刘云霞 冯怀英 刘娟 唐新华 张云霞 王瑞红 祝杏珍 章晓梅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分娩活产婴儿中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计算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产前筛查率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相关性,评估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结果 2000年至2002年... 目的探讨住院分娩活产婴儿中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计算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产前筛查率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相关性,评估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结果 2000年至2002年门诊的24.3%孕早、中期孕妇参与产前筛查,筛查出并经产前诊断证实1例唐氏综合征胎儿,同期分娩活产婴儿7063名中有唐氏综合征患儿7例, 合计发生率为1/883;2003年至2004年产前筛查率上升至81.6%,在5273名活产婴儿中有唐氏综合征3 例,发生率降至1/1758。结论本组唐氏综合征的近似发生率可能高于1/785,产前筛查是能够在孕早、中期筛查出高风险患者的有效方法,提高产前筛查率可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发生率 产前筛查 诊断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忠宝 杨圣彬 +3 位作者 蔡习尧 邢秀娟 王恩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6,共7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埋深大、钻井少的问题,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膏盐岩、碳酸盐岩、红褐色泥岩互层发育的特殊岩性组合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该沉积体系中GR泥质含量高低不能反映相对海平面升降,精细沉...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埋深大、钻井少的问题,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膏盐岩、碳酸盐岩、红褐色泥岩互层发育的特殊岩性组合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该沉积体系中GR泥质含量高低不能反映相对海平面升降,精细沉积相划分是识别基准面旋回升降变化的关键。以此为依据,将寒武系划分为3个超层序,7个三级层序,其中中、下寒武统发育4个三级层序,上寒武统发育3个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发育特征,建立寒武系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属蒸发台地-局限台地沉积体系,可识别出2种相、5种亚相、19种微相,其中下寒武统以发育局限台地相灰坪、灰云坪、膏云坪、云坪沉积为主,东西沉积存在差异,西部以膏云坪沉积为主,东部主要为云坪沉积,而中寒武统以发育蒸发台地相潮间坪和盐湖沉积为主,巴3井-巴1井一线以西为潮上坪沉积,以东主要为潮间坪和盐湖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岩 沉积相 层序地层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量:29
14
作者 邢秀娟 +3 位作者 何碧竹 陈代钊 李程成 刘忠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8-1015,共8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具有时代老、埋藏深、成岩作用复杂的特点。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其中孔隙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晶间孔、晶间溶孔、晶内溶孔、铸模孔、溶蚀孔洞等;裂缝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缝合线、风...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具有时代老、埋藏深、成岩作用复杂的特点。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其中孔隙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晶间孔、晶间溶孔、晶内溶孔、铸模孔、溶蚀孔洞等;裂缝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缝合线、风化裂缝和构造裂缝。根据储集空间类型特征,白云岩储层可以划分为孔隙型、孔洞型、缝洞型和裂缝型4种。孔隙型储层和缝洞型储层物性较好。根据成因白云岩储层可以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储层、埋藏型白云岩储层、构造-热液型白云岩储层和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其中后两者及其复合类型常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奥陶系 白云岩 储层类型
下载PDF
阿尔金-西昆仑加里东中晚期构造作用在塔里木盆地塘古兹巴斯凹陷中的响应 被引量:28
15
作者 何碧竹 +3 位作者 许志琴 蔡志慧 刘士林 张英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35-3448,共14页
对塔里木盆地塘古兹巴斯凹陷志留系与奥陶系(S/O3)、上泥盆统与志留系(D3d/S)2个区域角度不整合的三层结构特征及属性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了不整合面下构造变形特征、不整合面结构类型分布、不整合面上初始沉积砾岩成分及其物源。发现加... 对塔里木盆地塘古兹巴斯凹陷志留系与奥陶系(S/O3)、上泥盆统与志留系(D3d/S)2个区域角度不整合的三层结构特征及属性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了不整合面下构造变形特征、不整合面结构类型分布、不整合面上初始沉积砾岩成分及其物源。发现加里东中期该区形成了塔里木盆地独特的不整合结构,构造不整合(S/O3)明显地受北东东-南西西走向逆冲断裂系控制,在凹陷北部逆冲断裂系上盘发育中等角度单斜不整合和褶皱不整合,沿断裂带形成了多个角度不整合带;加里东晚期不整合(D3d/S)区域上呈现由南向北的剥蚀特征,局部受继承性再活动的断裂控制存在北东东向的中角度单斜不整合带,且构成了加里东中期及晚期的叠合不整合。两期不整合面上的初始沉积砂砾岩有明显差异,加里东中期不整合面上初始沉积以近源的沉积岩为主、物源来自被动大陆边缘;晚期不整合面上的初始沉积砾岩主要为硅质岩和变质岩,物源主要来自较远的被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综合分析表明,晚奥陶世末塘古兹巴斯凹陷主要受到阿尔金、西昆仑的构造作用;中志留世-晚泥盆世主要受到西昆仑及阿尔金碰撞造山活动共同作用。在加里东构造运动中晚期,凹陷中控制不整合发育的NEE向逆冲断裂系与南阿尔金断裂在活动时限、强度、区域应力场上具有可比性。加里东中、晚期不整合的三层结构及其属性是反映阿尔金-西昆仑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发生、发展、终结动态演化过程的良好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三层结构 构造运动及过程 加里东中晚期 塘古兹巴斯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被引量:26
16
作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27
17
作者 何治亮 云露 +6 位作者 尤东华 彭守涛 张宏 王康宁 钱一雄 张继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1,共9页
中国多旋回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具有多因素联合控制与多阶段复合成因的总体特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北部地区超深层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之上存在相对完整的上奥陶统、志留系,几期不整合没有叠加且暴露时间相对较短,... 中国多旋回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具有多因素联合控制与多阶段复合成因的总体特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北部地区超深层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之上存在相对完整的上奥陶统、志留系,几期不整合没有叠加且暴露时间相对较短,储层发育受控于沿断裂发生的深循环岩溶作用,主要沿断裂带分布。阿-满过渡带南部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储层发育受控于走滑断裂活动强度、分段性及热液流体改造,分别形成了热液白云岩储层(古城墟隆起鹰山组下段)、热液流体交代形成的硅化岩储层(顺南斜坡区鹰山组上段)、热液流体改造形成的微生物岩储层(顺托-顺南地区一间房组)。基于断裂-流体主控型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地质模式和针对性的地震采集、处理工作,通过叠前各向异性裂缝反演、多参数定量雕刻与叠后储层、裂缝预测技术及与应力场模拟的结合,可预测储层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超深层 储层成因 储层预测 阿-满过渡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地区奥陶系岩溶作用及对油气储层的制约 被引量:22
18
作者 何碧竹 +1 位作者 贾斌峰 汪功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5-403,共9页
塔中西部地区下奥陶统—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了巨厚的、多种岩性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根据对该区钻井岩芯、测井和地质化验分析资料综合研究结果,奥陶系存在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等三种不同的岩溶作用类型。同生岩溶沿上... 塔中西部地区下奥陶统—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了巨厚的、多种岩性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根据对该区钻井岩芯、测井和地质化验分析资料综合研究结果,奥陶系存在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等三种不同的岩溶作用类型。同生岩溶沿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边缘相带分布,大气成岩透镜体发育频繁,但规模较小;风化壳岩溶主要分布于中奥陶世中1低隆起及塔中Ⅱ号构造带;埋藏岩溶主要存在3期,在断裂构造带及火成岩区较为发育。岩相和沉积相、岩溶作用、构造裂缝等是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制约了不同层段、不同部位岩溶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主控因素 奥陶系 塔中西部
下载PDF
不整合结构构造与构造古地理环境--以加里东中期青藏高原北缘及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何碧竹 +4 位作者 许志琴 刘士林 蔡志慧 李海兵 张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84-2198,共15页
不整合结构与不整合面结构具有不同的属性及特征。本文在分析不整合三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异岩不整合等3大类不整合的结构构造,划分出10个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整合亚类。重点针对不整合面下的构造变... 不整合结构与不整合面结构具有不同的属性及特征。本文在分析不整合三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异岩不整合等3大类不整合的结构构造,划分出10个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整合亚类。重点针对不整合面下的构造变形特征、不整合结构类型的平面分布、不整合面上的初始沉积物、物源及其层序结构等展开了精细研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不整合形成运动学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与奥陶系不整合为例,在盆地尺度,解析不同区域不整合结构类型的特征、性质及差异。现今保留的志留系与奥陶系不整合在盆地中南部广大地区呈角度不整合,在阿瓦提-满加尔坳陷南部、巴楚隆起中西部、塔中隆起北部为低角度、北倾的单斜角度不整合;在塘古兹巴斯凹陷表现为中-低角度的断褶不整合,呈北东向展布,在巴楚隆起东部及塔中隆起的南部局部也存在北东向展布的断褶不整合。在盆地北部塔北隆起西部局部存在褶皱不整合,东部存在低角度、南倾、单斜不整合。而盆地中部在阿瓦提-满加尔凹陷中北部、塔东凹陷东北则以平行不整合为特征。结合沉积地层发育及构造演化分析,恢复了志留系沉积前构造古地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为混积陆棚沉积、中部碳酸盐岩台地被逐渐淹没,满加尔及英吉苏凹陷为盆地相沉积。伴随着盆地南缘西昆仑-库地洋、南阿尔金洋的闭合及碰撞造山,在盆地南部主体为南北向的缩短,塘古兹巴斯凹陷为南东-北西向缩短,且变形强度明显大于南北向的缩短。因此,盆地南部的南东-北西向挤压作用是该期最活跃的构造作用,和田古隆起北部、塘古兹巴斯凹陷北东向加里东期褶皱带西北部,应是塔里木盆地第一期油气大规模运移聚集的有利区,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整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三层结构 构造作用过程 构造古地理环境 加里东中期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及周缘晚奥陶世古地震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20
作者 何碧竹 乔秀夫 +4 位作者 许志琴 蔡志慧 张英利 苏德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05-1816,共12页
通过对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发现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晚奥陶世开阔陆棚相—盆地相沉积地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有液化流动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底劈构造及水塑性卷曲变形与震积不整合... 通过对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发现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晚奥陶世开阔陆棚相—盆地相沉积地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有液化流动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底劈构造及水塑性卷曲变形与震积不整合等。特别是在满加尔坳陷与卡塔克隆起结合部塔中Ⅰ号断层的下降盘,发现存在米级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以软沉积物布丁变形构造为主,变形构造的上、下均发育不等厚的未变形沉积层。这些变形构造的形成与震积作用有关,发育在晚奥陶世不同时期。在晚奥陶世早期,古地震记录表现出拉张应力作用的结果,且由早至晚古地震应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发现的多幕次的古地震记录表明,中加里东运动在满加尔坳陷及周缘表现明显,塔中Ⅰ号断裂是该时期古地震的主控断裂,其活动具有周期性和多旋回的特点,表现为多期次的由弱到强再结束的特征,且在不同部位有差异。晚奥陶世塔中Ⅰ号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影响着该区古构造和古沉积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震积作用 震积岩成因 晚奥陶世 满加尔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