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传播的实践渊源、概念生成和本土化知识构建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毓强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55,共15页
现代国际传播概念诞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并随着该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几经嬗变。然而国际传播概念在全球范围的知识旅行,其实质是美国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国际化。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基于"共... 现代国际传播概念诞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并随着该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几经嬗变。然而国际传播概念在全球范围的知识旅行,其实质是美国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国际化。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基于"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的底层价值逻辑,中国国际传播产生了不同于美国国际传播的问题意识。因此中国国际传播在具体的概念实践和知识建构中,需要保持自身本土化问题意识的自觉以及遵从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中国国际传播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础理念和长远理想,在明晰中国主体性基础上,寻求稳定性中国话语中国叙事,进而综合运用媒体传播、教育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等手段,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塑造传播维护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全球开展人类信息交流和交往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概念旅行 新型全球化 问题意识
原文传递
主体性探询:论中国国际传播创新的方法论基点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毓强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31,共9页
中国国际传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构建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叙事体系,其实质和基点是自我认知和主体性建构问题,必须从自身开始,立足中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形成在国际传播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和... 中国国际传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构建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叙事体系,其实质和基点是自我认知和主体性建构问题,必须从自身开始,立足中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形成在国际传播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和理论表达。无论是国家形象的问题、话语权的问题都应该从这一基点出发进行思考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叙事体系 主体性
原文传递
从效果到效能:新时代国际传播目的论的思路转圜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毓强 《对外传播》 2022年第9期66-70,共5页
传统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范式发展至今来到了“危机时刻”,数字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传播不仅面临媒介技术生态发展所带来媒介环境改变的挑战,还面临国际格局不稳定局势常态化背景下新型国际关系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的高层次、多方位的不同需... 传统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范式发展至今来到了“危机时刻”,数字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传播不仅面临媒介技术生态发展所带来媒介环境改变的挑战,还面临国际格局不稳定局势常态化背景下新型国际关系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的高层次、多方位的不同需求。当下,国际传播实践现实所面临的困境要求从效果到效能进行转圜,要改变传统上对于即时性效果和确定性的追求,进而认识到全球范围内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即时性效果需要通过更长的历时性视角进行认知;要改变在传统意义上,国内、国际的区分,进而在新的全球性、世界性视角上认识传播的内在价值;必须在多样性意义上寻求一种可能的部分共识和多样性共识,而不是寻求统一性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传播效果 传播效能
下载PDF
在交往视阈中重思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全球交往观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毓强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4,共10页
由于全球结构的复杂性变化和国际传播技术的迅速迭代,基于传统媒体内容分析以及国际受众调查框架下解决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问题的研究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以“交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而去理解全球交往、国际... 由于全球结构的复杂性变化和国际传播技术的迅速迭代,基于传统媒体内容分析以及国际受众调查框架下解决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问题的研究范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以“交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而去理解全球交往、国际传播、国家形象问题的历史与现实:人际、族际以及国家间交往的不断延伸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在长时段的历史场合中,交往而非隔离是历史的基本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全球交往观是我们重思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交往观 国际传播 国家形象
原文传递
交流与互鉴:文明视域下的全球传播新格局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毓强 《对外传播》 2021年第10期71-75,共5页
如果将人类的交流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视野中,文明是观察传播的重要尺度。全球传播既是在话语意义上对于传统意义上国际传播的一种结构和回应,又是在传播结构性意义上延展着人类在彼此尊重基础上平等交流的愿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 如果将人类的交流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视野中,文明是观察传播的重要尺度。全球传播既是在话语意义上对于传统意义上国际传播的一种结构和回应,又是在传播结构性意义上延展着人类在彼此尊重基础上平等交流的愿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中,文明交流互鉴作为全球传播实践的一种基础性遵循,是对西方现代性二元对立哲学反思的一种结果。新时代全球传播格局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实力政治的结果,而且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在此意义上,全球传播格局具有在更深层次上变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 传播格局 传播秩序
下载PDF
平视世界与世界的平视:国际传播视域下的国民心态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毓强 +3 位作者 李宇 何国平 王洪波 尚京华 《对外传播》 2021年第4期59-63,共5页
如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当前世界格局大变革的时代,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思考全球秩序趋势的演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拥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与客观的他者认知,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心态... 如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当前世界格局大变革的时代,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思考全球秩序趋势的演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拥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与客观的他者认知,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心态将更加理性成熟且自信务实,应对国际交往问题更加自信,这为构建与世界的平等对话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国民心态 全球交往 平视观
下载PDF
科学理性、后真相与人类交流的未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西方话语霸权展演及其根源剖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毓强 +3 位作者 马凌 吴瑛 纪莉 姬德强 《对外传播》 2023年第10期67-71,共5页
科学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探寻真理的基础。在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中强调科学理性的正确运用尤为重要。客观中立、审慎报道国际事件既是对事件本身负责,也是对全世界人民负责。当下,国际社会突发事件频繁,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国际... 科学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探寻真理的基础。在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中强调科学理性的正确运用尤为重要。客观中立、审慎报道国际事件既是对事件本身负责,也是对全世界人民负责。当下,国际社会突发事件频繁,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国际舆论受传播者立场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分野。后现代社会中制度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剧,国际传播的场景更趋复杂,政治冲突、党派偏见、经贸争端、技术壁垒和跨文化障碍,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国际传播的宏观叙事和微观表征。面对后真相时代可能带来的全球信任危机,需要多元主体从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出发,站在科学理性的基点上反映现实、展开交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性 国际传播 后真相 交流困境
下载PDF
嵌入与弥合:五年来的中国与世界沟通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毓强 《对外传播》 2020年第12期48-52,共5页
讨论人:唐润华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国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教授姬德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讨论人:唐润华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国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教授姬德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刘俊中国传媒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副研究员刘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主任编辑、博士王洪波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尚京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博士研究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 网络与新媒体 首席研究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广播电视总台
下载PDF
内外弥合: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全球价值趋向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毓强 +4 位作者 周敏 姬德强 徐明华 何国平 刘滢 《对外传播》 2022年第10期73-77,共5页
自冷战结束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长期维持动态平衡状态。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局势变幻、信息尖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与媒介演变加速、数字全球化时代全球平台社会的到来等,使得全球信息传播秩序来到了符合其自身历史发展规律... 自冷战结束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长期维持动态平衡状态。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局势变幻、信息尖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与媒介演变加速、数字全球化时代全球平台社会的到来等,使得全球信息传播秩序来到了符合其自身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更新迭代的临界点。对于中国国际传播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话语“对外宣传”“文化出海”等在面临当下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与逻辑转型期间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遇到挑战,打破国际传播思维定势与概念框架的束缚和局限对于中国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应辩证理性看待国际舆论场“内与外”的“和而不同”,进而转换思维在全球信息传播意义上寻找共通价值的话语空间、叙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舆论场 全球价值 内外弥合 话语空间
下载PDF
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起源与流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新闻前哨》 2019年第6期88-91,共4页
本文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梳理,发现'工业'一词并非表面上的意义那么简单,而是具有更为深远的'社会学'意义。文化在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了工业时代下批量生产的产物后,它所迸发出来的... 本文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梳理,发现'工业'一词并非表面上的意义那么简单,而是具有更为深远的'社会学'意义。文化在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了工业时代下批量生产的产物后,它所迸发出来的标准化,一方面让大众丧失了反思能力,一方面又让文化工业加速了对人的异化。而文化工业理论在应对不断变化的条件时,衍生出了'消费社会'理论,由此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理性 文化工业 阿多诺 消费社会
下载PDF
新征程、再启程:中国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新纪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毓强 +4 位作者 何国平 周敏 肖珺 姬德强 王洪波 《对外传播》 2022年第5期68-72,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擎画了新的蓝图,为其开创新境界、进入新纪元夯实了基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过去的一年中实现了战略升级、知识拓疆以及实践突破等方面的重大飞跃。然而,世界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擎画了新的蓝图,为其开创新境界、进入新纪元夯实了基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过去的一年中实现了战略升级、知识拓疆以及实践突破等方面的重大飞跃。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交流生态极速变革期一同到来的背景下,国际舆论极端化、意识形态对抗性加剧,以及国际传播平台的数字化,均要求中国国际传播总体问题意识作出适时调试。在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新征程、新纪元要求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耕基础理论与复线历史,打破学科边界、跨学科多元创新,融通自我叙事与他者话语,在立足国内舆论场的基础上拓宽全球多边对话的可能性,在抗争与合作的动态调整中谋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新纪元 全球交流生态 数字化
下载PDF
边界扩张与结构调适:关于新时代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讨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毓强 +4 位作者 沈国麟 常江 刘丹凌 姬德强 刘俊 《对外传播》 2022年第7期67-71,共5页
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国家立场之下的多元表达与交流成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立足于本土化现实,中国国际传播在政策意义、实践意义以及理论研究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内涵性差异。当前,多元主体在多... 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国家立场之下的多元表达与交流成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立足于本土化现实,中国国际传播在政策意义、实践意义以及理论研究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内涵性差异。当前,多元主体在多领域、多维度、多层面以及多途径不断拓宽中国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认知边界,而国际传播研究对象的极大丰富也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增砖添瓦。进入新时代,国际传播概念在外延与内涵的明晰之于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认知而言意义重大,厘清国际传播实践范畴的理念价值与目标方向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对外宣传 对外传播 实践范畴 新时代
下载PDF
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毓强 《新闻战线》 2021年第19期42-45,共4页
作为中国应对世界价值转型问题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人类利益为基准的世界价值体系,彰显全球传播格局交流互鉴的机制,应成为优化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建构未来国家形象的基础性价值依托。
关键词 传播格局 价值转型 国际话语权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体系 交流互鉴 治理理念 建构与传播
原文传递
真实与幻象:新媒体技术的效果批判——以虚拟现实技术(VR)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东南传播》 2019年第4期128-130,共3页
新媒体技术下再现的"真实"是否可靠,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通过对批判学派技术批判相关论述的梳理,发现技术背后的意识形态及其具有模糊现实与虚拟的作用,认为技术所带来的虚幻往往使人们丧失其反抗能力,其症结往往在于滥... 新媒体技术下再现的"真实"是否可靠,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通过对批判学派技术批判相关论述的梳理,发现技术背后的意识形态及其具有模糊现实与虚拟的作用,认为技术所带来的虚幻往往使人们丧失其反抗能力,其症结往往在于滥用技术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连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虚拟现实 批判理论
下载PDF
“超越现实批判”: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26期204-205,共2页
晚期资本主义为维护自身稳定而迫使消费者被迫成为了劳动者,消费由此成为新型生产力;由广告产生的影像景观带来了符号化消费;而鲍德里亚独到地将符号学加入到批判理论中的做法完成了从现实批判到虚拟批判的跨越。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符号 虚拟批判
下载PDF
在变局中回到自我: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未来五年
16
作者 张毓强 《对外传播》 2021年第1期62-66,共5页
鉴于当前中国逐渐走近国际舞台中心的现实,基于中国国内政治社会发展逻辑的视角上看待中外交流沟通的现实,也从此逻辑出发看待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五年。2021年是中国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未来五年中,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将以更... 鉴于当前中国逐渐走近国际舞台中心的现实,基于中国国内政治社会发展逻辑的视角上看待中外交流沟通的现实,也从此逻辑出发看待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五年。2021年是中国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未来五年中,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成熟的心态,应对自身的问题与挑战,在一个充分自觉自醒、坚定自信的基础上,建构起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主体性 回到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