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
作者 永雄 杨仲 +1 位作者 洪劲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6-67,共2页
跟骨骨折后,由于跟骨周围的软组织结构较特殊,皮肤血供少,容易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而局部肿胀将增加切口皮肤坏死、不愈合的发生率。目前认为最好在跟骨周围皮肤开始出现皱褶、肿胀消退时行手术治疗。因此,早期及时的消肿至关重要。2... 跟骨骨折后,由于跟骨周围的软组织结构较特殊,皮肤血供少,容易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而局部肿胀将增加切口皮肤坏死、不愈合的发生率。目前认为最好在跟骨周围皮肤开始出现皱褶、肿胀消退时行手术治疗。因此,早期及时的消肿至关重要。2009年1月--2010年10月,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跟骨骨折早期局部肿胀3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肿胀 中医疗法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永雄 洪劲松 +2 位作者 李中万 杨仲 《中国医药》 2011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9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三维重建检查判断踝关节损伤情况,并据此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并采用改良B...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9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三维重建检查判断踝关节损伤情况,并据此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并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为优者64例(66.0%),良22例(22.7%),可6例(6.2%),差5例(5.2%),优良率为88.7%.术后2例患者出现伤口周围皮肤坏死,无患者发生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术后6个月8例患者行走时仍有小腿酸胀和踝部不适感,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中1例发生轻度骨性关节炎.结论 术前合理的处理以及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完美的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踝关节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腰椎间孔侵入性操作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5
3
作者 袁仕国 李义凯 +1 位作者 王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为腰椎间孔的侵入性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防腐尸体上,解剖观测走行于L1~5椎间孔的血管、韧带和神经及其毗邻关系。结果腰椎间孔出口区几乎被神经血管封闭,在相邻两横突根(或横突根与骶翼)连线的中点紧贴椎板外缘,以及横... 目的为腰椎间孔的侵入性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防腐尸体上,解剖观测走行于L1~5椎间孔的血管、韧带和神经及其毗邻关系。结果腰椎间孔出口区几乎被神经血管封闭,在相邻两横突根(或横突根与骶翼)连线的中点紧贴椎板外缘,以及横突根(或骶翼)上缘存在2个相对无神经血管区(三角工作区),但有12%腰横突根上缘三角工作区出现腰升静脉或(和)椎间静脉下支至腰静脉的交通支。结论⑴"三角工作区"为相对无血管区;⑵腰椎侧后方手术要注意入路区可能存在血管;⑶腰椎间孔穿刺时,针尖宜从两横突根中点,并紧贴椎板外缘刺入;⑷由于椎间孔出口区几乎被神经血管封闭,针刀在此处盲切危险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 椎间孔注射 三角工作区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基于美标的某海外散货仓库大跨钢结构选型
4
作者 丁志全 陈豫川 +4 位作者 孙秀丽 李彪 王乐鹏 张立平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大跨钢结构在海外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海外工程背景下采用美标进行钢结构选型成为了行业难点。本文基于某海外散货仓库项目,介绍了美标设计的主要结构分析过程,并给出了在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下的结构选... 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大跨钢结构在海外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海外工程背景下采用美标进行钢结构选型成为了行业难点。本文基于某海外散货仓库项目,介绍了美标设计的主要结构分析过程,并给出了在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下的结构选型。通过结构比选提出了一种新型自稳型门式钢架结构体系,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极大的增加了仓库使用空间,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货仓库 结构选型 成本分析 门式钢架
下载PDF
肩胛冈和肩峰角的骨性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傅渊源 王华军 +2 位作者 李义凯 袁仕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为肩胛冈及肩峰角的定位和肩部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肩胛冈以及肩峰角的形状、走形及定位方法等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宽度为(10.52±4.27)mm,深度为(6.12±2.24)mm;... 目的为肩胛冈及肩峰角的定位和肩部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肩胛冈以及肩峰角的形状、走形及定位方法等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宽度为(10.52±4.27)mm,深度为(6.12±2.24)mm;肩胛切迹到肩胛冈的垂线交点到肩峰角的距离为(43.12±4.82)mm,从交点至肩胛切迹的深度为(31.42±4.01)mm;肩胛冈部位表浅,走形恒定。长度为(118.28±4.37)mm,基底长度为(81.12±4.56)mm,冈中隆凸宽度为(11.38±2.64)mm,冈中隆凸高度为(18.72±2.67)mm;肩峰角分为三型,肩峰角(119.9±8.53)°,其中C型占68.00%,肩峰角(124.6±6.49)°;L型占22.50%,肩峰角(104.8±5.54)°;双角型占9.50%。结论 (1)肩胛冈上缘及肩峰角走形恒定,部位表浅可作为肩部疾病的诊治定位标志。(2)从肩峰角沿肩胛冈上缘水平向内约4cm,再向前约3cm即为肩胛切迹。(3)不同类型肩峰角在定位时的特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肩胛切迹 肩胛冈 肩峰角 应用解剖
下载PDF
Colles骨折分型及固定体位现状概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叶淦湖 李义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5-77,共3页
Colles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多发于青少年及中老年,8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易发生[1],受伤后远骨折端向背侧、桡侧移位,伴旋后畸形及尺侧副韧带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Colles骨折分型方法较多,几乎所有分型都以受伤机制和骨折形态为依据,然而没... Colles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多发于青少年及中老年,8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易发生[1],受伤后远骨折端向背侧、桡侧移位,伴旋后畸形及尺侧副韧带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Colles骨折分型方法较多,几乎所有分型都以受伤机制和骨折形态为依据,然而没有一种分型方法包括所有的骨折情况,绝大多数分型方法与骨折的稳定性更无直接联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分型 固定体位 三角纤维软骨盘
原文传递
肩胛切迹的骨性观测及定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傅渊源 王华军 +3 位作者 李义凯 袁仕国 沈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形状及以肩峰角为标志来确定肩胛切迹的定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分为U型、大弧型、V型、O型及部分骨化型,其中以U型居多(52.50... 目的: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形状及以肩峰角为标志来确定肩胛切迹的定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分为U型、大弧型、V型、O型及部分骨化型,其中以U型居多(52.50%);肩胛切迹宽度为(10.52±4.27)mm,深度为(6.12±2.24)mm;肩胛切迹到肩胛冈的垂线交点到肩峰角的距离为(43.12±4.82)mm,从交点至肩胛切迹的深度为(31.42±4.01)mm,肩峰角多为钝角,突起明显,位置恒定。结论:肩峰角可作为肩胛切迹的定位标志,从肩峰角沿肩胛冈上缘水平向内约4cm,再向前约3cm即为肩胛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应用解剖 肩胛切迹 肩峰角 封闭疗法
下载PDF
减震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宏伟 杨静怡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2,共8页
与基于承载力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更为全面地评估结构抗震性能。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基于能量的性能指标,给出基于能量指标的性能水准量化和性能目标。同时结合现有的基于能量抗震设... 与基于承载力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更为全面地评估结构抗震性能。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基于能量的性能指标,给出基于能量指标的性能水准量化和性能目标。同时结合现有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阐述了自复位阻尼器减震钢框架基于能量指标的抗震性能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结构的滞回耗能由主结构及阻尼器共同承担,从而减少地震对结构的损伤。最后以9层钢框架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流程的实用性。算例结果表明,经过基于能量的抗震性能设计后,被动控制结构相比于无控结构,主结构的滞回耗能下降了44.8%~61%,在被动控制结构中阻尼器承担了50.5%~68.3%的滞回耗能,可见附加阻尼器可有效降低主结构的地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能量抗震设计 被动控制结构 无控结构 钢框架 消能减震技术
下载PDF
Colles骨折X线征象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叶淦湖 +2 位作者 霍力为 袁仕国 李义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Colles骨折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和远侧桡尺关节间隙等进行测量分析并根据Frykman方法分型。结果:(1)Frykman分型:Ⅰ型27例(21.1%),Ⅱ型30例(23.4%),Ⅲ... 目的:分析Colles骨折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和远侧桡尺关节间隙等进行测量分析并根据Frykman方法分型。结果:(1)Frykman分型:Ⅰ型27例(21.1%),Ⅱ型30例(23.4%),Ⅲ型15例(11.7%),Ⅳ型17例(13.3%),Ⅴ型13例(10.2%),Ⅵ型12例(9.4%),Ⅶ型9例(7.0%),Ⅷ型5例(3.9%);(2)掌倾角均数为-8.94°,107例(83.6%)患者掌倾角变为负角,Ⅶ、Ⅷ型全部成负角,Ⅷ型变化最大-20.97°;(3)尺偏角变小,均数为14.54°,Ⅷ型最小10.74°;(4)各分型均有桡骨短缩,2mm以上86例(67.2%),Ⅶ、Ⅷ型短缩全部超过2mm;(5)远侧桡尺关节间隙分离2mm以上24例(18.75%),Ⅷ型分离最大2.46mm;(6)64例(50%)伴尺骨茎突骨折。结论:Colles骨折X线检查对判断骨折分型及损伤程度提供了依据,对临床分型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X线表现 分型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新型预制柱H型钢梁肋板式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10
作者 刘树明 +1 位作者 王智钊 张立平 《港工技术》 2023年第3期73-77,共5页
金凤城市中心1#楼采用了预制柱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部分长悬臂梁采用了H型钢梁。对比了H型钢梁与混凝土柱的常用节点形式,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柱和H型钢梁刚性连接的肋板式新型节点形式。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节点进行了梁截面宽度、水平肋... 金凤城市中心1#楼采用了预制柱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部分长悬臂梁采用了H型钢梁。对比了H型钢梁与混凝土柱的常用节点形式,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柱和H型钢梁刚性连接的肋板式新型节点形式。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节点进行了梁截面宽度、水平肋板宽度、预埋板厚度、栓钉数量的参数化分析,得出钢梁截面宽度对节点与梁线刚度比影响最大、水平肋板宽度影响其次、预埋板厚度影响次之、栓钉数量及布置影响较小的结论。对应用在本工程中的典型节点进行了强度、刚性分析,验证了该节点形式的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凤城市中心 预制柱 肋板式新型节点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梅峰 江晓军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对60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早期运动康复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张手握拳练习,同时进行肘部的主动运动;术后1~5周主要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锻炼方法...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对60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早期运动康复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张手握拳练习,同时进行肘部的主动运动;术后1~5周主要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锻炼方法,逐渐增加上臂肌力和肩关节的活动度;术后6周复查X线片,如有骨痂形成即可在此前运动基础上加大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被动运动范围。结果根据Constant等评分标准,本组优42例(70%),良13例(21.7%),可2例(3.3%),差3例(5%),优良率达91.7%。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运动康复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硬,对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肩关节功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术后 运动疗法 康复
下载PDF
Colles骨折非手术治疗前后X线参数间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永雄 杨仲 +1 位作者 洪劲松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620-622,F0003,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Colles骨折非手术治疗早期与后期X线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标准手法复位固定的Colles骨折患者128例,精确测量并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5周后X线片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各参数数据。应用双变量回归与相关分析X线... 目的定量分析Colles骨折非手术治疗早期与后期X线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标准手法复位固定的Colles骨折患者128例,精确测量并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5周后X线片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各参数数据。应用双变量回归与相关分析X线测量结果。结果复位即刻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较复位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位后即刻掌倾角、尺偏角与复位5周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在复位后即刻与5周后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分别为0.799、0.747、0.726),以回归方程可以预测骨折后期的X线检查结果。结论 Colles骨折复位后即刻的X线检查对非手术治疗后期结果及预后有预测价值,整复后即可判断是否进一步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非手术治疗 X线参数 相关关系 预测
下载PDF
考虑薄弱层的基于MPA法计算滞回耗能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宏伟 韦增挺 《结构工程师》 2022年第1期67-75,共9页
计算结构的滞回耗能分布时,通常采用时程分析法和多模态推覆分析(MPA)法。本文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计算9层Benchmarh钢框架的层间滞回耗能分布,发现MPA法在计算具有明显薄弱层的结构时会产生误差。因此,针对含有薄弱层的结构,提出了考虑... 计算结构的滞回耗能分布时,通常采用时程分析法和多模态推覆分析(MPA)法。本文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计算9层Benchmarh钢框架的层间滞回耗能分布,发现MPA法在计算具有明显薄弱层的结构时会产生误差。因此,针对含有薄弱层的结构,提出了考虑薄弱层的基于MPA法计算滞回耗能分布。该方法通过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层间滞回耗能分布,并对结构的相对薄弱层进行调整,再通过振型参与系数组合得到最终的滞回耗能分布。将该方法应用于20层的Benchmarh钢框架结构,结果表明,相较于时程分析,该方法对薄弱层(首层和第八层)的计算精度分别提升了10.4%和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滞回耗能 多模态推覆分析 时程分析 薄弱层 层间耗能分布
下载PDF
Colles骨折Frykman分型:各分型不同体位固定疗效比较
14
作者 叶淦湖 +2 位作者 李义凯 王华军 霍力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Frykman分型各分型进行不同体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Frykman分型方法,选择180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Ⅰ型33例,Ⅱ型33例,Ⅲ型24例,Ⅳ型21例,Ⅴ型21例,Ⅵ型21例,Ⅶ型15例,Ⅷ型12例,按研究要求每型分为3组治疗:...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Frykman分型各分型进行不同体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Frykman分型方法,选择180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Ⅰ型33例,Ⅱ型33例,Ⅲ型24例,Ⅳ型21例,Ⅴ型21例,Ⅵ型21例,Ⅶ型15例,Ⅷ型12例,按研究要求每型分为3组治疗:掌屈尺偏位组(A组)、中立位组(B组)、轻度背伸位组(C组)。随访6~18个月,根据Gartland and Werley功能评估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Ⅰ、Ⅱ、Ⅲ、Ⅳ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Ⅴ、Ⅵ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Ⅶ、Ⅷ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Ⅰ、Ⅱ、Ⅲ、Ⅳ型Colles骨折采用掌屈尺偏位或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别,临床治疗时均可采用;Ⅲ、Ⅳ型建议采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固定;(2)Ⅴ、Ⅵ型采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固定疗效较好;(3)Ⅶ、Ⅷ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建议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固定体位 Frykman分型 疗效
原文传递
钢结构防腐技术在自动化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15
作者 丁志全 陈红兵 +2 位作者 刘观发 廖振宇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4-98,共5页
钢结构腐蚀问题一直以来是近海港区钢结构设计难点,目前国内外针对近海港区钢结构防腐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钦州大榄坪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项目,对近海港区工业钢结构常用的防腐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种钢结构防腐技术的防腐原... 钢结构腐蚀问题一直以来是近海港区钢结构设计难点,目前国内外针对近海港区钢结构防腐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钦州大榄坪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项目,对近海港区工业钢结构常用的防腐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种钢结构防腐技术的防腐原理、性能差异、防腐效果以及适用场景,并结合本项目进行涂料防腐体系的经济技术对比,提出了符合近海港区钢结构防腐设计的技术方案和施工维护要求。通过项目实施证明该防腐方案效果较好,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防腐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海洋环境
下载PDF
手法、刮痧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冬梅 邱桂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9期36-36,共1页
目的:探讨手法、刮痧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3月就诊的76例颈椎病患者,根据症型、病程进行分组,各组采用同样方法治疗.结果:症型分组:单纯组、神经根型组及交感型组疗效较佳,有效率达87.5%以上,三... 目的:探讨手法、刮痧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3月就诊的76例颈椎病患者,根据症型、病程进行分组,各组采用同样方法治疗.结果:症型分组:单纯组、神经根型组及交感型组疗效较佳,有效率达87.5%以上,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疗效分别与中央型组、混合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程分组:A组(病程〈1年)与B组(病程〉1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刮痧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症型关系密切,受病程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刮痧 针灸 颈椎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