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4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
被引量:
7
1
作者
潘
富恩
刘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9-54,共6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南宋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进行论述。首先对事功之学的理论依据“道不离器”的朴素唯物论作了分析,后依次对讲求实效的“实政与实德双修”的政治教育观、道德与事功相结合的“义利双行”的伦理观、“据往知今”的历史观...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南宋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进行论述。首先对事功之学的理论依据“道不离器”的朴素唯物论作了分析,后依次对讲求实效的“实政与实德双修”的政治教育观、道德与事功相结合的“义利双行”的伦理观、“据往知今”的历史观都给予客观的评述。由此进而说明南宋事功之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从中获得某种历史的启示和可供借鉴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功之学
浙东学派
道不离器
吕祖谦
陈亮
实事实功
研究历史
永嘉学派
经世致用
历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吕祖谦的实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
4
2
作者
潘
富恩
徐余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46,8,共7页
南宋婺学的创始人吕祖谦,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理学家,而是汲取了当时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具有经世致用、崇实黜虚的实学思想.所谓实学,就是指"不贵空谈,而贵实行"研究"切用于世"...
南宋婺学的创始人吕祖谦,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理学家,而是汲取了当时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具有经世致用、崇实黜虚的实学思想.所谓实学,就是指"不贵空谈,而贵实行"研究"切用于世"的学问.吕氏实学思想主要有四:其一,正视现实,认为社会改革当是"向前则有功".其二,认为"合群策,集事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其三,以"审订考察"客观之"实"为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其四,教育上主张"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思想述评
经世致用
永嘉学派
理学家
朱熹
封建政权
文集
事功学派
统治集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
1
3
作者
潘
富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6-12,共7页
朱熹、张拭,吕祖谦是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其中,朱熹(1130~1200)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张拭(1133-1180)、...
朱熹、张拭,吕祖谦是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其中,朱熹(1130~1200)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张拭(1133-1180)、吕祖谦(1137~1181)的学术成就和影响虽比不上朱熹,然而各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地区
理学思想
异同
封建社会后期
南宋时期
学术活动
集大成者
宋代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陆九渊与吕祖谦思想之异同
4
作者
潘
富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辨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则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q...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辨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则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学术思想上则共商讨、相融合、互补充。然而他们的思想亦同中有异,不论在为人治学的风格和探讨社会政治、哲学等问题的见解上亦各具特色。他们打破传统的经学独断论,强调主体精神的力量,主张经、史合一,经史并重,开一代风气,在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与理
理势合一
有因有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老子“道”的学说
被引量:
5
5
作者
施昌东
潘
富恩
《文史哲》
1962年第4期13-20,共8页
“道”是老子哲学路线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它的终极点;是它的基石,也是它的核心。老子对于“道”的反复变化的种种论证,构成了老子的整个宇宙观。这个宇宙观,在《老子》第一章里,老子作了概括性的表述:
关键词
自然界
宇宙观
老子哲学
哲学路线
非常道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道法自然
哲学体系
哲学家
非常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文化中的理性自觉与精神超越
被引量:
3
6
作者
潘
富恩
东方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3-68,共6页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知今、尽命的宗教情怀和成圣成贤的人格理想既是儒家哲学之核心观点,亦是儒家文化之根义所在,它们皆落于人之主体性上而显其理性自觉和精神超越。本文从义理蕴涵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传统儒家了解自然,直面命运和...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知今、尽命的宗教情怀和成圣成贤的人格理想既是儒家哲学之核心观点,亦是儒家文化之根义所在,它们皆落于人之主体性上而显其理性自觉和精神超越。本文从义理蕴涵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传统儒家了解自然,直面命运和安顿人生的独特理路,俾以彰显儒家文化之历史意蕴及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理性自觉
儒家思想
传统儒家
精神超越
圣贤人格
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
天人关系
宗教情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家学派“耕之大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被引量:
3
7
作者
潘
富恩
施昌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76-78,33,共4页
战国时代,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学的进步,因而注重农业科学研究的农家学派也就应运而产生.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新的封建制度,虽然提出"耕战"和"崇本(重农)抑末"的政策,重视农业科学的研究...
战国时代,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学的进步,因而注重农业科学研究的农家学派也就应运而产生.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新的封建制度,虽然提出"耕战"和"崇本(重农)抑末"的政策,重视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但是小生产劳动者阶层也非常重视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并且还是农业科学的直接实践者,与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劳动具有密切的直接联系,所以,在农家学派之中既有新兴地主阶级的成员,也有小生产者,后者的思想则更具进步意义.这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农家学派的阶级属性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给以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学派
地主阶级
吕氏春秋
具体分析
进步意义
小生产者
劳动者
战国时代
封建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吕祖谦“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
2
8
作者
潘
富恩
《中国哲学史》
1992年第1期81-85,共5页
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人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他的思想、学风、治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吕祖谦在学术上以“杂博”著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特征。所谓“思潮”,就不是只有一种学说定于独尊的地位,而是百川竞流...
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人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他的思想、学风、治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吕祖谦在学术上以“杂博”著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特征。所谓“思潮”,就不是只有一种学说定于独尊的地位,而是百川竞流,由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在相互论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学术思想
朱熹
陆九渊
治学方法
理学家
学术观点
学术主张
中国历史
社会思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洛学对儒学文化的新发展
9
作者
潘
富恩
劲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40,共6页
洛学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创立的学派,它以儒为宗,批判地汲取佛道中的哲理,建立了新的儒学体系,创造性地宏扬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洛学认为,人的特点在于人的理性,“人只要存个性理”,提倡“民可明也,不可愚也”的文化...
洛学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创立的学派,它以儒为宗,批判地汲取佛道中的哲理,建立了新的儒学体系,创造性地宏扬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洛学认为,人的特点在于人的理性,“人只要存个性理”,提倡“民可明也,不可愚也”的文化启蒙,重视“修学校、尊师儒”的文化教育,不赞成“尊君太过”而体现“民为邦本”的观念。它还坚持以义理解释儒经的看法,哲学上提出“格物穷理”、“理一分殊”、“无独有对”、“动静相因”等命题,对儒学文化的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个学派,又宣称“礼即是理也”,它用哲理的形式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天然合理存在,强化礼教统治,给后世带来严重危害。故对洛学在历史上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应有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文化
二程洛学
程颐
儒家经典
自然科学知识
理学思想
文学艺术
封建等级制度
道德教育
儒家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杨时的后继者“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
2
10
作者
潘
富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理观、理欲观和治学观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切地认识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东南三贤”
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评王充论孔子
被引量:
1
11
作者
潘
富恩
徐余庆
《孔子研究》
1987年第1期67-73,共7页
王充批评过讦纬迷信神化孔子的种种说法,批评过孔子本人的某些观点,如厚葬久丧,去食去兵等等。在“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中,这方面的内容被夸大、拔高,于是王充便被装点成反孔斗士。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论衡》全书看,王充对孔子很尊...
王充批评过讦纬迷信神化孔子的种种说法,批评过孔子本人的某些观点,如厚葬久丧,去食去兵等等。在“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中,这方面的内容被夸大、拔高,于是王充便被装点成反孔斗士。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论衡》全书看,王充对孔子很尊重,他认为孔子是作为“道德之祖”的圣人,伟大的教育家和文献家。他在三百多处引证孔子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他的人性论就是孔子性习说的进一步发挥,他的定命论源于孔子的天命观,不过更富于宿命论色彩。因此,说王充反孔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教
王充
人性论
孔子思想体系
天命观
圣人
宿命论
历史事实
论衡
治国之道
原文传递
论东莱与象山思想之异同
12
作者
潘
富恩
陈天林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4期88-92,共5页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辩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辩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学术思想上则共商讨、相融合、互补充,然而他们的思想亦同中有异,在为人治学的风格和探讨社会政治、哲学等问题的见解上亦各具特色。他们打破传统的经学独断论,开一代之风气,在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与理
理势合一
有因有革
日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二程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
1
13
作者
潘
富恩
徐余庆
《中州学刊》
1985年第4期52-59,共8页
二程兄弟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具有相当影响的教育家。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二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它一方面是其理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二程治学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
程颐
遗书
圣人
《易》
自弃
教育思想
教化
《诗》
《孟子》
封建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程颐《周易程氏传》中的辩证法思想
被引量:
1
14
作者
潘
富恩
《学习论坛》
2006年第6期58-61,共4页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对《周易》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程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他在谈到“一”与“二”关系时明确指出“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二相对,生生之本也”。在讨论事物运动时,他提出“动静相因”、“消长...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对《周易》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程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他在谈到“一”与“二”关系时明确指出“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二相对,生生之本也”。在讨论事物运动时,他提出“动静相因”、“消长相因”,并且提出“动之端乃天地之心”,即认为“动”是天地造化的根本原则,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动”与“静”更为根本;“随时变易”是普遍的原则。他认为一切事物是“与时消息”,人们的行动当“随时而进”、“随时而宜”、“合宜适变”,企图说明“时”对人行动的重大影响。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程颐提出“物极必反”的命题,如“危极必安、乱极则治”,然而程颐认识到由“危”转“安”是必定要通过“刚阳之才”活动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程氏传
无独有对
合宜适变
物极必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
1
15
作者
潘
富恩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南宋浙东婺学宗师吕组谦,发展了中国古代"有对"论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并永远处于"日新"之中;贯彻在认识作方面提出"致知"和"力行"相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在历史观方面提出...
南宋浙东婺学宗师吕组谦,发展了中国古代"有对"论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并永远处于"日新"之中;贯彻在认识作方面提出"致知"和"力行"相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在历史观方面提出"有因有革"、"向前则有功"的观点。吕祖谦认为人类也都是"同之中自有异"且"各得其所"地共生共存于世界上,于是提出"人之相与"即人事社会交往关系问题;主张"泛观广接"、多了解"物情事理",兼容"相反之论"而求同存异。甚至可以"降意以求"各作妥协、达到互解、和平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对
向前则有功
泛观广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阳明心学与《西游记》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
1
16
作者
潘
富恩
《运城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7-18,共2页
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到底如何去读?本文认为应该从当时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明代中叶,王阳明“心学”大盛,《西游记》深受其影响,并将其艺术化而指出了一条心路历程。
关键词
心学
明心见性
心路历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朱熹历史观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
1
17
作者
潘
富恩
《浙江学刊》
1988年第6期68-71,共4页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历史观贯串着理学的基本观点,有着明显的保守性。对此哲学史界并不存在过多的歧议,故而本文不再赘述。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在朱熹唯心主义历史观体系中,似乎尚掺杂着某些有价值的颗粒,需要进一步挖掘。准确地说,...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历史观贯串着理学的基本观点,有着明显的保守性。对此哲学史界并不存在过多的歧议,故而本文不再赘述。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在朱熹唯心主义历史观体系中,似乎尚掺杂着某些有价值的颗粒,需要进一步挖掘。准确地说,朱熹并不完全否定或轻视历史的研究和学习。他所强调的只是在治史过程中必须以儒家经典中的“义理”为指导,即要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封建统治
儒家经典
理学
司马光
朱子语类
夷夏之辨
历史事件
史书
历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吕东莱《易说》中的哲学思想
18
作者
潘
富恩
陈天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共7页
吕东莱 (吕祖谦 )是南宋浙东思想家。《易说》一书是他研读《周易》时所写下的心得 ,他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的实际而进行了深切的思考 ,尤对《易》学中的辩证法精神 ,颇多自己的体会和发挥 ,别具特色。
关键词
吕东莱
易说
辩证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浙东吕学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9
作者
潘
富恩
《学习论坛》
2005年第12期60-62,共3页
“吕学”是南宋时期浙东地区,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的学说思想,它有着“中原文献之传”的家学和家风。它留意复杂的自然现象“天之文”和社会现象“人之文”,对传统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了辩证的理解和诠释。认为天地万物乃“...
“吕学”是南宋时期浙东地区,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的学说思想,它有着“中原文献之传”的家学和家风。它留意复杂的自然现象“天之文”和社会现象“人之文”,对传统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了辩证的理解和诠释。认为天地万物乃“各得其所”与互为“兼容”、和谐发展、共生共存。人际交往上主张“泛观广接”求同存异,反对“道不同不相知”的观点,力求达到互解互谅,和平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兼容
以严制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板凳坐冷 文章做实——评束景南先生的“朱子学”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潘
富恩
徐洪兴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2-78,共7页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影响的哲人可以举出不少,除儒学开创者孔子这位文化巨匠之外,朱熹也是从宋代之后影响甚巨的人物。作为中国近古时代大哲学家的朱熹,他那规模庞杂而又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在过去的近八个世纪里,高踞官方正统哲...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影响的哲人可以举出不少,除儒学开创者孔子这位文化巨匠之外,朱熹也是从宋代之后影响甚巨的人物。作为中国近古时代大哲学家的朱熹,他那规模庞杂而又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在过去的近八个世纪里,高踞官方正统哲学的宝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理论基础和世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元明清三代的中国思想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先生
思想体系
开创者
文化史
元明清
思想演变
研究朱熹
儒学
朱子学
儒家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
被引量:
7
1
作者
潘
富恩
刘华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9-54,共6页
文摘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南宋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进行论述。首先对事功之学的理论依据“道不离器”的朴素唯物论作了分析,后依次对讲求实效的“实政与实德双修”的政治教育观、道德与事功相结合的“义利双行”的伦理观、“据往知今”的历史观都给予客观的评述。由此进而说明南宋事功之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从中获得某种历史的启示和可供借鉴的东西。
关键词
事功之学
浙东学派
道不离器
吕祖谦
陈亮
实事实功
研究历史
永嘉学派
经世致用
历史观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吕祖谦的实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
4
2
作者
潘
富恩
徐余庆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46,8,共7页
文摘
南宋婺学的创始人吕祖谦,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理学家,而是汲取了当时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具有经世致用、崇实黜虚的实学思想.所谓实学,就是指"不贵空谈,而贵实行"研究"切用于世"的学问.吕氏实学思想主要有四:其一,正视现实,认为社会改革当是"向前则有功".其二,认为"合群策,集事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其三,以"审订考察"客观之"实"为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其四,教育上主张"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
关键词
吕祖谦
思想述评
经世致用
永嘉学派
理学家
朱熹
封建政权
文集
事功学派
统治集团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
1
3
作者
潘
富恩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6-12,共7页
文摘
朱熹、张拭,吕祖谦是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其中,朱熹(1130~1200)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张拭(1133-1180)、吕祖谦(1137~1181)的学术成就和影响虽比不上朱熹,然而各有特色。
关键词
东南沿海地区
理学思想
异同
封建社会后期
南宋时期
学术活动
集大成者
宋代理学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陆九渊与吕祖谦思想之异同
4
作者
潘
富恩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文摘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辨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则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学术思想上则共商讨、相融合、互补充。然而他们的思想亦同中有异,不论在为人治学的风格和探讨社会政治、哲学等问题的见解上亦各具特色。他们打破传统的经学独断论,强调主体精神的力量,主张经、史合一,经史并重,开一代风气,在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
心与理
理势合一
有因有革
Keywords
mind and reason
the unity of principle and trend
with causes and reform
daily renovation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老子“道”的学说
被引量:
5
5
作者
施昌东
潘
富恩
出处
《文史哲》
1962年第4期13-20,共8页
文摘
“道”是老子哲学路线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它的终极点;是它的基石,也是它的核心。老子对于“道”的反复变化的种种论证,构成了老子的整个宇宙观。这个宇宙观,在《老子》第一章里,老子作了概括性的表述:
关键词
自然界
宇宙观
老子哲学
哲学路线
非常道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道法自然
哲学体系
哲学家
非常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文化中的理性自觉与精神超越
被引量:
3
6
作者
潘
富恩
东方朔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3-68,共6页
文摘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知今、尽命的宗教情怀和成圣成贤的人格理想既是儒家哲学之核心观点,亦是儒家文化之根义所在,它们皆落于人之主体性上而显其理性自觉和精神超越。本文从义理蕴涵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传统儒家了解自然,直面命运和安顿人生的独特理路,俾以彰显儒家文化之历史意蕴及积极意义。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理性自觉
儒家思想
传统儒家
精神超越
圣贤人格
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
天人关系
宗教情怀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家学派“耕之大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被引量:
3
7
作者
潘
富恩
施昌东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76-78,33,共4页
文摘
战国时代,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学的进步,因而注重农业科学研究的农家学派也就应运而产生.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新的封建制度,虽然提出"耕战"和"崇本(重农)抑末"的政策,重视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但是小生产劳动者阶层也非常重视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并且还是农业科学的直接实践者,与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劳动具有密切的直接联系,所以,在农家学派之中既有新兴地主阶级的成员,也有小生产者,后者的思想则更具进步意义.这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农家学派的阶级属性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给以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学派
地主阶级
吕氏春秋
具体分析
进步意义
小生产者
劳动者
战国时代
封建制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吕祖谦“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
2
8
作者
潘
富恩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哲学史》
1992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摘
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人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他的思想、学风、治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吕祖谦在学术上以“杂博”著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特征。所谓“思潮”,就不是只有一种学说定于独尊的地位,而是百川竞流,由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在相互论辩。
关键词
吕祖谦
学术思想
朱熹
陆九渊
治学方法
理学家
学术观点
学术主张
中国历史
社会思潮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洛学对儒学文化的新发展
9
作者
潘
富恩
劲燕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40,共6页
文摘
洛学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创立的学派,它以儒为宗,批判地汲取佛道中的哲理,建立了新的儒学体系,创造性地宏扬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洛学认为,人的特点在于人的理性,“人只要存个性理”,提倡“民可明也,不可愚也”的文化启蒙,重视“修学校、尊师儒”的文化教育,不赞成“尊君太过”而体现“民为邦本”的观念。它还坚持以义理解释儒经的看法,哲学上提出“格物穷理”、“理一分殊”、“无独有对”、“动静相因”等命题,对儒学文化的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个学派,又宣称“礼即是理也”,它用哲理的形式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天然合理存在,强化礼教统治,给后世带来严重危害。故对洛学在历史上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应有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
儒学文化
二程洛学
程颐
儒家经典
自然科学知识
理学思想
文学艺术
封建等级制度
道德教育
儒家传统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杨时的后继者“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
2
10
作者
潘
富恩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文摘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理观、理欲观和治学观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切地认识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
杨时
“东南三贤”
理学
Keywords
Yang Shi
Three Neo-Confucianists in Southeast China
Neo-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评王充论孔子
被引量:
1
11
作者
潘
富恩
徐余庆
出处
《孔子研究》
1987年第1期67-73,共7页
文摘
王充批评过讦纬迷信神化孔子的种种说法,批评过孔子本人的某些观点,如厚葬久丧,去食去兵等等。在“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中,这方面的内容被夸大、拔高,于是王充便被装点成反孔斗士。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论衡》全书看,王充对孔子很尊重,他认为孔子是作为“道德之祖”的圣人,伟大的教育家和文献家。他在三百多处引证孔子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他的人性论就是孔子性习说的进一步发挥,他的定命论源于孔子的天命观,不过更富于宿命论色彩。因此,说王充反孔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关键词
孔子教
王充
人性论
孔子思想体系
天命观
圣人
宿命论
历史事实
论衡
治国之道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东莱与象山思想之异同
12
作者
潘
富恩
陈天林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中共中央党校
出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4期88-92,共5页
文摘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辩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学术思想上则共商讨、相融合、互补充,然而他们的思想亦同中有异,在为人治学的风格和探讨社会政治、哲学等问题的见解上亦各具特色。他们打破传统的经学独断论,开一代之风气,在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
心与理
理势合一
有因有革
日新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二程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
1
13
作者
潘
富恩
徐余庆
机构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1985年第4期52-59,共8页
文摘
二程兄弟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具有相当影响的教育家。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二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它一方面是其理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二程治学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
程颐
遗书
圣人
《易》
自弃
教育思想
教化
《诗》
《孟子》
封建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程颐《周易程氏传》中的辩证法思想
被引量:
1
14
作者
潘
富恩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习论坛》
2006年第6期58-61,共4页
文摘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对《周易》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程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他在谈到“一”与“二”关系时明确指出“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二相对,生生之本也”。在讨论事物运动时,他提出“动静相因”、“消长相因”,并且提出“动之端乃天地之心”,即认为“动”是天地造化的根本原则,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动”与“静”更为根本;“随时变易”是普遍的原则。他认为一切事物是“与时消息”,人们的行动当“随时而进”、“随时而宜”、“合宜适变”,企图说明“时”对人行动的重大影响。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程颐提出“物极必反”的命题,如“危极必安、乱极则治”,然而程颐认识到由“危”转“安”是必定要通过“刚阳之才”活动才行。
关键词
周易程氏传
无独有对
合宜适变
物极必反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
1
15
作者
潘
富恩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文摘
南宋浙东婺学宗师吕组谦,发展了中国古代"有对"论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并永远处于"日新"之中;贯彻在认识作方面提出"致知"和"力行"相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在历史观方面提出"有因有革"、"向前则有功"的观点。吕祖谦认为人类也都是"同之中自有异"且"各得其所"地共生共存于世界上,于是提出"人之相与"即人事社会交往关系问题;主张"泛观广接"、多了解"物情事理",兼容"相反之论"而求同存异。甚至可以"降意以求"各作妥协、达到互解、和平共处。
关键词
有对
向前则有功
泛观广接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阳明心学与《西游记》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
1
16
作者
潘
富恩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运城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7-18,共2页
文摘
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到底如何去读?本文认为应该从当时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明代中叶,王阳明“心学”大盛,《西游记》深受其影响,并将其艺术化而指出了一条心路历程。
关键词
心学
明心见性
心路历程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朱熹历史观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
1
17
作者
潘
富恩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浙江学刊》
1988年第6期68-71,共4页
文摘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历史观贯串着理学的基本观点,有着明显的保守性。对此哲学史界并不存在过多的歧议,故而本文不再赘述。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在朱熹唯心主义历史观体系中,似乎尚掺杂着某些有价值的颗粒,需要进一步挖掘。准确地说,朱熹并不完全否定或轻视历史的研究和学习。他所强调的只是在治史过程中必须以儒家经典中的“义理”为指导,即要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
关键词
朱熹
封建统治
儒家经典
理学
司马光
朱子语类
夷夏之辨
历史事件
史书
历史观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吕东莱《易说》中的哲学思想
18
作者
潘
富恩
陈天林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共7页
文摘
吕东莱 (吕祖谦 )是南宋浙东思想家。《易说》一书是他研读《周易》时所写下的心得 ,他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的实际而进行了深切的思考 ,尤对《易》学中的辩证法精神 ,颇多自己的体会和发挥 ,别具特色。
关键词
吕东莱
易说
辩证法
Keywords
L Dong lai
Yishuo
dialectics.
分类号
B24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浙东吕学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9
作者
潘
富恩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习论坛》
2005年第12期60-62,共3页
文摘
“吕学”是南宋时期浙东地区,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的学说思想,它有着“中原文献之传”的家学和家风。它留意复杂的自然现象“天之文”和社会现象“人之文”,对传统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了辩证的理解和诠释。认为天地万物乃“各得其所”与互为“兼容”、和谐发展、共生共存。人际交往上主张“泛观广接”求同存异,反对“道不同不相知”的观点,力求达到互解互谅,和平共处。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兼容
以严制恶
分类号
B24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凳坐冷 文章做实——评束景南先生的“朱子学”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潘
富恩
徐洪兴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2-78,共7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影响的哲人可以举出不少,除儒学开创者孔子这位文化巨匠之外,朱熹也是从宋代之后影响甚巨的人物。作为中国近古时代大哲学家的朱熹,他那规模庞杂而又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在过去的近八个世纪里,高踞官方正统哲学的宝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理论基础和世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元明清三代的中国思想界,
关键词
南先生
思想体系
开创者
文化史
元明清
思想演变
研究朱熹
儒学
朱子学
儒家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
潘
富恩
刘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吕祖谦的实学思想述评
潘
富恩
徐余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潘
富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陆九渊与吕祖谦思想之异同
潘
富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老子“道”的学说
施昌东
潘
富恩
《文史哲》
196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儒家文化中的理性自觉与精神超越
潘
富恩
东方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农家学派“耕之大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潘
富恩
施昌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吕祖谦“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
潘
富恩
《中国哲学史》
199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洛学对儒学文化的新发展
潘
富恩
劲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杨时的后继者“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潘
富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重评王充论孔子
潘
富恩
徐余庆
《孔子研究》
1987
1
原文传递
12
论东莱与象山思想之异同
潘
富恩
陈天林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略论二程的教育思想
潘
富恩
徐余庆
《中州学刊》
198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程颐《周易程氏传》中的辩证法思想
潘
富恩
《学习论坛》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
潘
富恩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谈阳明心学与《西游记》的心路历程
潘
富恩
《运城学院学报》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关于朱熹历史观的几点看法
潘
富恩
《浙江学刊》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吕东莱《易说》中的哲学思想
潘
富恩
陈天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略论浙东吕学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潘
富恩
《学习论坛》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板凳坐冷 文章做实——评束景南先生的“朱子学”研究
潘
富恩
徐洪兴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