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冻乳状型防蜡剂YZ238的研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好华 马勇 +4 位作者 杜彪 王伟波 龙永福 费二战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为了克服油基清防蜡剂存在的有毒、易燃、密度小等缺点,解决水基清防蜡剂存在的清蜡效率低、防蜡效果差等不足,研制出具有低毒、不易燃烧、防蜡效果好的YZ238防冻乳液型防蜡剂。该防蜡剂主要由1#、2#活性剂、蜡晶改进剂和有机溶剂组成... 为了克服油基清防蜡剂存在的有毒、易燃、密度小等缺点,解决水基清防蜡剂存在的清蜡效率低、防蜡效果差等不足,研制出具有低毒、不易燃烧、防蜡效果好的YZ238防冻乳液型防蜡剂。该防蜡剂主要由1#、2#活性剂、蜡晶改进剂和有机溶剂组成。室内实验表明:该防蜡剂在最佳的配比条件下,稳定性≥270天,凝固点≤-30℃,静态防蜡率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防蜡剂 油井结蜡
下载PDF
一种老化油用低温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伟波 苗林 +3 位作者 王君鹏 赵静 郑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2期70-75,共6页
针对长庆油田已有的老化油处理工艺费用高且无法满足系统内老化油处理需求现状,通过调整乳状液HLB值改变老化油的稳定性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研究开发出一种处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低温老化油破乳剂,并考察破乳温度、沉降时间等... 针对长庆油田已有的老化油处理工艺费用高且无法满足系统内老化油处理需求现状,通过调整乳状液HLB值改变老化油的稳定性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研究开发出一种处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低温老化油破乳剂,并考察破乳温度、沉降时间等工艺条件对采油六厂胡十二转老化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低温老化油破乳剂最佳脱水工艺条件为:加药浓度0.5%、破乳温度为30℃、沉降时间为24 h,脱水率即可达到94.3%以上,并可有效的分离原油中的机械杂质,为油田老化油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HLB值 老化油处理 工艺 破乳剂
下载PDF
水中固体颗粒对结垢与阻垢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梅玉 杨海燕 +1 位作者 汤颖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结垢对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危害严重,使用阻垢剂是抑制油田结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阻垢剂评价方法未考虑油田水中存在的悬浮不溶性固体粒子(黏土、粉砂等)因素是否影响评定结果。以CaCO_(3)结晶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导率法研究过饱... 结垢对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危害严重,使用阻垢剂是抑制油田结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阻垢剂评价方法未考虑油田水中存在的悬浮不溶性固体粒子(黏土、粉砂等)因素是否影响评定结果。以CaCO_(3)结晶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导率法研究过饱和溶液中悬浮性固体粒子(碳酸钙粉末、二氧化硅粉末、钙基黏土)对碳酸钙沉积过程的影响以及阻垢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为70℃、转速为300 r/min的条件下,阻垢剂在含有悬浮不溶性固体粒子的过饱和溶液中的阻垢效果降低,主要是因为过饱和溶液中的悬浮固体颗粒会加速碳酸钙晶体生长速率,加快CaCO_(3)晶体的生成,从而影响阻垢效果。本研究证实了常规结垢与阻垢评价方法存在与现场水质不符,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与现场试验误差较大的情况,需要针对现场水质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阻垢 固体颗粒 碳酸盐垢 水质
下载PDF
纳米驱油剂在增注驱油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任晓娟 王睿 +3 位作者 齐银 阿斯亚·巴克 罗向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为分析纳米驱油剂在低渗储层增注驱油中的作用,评价了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_(2)为主要成分的纳米驱油剂的基本性能,通过枣湾区块长6储层天然岩心和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纳米驱油剂的流动特征和驱油特征。结果表明,纳米驱油剂中... 为分析纳米驱油剂在低渗储层增注驱油中的作用,评价了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_(2)为主要成分的纳米驱油剂的基本性能,通过枣湾区块长6储层天然岩心和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纳米驱油剂的流动特征和驱油特征。结果表明,纳米驱油剂中的纳米颗粒粒径较小,具有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良好的亲水性及一定的静态吸附能力。30℃下,0.1%纳米驱油剂的油水界面张力为0.784 mN/m,在亲水和亲油载玻片上的润湿接触角分别为22.5°和16.2°,在长6岩心表面的平均静态吸附量为0.0033 mL/g。纳米驱油剂可以驱替常规水驱波及不到的圈闭在小孔隙中的残余油,且能剥离吸附在孔隙表面的油,对片状集中分布残余油的驱替效果好于网状分散分布的残余油。在微观模型和天然岩心中注入1 PV 0.1%纳米驱油剂后,水驱渗透率分别提高55.2%~56.7%和34.3%~55.4%,驱油效率分别提高10.9%~21.6%和6.1%~10.1%,增注驱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纳米驱油剂 采收率 渗透率 增注驱油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润湿性评价及效果
5
作者 陈贝尔 杨立安 +3 位作者 李建山 罗向荣 任晓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49,380,共8页
针对低渗透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的润湿性评价问题,分析现有接触角法的误差及不确定性,提出了评价压裂驱油剂润湿性的改进方法,采用润湿倾向指数,即驱油剂与蒸馏水在亲水/油表面的润湿接触角的比值来表征压裂驱油剂的润湿性改变方向和程... 针对低渗透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的润湿性评价问题,分析现有接触角法的误差及不确定性,提出了评价压裂驱油剂润湿性的改进方法,采用润湿倾向指数,即驱油剂与蒸馏水在亲水/油表面的润湿接触角的比值来表征压裂驱油剂的润湿性改变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用接触角和接触角变化的最大值反映驱油剂对储层润湿性改变方向和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亲水表面的性质非常稳定,润湿接触角偏差较小,但亲油表面的润湿接触角偏差较大。蒸馏水与亲水/油表面润湿接触角的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281%、8.929%。另外,部分驱油剂在亲水/油表面的接触角最大变化值差异不明显。用润湿倾向指数可较好地表征驱油剂的润湿性改变程度。润湿倾向指数不确定度远小于接触角不确定度。0.2%磺酸盐类驱油剂、聚氧乙烯醚类驱油剂、氟碳类驱油剂在亲水表面的接触角(润湿30 s)不确定度分别为1.24、3.11、0.64,而水润湿倾向指数不确定度分别为2.48×10^(-2)、6.33×10^(-2)、1.76×10^(-2)。通过Amott方法,测得7种压裂驱油剂作用下天然岩样的水湿指数。该水湿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与用接触角法测得的水润湿倾向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致。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使用润湿倾向指数的准确性和优越性。该方法有利于快捷地评价压裂驱油剂对储层润湿性的改变能力,优选低渗透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致密油藏 压裂驱油剂 润湿性 接触角 润湿倾向指数
下载PDF
电荷补偿剂Mg^(2+)对CaAl_(12)(PO_(4))_(0.1)O_(18.85):Mn^(4+)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晗 樊国栋 +1 位作者 阮方毅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85-1993,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基于电荷补偿策略的新型CaAl_(12-x-y)(PO_(4))_(0.1)O_(18.85):xMn^(4+),yMg^(2+)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荧光粉为六方晶系...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基于电荷补偿策略的新型CaAl_(12-x-y)(PO_(4))_(0.1)O_(18.85):xMn^(4+),yMg^(2+)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荧光粉为六方晶系结构,空间群为P63/mmc。Mn4+的最佳掺杂量为x=0.01,Mg^(2+)的最佳掺杂量为y=0.1。在396 nm激发下,CaAl_(11.89)(PO_(4))_(0.1)O_(18.85):0.01Mn^(4+),0.1Mg^(2+)荧光粉在654 nm处显示出最强红光发射,对应Mn^(4+)的2E→4A2g跃迁。通过共掺杂Mg^(2+)电荷补偿剂显著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寿命,荧光粉的绝对量子效率为60%,荧光寿命为0.97 ms,色坐标位于深红色区域,色纯度高达97%,当温度升高至413 K时,荧光强度仍为初始强度的60%,表明该荧光粉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红色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离子 电荷补偿 铝磷酸盐 红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原文传递
水基钻井液用环保型润滑剂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宁新军 姬文钰 +2 位作者 都伟超 刘雄雄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8期28-32,共5页
本文分析了非常规井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容易出现高摩阻和高扭矩的原因,综述了影响润滑剂润滑性能的因素,润滑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润滑剂的作用机理。针对非常规井水平段钻井液的润滑性能较差的问题,指出了当下以及今后钻井液的润滑剂... 本文分析了非常规井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容易出现高摩阻和高扭矩的原因,综述了影响润滑剂润滑性能的因素,润滑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润滑剂的作用机理。针对非常规井水平段钻井液的润滑性能较差的问题,指出了当下以及今后钻井液的润滑剂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润滑剂 环保 润滑性
下载PDF
一种抗盐耐温降滤失剂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郝宗香 王泽霖 +1 位作者 豆亚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2,95,共4页
通过对聚合物降滤失剂作用机理以及抗盐机理的分析,确定了高效钻井液用降滤失剂的合成方向,在丙烯类聚合物中引入羧钙基、在聚合中引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单体,同时引入可聚合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大分子基团,研究了聚合物合成的... 通过对聚合物降滤失剂作用机理以及抗盐机理的分析,确定了高效钻井液用降滤失剂的合成方向,在丙烯类聚合物中引入羧钙基、在聚合中引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单体,同时引入可聚合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大分子基团,研究了聚合物合成的最佳单体配比及反应条件,合成了一种钻井液用抗盐耐温降滤失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降滤失剂用量为0.5%时,饱和盐水的滤失量仅为5.6 mL,降滤失效果较好,耐温性能好,抗温达120℃,同时兼具一定的提黏、泥页岩抑制性,抗盐、抗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聚合物,其工艺容易控制,推广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滤失剂 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聚合物 抗盐 耐温
下载PDF
聚硅硫酸铝的合成及在含油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好华 王伟波 +2 位作者 杜彪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9年第3期269-270,274,共3页
通过铝盐引入聚硅酸中的方法,制备了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铝(PSAS).考察了n(Al):n(Si)、熟化温度、pH值及硅酸钠的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PSAS的最佳条件是,n(Al):n(Si)=1:1,反应温度为45℃,w(硅酸钠)=15%,pH=1~4.... 通过铝盐引入聚硅酸中的方法,制备了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铝(PSAS).考察了n(Al):n(Si)、熟化温度、pH值及硅酸钠的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PSAS的最佳条件是,n(Al):n(Si)=1:1,反应温度为45℃,w(硅酸钠)=15%,pH=1~4.PSAS和聚合氯化铝(PAC)对长庆油田污水进行的絮凝对比实验表明,PSAS具有较好的絮凝除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硫酸铝 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油田污水
下载PDF
基于减阻纳米流体岩心的润湿性反转表征
10
作者 顾春元 徐冬星 +3 位作者 刘松林 庞东山 薛佩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4,共8页
岩心润湿性反转是纳米流体减阻的关键机制之一,快速、可靠地表征这一变化特征十分重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索针对同一岩心快速测试润湿性反转的T_(2)截止值方法,研究T2截止值与润湿性的关系,纳米流体HNFⅡ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规律,以及... 岩心润湿性反转是纳米流体减阻的关键机制之一,快速、可靠地表征这一变化特征十分重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索针对同一岩心快速测试润湿性反转的T_(2)截止值方法,研究T2截止值与润湿性的关系,纳米流体HNFⅡ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规律,以及纳米流体的减阻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T_(2)截止值与岩心片接触角基本成线性递增关系,随亲水性减弱而增大;纳米流体驱替后的岩心,水相渗透率提高33%~72%,表面接触角增幅分别为79%、103%、110%和114%,对应的T_(2)截止值增幅分别为17%、33%、54%和116%;岩心的T_(2)截止值与润湿性、渗透率三者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接触角增幅与T2截止值增幅为强相关(相关系数为0.94);纳米流体HNFⅡ使岩心由亲水性向疏水性反转,弛豫时间延长,T_(2)截止值变长,孔壁对水的引力减弱,从而水流阻力下降;T_(2)截止值与润湿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为岩心润湿性反转的快速测试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HNFⅡ 减阻 岩心润湿性 核磁共振技术 T_(2)截止值
下载PDF
岩心模拟驱油室内试验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春玲 朱趁安 +1 位作者 吕俊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1期37-40,45,共5页
本文对油田化学剂在岩心模拟驱油中的试验机理及试验过程进行了阐述,通过用油田化学剂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起泡剂、聚表二元液4种驱替溶液,进行室内岩心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地层驱油情况,对比4种化学剂对岩心内的模拟油驱替... 本文对油田化学剂在岩心模拟驱油中的试验机理及试验过程进行了阐述,通过用油田化学剂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起泡剂、聚表二元液4种驱替溶液,进行室内岩心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地层驱油情况,对比4种化学剂对岩心内的模拟油驱替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油田化学剂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理论,使用油田化学剂进行化学驱油可提高原油采收率;另外通过试验的有效性明确了驱替试验流程,为后续的驱替试验规程或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岩心 驱替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起泡剂
下载PDF
BiOBr/NaNb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国栋 李楠 +2 位作者 张晗 苏肖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4,共8页
以Nb_(2)O_(5)为原料制备了纳米块状NaNbO_(3),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BiOBr/NaNbO_(3)(BNN)复合材料,其中BNN-10(n(Bi)∶n(Nb)=10∶1)对RhB的降解率为87.8%,分别是单一BiOBr和NaNbO_(3)的2.4倍和4.1倍.BNN-10经过5个周期降解RhB... 以Nb_(2)O_(5)为原料制备了纳米块状NaNbO_(3),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BiOBr/NaNbO_(3)(BNN)复合材料,其中BNN-10(n(Bi)∶n(Nb)=10∶1)对RhB的降解率为87.8%,分别是单一BiOBr和NaNbO_(3)的2.4倍和4.1倍.BNN-10经过5个周期降解RhB,其光催化性能没有明显下降,表明BNN-10具有较高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NN-10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化学态的分析,催化剂的光电特性及捕获实验验证BNN为直接Z型异质结构.该构型有效地阻止了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并最大程度保留了各自单一半导体较高的氧化和还原能力,因此其光催化降解RhB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bO_(3) BiOBr 直接Z型异质结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BaTiO_(3)/Ag/AgCl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肖彦 樊国栋 +2 位作者 李楠 张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4-209,共6页
采用光还原法将AgCl中的Ag^(+)还原为Ag^(0),同时将其负载于钛酸盐BaTiO_(3)的表面,制备了具有高催化性能的三元复合型光催化剂BaTiO_(3)/Ag/AgCl。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 采用光还原法将AgCl中的Ag^(+)还原为Ag^(0),同时将其负载于钛酸盐BaTiO_(3)的表面,制备了具有高催化性能的三元复合型光催化剂BaTiO_(3)/Ag/AgCl。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和形貌、元素价态、光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 B)溶液,对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以AgNO_(3)为银源,HCl为沉淀剂,得到AgCl并将其负载到BaTiO_(3)表面,当n(AgNO_(3))∶n(BaTiO_(3))=20∶100,光还原时间为30min时,所得到的20%BaTiO_(3)/Ag/AgCl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最佳,在可见光照射75min后,对Rh B的降解率达到98.1%,捕获剂实验表明O_(2)^(-)为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氯化银 光催化 银基半导体
下载PDF
油田污水中细菌培养基的室内研究和制作
14
作者 王妍琼 沈燕鸿 +2 位作者 吕俊华 李雅俐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9期137-141,共5页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制出了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三种细菌培养基配方,并制作出了培养基测试瓶。并使硫酸盐还原菌在其中适应速度快,繁殖迅速,缩短阳性反应时间,将检测时间由14 d缩短到7 d,相应的三种培养基检测技术具有生长指...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制出了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三种细菌培养基配方,并制作出了培养基测试瓶。并使硫酸盐还原菌在其中适应速度快,繁殖迅速,缩短阳性反应时间,将检测时间由14 d缩短到7 d,相应的三种培养基检测技术具有生长指示明显、操作简单,检验周期短,检测结果与北京和西安研究院的三种细菌培养基标准方法不存在判据差异,适用于油田注入水质和回注污水水质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腐生菌 铁细菌 培养基 研究 制作
下载PDF
油气井缓蚀剂的室内合成及性能评价
15
作者 王妍琼 +2 位作者 沈燕鸿 王伟波 李雅俐 《化工管理》 2015年第19期204-205,共2页
本文主要从天然气缓蚀剂合成原材料选择、合成工艺研究、合成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分析、合成品缓蚀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室内建立了腐蚀介质制备装置,确定了评价缓蚀剂的实验方法。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室内合成... 本文主要从天然气缓蚀剂合成原材料选择、合成工艺研究、合成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分析、合成品缓蚀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室内建立了腐蚀介质制备装置,确定了评价缓蚀剂的实验方法。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室内合成的气井缓蚀剂液相缓蚀率可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H2S 气井缓蚀剂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