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897
1
作者 史培军 陈晋 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利用 1 980、 1 988、 1 994年的遥感影像 ,通过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深圳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 ,运用分类结果比较法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据此分析了深圳市 1 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 利用 1 980、 1 988、 1 994年的遥感影像 ,通过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深圳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 ,运用分类结果比较法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据此分析了深圳市 1 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农田、果园用地显著减少 ,城镇用地沿海岸和主要公路干线迅速增加。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政策、城镇人口迅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土地利用变化测量 中国 深圳市
下载PDF
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 被引量:549
2
作者 朱文泉 耀 张锦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3-424,共12页
该文在综合分析已有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该模型体现了3方面的特色:1)将植被覆盖分类引入模型,并考虑植被覆盖分类精度对NPP估算的影响,由它们共同决定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 该文在综合分析已有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该模型体现了3方面的特色:1)将植被覆盖分类引入模型,并考虑植被覆盖分类精度对NPP估算的影响,由它们共同决定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最大值;2)根据误差最小的原则,利用中国的NPP实测数据,模拟出各植被类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3)根据区域蒸散模型来模拟水分胁迫因子,与土壤水分子模型相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关参数实行了简化,使其实际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模拟结果表明,1989~1993年中国陆地植被NPP平均值为3.12PgC(1Pg=1015g),NPP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接近,690个实测点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5%;进一步与其它模型模拟结果以及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文所构建的NPP遥感估算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说明在区域及全球尺度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遥感数据和各种观测数据集成在一起,并对NPP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基本上可以实现全球范围不同生态系统NPP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遥感 模拟 NPP NDVI 中国
下载PDF
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被引量:186
3
作者 史培军 耀 +2 位作者 陈晋 王平 周武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299,共7页
应用1980、1988、1994 年的MSS、TM 资料,编制了相应时期深圳市土地利用/ 覆盖图,分析了近20 年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 应用1980、1988、1994 年的MSS、TM 资料,编制了相应时期深圳市土地利用/ 覆盖图,分析了近20 年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中城镇用地的增加导致城市洪水的加剧和水土流失的增加; 以乡镇为单元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对应区域城镇用地比例的大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显著性水平达到0-001, 由此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确保相当数量的绿地对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遥感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土地覆盖变化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 被引量:176
4
作者 何浩 耀 +3 位作者 朱文泉 刘旭拢 张晴 朱秀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遥感测量的基础上,计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17×1012元,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遥感测量的基础上,计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17×1012元,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增,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森林的平均单位面积价值最高,为18789元·hm-2,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40.80%;其次是灌丛(13789元·hm-2)和耕地(13054元·hm-2),分别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10.79%和24.23%.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气体调节价值的贡献率最大,占总价值的45.16%;其次是水土保持价值(28.83%)和涵养水源价值(14.44%);有机物质生产和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最小,其贡献率为11.57%.生态遥感测量方法克服了传统生态统计方法以点代面的缺点,计算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空间分布,但该方法本身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对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评估只是保守和粗略的估计,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 价值 遥感 测量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以中国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184
5
作者 朱文泉 耀 +3 位作者 龙中华 陈云浩 李京 扈海波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7,共8页
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考虑到最大光利用率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模型,并以2002年的内蒙古植被为例,研究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该模型在数据获取了上比较... 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考虑到最大光利用率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模型,并以2002年的内蒙古植被为例,研究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该模型在数据获取了上比较容易,仅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就可以对陆地植被NPP进行估算,使其实际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2)通过与NPP的实测资料及其他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该模型对区域陆地值被NPP的模拟效果较好,与Chikugo模型相比,它更能反应森林NPP的实际情况。(3)2002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390.8MtC/a,总体分布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其季节变化也非常明显,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3个月时间里,NPP占了全年的72.7%,而1—2月份植物基本停止生长,净初级生产力极低,每月仅为3.59M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净初级生产力 MODIS 内蒙古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 被引量:160
6
作者 耀 史培军 +3 位作者 朱文泉 顾晓鹤 范一大 李京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5-384,共10页
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及其服务功能效益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总和。对生态资产价值进行定量估算不仅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 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及其服务功能效益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总和。对生态资产价值进行定量估算不仅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而且能够引起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最终将其纳入社会与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政策的必要前提。本文在传统生态学生态资产单位面积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遥感定量测量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利用NOAA/AVHRR和其他辅助数据对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如:陆地生态系统地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f)、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NPP)进行了定量测量,并参考Costanza等人的经济参数,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价值进行了全覆盖的定量测量,并据此绘制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价值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资产总价值为64441.77亿元人民币;较之传统的生态学静态计算方法,遥感测量克服了以点代面的缺点,测量结果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中国陆地系统生态资产及其空间分布的现实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资产 遥感 定量测量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典型植被最大光利用率模拟 被引量:174
7
作者 朱文泉 耀 +2 位作者 何浩 于德永 扈海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0-706,共7页
植被最大光利用率是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的一个关键参数,对它的大小一直存在分歧.利用NOAA/AVHRR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中国NPP实测资料,根据NPP遥感估算的建模思路,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典型植被的最大光利用率进行... 植被最大光利用率是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的一个关键参数,对它的大小一直存在分歧.利用NOAA/AVHRR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中国NPP实测资料,根据NPP遥感估算的建模思路,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典型植被的最大光利用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并针对不同植被分类精度可能带来的误差对最大光利用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模拟得到的中国典型植被最大光利用率介于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型)和生理生态过程模型(BIOME-BGC)的模拟结果之间,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一致:由植被分类精度所带来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5.5%-8.0%,说明了本文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利用率 遥感 模拟 NPP NDVI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 被引量:149
8
作者 何春阳 史培军 +5 位作者 陈晋 耀 李晓兵 李京 李月臣 李景刚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473,共10页
综合自上而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自下而上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从宏观用地总量需求和微观土地供给相平衡的角度,充分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情景模拟和宏观驱动因素反映上的优势与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反映上的优势,发展了... 综合自上而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自下而上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从宏观用地总量需求和微观土地供给相平衡的角度,充分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情景模拟和宏观驱动因素反映上的优势与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反映上的优势,发展了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动力学LUSD(Land Use Scenarios Dynamics model)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中国北方13省未来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模拟结果表明,由于LUSD模型充分利用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考虑了土地利用系统宏观驱动因素复杂性和微观格局演化复杂性的特征,因而提高了当前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的可靠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驱动行为,评估脆弱生态区土地系统变化的潜在生态效应提供帮助.同时,LUSD模型的情景模拟结果也表明,农牧交错带地区是中国北方未来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而耕地和城镇用地则是该区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两种用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 情景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系统 驱动因素 充分利用 模拟结果 中国北方 SD模型 脆弱生态区 农牧交错带 自上而下 空间格局 生态效应 系统变化 用地类型 城镇用地 复杂性 相平衡 微观
原文传递
基于SVM的多源信息复合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分类研究 被引量:131
9
作者 张锦水 何春阳 +1 位作者 耀 李京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7,共9页
遥感图像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1—4m)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方法存在精度和分类效率低的不足。本文提出的基于SVM的分类方法,复合光谱、纹理和结构信息等多源数据信... 遥感图像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1—4m)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方法存在精度和分类效率低的不足。本文提出的基于SVM的分类方法,复合光谱、纹理和结构信息等多源数据信息,对IKONOS高空间分辨率图像进行分类,并与最大似然法和单源数据(光谱)SVM分类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源数据复合的SVM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单源数据信息图像分类效果破碎的问题;总精度达到68.38%,Kappa达到0.5993;对高维输入向量具有高的推广能力;比单源信息的SVM和最大似然方法图像分类精度更高,适合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间分辨率 SVM 最优超平面 纹理 结构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统计数据的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空间过程重建研究 被引量:123
10
作者 何春阳 史培军 +5 位作者 李景刚 陈晋 耀 李京 卓莉 一之瀬俊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6-861,共6页
中国大陆目前以行政单元为基础的城镇用地面积统计数据缺乏足够的空间信息,难以满足大尺度城市化空间格局和变化过程研究的需要.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以现有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快速恢复和提取中国大陆城镇用地... 中国大陆目前以行政单元为基础的城镇用地面积统计数据缺乏足够的空间信息,难以满足大尺度城市化空间格局和变化过程研究的需要.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以现有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快速恢复和提取中国大陆城镇用地空间信息,弥补现有统计资料不足的新方法.进而以该方法为基础,利用1992,1996和1998年的3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空间过程.利用统计数据对该方法提取结果的面积总量评估表明,二者在全中国大陆尺度上的面积相对误差在1992年小于2%,1996年和1998年则均小于1%,在省级尺度,相对误差最大的省份也没有超过10%,大部分省份的相对误差小于3%.同时利用高分辨率LandsatTM数据对该方法提取结果的城市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也表明,利用DMSP/OLS提取的城市格局特征与LandsatTM提取的城市格局特征基本上是吻合的,两者的相似程度在80%左右.这说明利用该方法重建的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城市空间过程,基本上可以反映当时中国大陆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大陆宏观城市空间格局和变化过程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数据 统计数据城市化 空间过程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被引量:106
11
作者 何春阳 史培军 +2 位作者 李景刚 耀 陈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9-607,共9页
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区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SD模型.在不同系统状态下,模拟了中国北方13省未来5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初步评价了这些变化的可能生态影响.1990~2001年的模型结果表明该SD模... 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区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SD模型.在不同系统状态下,模拟了中国北方13省未来5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初步评价了这些变化的可能生态影响.1990~2001年的模型结果表明该SD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驱动行为,评估脆弱生态区土地系统变化的潜在生态效应提供帮助.2000~2050年的情景仿真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市场和技术等因素对中国北方13省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系统动力学 情景模拟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土地覆盖综合分类研究──基于NOAA/AVHRR和Holdridge PE 被引量:78
12
作者 耀 李晓兵 何春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0-281,T001,共13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本文探讨了将连续时间序列NOAA/AVHRR的NDVI影像与反映区域植被分布格局的气候综合指标可能蒸散(Holdridge方法的生命地带所拟订的生物温度、降水量和可能蒸散率),按反映其他带性分布特征的量化数学模式,结...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本文探讨了将连续时间序列NOAA/AVHRR的NDVI影像与反映区域植被分布格局的气候综合指标可能蒸散(Holdridge方法的生命地带所拟订的生物温度、降水量和可能蒸散率),按反映其他带性分布特征的量化数学模式,结合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图像,共同作为分类向量,在多种基础图件支持下,通过主成分分析、非监督分类的方法,对中国的土地覆盖进行了多维信息综合分类。该方法改变了遥感影像的单一信息结构,丰富了信息含量。分类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单独利用NDVI时间序列非监督分类的方法相比,克服了个别类别之间的容易造成的混分现象,提高了分类精度,完成了遥感与植被环境参数间的多维信息复合分类,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土地覆盖 综合分类 NOAA/AVHRR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过程 被引量:97
13
作者 何春阳 李景刚 +5 位作者 陈晋 史培军 耀 李京 卓莉 一之瀬俊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17,共9页
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城市化空间模式,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过程。基本结论如下:... 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城市化空间模式,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过程。基本结论如下:①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斑块数量增长较快,城市化过程明显,但小斑块所占比重较大,城市斑块破碎度增加。同时,区域内城市重心基本维持在经度117.93o和纬度38.49o附近,整体上表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②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基本上可以从空间上概括为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周围的面状城市化过程、沿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城市化过程和广大区域内以新兴小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为特征的点状城市化过程三种基本过程。其中,面状城市化过程一直居于优势地位,但面状城市化过程的基本有效范围主要局限在面状城市斑块周围3 ̄4km范围。线状城市化过程和点状城市过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表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在区域内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环渤海地区 20世纪90年代 数据 灯光 夜间 1992年 1998年 1996年 城市群 DMSP 空间信息 区域尺度 空间模式 中心城市 基本过程 交通干线 有效范围 影响范围 斑块 OLS 线状 破碎度 小城镇 小城市 大区域 趋势
下载PDF
基于DEM的中国陆地多年平均温度插值方法 被引量:63
14
作者 耀 龚道溢 +2 位作者 邓磊 李京 高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6-374,共9页
以1961~2000年全国726个气象站点旬平均温度为基础数据,在分析了多年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与经度、纬度、高度的内在关系后,提出了一种基于DEM和智能搜索距离的温度空间插值方法(SSI),并与反距离平方(IDS) 等传统方法进行... 以1961~2000年全国726个气象站点旬平均温度为基础数据,在分析了多年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与经度、纬度、高度的内在关系后,提出了一种基于DEM和智能搜索距离的温度空间插值方法(SSI),并与反距离平方(IDS) 等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交叉验证结果表明:1) 传统的IDS方法最优结果的MAE范围是1.44 oC^1.63 oC,平均1.510C;而SSI温度插值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53 oC^0.92 oC,平均值0.69 oC,精度超过IDS等方法一倍以上。2) 随着距离的增大,站点间温度的相关性逐渐降低,会降低估算精度;小于一定的搜索半径,被估算点周围的相邻站点的数目逐渐减少,同样会降低插值的精度,因而对中国陆地部分温度插值而言,最优的空间插值搜索半径介于150~250 km之间。最后,结合DEM数据,生成了0.1o ×0.1o中国陆地区域多年月平均和年平均温度栅格图像数据集,该结果表明:利用SSI方法不仅可以生成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温度结果,而且其插值结果能客观细致的反映温度随经度、纬度和高度梯度变化的地带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空间插值 DEM 智能方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测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73
15
作者 朱文泉 张锦水 +2 位作者 耀 阳小琼 贾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594,共9页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资产计算模型,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和2000年的生态资产进行测量,并据此绘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多年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资产计算模型,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和2000年的生态资产进行测量,并据此绘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多年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及2000年的生态资产分别为8.148×1012元、1.086×1013元和1.244×1013元人民币.从单位面积价值来看,森林的平均单位面积价值最高,为24673元.hm-2;其次为湿地(21353元.hm-2),说明森林和湿地对生态资产的贡献最大.从生态资产的空间分布来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增,这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呈上升趋势,其最大值的空间分布也明显向南移动,总体变化率在20%左右,但生态资产与GDP的比值则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资产 自然资源 服务功能 遥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3
16
作者 朱文泉 耀 +1 位作者 阳小琼 宋国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535-2541,共7页
近来的气候变化对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生了综合影响.通过对1982-1999年的中国陆地植被NPP及相应的气候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i)中国近20a来的气候变化使温度、降水、光照均朝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其胁迫... 近来的气候变化对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生了综合影响.通过对1982-1999年的中国陆地植被NPP及相应的气候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i)中国近20a来的气候变化使温度、降水、光照均朝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其胁迫作用有所减弱:受水分限制的西北地区,其NPP的增长趋势平均为1.42%.a^-1;受温度制约的东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NPP增长趋势平均为1.46%.a^-1;华中、华东、华南受光照制约的地方,NPP增长趋势平均为0.99%.a^-1.(ii)18a来,中国陆地植被NPP总量增加了0.76PgC(24.2%),其中由气候变化约导致NPP增加0.36PgC(11.5%),其他因素(气候-植被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变化、造林等)约导致NPP增加0.40PgC(12.4%).(iii)与全球情况相比,中国陆地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区域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几次厄尔尼诺事件中,全球NPP均明显下降,而中国的NPP因受季风影响,情况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遥感 NDVI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综合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耀 陈志军 +1 位作者 聂娟 王秀山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2-187,T001,共7页
利用遥感信息融合技术 ,对不同时相的TM和SPOT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 ,提出了一套基于变异特征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的监测方法———变异特征监测法。并以城镇居民点的动态变化监测为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与其它方法比较 ,利用该... 利用遥感信息融合技术 ,对不同时相的TM和SPOT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 ,提出了一套基于变异特征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的监测方法———变异特征监测法。并以城镇居民点的动态变化监测为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与其它方法比较 ,利用该方法进行监测可以获得更高的位置精度和面积精度 ,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可继承性 ,且不受传感器类型影响 ,宜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融合术 变异特征监测法 土地利用 多源数据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我国北方风沙灾害加剧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56
18
作者 高尚玉 史培军 +1 位作者 哈斯 耀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1-37,共7页
综合分析了我国风沙灾害加剧的原因,并从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形成演变的地理格局,探讨了我国沙化过程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我国近年风沙灾害的加剧是在气候趋于干燥化背景下,人类大面积发展沙区生产的结果,但是,目前的流... 综合分析了我国风沙灾害加剧的原因,并从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形成演变的地理格局,探讨了我国沙化过程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我国近年风沙灾害的加剧是在气候趋于干燥化背景下,人类大面积发展沙区生产的结果,但是,目前的流沙分布范围仍不及末次冰期极盛时期。未来我国风沙灾害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气候增温背景下降水的时空分布、沙区的风化变化与地表土地的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灾害 沙地演变 中国 北方
下载PDF
基于DMSP/OLS灯光数据的快速城市化过程的生态效应评价研究——以环渤海城市群地区为例 被引量:53
19
作者 李景刚 何春阳 +3 位作者 史培军 陈晋 耀 一之瀬俊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快速有效地评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综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GT时间序列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以NDVI与时间的积分值来表征一定时间段... 快速有效地评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综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GT时间序列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以NDVI与时间的积分值来表征一定时间段内的植被初级生产力,探讨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发现:(1)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表现为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的特征。(2)研究区平均初级生产力一般是在8月份最高,而在1月份最低;同时,一个生长季内,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为4—11月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而12月到次年3月则是城市地区要高于非城市地区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各土地覆盖类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3)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城市地区NDVI为110.23d/km2,而非城市地区为123.94d/km2,两者相差13.71d/km2,即城市化过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研究区的植被初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初级生产力 环渤海地区 DMSP/OLS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点、群样本检验与评估 被引量:46
20
作者 刘旭拢 何春阳 +2 位作者 耀 杨明川 张锦水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6-372,共7页
遥感专题分类结果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客观可靠的精度验证和分析,以保持遥感分类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利用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的同一地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不同抽样组织方式下的点样本和群... 遥感专题分类结果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客观可靠的精度验证和分析,以保持遥感分类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利用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的同一地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不同抽样组织方式下的点样本和群样本检验分析,评估了不同抽样方式下的点样本和群样本检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抽样方式对遥感分类精度评价结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同抽样方式下的点样本和群样本检验结果都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但同一种抽样方式下,点样本检验精度评估结果的波动幅度小于群样本检验,稳定性比群样本检验要好;(2)不同抽样方式下的多次点样本和群样本检验的平均精度检验结果基本上都能够反映分类图像的精度特征,其中,点样本检验中,分层随机抽样点样本检验效果较好;群样本检验中,系统抽样群样本检验和分层随机抽样群样本检验的效果优于简单随机抽样群样本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分类 精度评估 点样本检验 群样本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