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地系统耦合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8
1
作者 邱坚坚 刘毅华 +2 位作者 袁利 黄清瑶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0-1072,共13页
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与人类需求提升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如何有效推进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协调平衡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论文通过梳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的阶段演进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服务对福祉的影... 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与人类需求提升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如何有效推进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协调平衡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论文通过梳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的阶段演进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服务对福祉的影响与福祉对服务的反馈切入,逐步聚焦到供需关系与空间流动、权衡/协同的利益博弈、文化服务的价值化、生态补偿与付费、优化调控与可持续管理等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实践上。但目前的关系研究仍以"级联框架的‘影响链条’"为主导,缺少测度直接交互作用的技术路径,理论体系匮乏,面向可持续管理的应用支撑较弱,而同时二者逐渐形成非线性交互关系,亟需在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寻求综合集成范式经验以推进理论创新。因此,论文提出从级联到耦合的关系研究新思路,以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耦合研究来系统辨析其交互胁迫效应及内在动力演化机理,同时探索性构建耦合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思路,丰富人地系统耦合的关键命题。以此为基础,未来研究还需着重从交互作用关系的梳理出发,深化耦合效应解耦、传导机制与动态集成、基于服务与福祉协调的可持续优化等领域研究,促进有序协调的生态文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人地系统耦合 相互作用关系 耦合 研究框架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降水氢氧同位素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贵玲 角媛梅 +4 位作者 何礼平 刘歆 闫晓景 王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4-1103,共10页
中国西南地区属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及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通过检索西南地区有关降水氢氧同位素的文献,对西南三省一市降水氢氧同位素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已开展研究的区域和站点、主要采用的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主要的研究内... 中国西南地区属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及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通过检索西南地区有关降水氢氧同位素的文献,对西南三省一市降水氢氧同位素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已开展研究的区域和站点、主要采用的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同位素组成、大气降水线、氘盈余)和水汽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区内的空间差异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并对今后西南地区降水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进行展望,为研究区域降水氢氧同位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降水 氢氧同位素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敏感度-主观偏好矩阵的哈尼梯田视觉景观关键区识别 被引量:26
3
作者 章侃丰 角媛梅 +3 位作者 刘歆 刘志林 尚升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61-3672,共12页
以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主要视觉景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和出现几率3个客观因子进行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得到50名专业人士的主观偏好,综合景观视觉敏感度和主观偏好评分,构建敏感度-主观偏好矩... 以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主要视觉景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和出现几率3个客观因子进行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得到50名专业人士的主观偏好,综合景观视觉敏感度和主观偏好评分,构建敏感度-主观偏好矩阵,将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视觉景观划分为四个区域并提出相应的景观保护、规划建议。结果表明:老虎嘴、麻栗寨茶厂位于敏感度、偏好评价双高的"视觉景观关键区",多依树属于偏好评价高、敏感度低的"自然发展区",黄草岭是敏感度高、偏好评价低的"优先改进区",坝达、箐口、全福庄是敏感度、偏好评价双低的"次优先改进区"。通过构建矩阵结合主客观两方面的评价结果,GIS有效量化抽象的数据,偏好评价真实反映观景者内心感知,为当下的景观视觉评价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景观视觉敏感度 主观偏好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耦合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方式——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邱坚坚 刘毅华 +1 位作者 黄清瑶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0-778,共19页
进入“人类世”新纪元,生态系统退化与人类需求提升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在此问题上的时代要义,就是要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科学协调。提出“从级联到耦合”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新思路,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 进入“人类世”新纪元,生态系统退化与人类需求提升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在此问题上的时代要义,就是要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科学协调。提出“从级联到耦合”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新思路,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二者耦合关系的发展阶段及其空间分异,构建了耦合逻辑框架,通过典型耦合类型区来辨析其驱动方式差异,为新时代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人地协调提供实践参考。结果发现:(1)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严重萎缩,受到人类福祉趋同化增进的胁迫,二者的耦合协调性差;(2)耦合关系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刚性主导,服务低值区的连片蔓延促成了低失调的同化格局,服务供给与福祉需求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失衡;(3)通过资本流动、土地利用、尺度效应、利益分配等驱动方式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形成了发展阶段和供需匹配各异的耦合关系,主要包含空间争夺的低失调、空间弱关联的拮抗和空间互促的高协调。据此,亟需以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提升城镇空间的发展质量,统筹人地系统综合管理,弱化用地权衡和空间博弈,加强供需耦合的空间协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耦合 人地系统耦合 广州市 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聚落分布的空间格局特征与主控因子分析——以哈尼梯田区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志林 丁银平 +4 位作者 角媛梅 王金亮 杨宇亮 韦俊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7-271,共15页
聚落格局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地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分析、揭示、刻画少数民族等脆弱地区的聚落格局,对合理、高效推进该区域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实现民族团结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 聚落格局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地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分析、揭示、刻画少数民族等脆弱地区的聚落格局,对合理、高效推进该区域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实现民族团结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多民族共生区的聚落格局研究还不足。论文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哈尼梯田区为例,从聚落分布的空间位置特征、民族格局特征、区位环境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等方面,刻画了哈尼梯田区哈尼、彝、壮、汉、苗、瑶、傣等7个民族的聚落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在空间位置上,哈尼梯田区68%的聚落分布在区内西中部,主要以哈尼、彝、壮为主。②在民族格局上,形成了以哈尼—彝混居的大格局,以壮、汉、苗、瑶、傣混居的小格局。③在区位环境上,7个民族在海拔、坡度、气温、降水量、与河流距离、聚落规模、耕地面积、与行政中心距离和粮食单产等区位环境特征上具有显著差异。④在主控因子上,壮、苗、瑶聚落分布的主控因子为经济、行政、旅游中心距离,贡献率分别为86.4%和75.3%、92.8%;彝族聚落布局的主控因子为气温(贡献率为52.0%);汉、哈尼、傣聚落布局的主控因子为降水量,贡献率分别为98.7%、52.2%、97.0%。⑤整体而言,哈尼梯田区聚落格局在垂直向上,形成了多民族共生的立体格局,在水平向上形成了多民族互嵌格局。研究可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聚落格局优化、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聚落格局 主控因子 哈尼梯田
原文传递
基于GIS和信息量模型的陇川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常润 赵冬梅 +4 位作者 角媛梅 刘志林 刘敬 冯志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8-320,共13页
云南省陇川县地质环境脆弱,易发生滑坡灾害,对其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指导陇川县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陇川县地理环境、地质环境、人类活动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归一化植被指数、水系距... 云南省陇川县地质环境脆弱,易发生滑坡灾害,对其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指导陇川县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陇川县地理环境、地质环境、人类活动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归一化植被指数、水系距离、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和道路距离等10个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和ArcGIS软件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滑坡高易发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中易发区主要位于中部、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低易发区主要位于陇把镇、城子镇大部分地区和户撒阿昌族乡的西北部;不易发区主要位于清平乡中部、城子镇中部部分地区、以及章凤镇大部分地区。在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包含83.56%的滑坡灾害点,且滑坡面积随着易发性等级的增加也随之增大。滑坡中、高易发区内发生的滑坡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滑坡面积的22.79%和58.13%,分析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特征相吻合,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区域的滑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指标因子 信息量 GIS 陇川县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华宁县滑坡灾害影响因子分析及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常润 赵冬梅 +3 位作者 角媛梅 冯志娟 刘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218,225,共8页
为了明析区域滑坡灾害影响因子及其易发性,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借鉴。以云南省华宁县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华宁县滑坡空间分布及诱发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建立GIS灾害数据库的同时选取... 为了明析区域滑坡灾害影响因子及其易发性,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借鉴。以云南省华宁县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华宁县滑坡空间分布及诱发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建立GIS灾害数据库的同时选取海拔、坡度、坡向、距水系、道路、断层距离、岩性7个诱发因子,利用统计指数对滑坡在每个因子各类别中的占比进行了权重分析,最终确定滑坡灾害易发性分区并阐述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滑坡灾害分布特征上,具有空间集中分布特征,灾害点密度以中部地区最大,受灾影响人数最大的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宁州街道和通红甸乡。(2)从诱发因子上看,滑坡灾害大多分布在海拔1 600~2 300 m(占76.06%),坡度10°~30°(占71.83%),坡向为E,NE,NW,N等方向上(占71.82%),距离河流、断层和道路越近,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3)在滑坡灾害易发性上,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宁州街道、青龙镇、华溪镇;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青龙镇东北部、宁州街道西南部、通红甸彝族苗族乡中部和盘溪东部;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通红甸彝族苗族乡、盘溪镇。华宁县滑坡灾害呈现出东少西多,南少北多的特征,未来华宁县应重点关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滑坡灾害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分区 诱发因子分析 华宁县 GIS
下载PDF
哈尼梯田区不同旅游模式村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利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娟 陈凡 +5 位作者 角媛梅 赵冬梅 刘志林 徐秋娥 邱应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179-5189,共11页
区域旅游开发是驱动土地利用变化(LUCC)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及人类福利的重要因素。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区不同旅游发展模式的黄草岭村(观光和接待)和胜村(接待)为研究对象,解译获得两村2009年和2017年LUCC图并进行变化分析,再运用替... 区域旅游开发是驱动土地利用变化(LUCC)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及人类福利的重要因素。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区不同旅游发展模式的黄草岭村(观光和接待)和胜村(接待)为研究对象,解译获得两村2009年和2017年LUCC图并进行变化分析,再运用替代成本、市场价值和影子工程等定量方法评估两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黄草岭村和胜村LUCC动态度分别为14.83%和5.64%,其中变化最大的建设用地在两村分别增加39.18%和23.68%。(2)黄草岭村因发展梯田观光旅游和林地面积的增加使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1520.77万元,而胜村则因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而增长374.93万元,其中林地价值最高。(3)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黄草岭村因发展旅游其休闲娱乐价值增幅最大,为1249%,而胜村却没有增加,说明旅游发展模式对两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影响较大。(4)黄草岭村和胜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速率分别为1.5倍和1倍,旅游服务收入增加速率分别为18.7倍和4.1倍,单位土地面积的村民福利分别增加23.79万元hm^-2 a^-1和4.90万元hm^-2 a^-1,说明多样的旅游服务能更好地提高人类福利,为政府发展遗产旅游与制定生态系统补偿标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遗产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人类福利 村寨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哈尼梯田核心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冬梅 角媛梅 +3 位作者 邱应美 徐秋娥 张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2-399,共8页
有效精确地预测滑坡易发性对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与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研究中,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因其能有效避免模型过拟合在生态学领域中运用广泛,但在滑坡易发性研究运用鲜见。以哈尼梯田世界... 有效精确地预测滑坡易发性对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与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研究中,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因其能有效避免模型过拟合在生态学领域中运用广泛,但在滑坡易发性研究运用鲜见。以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平面和剖面曲率、地形湿度、曲率、水系、断层、道路、岩性、植被、土地利用、降雨量与居民点15种指标因子,基于GIS栅格分析法,采用maxEnt模型对研究区滑坡进行了易发性研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发现ROC-AUC值达到0.895,maxEnt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较高,适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断层和道路、降雨量和居民点密度是影响遗产地滑坡发育的主要因子;采用滑坡密度指标对分区结果检验发现滑坡密度值由易发性极低、低、中、高和极高依次递增,说明正态分布理论与专家经验法分区结果合理,且极高和高易发区占区域总面积的21.75%,其主要分布于人类居住较为集中区域。研究可为哈尼梯田核心区的遗产可持续发展、灾害监测和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ROC-AUC GIS maxEnt模型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潜力的微观集聚格局及其空间规划应对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邱坚坚 刘毅华 +2 位作者 袁利 黄清瑶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8-820,共13页
创新活动发生在具体地点上,其空间黏性已有广泛关注,但当前研究却未能深入微观尺度的创新空间集聚,难以精细化识别创新潜力。文章结合知识、技术、环境三维创新的角度搭建基于兴趣点(POI)微观数据的科技创新潜力空间指标体系,所得结果... 创新活动发生在具体地点上,其空间黏性已有广泛关注,但当前研究却未能深入微观尺度的创新空间集聚,难以精细化识别创新潜力。文章结合知识、技术、环境三维创新的角度搭建基于兴趣点(POI)微观数据的科技创新潜力空间指标体系,所得结果与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发展现状高度一致。同时发现:1)科技创新潜力的空间集聚显著,其中知识创新向核集聚,技术创新呈轴带式外溢,但创新环境存在较大协同缺失;2)热点分布呈现出点群集聚、组团联动、多中心并存等特征,形成智慧科研型、产业科技型、环境孵化型、综合发展型等16个创新集聚区,受到"亲水性"布局与传统行政力量的重要影响;3)微观视域下同时体现了空间上的功能性分异及较强的边界模糊效应,广-莞-深-港创新廊道基本成型,不过区域多层次非均衡分布与创新深度融合仍需改善。根据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的环境营造与三维融合,增强重要创新节点的辐射,明确创新产业差异化定位,深化创新活动的无界互动融通,从而推动湾区创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创新集聚 创新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空间规划
下载PDF
哈尼梯田水源区不同景观类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2
11
作者 角媛梅 +2 位作者 高璇 刘歆 申恩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5,111,共8页
[目的]揭示不同景观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影响因子的差异,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的保护及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草地、林地、旱地和茶园等景观类型的7个样地,用Hood IL-2700土壤水分入渗仪测定样地土壤水分入渗参数,并分析枯... [目的]揭示不同景观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影响因子的差异,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的保护及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草地、林地、旱地和茶园等景观类型的7个样地,用Hood IL-2700土壤水分入渗仪测定样地土壤水分入渗参数,并分析枯落物持水性能和土壤物理性质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在人为影响程度不同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内部,土壤水分入渗能力表现为: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荒草地>蕨草地。在研究区的4种景观类型水平上,土壤水分入渗能力表现为:园地(翻耕)>草地>森林>耕地(未翻耕),说明人为活动对土壤水分入渗效率影响显著。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值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显示,除园地外的其他景观类型土壤水分入渗值与土壤枯落物特征、土壤物理性质中的多个指标具相关性。[结论]人为活动影响下的4种景观类型的土壤入渗能力差异明显,枯落物特性和土壤物理性质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景观类型 土壤入渗特性 枯落物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哈尼梯田湿地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及截留效应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查智琴 角媛梅 +4 位作者 刘志林 高璇 丁银平 赵冬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13-3421,共9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而湿地景观对污染物/营养物质有截留功能。以哈尼梯田区大鱼塘村梯田湿地景观类型中的4类地表水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雨季)、12月(旱季)采集36个水样,测定其总氮(TN)、总磷(TP)浓度并...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而湿地景观对污染物/营养物质有截留功能。以哈尼梯田区大鱼塘村梯田湿地景观类型中的4类地表水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雨季)、12月(旱季)采集36个水样,测定其总氮(TN)、总磷(TP)浓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以富营养化综合指数(PI)和截留量评价其富营养化水平及截留功能。结果表明:雨季所有水样的TN、TP浓度平均值高于旱季,而4类湿地中沟渠水的浓度最高,景观类型上,村寨与梯田区水样的浓度高于森林和河流;富营养化评价显示,所有水样的PI值在雨季大于旱季,4类水体中沟渠水为中度富营养化(PI为2.01),景观类型上村寨区水体为重度富营养化(PI为5.09); TN、TP截留量评价表明,沟渠(1.38 mg·L^(-1)、0.07 mg·L^(-1))、梯田(0.25 mg·L^(-1)、0.08 mg·L^(-1))、梯田区(2.04 mg·L^(-1)、0.17 mg·L^(-1))与河流(0.05mg·L^(-1)、0.00 mg·L^(-1))的截留量高,未造成下游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整个景观表现出明显的截留效应。研究结果为哈尼梯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湿地景观 富营养化 截留量
原文传递
红河哈尼梯田潜在弃耕风险耕地识别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志林 丁银平 +1 位作者 角媛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潜在弃耕风险耕地识别是耕地总体利用和规划的科学依据,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然而,受弃耕过程的渐进性、复杂性及其相关学科方法与技术的限制,使弃耕很难被准确地识别和预测。本研究根据道路、坡度、海拔、水源、降水、... 潜在弃耕风险耕地识别是耕地总体利用和规划的科学依据,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然而,受弃耕过程的渐进性、复杂性及其相关学科方法与技术的限制,使弃耕很难被准确地识别和预测。本研究根据道路、坡度、海拔、水源、降水、气温、人口、粮食产量等因子与弃耕风险的关系,构建了以弃耕影响因子为主导的弃耕风险指数(FARI)和以系统聚类为基础的弃耕风险识别方法,对哈尼梯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稳定、弱风险和高风险耕地的面积占比分别为57%、35%和8%,整体较为稳定。2)哈尼梯田弃耕风险指数呈北部高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的空间特征。3)在区位上哈尼梯田弃耕高风险耕地(34.95 km^2)主要分布在县域边界处,该区耕作条件差,是退耕还林还草、修复生态的关键区;稳定耕地(234.87 km^2)主要分布在元阳县的东中部,耕作条件适宜,是本区粮食安全与遗产保护的核心区。4)在影响因子上,稳定耕地区主要受人口、粮食产量、道路距离等因子的影响,其次为坡度、河流距离和海拔;弱风险耕地区受降水因子影响最大,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均较小;高风险耕地区主要受气温、坡度、海拔和河流距离等因子的影响。总之,哈尼梯田总体较为稳定,弃耕风险小,且不同弃耕风险程度耕地的影响因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耕作条件 影响因子 风险指数 粮食产量 系统聚类 退耕还林还草 弃耕
下载PDF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水源补给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角媛梅 +2 位作者 刘歆 刘志林 丁银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92-3099,共8页
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维持受水文过程尤其是补给水源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为探明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水源的时空稳定性及其补给关系,在2015年5—10月的水稻生长期(雨季),对不同海拔田水、降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并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结... 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维持受水文过程尤其是补给水源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为探明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水源的时空稳定性及其补给关系,在2015年5—10月的水稻生长期(雨季),对不同海拔田水、降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并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内,降水同位素δ^(18)O雨量效应明显,相关系数为-0.94;地下水同位素δ^(18)O海拔效应梯度为-0.1‰/100 m;田水同位素δ^(18)O值的同位素效应不显著;梯田田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和地下水,其中水稻生长初期(5—6月)田水的补给为雨季到来之前的田水和降水,水稻生长中期(7—8月)为降水补给,水稻生长末期(9—10月)为地下水补给;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内,绝大部分区内梯田以降水补给为主,少部分梯田则一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这两种不同补给水源的梯田在空间上呈镶嵌分布格局并形成水源相互补给关系。正是由于田水补给水源在时间上形成的3个补给时期和在空间上呈现的2个补给类型的镶嵌格局,才使得梯田区形成了稳定的水源补给时空格局,这是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持续千年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哈尼水稻梯田湿地 生长期 水源补给
原文传递
基于曲面耕作半径与MaxENT模型的哈尼梯田区聚落格局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志林 李石华 +7 位作者 角媛梅 丁银平 张娟 李绒 邱应美 赵冬梅 查智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2-252,共11页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地重叠区(耕作强度),再结合耕作通勤时间计算得到哈尼梯田区的适宜耕作半径。然后依据遗产保护要求与适宜耕作半径识别出聚落格局整理区,引入生态模型MaxENT,以气候、地质地貌及社会经济等4大类的11个因子为数据源模拟得到新增聚落的空间位置,提出聚落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基于曲面距离和耕作重叠计算得到的全县最适宜耕作半径为1041m。2)依据遗产保护和适宜耕作半径分析识别出需要进行聚落格局优化的区域为遗产核心区的新街镇、小新街乡,其余地区为聚落低密度区。3)通过MaxENT模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子表明,遗产区为气候因子即降水和气温、小新街乡为气温和旅游中心距离,聚落低密度区则为海拔和岩性。4)MaxENT模型模拟的新增聚落空间位置及格局优化表明,遗产区内潜在适宜聚落区面积为18.42 km^2,其中核心区内聚落根据遗产保护条例整体保留,新增人口可外迁至缓冲区(沙拉托乡)内的潜在适宜区;小新街乡内潜在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9.26 km^2,区内聚落就近迁入潜在适宜区;其余聚落低密度区内的潜在适宜居住面积为92.26 km^2,在潜在适宜区内选址聚集为2~3个聚落群。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基本农田改造、撤村并点、遗产保护规划、聚落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优化 哈尼梯田 MaxENT模型 曲面耕作半径 聚落空间格局
下载PDF
实践与创新双轮驱动的DSRT教学模式:GIS空间分析课程教学创新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少英 张新长 +1 位作者 吴志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172,共5页
对标新工科发展理念,教学团队立足于“GIS空间分析”的学科交叉特点,针对过往教学痛点,探索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行业最新需求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授课模式,提出了兼顾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多元化情境-角色-任务(DSRT)教学模式。通过知识体系... 对标新工科发展理念,教学团队立足于“GIS空间分析”的学科交叉特点,针对过往教学痛点,探索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行业最新需求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授课模式,提出了兼顾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多元化情境-角色-任务(DSRT)教学模式。通过知识体系重构、综合培养导向的情境活动设计、四维兼顾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地学素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为高校复合型地理信息科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人才培养 课程知识重构 情境教学模式 地理空间分析
下载PDF
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水汽来源对哈尼梯田降水补给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秋娥 +5 位作者 角媛梅 肖敏轩 丁银平 张育豪 马帆 张园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9-1717,共9页
稳定氢氧同位素可有效示踪区域降水水汽来源,旱季降水补给对大规模哈尼梯田的持续存在具有重大影响。以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核心区的全福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11月-2016年4月间的旱季期间逐月采集处于不同海拔的7个样点的降水样品42... 稳定氢氧同位素可有效示踪区域降水水汽来源,旱季降水补给对大规模哈尼梯田的持续存在具有重大影响。以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核心区的全福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11月-2016年4月间的旱季期间逐月采集处于不同海拔的7个样点的降水样品42个,分析其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追踪其水汽来源。结果表明:1)该区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31δ18O+19.8 (R2=0.94,P<0.01,n=42),斜率较全球降水线小而截距偏大,说明研究区有多个水汽来源地。2)旱季降水δ18O和d-excess在前期快速富集,后期δ18O富集的速度减缓,d-excess则快速降低,体现出水汽来源具有时间差异,但两者在空间变化上不明显。3)旱季降水δ18O与降水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δ18O=-0.002P-0.86T-0.39H+38.22 (R2=0.96,P=0.05),表明其变化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4)结合δ18O、d-excess和HYSPLIT模型分析,该区旱季主要有3条水汽来源路径,其中西风南支和局地水汽补给较少,占优势的西南季风除2月份外其余各月占70%左右。5)研究区旱季降水量总体较少,但西南季风在11月带来的降水为"灌水养田"提供了水源,在4月的降水为"冲水肥田"和"栽插准备"活动提供了必要水源,从而保障了梯田旱季的用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氘盈余 HYSPLIT模型 水汽来源 降水补给
下载PDF
哀牢山区降水时空变化及其阻隔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尚升海 角媛梅 +2 位作者 章侃丰 李绒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98,共7页
为了揭示滇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哀牢山区7年(2008-2014年)来110个模拟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T检验等方法对哀牢山区降水的时空格局进行多尺度分析,并探讨了哀牢山降水阻隔效应.结果表明:①从降水站... 为了揭示滇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哀牢山区7年(2008-2014年)来110个模拟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T检验等方法对哀牢山区降水的时空格局进行多尺度分析,并探讨了哀牢山降水阻隔效应.结果表明:①从降水站点尺度看,哀牢山西侧站点的降水量均高于东侧对应站点,哀牢山北端和中部两侧降水差异最小,南段两侧降水差异最大;②从等降水量线尺度看,800mm与1200mm等降水量线在不同降水类型年份走势存在差异,降水偏多年份等降水量线分布杂乱,降水偏少年份等降水量线与哀牢山走势相近;③从降水量插值面尺度看,哀牢山区降水的空间分异特征可划分为东部高原区、中西部三角岭谷区、以及南部水平丘陵区.总体上看,哀牢山北段较南段降水阻隔效应更明显,体现了较高的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降水插值 阻隔效应 尺度
下载PDF
白光LED用单基质荧光粉BaSrMg(PO_4)_2:Eu^(2+)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再法 刘爽 +3 位作者 徐娟 刘文涵 王丽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10-2913,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1 200℃下制备了Eu2+激活的BaSrMg(PO4)2高亮度白光荧光粉,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由两个谱带组成,其中心分别位于424和585nm处,归结为Eu2+分别占据了基质中Sr2+,...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1 200℃下制备了Eu2+激活的BaSrMg(PO4)2高亮度白光荧光粉,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由两个谱带组成,其中心分别位于424和585nm处,归结为Eu2+分别占据了基质中Sr2+,Ba2+格位而导致的4f65d1→4f7电子跃迁。两个发射峰的激发光谱均分布在250~400nm的波长范围内,峰值位于360nm左右。表明该荧光粉可被IN-GaN管芯产生的近紫外辐射有效激发,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白光LED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深入考察了基质中不同Ba和Sr的比例、Eu2+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发光强度和色坐标的影响,并可通过改变上述参数实现该荧光粉的色坐标可调性,在最优条件下该荧光粉发光已在白光区域。考察了Eu2+掺杂浓度对荧光粉量子效率的影响,为荧光粉的最佳掺杂浓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BaSrMg(PO4)2∶Eu2+ 单基质荧光粉 量子效率
下载PDF
哈尼族典型聚落的民居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机理——以云南省元阳县全福庄中寨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邱应美 角媛梅 +5 位作者 杨宇亮 李亚 李宏 赵冬梅 张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0,57,共8页
利用GIS技术分析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的元阳县全福庄中寨1960年开始建寨以来民居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探讨关键因子对民居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民居演变经历了建寨(1960—1963年)、迁入(1964—1975年)、慢速扩展(... 利用GIS技术分析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的元阳县全福庄中寨1960年开始建寨以来民居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探讨关键因子对民居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民居演变经历了建寨(1960—1963年)、迁入(1964—1975年)、慢速扩展(1976—2005年)和快速扩张(2006—2018年)4个阶段,分别形成民居分布的单核、双核、双核邻域扩展和多核等空间格局模式,并呈现由集中向随机分布格局演变的特征。(2)影响民居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是地形、距水井距离、距道路距离和亲缘关系,其中距水井和道路距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而亲缘关系影响的是民居聚集程度。(3)民居演化过程表现为建寨阶段受地形和距水井距离影响,迁入和慢速扩展阶段主要受亲缘关系影响,而快速扩张阶段则主要受距道路距离因子控制。未来在乡村聚落重构和建设中应综合考虑这4个因素,以实现哈尼聚落与梯田遗产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民居 分布格局 关键因子 演变机理 全福庄中寨 元阳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