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电加热过程中凡纳滨对虾虾肉糜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2 位作者 焦阳 程裕东 金银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1-75,87,共6页
为研究通电加热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40、55、65、75、85和95℃)对凡纳滨对虾虾肉糜中主要非挥发性滋味成分的影响,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了虾肉糜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及其关联产物含量,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V... 为研究通电加热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40、55、65、75、85和95℃)对凡纳滨对虾虾肉糜中主要非挥发性滋味成分的影响,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了虾肉糜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及其关联产物含量,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V)确定其中主要的呈味物质及贡献程度,最后通过味精当量(EUC)分析鲜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之间的协同作用,并对其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鲜虾相比,通电热处理的虾肉糜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随着温度的升高,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的含量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在65℃达到最小值(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的总TAV值分别为0.86、4.40、4.46)。通电加热并不影响ATP的降解途径只是会改变核苷酸及其关联产物的相对含量,尤其是促进Ado的产生。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AMP和IMP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其TAV几乎都大于1,是虾肉糜滋味的主要贡献者。味精当量以谷氨酸钠质量计,40℃最能促进虾肉糜鲜味的产生(EUC值为5.54 g MSG/100 g),在85℃处虾肉糜风味损失最小(EUC值为4.02 g MS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通电加热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鲜味
下载PDF
介电解冻过程中食品介电特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1 位作者 金银哲 程裕东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2-266,共5页
解冻是冻结的逆过程,是影响冷冻食品最终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电解冻因其解冻时间短、节能高效等优点逐渐成为冷冻食品加工的首选方法。综述了介电解冻技术,介绍了介电特性,探讨了介电解冻过程中食品介电特性的变化,并对介电解冻过程... 解冻是冻结的逆过程,是影响冷冻食品最终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电解冻因其解冻时间短、节能高效等优点逐渐成为冷冻食品加工的首选方法。综述了介电解冻技术,介绍了介电特性,探讨了介电解冻过程中食品介电特性的变化,并对介电解冻过程中存在的现有问题和日后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解冻 微波解冻 射频解冻 介电特性
原文传递
脂肪酸含量对植物油介电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祝易 刘歆颖 +3 位作者 程裕东 金银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了提供植物油在微波和射频等介电加热技术和通电加热技术中的应用基础数据,考察脂肪酸含量对植物油介电特性的影响,分别利用LCR阻抗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同轴探针法)测量了4种植物油(橄榄油、自制橄榄油、橄榄调和油、大豆油)和5种脂肪... 为了提供植物油在微波和射频等介电加热技术和通电加热技术中的应用基础数据,考察脂肪酸含量对植物油介电特性的影响,分别利用LCR阻抗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同轴探针法)测量了4种植物油(橄榄油、自制橄榄油、橄榄调和油、大豆油)和5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在低频段(1 000 Hz^2 MHz)和高频段(300~10 000 MHz)的介电特性。结果表明:低频下,植物油的介电常数比较稳定,其均值为(1.56±0.02),介电损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其中0.7 MHz时橄榄油具有最大的介电常数(1.67±0.00)和介电损耗(7.31±0.02);高频下,植物油的介电特性随着频率的上升而缓慢下降,4种植物油之间的介电特性的差异不显著(p>0.05);低频下,在植物油中加入油酸后,植物油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添加亚油酸呈现相反的趋势。添加脂肪酸会加快油脂的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特性 植物油 脂肪酸 橄榄油 氧化反应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南极磷虾虾肉糜滋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林莘 +2 位作者 金银哲 程裕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以南极磷虾虾(Euphausia superba)肉糜为原料,通过测定南极磷虾虾肉糜在反复冷冻和解冻过程中ATP及其关联产物、游离氨基酸等的变化,分析冻融循环对虾肉糜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南极磷虾虾肉糜的ATP及其关... 以南极磷虾虾(Euphausia superba)肉糜为原料,通过测定南极磷虾虾肉糜在反复冷冻和解冻过程中ATP及其关联产物、游离氨基酸等的变化,分析冻融循环对虾肉糜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南极磷虾虾肉糜的ATP及其关联产物降解加剧,呈鲜味的核苷酸含量逐渐减少,呈苦味的核苷酸含量逐渐增加。1次冻融对应的鲜味苦味比为3.32;2次及以上的冻融循环会造成鲜苦比的显著降低(P<0.05),同时K值迅速增大,表明鲜度发生大幅下降;3次冻融循环后,K值显著增大(P<0.05);4次冻融对应的K值为(86.88±3.58)%,南极磷虾虾肉糜已不新鲜。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导致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比例逐渐减小,苦味氨基酸的比例逐渐增大,导致虾肉糜的滋味进一步劣化。研究表明,冻融循环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可较好地保持南极磷虾虾肉糜的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冻融循环 滋味成分 ATP及其关联产物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通电加热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动态 被引量:2
5
作者 +1 位作者 程裕东 金银哲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9-213,220,共6页
通电加热是利用食品物料本身的电阻抗来产生热量的加热技术,是一种内加热方法。与其他加热方式相比,具有加热快速、均匀的特点。文章介绍了通电加热装置的主要组成,总结了电导率的影响因素,概述了通电加热过程中食品的温度分布模拟,归... 通电加热是利用食品物料本身的电阻抗来产生热量的加热技术,是一种内加热方法。与其他加热方式相比,具有加热快速、均匀的特点。文章介绍了通电加热装置的主要组成,总结了电导率的影响因素,概述了通电加热过程中食品的温度分布模拟,归纳整理出通电加热在热烫、脱水、蒸发、发酵、提取、解冻、灭菌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食品通电加热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电加热 食品 电导率 温度分布 数学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