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龄花椒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符晓 +7 位作者 张硕 刘伟 周姣姣 吴旭艳 林晓榕 田雨露 唐光辉 李培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5,共10页
根际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不同林龄花椒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根际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不同林龄花椒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花椒根际土壤呈现弱酸化,土壤养分整体表现出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以8 a林龄根际土的养分最高;花椒根际土中含真菌OTU 1 229个,归属于12门、35纲、78目、149科、321属和466种;细菌OTU 1 298个,归属于22门、49纲、71目、163科和277属。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林龄对花椒根际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显著,以8 a林龄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15 a林龄的次之,3 a林龄的最低;而林龄对花椒根际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在3个不同林龄的花椒根际土壤中,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优势属均为缘刺盘菌属(Cheilymenia)和镰孢菌属(Fusarium);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优势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酸杆菌门Gp6和Gp4群组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且发现不同林龄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离明显,说明林龄是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与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显著相关的土壤理化因子为pH、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而影响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土壤理化因子为有机质、总氮和pH。研究不仅阐明了林龄对花椒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与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不仅能为椒园土壤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还能为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的功能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林龄 根际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筛选与鉴定
2
作者 符晓 丁俊园 +5 位作者 钟思雨 孙孟娇 付家佳 唐光辉 李培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0,244,共10页
为开发针对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测定了其对花椒的4种靶标病原菌,即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根腐病菌(F.solani)和落... 为开发针对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测定了其对花椒的4种靶标病原菌,即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根腐病菌(F.solani)和落叶病菌(Marssonina sp.)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花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297个微生物菌株,其中105个为真菌,192个为细菌。通过初筛,获得了20个对3种及以上靶标病原菌均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中7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5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3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的不同种,2个鉴定为安徽黄杆菌(Flavobacterium anhuiense),3个为其他种。经复筛和验证,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P87的生防潜力最强,可以作为花椒病害生物防治的备选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根际土壤 生防菌 筛选 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白皮松溃疡病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3
作者 孙艳 +5 位作者 李果宏 郭童童 丁俊园 郭梦松 唐光辉 李培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66,共9页
近年来,白皮松溃疡病在陕西省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白皮松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明确白皮松溃疡病的病原,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致病性验证,分离获得白皮松溃疡病菌。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特征及ITS-RPB2-β-tubulin序列的串联分... 近年来,白皮松溃疡病在陕西省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白皮松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明确白皮松溃疡病的病原,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致病性验证,分离获得白皮松溃疡病菌。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特征及ITS-RPB2-β-tubulin序列的串联分析,将白皮松溃疡病菌鉴定为子囊菌门真菌Nothophoma quercina。该病原真菌在胡萝卜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浸膏,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5~8。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白皮松溃疡病菌对9种供试杀菌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除甲霜灵外,该病菌对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显著强于生物源杀菌剂,在化学杀菌剂中,白皮松溃疡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最敏感,EC 50仅为0.108 mg·L^(-1),其次分别为已唑醇、嘧菌酯和多菌灵,其相应的EC 50分别为0.212、0.625 mg·L^(-1)和0.628 mg·L^(-1);生物源杀菌剂中,该病菌对小檗碱和蛇床子素较敏感,其相应的EC 50分别为11.914 mg·L^(-1)和17.375 mg·L^(-1)。研究结果能为白皮松溃疡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溃疡病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Nothophoma 敏感性测定
下载PDF
花椒黑胫病的病原鉴定与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培琴 阮钊 +3 位作者 孙孟娇 丁俊园 唐光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58,共9页
[目的]鉴定陕西凤县花椒产区黑胫病的病原,筛选该病害的有效防治药剂,为花椒黑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检验获得花椒黑胫病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COXⅡ、TEF1-α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 [目的]鉴定陕西凤县花椒产区黑胫病的病原,筛选该病害的有效防治药剂,为花椒黑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检验获得花椒黑胫病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COXⅡ、TEF1-α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5种杀菌剂对花椒黑胫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花椒黑胫病组织中分离纯化到4株菌落形态不同的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菌株Zb-P1为花椒黑胫病的病原菌;基于Zb-P1菌落形态和繁殖体显微结构特征观察,发现Zb-P1菌落呈花瓣状,菌丝无隔膜,无性繁殖时产生典型的柠檬状游动孢子囊,故将Zb-P1鉴定为疫霉属Phytophthora菌物;通过对Zb-P1的ITS、COXⅡ、TEF1-α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将Zb-P1鉴定为柑橘褐腐疫霉P. citrophthora。复配化学杀菌剂40%烯酰·氰霜唑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8%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对花椒黑胫病的室内毒力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390 1、0.385 6、0.216 6和0.182 0 mg·L^(-1);生物源杀菌剂5%香芹酚可溶液剂、0.4%蛇床子素可溶液剂、0.5%小檗碱水剂和0.3%苦参碱乳油对花椒黑胫病的室内毒力较差,EC50均值分别为13.246 7、9.411 7、8.244 3和8.231 5 mg·L^(-1)。[结论]引起陕西凤县花椒黑胫病的病原菌为柑橘褐腐疫霉P. citrophthora,对花椒黑胫病菌抑菌作用显著的杀菌剂为烯酰·氰霜唑、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和烯酰·吡唑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黑胫病 柑橘褐腐疫霉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