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量:84
1
作者 刘丽 徐明恺 +4 位作者 汪思龙 张倩茹 王楠 华奇 胡江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692-4706,共15页
以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站自然林、杉木连栽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DNA-sequencing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 以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站自然林、杉木连栽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DNA-sequencing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细菌优势种群为α-、β-、γ-proteobacteria和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ioides(CFB)类群;真菌优势种群为子囊菌(Ascomycetes)和担子菌(Basidiomycetes)亚门的种属。杉木人工林替代自然林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且随连栽代数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杉木人工林土壤中与Pedobacter cryoconitis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种群消失,出现与Xanthomonas sp.和Rhodanobacter sp.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种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细菌相反,杉木人工林替代自然林后并不断连栽时,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自然林土壤中优势真菌种群在杉木三代林中消失。杉木与火力楠或桤木混交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与自然林类似。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仅与土壤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杉木林土壤质量变化对土壤细菌和真菌优势种群有较大影响,细菌Burkholderia sp.、Pedobacter sp.、Xanthomonassp.和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Mycosphaerella cannabis可能是引起土壤质量变化的关键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微生物群落 DGGE PCA 土壤质量
下载PDF
百合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物质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武志江 李业燕 +4 位作者 王亚军 杨柳 华奇 谢忠奎 胡江春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7-1320,共14页
【目的】筛选对百合枯萎病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分析。【方法】以强致病力的百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菌,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初筛拮抗细菌,并通过产铁载体能力、水解酶活性... 【目的】筛选对百合枯萎病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分析。【方法】以强致病力的百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菌,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初筛拮抗细菌,并通过产铁载体能力、水解酶活性、土壤定殖力等多种生防特性指标进行复筛,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其分类地位;利用百合尖孢镰刀菌作为靶菌进行活性追踪,结合酸沉淀、快速柱色谱、HPLC等分离纯化手段,对菌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纯化分析。【结果】在64株百合根际细菌和386株海洋细菌中进行初筛,得到9株对百合镰刀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最后筛选了1株拮抗活性较强且产铁载体能力和水解酶活性、土壤定殖能力较高的菌株11B9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抑菌活性物质初步推测可能为Iturin和Fengycin脂肽类化合物。【结论】菌株11B91在百合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证实海洋来源的微生物也具有防治陆地植物病原菌的潜力,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平板对峙法 铁载体 土壤定殖力 脂肽
原文传递
鸭瘟病毒gB蛋白N端主要抗原域的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华奇 曹瑞兵 +4 位作者 刘磊 孙海亮 姬向波 陈勇军 陈溥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分析鸭瘟病毒gB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设计一对引物克隆gB蛋白N端抗原性较好的抗原域编码基因。将克隆的基因定向插入pET-32a的EcoRⅠ和HindⅢ之间,构建了gB蛋白主要抗原域原核表达载体pET-gB1。将pET-gB1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后,对培... 在分析鸭瘟病毒gB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设计一对引物克隆gB蛋白N端抗原性较好的抗原域编码基因。将克隆的基因定向插入pET-32a的EcoRⅠ和HindⅢ之间,构建了gB蛋白主要抗原域原核表达载体pET-gB1。将pET-gB1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后,对培养和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实现了DPVgB蛋白主要抗原域的高效表达。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获得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应用His·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DPVgB蛋白,以纯化的重组gB1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igB1-ELISA。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6.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80,阳性标准初步定为:待检血清OD490>0.4,且待检血清OD490/阴性血清OD490>2。应用igB1-ELISA对鸭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gB1-ELISA与全病毒包被的iDPV-ELISA符合率达到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gB蛋白 原核表达 抗原域 间接ELISA
下载PDF
含LoxP位点和EGFP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华奇 刘磊 +5 位作者 曹瑞兵 魏凡华 袁立科 李娟 孙海亮 光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提取鸭瘟病毒(DPV)疫苗株基因组DNA为PCR扩增模板,并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DPV UL区UL24、UL23、UL22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位于UL23(TK)两侧的可用于同源重组的左臂片段(L)和右臂片段(R),L包括部分UL24、部分T... 提取鸭瘟病毒(DPV)疫苗株基因组DNA为PCR扩增模板,并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DPV UL区UL24、UL23、UL22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位于UL23(TK)两侧的可用于同源重组的左臂片段(L)和右臂片段(R),L包括部分UL24、部分TK,R包括部分TK及部分UL22,L和R的拼接片段中TK基因内部缺失468个核苷酸.将L片段和R片段克隆于pBluescript M13-载体上,获得了pSKLR;再将含2个LoxP位点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表达盒插入pSKLR的L片段和R片段之间构成转移载体pSKLR-EGEP-LoxP.大量提取pSKLR-EGEP-LoxP质粒,用脂质体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24 h后蛋白被正确表达,表明含LoxP位点的表达EGFP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的重组转移载体被成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EGFP Cre/LoxP TK基因 转移载体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抗菌脂肽及新生物农药研发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江春 王楠 +1 位作者 华奇 王书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近年来,微生物脂肽作为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今后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不同生境分离获得多批海洋微生物,通过筛选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强的菌株,发酵、分离、纯化及鉴定其代谢产物,从3种芽胞杆菌... 近年来,微生物脂肽作为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今后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不同生境分离获得多批海洋微生物,通过筛选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强的菌株,发酵、分离、纯化及鉴定其代谢产物,从3种芽胞杆菌中发现了6个新的抗菌脂肽,属于iturins和fengycin类化合物。芽胞杆菌的芽胞及脂肽可研发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新生物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脂肽 海洋微生物 芽胞杆菌 生物农药
下载PDF
深海放线菌08A4的鉴定及其抗真菌活性产物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于素亚 华奇 +2 位作者 胡江春 王楠 王书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从南海深海分离得到1株放线菌08A4,其发酵产物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1H-NMR初步鉴定为抗霉素类物质。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与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关键词 深海放线菌 微白黄链霉菌 抗霉素
下载PDF
鸭瘟病毒TK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得华 华奇 +1 位作者 黎应胜 杨宇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935-9936,共2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鸭瘟病毒TK基因的基本元件和TK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进行分析。明确了TK基因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编码区P、olyA的位置;发现TK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属于混合型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疱疹病毒胸苷...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鸭瘟病毒TK基因的基本元件和TK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进行分析。明确了TK基因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编码区P、olyA的位置;发现TK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属于混合型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疱疹病毒胸苷激酶高度相似。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说明,鸭瘟病毒TK蛋白具有疱疹病毒胸苷激酶的活性,鸭瘟病毒TK基因可能为鸭瘟病毒的非必需毒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TK基因 TK蛋白 结构 功能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转化牛蒡子苷牛蒡内生菌的分离及L2菌株的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淼 华奇 +3 位作者 胡江春 窦德强 王书锦 康廷国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从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根、茎、叶、总苞、种子中分离纯化了57株内生菌。以牛蒡子粉为底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转化培养液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筛选得到6株转化牛蒡子苷的内生菌。其中L2的转化率最高,可达76.9%... 从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根、茎、叶、总苞、种子中分离纯化了57株内生菌。以牛蒡子粉为底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转化培养液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筛选得到6株转化牛蒡子苷的内生菌。其中L2的转化率最高,可达76.9%。利用LC-MS方法对其转化产物牛蒡子苷元进行了验证。L2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本试验结果为探索牛蒡内生菌转化牛蒡子苷成主要药效成分牛蒡子苷元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 牛蒡子苷元 微生物转化 内生菌 鉴定 氧化微杆菌
原文传递
产纤溶酶海洋微生物B5815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占强 胡江春 +1 位作者 华奇 王书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1-44,共4页
采用酪素平板、纤维蛋白平板的初筛和摇瓶复筛的方法从20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得到4株纤溶酶活性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B5815产纤溶酶活性最高,平均达258 IU/mL。通过对菌株B5815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综合鉴... 采用酪素平板、纤维蛋白平板的初筛和摇瓶复筛的方法从20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得到4株纤溶酶活性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B5815产纤溶酶活性最高,平均达258 IU/mL。通过对菌株B5815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综合鉴定其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芽胞杆菌 纤溶酶 海洋微生物 鉴定
下载PDF
卡伍尔氏链霉菌NA4的Ⅱ型聚酮基因簇的靶向激活及其产物鉴定
10
作者 刘晶莹 白岩 +1 位作者 华奇 胡江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91-3904,共14页
【目的】以基因组信息为导向,定向激活海洋来源卡伍尔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NA4中沉默的Ⅱ型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鉴定新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和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添加启动子和敲除负调控基因的方... 【目的】以基因组信息为导向,定向激活海洋来源卡伍尔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NA4中沉默的Ⅱ型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鉴定新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和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添加启动子和敲除负调控基因的方法激活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沉默或低表达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通过电喷雾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SI-MS)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数据分析鉴定目标化合物结构,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鉴定,基于生物信息学信息推导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根据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海洋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 NA4中选取一个编码PKSⅡ型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开展研究,成功激活目标基因簇,从中分离到1个PKSⅡ型化合物,推导了其生物合成途径并进行了抑菌活性鉴定。【结论】基因组导向下的天然产物挖掘,可以目标明确地分离产物,充分挖掘链霉菌编码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基因组挖掘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海洋细菌B177的鉴定及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爽 华奇 +2 位作者 任大明 胡江春 王书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9-334,共6页
运用卤虫和玉米纹枯病菌为筛选靶标,从中国南海海泥的94株细菌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杀虫、抗菌活性的海洋细菌B177菌株。卤虫和玉米纹枯病菌筛选模型测定结果表明,当PSA为发酵液时,LD50值最低,为1.3μg.mL-1;当滤纸片加20μL(5mg.mL-1浓... 运用卤虫和玉米纹枯病菌为筛选靶标,从中国南海海泥的94株细菌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杀虫、抗菌活性的海洋细菌B177菌株。卤虫和玉米纹枯病菌筛选模型测定结果表明,当PSA为发酵液时,LD50值最低,为1.3μg.mL-1;当滤纸片加20μL(5mg.mL-1浓度)发酵粗提取物溶液时,抗玉米纹枯病菌抑菌圈直径可达26mm。对B177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鉴定其为Micrococcus yunnanensis,其16S rDNA GenBank登录号为HQ439904。对其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微球菌 B177 玉米纹枯病菌 卤虫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腐植酸豆粕发酵活性肽在海刺参、基围虾、蓝子鱼生态养殖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薛德林 刘志国 +4 位作者 关蕾 索艳丽 孙向阳 华奇 胡江春 《腐植酸》 CAS 2023年第6期61-67,共7页
以腐植酸豆粕发酵活性肽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应用于海刺参、基围虾、蓝子鱼进行生态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使海刺参增重率提高26.46%~34.48%,基围虾增重率提高23.63%~36.36%,蓝子鱼增重率提高38.0%~54.0%。经测定,与对照组相比,试... 以腐植酸豆粕发酵活性肽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应用于海刺参、基围虾、蓝子鱼进行生态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使海刺参增重率提高26.46%~34.48%,基围虾增重率提高23.63%~36.36%,蓝子鱼增重率提高38.0%~54.0%。经测定,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海参圈理化指标均有变化:硫化氢降低0.003~0.010 mg/L、氨氮降低0.04~0.21 mg/L、亚硝酸盐降低0.013~0.024 mg/L、溶解氧提高1.10~3.36 mg/L;pH值稳定在8.15~8.20之间、透明度提高14.6%~29.8%、浊度降低1.9%~8.3%、底栖硅藻增加2~7 g/m^(2)。从经济效益看,试验组3较对照组投入成本增加1500元/亩,收入增加8406元/亩,净收益增加6906元/亩;海刺参幼稚参投入重量与产出成品参重量比为1∶5.53。本模式在海参养殖区域推广应用,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豆粕发酵活性肽 丁酸梭菌 植物乳杆菌 海刺参 基围虾 蓝子鱼
原文传递
深海来源链霉菌12A35产生新抗生素lobophorin J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春凤 华奇 胡江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21-727,784,共8页
目的从分离自中国南海深海沉积物的链霉菌12A35中分离和鉴定lobophorins类抗菌活性产物。方法采用活性导向的分离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使用。D—NMR和HR... 目的从分离自中国南海深海沉积物的链霉菌12A35中分离和鉴定lobophorins类抗菌活性产物。方法采用活性导向的分离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使用。D—NMR和HR-ESI—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和鉴定了一个新的spirotetronates家族抗生素,命名为lobophorinJ。结论深海链霉菌12A35产生新的抗生素lobophorin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属 海洋放线菌 特窗酸类螺环化合物:Lobophorins抗菌活性
下载PDF
右旋磷霉素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芳欣 胡江春 +2 位作者 徐慧 华奇 徐杨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进行固体初筛和液体复筛,获得生物转化能力较强的32株菌;再以杀卤虫模型筛选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菌株,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杀虫活性的真菌FM94,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腾仓赤霉(Gibberella fuj... 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进行固体初筛和液体复筛,获得生物转化能力较强的32株菌;再以杀卤虫模型筛选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菌株,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杀虫活性的真菌FM94,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腾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初步考察其生物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初始pH值为3.5,转化培养第4d时转化产物杀卤虫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磷霉素 生物转化 筛选 杀虫活性
下载PDF
牛蒡根际土壤致害菌Fusarium solani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华奇 张淼 +4 位作者 刘丽 王楠 胡江春 窦德强 王书锦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索牛蒡根际镰刀菌与牛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从全国30个地区采集牛蒡根际土壤样品,进行了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的生态学研究,测定镰刀菌发酵液对牛蒡幼苗和牛蒡子萌发的影响,并对其中毒性最强的两株镰刀菌F130和F131进行了... 目的:探索牛蒡根际镰刀菌与牛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从全国30个地区采集牛蒡根际土壤样品,进行了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的生态学研究,测定镰刀菌发酵液对牛蒡幼苗和牛蒡子萌发的影响,并对其中毒性最强的两株镰刀菌F130和F131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结果:镰刀菌为牛蒡根际的最优势类群,贡献率为34.297%,其次为木霉,贡献率为22.519%;绝大多数镰刀菌对牛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中F130和F131被鉴定为Fusarium solani。结论:Fusarium solani是牛蒡根际土壤中的致害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根际真菌 微生物区系 镰刀菌
下载PDF
后基因组时代微生物天然产物高效发掘体系设计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华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微生物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和诱人的生物活性,持续启迪着创新医药和农药的发现。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揭示了多样生物合成和新颖天然产物的潜能远高于以前的认知。然而,如何高效地... 微生物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和诱人的生物活性,持续启迪着创新医药和农药的发现。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揭示了多样生物合成和新颖天然产物的潜能远高于以前的认知。然而,如何高效地激活隐性的生物合成基因簇(BGCs)并识别相应的化合物,以及避免已知代谢产物的重复发现等挑战依然严峻。本文描述了面对这些问题时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代谢组学、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在发现药用先导化合物过程中提供的机遇;总结并论述了在潜力菌株优选、BGCs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沉默BGCs的高效激活以及目标产物的识别和跟踪方面的新见解;提出了基于潜力菌株选择和多组学挖掘技术从微生物天然产物中高效发现先导结构的系统线路(SPLSD),并讨论了未来天然产物药用先导发现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菌株 先导化合物 泛生物合成基因簇 沉默基因簇 基因组挖掘 代谢组学 次级代谢产物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不同年生的辽宁GAP基地龙胆根际土壤真菌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彩艳 段宇 +3 位作者 韩威 华奇 吴小兰 刘晓秋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研究龙胆根际土壤真菌在不同月份、不同年限变化的特征和趋势,为寻找防治病害的有益真菌种类奠定基础。方法对辽宁省清原县英额门镇龙胆GAP基地6~9月的二年生和三年生龙胆根际土壤样品进行真菌分离、纯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鉴... 目的研究龙胆根际土壤真菌在不同月份、不同年限变化的特征和趋势,为寻找防治病害的有益真菌种类奠定基础。方法对辽宁省清原县英额门镇龙胆GAP基地6~9月的二年生和三年生龙胆根际土壤样品进行真菌分离、纯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鉴定11个属,分属于28种真菌,分别为青霉属(Penicillium)9种,木霉属(Trichoderma)4种,镰刀菌属(Fusarium)4种,毛霉属(Mucor)3种,Plectosphaerella2种,毛壳属(Chaetomium)、肉座菌属(Hypocrea)、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Gongronella、Simplicillium和Myrmecridium各1种。结论随生长年限增加,其中真菌属增多,真菌总数增多,有益真菌总数减少,有害真菌总数增多。说明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平衡遭到破坏,可能是植物病害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根际土壤 真菌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F4a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以及降血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8
作者 石逸冰 白岩 +1 位作者 华奇 胡江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6-31,共6页
研究植物内生真菌布雷青霉菌(Penicillium brefeldianum)F4a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及其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大孔吸附树脂HP20提取后,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开放柱色谱和高... 研究植物内生真菌布雷青霉菌(Penicillium brefeldianum)F4a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及其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大孔吸附树脂HP20提取后,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开放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应用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吸收法进行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色氨酸-L-脯氨酸)(1)、3,3′-Methylenebis(4-hydroxy-6-methyl-2H-pyran-2-one)(2)、2-(2′S-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3)、染料木素(4)、大豆素(5)和苯酚(6)。化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4和5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卡伍尔氏链霉菌NA4生物合成巴弗洛霉素前体甲氧基丙二酰ACP来源的研究
19
作者 鲍秀艳 姚雪春 +2 位作者 史美君 胡江春 华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是一类由Ⅰ型聚酮合成酶装配合成的具有十六元大环内酯骨架的化合物,是研发农药和医药的良好母体。深海来源的卡伍尔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 NA4能产生巴弗洛霉素,而较低的发酵产量限制了巴弗洛霉... 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是一类由Ⅰ型聚酮合成酶装配合成的具有十六元大环内酯骨架的化合物,是研发农药和医药的良好母体。深海来源的卡伍尔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 NA4能产生巴弗洛霉素,而较低的发酵产量限制了巴弗洛霉素产业化应用。明确前体来源是理性构建高产菌株的基础,为了确定卡伍尔氏链霉菌NA4中合成巴弗洛霉素重要前体甲氧基丙二酰ACP的来源,构建了甲氧基丙二酰ACP生物合成部分基因bafB-E缺失突变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野生株NA4中bafB mRNA表达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强,突变株则检测不到bafB mRNA的表达,显示ΔbafB-E突变株构建成功。进一步HPLC-UV分析结果显示,相比野生株NA4,ΔbafB-E突变株不再产生巴弗洛霉素。提示野生株NA4中bafB-F编码的合成途径是巴弗洛霉素装配前体甲氧基丙二酰ACP的唯一来源。将为通过强化前体供应策略理性构建巴弗洛霉素高产菌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聚酮合酶 延伸单元 甲氧基丙二酰ACP 巴弗洛霉素 ΔbafB-E突变株
下载PDF
培养调控激活卡伍尔氏链霉菌NA4产frontalamides类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盈 华奇 +1 位作者 于素亚 胡江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9-36,共8页
微生物(尤其是链霉菌)是农用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前期基因筛选发现卡沃尔氏链霉菌NA4具有产生多种PKS和NRPS类型化合物的潜能,但只分离到PKS I型的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物质bafilomycins,为了挖掘更多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采用Hiseq2500... 微生物(尤其是链霉菌)是农用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前期基因筛选发现卡沃尔氏链霉菌NA4具有产生多种PKS和NRPS类型化合物的潜能,但只分离到PKS I型的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物质bafilomycins,为了挖掘更多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采用Hiseq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其基因组扫描图,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文献检索发现,其除了能产生bafilomycins,还具有产生polycyclic tetramate macrolactam(PTM)、alkylresorcinol和valinomycin类型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潜力。为了激活这些基因簇,采用基于OSMAC策略中的培养调控为手段,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氮源组分,添加氨基酸前体及不同金属离子,使用活性追踪和HPLC-UV发现用麸皮替代NM2培养基中甘油的培养条件能激活PTM类型frontalamides合成基因簇,经LC-MS分析有7个主要的化合物是PTM类化合物,其中的3个可能为新化合物。通过培养调控激活了PTM基因簇,为新型PTM类化合物进一步的分离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伍尔氏链霉菌 POLYCYCLIC tetramate macrolactam Frontalamides 培养调控 基因组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