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976
1
作者 刘纪远 匡文慧 +13 位作者 张增祥 徐新良 秦元伟 宁佳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吴世新 史学正 江南 于东升 迟文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共12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划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时空特征。我们发现: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移动"是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扩展提速,东部为重心,向中西部蔓延"是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林地前减后增,荒漠前增后减,草地持续减少"是非人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两个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原有的13个土地利用变化区划单元演变为15个单元,且部分区划单元边界发生变化。主要变化格局特征为黄淮海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四川盆地城镇工矿用地呈现明显的加速扩张态势;北方地区耕地开垦重心由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转向西北绿洲农业区;东北地区旱作耕地持续转变为水田;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南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初显。近20年间,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年后的第一个1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转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在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方法方面,应用"动态区划法"开展世纪之交两个10年中国LUCC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有效揭示了20年来中国LUCC"格局的变化过程",即动态区划边界的推移、区划单元内部特征的变化与单元的消长等;以及"变化过程的格局",即土地利用变化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特征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徐淮黄泛平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57
2
作者 赵明松 张甘霖 +3 位作者 王德彩 李德成 赵玉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估算土壤碳储量、评价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精确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徐淮黄泛冲积平原西北部选取了一个24 km×24 km方形区域为研究区,按照套合采样方法,采集了168个耕作层土样,测定分...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估算土壤碳储量、评价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精确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徐淮黄泛冲积平原西北部选取了一个24 km×24 km方形区域为研究区,按照套合采样方法,采集了168个耕作层土样,测定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机械组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了徐淮黄泛平原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了区域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80±7.43 g kg-1,属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34.08%,属中等变异强度;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变异占主导作用,各向异性显著,在45°方向上变异程度最剧烈,土壤有机质呈条带状分布,自东北向西南呈递减趋势;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机械组成是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能够独立解释空间变异的64.9%,其次是土地利用、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四个因子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综合解释为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地统计学 逐步回归
下载PDF
江西省兴国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113
3
作者 程先富 史学正 +1 位作者 于东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的支持下 ,以变异函数为工具 ,初步分析了江西省兴国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应用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 ,得出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全氮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的支持下 ,以变异函数为工具 ,初步分析了江西省兴国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应用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 ,得出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全氮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 ,有机质为指数模型 ;两种养分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中等的空间自相关 ;全氮和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尺度范围不同 ,分别为 5 .4 1km和 9.36km .它们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 ;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 ,具有北部高、中部和南部低的分布特征 .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空间变异 KRIGING 全氮 有机质 土壤 江西 兴国县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31
4
作者 梁音 张斌 +1 位作者 史德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 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方8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在1985年前呈增加趋势,1985年以后呈现递减趋势。针对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治理对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重大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对策 南方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太湖典型地区土壤属性制图研究——以土壤全氮制图为例 被引量:107
5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于东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太湖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了适用于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制图的最佳邻域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块段克立格 (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图。...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太湖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了适用于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制图的最佳邻域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块段克立格 (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性在 40km步长变化域上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同性 ,超出这个范围 ,土壤全氮空间变异的各向异性明显增强 ,以 40km步长变化域上土壤全氮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Kriging插值依据有助于提高制图精度。制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含量在江阴和宜兴两市境内普遍较高 ,锡山和武进两市相对较低 ;且高值斑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圩田区 ,这是人为施肥和土壤特性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太湖典型地区 土壤属性 土壤全氮制图 空间变异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88
6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于东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70,共8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 ,自相关距离在 16km...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lock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 ,自相关距离在 16km左右。在 4 0km步长变化范围内 ,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同性特征 ,超出此范围 ,各向异性趋向明显。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 ,土壤全氮含量在江阴和宜兴境内要高于锡山和武进境内 ,且高值斑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圩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特征 KRIGING 太湖流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中等尺度上土壤肥力质量的空间分布研究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68
7
作者 张庆利 +2 位作者 王洪杰 刘付程 史学正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用修改后的内梅罗公式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模型,将传统的统计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及GIS技术相结合,研究了金坛市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对金坛市土壤质量进行了定量化的评价。结果表明,金坛市土壤全氮以差级水平为主,pH、速效磷、速效钾... 用修改后的内梅罗公式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模型,将传统的统计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及GIS技术相结合,研究了金坛市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对金坛市土壤质量进行了定量化的评价。结果表明,金坛市土壤全氮以差级水平为主,pH、速效磷、速效钾、CEC和有机质均以中等级以上水平为主,综合肥力质量以中等水平为主;相对来说,全氮含量总体较低是金坛市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pH值较低和速效磷水平较低是部分地区土壤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因子;金坛市土壤分质量及综合肥力质量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具有以下特征:在东西方向上,中部纵贯全市南北的丹金溧漕河两侧的低洼圩区土壤质量指数相对较高,东部的高亢平原区次之,西部的丘陵区土壤质量指数最低;南北方向上,土壤质量指数西北低,向东南逐渐升高。土壤质量指数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洮湖周围的河口区。金坛市土壤质量指数的这种分布特点明显与地形地势、径流方向和土地利用等有关,而地形地势是决定金坛市土壤质量空间分布的最根本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尺度 土壤肥力 质量 空间分布 定量评价 土壤质量 评价模型 地统计学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68
8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于东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 ,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运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 ,制作了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磷含...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 ,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运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 ,制作了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磷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和良好的结构性 ,其自相关距离在 11km左右 ;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斑块状特点 ,沿江平田区、地势低洼的圩田及低平田区磷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应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的重点监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壤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性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学方法 克拉格法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特点与治理 被引量:74
9
作者 梁音 宁堆虎 +2 位作者 李德成 张斌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南方红壤区6省共有崩岗20.13万个,崩岗沟壑区面积为11.14万hm^2,在过去的70~120年时间里,因崩岗侵蚀共产生92.9亿t泥沙,年均产沙量约6723...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南方红壤区6省共有崩岗20.13万个,崩岗沟壑区面积为11.14万hm^2,在过去的70~120年时间里,因崩岗侵蚀共产生92.9亿t泥沙,年均产沙量约6723.9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90万t/(km^2·a)。崩岗治理积累的“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的经验,可以根据崩岗发育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采用。建议国家把红壤区崩岗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启动崩岗治理专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边治理边研究,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治理途径;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以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侵蚀特点 危害 治理现状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6
10
作者 程先富 史学正 +1 位作者 于东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确定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空间分布 ,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兴国县 84个样点和 50个剖面的采样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 ,统计土壤各类型分布面积 ,估算了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结果表明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在 2 0cm深度... 确定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空间分布 ,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兴国县 84个样点和 50个剖面的采样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 ,统计土壤各类型分布面积 ,估算了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结果表明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在 2 0cm深度内总量为 559 38× 1 0 4t,平均有机碳密度为 2 47kgC/m2 ,在 1 0 0cm深度内总量为 1 4 37 1 9× 1 0 4t,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 36kgC/m2 。其分布特征是 :西北部和东北部高 ,中部和西南部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深受母岩、植被和地形影响 ,在表层 (0~ 2 0cm) ,坡向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海拔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在剖面 (0~ 1 0 0cm) ,海拔和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 ,有机碳含量与坡向、坡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土壤有机碳 环境因子 江西 兴国县
下载PDF
2000—2011年广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61
11
作者 李燕丽 +2 位作者 王昌昆 刘娅 赵其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220-5228,共9页
受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影响,广西土壤酸化、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等问题比较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NPP能有效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中的生产能力,是评价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利用2000—2011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 受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影响,广西土壤酸化、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等问题比较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NPP能有效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中的生产能力,是评价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利用2000—2011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对广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气象因子、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近12年广西全区NPP总体呈增加趋势,在西南部地区上升较为明显,而在桂林、柳州等地区呈缓慢下降趋势。广西NPP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NPP值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NPP时空变化特征随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栽培植被NPP不断上升,显示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NPP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NPP NDVI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0
12
作者 梁音 杨轩 +2 位作者 张斌 史德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0-53,共4页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驱动因素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6%。水土流失呈零星的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崩岗侵蚀剧...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驱动因素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6%。水土流失呈零星的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崩岗侵蚀剧烈,林下水土流失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认为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实施以自然修复为主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助催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土壤流失量遥感监测中GIS像元地形因子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卜兆宏 唐万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2-329,共8页
GIS像元地形因子的算法,是土壤流失量遥感监测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其算法原理、应用程序、应用结果和应用精度,本文作了介绍和讨论。经实际应用表明,GIS像元地形因子算法虽比图斑地形因子算法的运算量大和较复杂,但它有较严密... GIS像元地形因子的算法,是土壤流失量遥感监测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其算法原理、应用程序、应用结果和应用精度,本文作了介绍和讨论。经实际应用表明,GIS像元地形因子算法虽比图斑地形因子算法的运算量大和较复杂,但它有较严密可靠、较高的应用精度和较好的自动化程度。因像元坡长几乎相等而忽视或视像元坡长因子为相同的常数,都将导致流矢邑监测的重大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流失量 像元地形因子
下载PDF
江苏省金坛市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2
14
作者 张庆利 史学正 +2 位作者 于东升 刘付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关键词 金坛市 土壤肥力 时空变化特征 土壤质量
下载PDF
我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孙波 +4 位作者 王德建 韩晓增 张玉铭 郝明德 陈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1-1208,共8页
区域农田养分盈亏是驱动农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我国6个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沈阳、栾城、长武、常熟、鹰潭)站区农田土壤肥力在近年来时空演变的研究表明,除了海伦站黑土和常熟站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下降外,其... 区域农田养分盈亏是驱动农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我国6个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沈阳、栾城、长武、常熟、鹰潭)站区农田土壤肥力在近年来时空演变的研究表明,除了海伦站黑土和常熟站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下降外,其他站区均呈现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黑土和乌栅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目前农田有机C和N投入水平无法维持其平衡;6个站区土壤速效磷有增有减,而土壤速效钾除了栾城和鹰潭站区域外均呈降低趋势。从站区农田养分的年平衡与土壤养分的年变化量关系看,农田氮、磷、钾的盈亏量决定了土壤养分的变化方向。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初始含量过高(分别超过15.1 g/kg和1.60 g/kg)时,也会导致其年际间的变化方向从增加变为降低。农田氮素盈亏量与土壤全氮变化量之间相关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化肥投入和作物籽粒输出的农田氮平衡不能完全代表土壤氮素的真实盈亏情况;而农田磷素和钾素的盈亏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年变化量的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养分盈亏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碳 时空演变 区域尺度
下载PDF
丘陵山区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被引量:35
16
作者 程先富 史学正 +1 位作者 于东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0,共3页
在江西省兴国县林地采集84个耕层样品,样地按坡向、海拔、土壤类型和林分类型分类,用来比较和确定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林地土壤pH、全N、有机质、全P和速效P的含量均较低,坡向朝南的低海拔土壤比坡向朝北的高海拔... 在江西省兴国县林地采集84个耕层样品,样地按坡向、海拔、土壤类型和林分类型分类,用来比较和确定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林地土壤pH、全N、有机质、全P和速效P的含量均较低,坡向朝南的低海拔土壤比坡向朝北的高海拔土壤的全N和有机质含量低;全N、有机质、全P含量在马尾松纯林中最低,全K含量却最高;全N和有机质含量在阔叶林中最高;全N和有机质含量由黄壤、黄红壤、棕红壤到红壤依次降低;坡向和全N、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和全N、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和全P的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林地 土壤养分状况 兴国县 土壤肥力 地形 土壤类型 林分类型
下载PDF
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进展与未来 被引量:42
17
作者 张甘霖 史舟 +8 位作者 朱阿兴 王秋兵 吴克宁 史志华 赵永存 赵玉国 刘峰 宋效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0-1070,共11页
理解和表征土壤的时空变化是土壤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评估和合理发挥土壤功能的重要前提。土壤的时空变化与气候环境变迁、岩石圈风化、地表物质迁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圈层变化过程相耦合。围绕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新近进展,本文综述并... 理解和表征土壤的时空变化是土壤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评估和合理发挥土壤功能的重要前提。土壤的时空变化与气候环境变迁、岩石圈风化、地表物质迁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圈层变化过程相耦合。围绕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新近进展,本文综述并展望了土壤形成和演变过程、土壤形态学、土壤调查、土壤分类、数字土壤制图与土壤退化的发展态势。未来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多过程耦合机理与模拟、多尺度土壤-环境关系与模拟、多元土壤信息的融合机理与数据同化。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将涉及到关键带科学引领的土壤形成和演变研究、多尺度数字土壤制图与时空变化预测、基于多传感器的土壤综合观测原理与技术、完整和详尽的国家和全球土壤资源清单及共享平台建设、区域土壤资源退化机理及其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理学 土壤发生学 土壤形态学 土壤调查 土壤制图 土壤光谱
下载PDF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定祥 +2 位作者 史学正 杨金玲 林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根据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共享研究项目的要求,探讨了中国1∶100万土壤元数据库标准与土壤元数据,土壤名称分类编码系统;对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建立以及与其关联的典型剖面数据库选取,土壤属性数据库设计,数据标准与规... 本文根据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共享研究项目的要求,探讨了中国1∶100万土壤元数据库标准与土壤元数据,土壤名称分类编码系统;对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建立以及与其关联的典型剖面数据库选取,土壤属性数据库设计,数据标准与规范以及空间数据库精度控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数据库 元数据库 土壤分类
原文传递
苏南典型地区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王洪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49,共4页
在地统计学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苏南典型地区耕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并运用块段普通克立格法(BlockKriging)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制作了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粒径土壤颗... 在地统计学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苏南典型地区耕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并运用块段普通克立格法(BlockKriging)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制作了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粒径土壤颗粒在较大的范围内存在着空间相关性,砂粒和粉砂的空间相关距离达到243km,粘粒也达到81km;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达到70%以上,反映了土壤颗粒在研究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Kriging插值结果更直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土壤颗粒 空间变异特征 地统计学 GIS 半方差函数 克立格法 无偏线性插值
原文传递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测定土壤锌含量 被引量:25
20
作者 黄富荣 +2 位作者 张甘霖 刘登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92,共7页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土壤锌快速分析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波段优选。首先,基于单波长模型预测效果将全体样品划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然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对光谱...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土壤锌快速分析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波段优选。首先,基于单波长模型预测效果将全体样品划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然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全谱400~2500nm,400~1100nm,1100~1900nm,1900~2500nm,580~900nm等5个波段,每个波段分别采用原谱、一阶导数谱、二阶导数谱,共建立了15个定标模型。同时调整SG平滑点数和PLS因子数,每个模型分别进行PLS数值实验,按照预测效果进行优选。结果显示,采用1900-2500nm波段一阶导数谱的模型效果最好,预测相关系数(RP)、RMSEP、RRMSEP分别为0.806,31.0mg/kg和19.96%。这些结果表明,1900-2500nm波段可以代替全谱波段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可为设计专用土壤近红外光谱仪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波段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