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结构配置对冬小麦冠层垂直结构、微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熊淑萍 曹文博 +6 位作者 曹锐 张志勇 付新露 徐赛俊 王小纯 马新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6,共9页
作物的冠层结构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群体微环境反映了作物冠层内小气候的变化,与作物的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密切相关。该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等行距(R_(1),20 cm+20 cm)、宽窄行(R_(2),12 cm+12 cm+12 cm+24 cm)两种不同行距和低... 作物的冠层结构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群体微环境反映了作物冠层内小气候的变化,与作物的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密切相关。该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等行距(R_(1),20 cm+20 cm)、宽窄行(R_(2),12 cm+12 cm+12 cm+24 cm)两种不同行距和低(D_(1),120.0 kg·hm^(-2))、中(D_(2),157.5 kg·hm^(-2))、高(D_(3),195.0 kg·hm^(-2))3个播量配置组合,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合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育后期冠层垂直结构、群体微环境及产量表现,旨在优化小麦绿色栽培措施,在不增加水肥投入情况下,挖掘冬小麦的生产潜力和进一步增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冬小麦上、中、下3个层次冠层开度(DIFN)、平均叶倾角(MLA)及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R_(2)大于R_(1),且R_(2)行距上层和中层DIFN、各层次MLA及LAI显著高于R_(1),在相同行距下,D_(3)播量LAI下降迅速,D_(2)播量的LAI及其中层和下层的MLA最高,并与D_(1)、D_(3)差异显著;冬小麦冠层温度和群体CO_(2)浓度均随着播量的增大而降低,而相对湿度随播量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播量下,R_(2)行距较R_(1)更具有降温保湿能力,冠层平均温度较R_(1)下降了0.06-0.5℃,相对湿度较R_(1)提高了1.85%-3.15%;在相同播量下,R_(2)行距千粒质量、穗粒数都显著大于R_(1),因此R_(2)籽粒产量也显著高于R_(1)。综上所述,冬小麦的水平结构配置可显著改变其冠层的垂直结构及群体微环境,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籽粒的灌浆,在不减少穗数的情况下,提高穗粒数及千粒质量,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在该试验中以R_(2)D_(2)配置的冠层结构、群体微环境及产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平分布 冠层垂直结构 微环境 产量
原文传递
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氮形态对小麦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谭世超 +6 位作者 卫琼茹 牛梦姣 刘翠平 张士宇 郑亮 齐丽彬 熊淑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为探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小麦的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采用二因素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00μmol/mol(正常大气浓度,C)、600μmol/mol(高于正常大气浓度,E)2个CO_(2)浓度和硝态氮(NO_(3)^(-)-... 为探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小麦的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采用二因素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00μmol/mol(正常大气浓度,C)、600μmol/mol(高于正常大气浓度,E)2个CO_(2)浓度和硝态氮(NO_(3)^(-)-N,A)、铵态氮(NH_(4)^(+)-N,N) 2种氮肥形态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小麦花后不同时间旗叶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2年结果表明,高浓度CO_(2)处理(E)可显著提高小麦旗叶P_(n)、C_(i),而对旗叶G_(s)、T_(r)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麦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显著升高。高浓度CO_(2)条件下,2种氮形态处理的小麦光合参数和产量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高浓度CO_(2)处理(E)中,施用NH_(4)^(+)-N(A)的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株高、产量比施用NO_(3)^(-)-N处理(N)分别增加5.00%~11.95%、1.92%~3.59%、7.17%~8.26%,穗粒数增加4.41%~5.43%。NH_(4)^(+)-N处理(A)的小麦旗叶P_(n)、T_(r)分别比NO_(3)^(-)-N处理升高7.91%~27.48%、4.91%~27.48%。综上,高浓度CO_(2)条件下施用NH_(4)^(+)-N可有效提升小麦旗叶的光合能力,使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O_(2)浓度升高 氮形态 光合作用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