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质量研究进展与方向 被引量:118
1
作者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分析土壤质量的概念及其与持续农业的关系、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土壤质量变化和土壤退化的动因、危害及动态监测方法等方面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质量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壤质量 评价指标 动因 危害 可持续农业
下载PDF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2
作者 杨丽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2-506,共5页
就目前国内外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各种测定方法及其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方法是将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 测定方法
原文传递
南京市城市绿地现状遥感分析 被引量:71
3
作者 周文佐 刘高焕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应用 TM影像对南京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研究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了提取正确的生态绿地专题信息 ,对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尝试用 NDVI波段及其它波段组合对南京城市植被进行解译 ,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 ,南京生态绿地... 应用 TM影像对南京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研究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了提取正确的生态绿地专题信息 ,对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尝试用 NDVI波段及其它波段组合对南京城市植被进行解译 ,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 ,南京生态绿地分布很不平衡。紫金山区的林地占主体 ,而繁华的中心城区 ,生态绿地相对总体绿地来说占据的面积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绿地 城市生态系统 遥感分析 南京市
下载PDF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 被引量:81
4
作者 邵月红 孙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8,共5页
分析了不同森林植被和同一植被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土壤有机碳中的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效性碳库的大小和周转时间。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不同,总的趋势都是:培养前期分解速度快,... 分析了不同森林植被和同一植被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土壤有机碳中的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效性碳库的大小和周转时间。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不同,总的趋势都是:培养前期分解速度快,后期分解速度慢,土壤剖面A层>剖面B层。在剖面A层中:不同森林植被下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在剖面B层中:分解速率差异不大。不同森林植被下不同土壤剖面上的土壤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效性碳库的库容和分解速率不同,土壤活性碳库碳含量一般占总有机碳的0 99%~2 89%,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10~23天;土壤缓效性碳一般占总有机碳的17 17%~55 46%,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1 6~24 2年;土壤惰效性碳一般占总有机碳的42 05%~80 66%,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假定的1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中亚热带 有机碳 分解特征 碳库 活性碳 缓效性碳 惰效性碳
下载PDF
不同类型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64
5
作者 史学军 +4 位作者 陈锦盈 杨志强 张黎明 孙波 李忠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32-1837,共6页
通过实验室凋落物培养试验,对南京紫金山地区4种典型植被凋落物的分解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含凋落物土壤有机碳矿化包含快速分解和缓慢分解2个过程,前者日均分解量大持续时间短,后者与之相反.4种含凋落物土壤在培养初期矿化速... 通过实验室凋落物培养试验,对南京紫金山地区4种典型植被凋落物的分解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含凋落物土壤有机碳矿化包含快速分解和缓慢分解2个过程,前者日均分解量大持续时间短,后者与之相反.4种含凋落物土壤在培养初期矿化速率迅速达到最大,大小依次为狗牙根凋落物土壤(CK+BMD)(23.88±0.62)mg·d^-1、马尾松凋落物土壤(CK+PML)(17.93±0.99)mg·d^-1、麻栎凋落物土壤(CK+QAC)(15.39±0.16)mg·d^-1和青冈栎凋落物土壤(CK+CGO)(7.26±0.34)mg·d^-1,相互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顺序与凋落物初始化学元素组成关系不明显.培养3个月,含凋落物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为:(CK+BMD)(338.21±6.99)mg、(CK+QAC)(323.48±13.68)mg、(CK+PML)(278.34±13.91)mg和(CK+CGO)(245.21±4.58)mg.从凋落物自身分解率分析,4种凋落物在培养期间共释放了198.17-297.18 mg的CO2-C,占到加入凋落物中有机碳总量的20.29%-31.70%.对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变化趋势分析后发现,乘幂曲线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其变化,且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 土壤有机碳 矿化速率 矿化量
原文传递
浅谈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55
6
作者 邵月红 +1 位作者 许信旺 米高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7-1011,共5页
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明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几种重要的有关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及其优缺点,为全面而细致准确地估算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提供了可能途径。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储量 估算方法
原文传递
南京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 被引量:44
7
作者 房世波 +2 位作者 杨武年 姜小三 林健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在南京地区总共采集土样36个,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南京市土壤重金属Pb、Zn、Cr、Hg、Cu的污染状况作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南京近郊重金属污染以汞和锌为主,江宁县附近为污染重区。污染原因有:工... 在南京地区总共采集土样36个,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南京市土壤重金属Pb、Zn、Cr、Hg、Cu的污染状况作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南京近郊重金属污染以汞和锌为主,江宁县附近为污染重区。污染原因有:工矿企业废物的排放;各类肥料和农药的施用;生活垃圾的农用。在评价的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是受人为影响比较大的菜地和水田,说明人为影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土壤污染 重金属 评价 原因 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江苏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估算和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姜小三 李学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1-503,共3页
基于1:50万的江苏土壤图和江苏土壤的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江苏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做出估算,并且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4.2kgm-2到20.32kgm-2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为673892.8&#... 基于1:50万的江苏土壤图和江苏土壤的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江苏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做出估算,并且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4.2kgm-2到20.32kgm-2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为673892.8×106kg;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兴化、南通和无锡的有机碳密度最高,沿海地区的有机碳密度比较高,最低的为淮阴及其附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碳密度分布
原文传递
土壤可蚀性K值的计算和K值图的制作方法研究—以南京市方便水库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41
9
作者 姜小三 +1 位作者 杨林章 卜兆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土壤可蚀性K值的计算和K值图的制作方法。涉及利用公式法计算该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的参数设置方法,和运用地统计学的协同克里格空间插值的方法进行K值图的编制方法,并对K值图在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生态与环境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土壤可蚀性K值的计算和K值图的制作方法。涉及利用公式法计算该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的参数设置方法,和运用地统计学的协同克里格空间插值的方法进行K值图的编制方法,并对K值图在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K值 克里格插值 GIS
下载PDF
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31
10
作者 房世波 +1 位作者 成杰民 陈巍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4期339-342,共4页
测定了28份蔬菜地土壤样品中的铜、锌、铅、镉、汞的含量,从城市化的角度研究了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在“城区、郊区和农区”的水平空间变化和在层次间的纵向空间变化,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时间累积作用。结果表... 测定了28份蔬菜地土壤样品中的铜、锌、铅、镉、汞的含量,从城市化的角度研究了南京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在“城区、郊区和农区”的水平空间变化和在层次间的纵向空间变化,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时间累积作用。结果表明,城市化影响重金属的水平空间变化,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蔬菜地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在城区到郊区这一距离段呈下降趋势,在郊区到农区则基本不变;城市化影响重金属的纵向空间变化,蔬菜地各重金属元素表层减底层差值的均值,城区均为正值且绝对值较高,郊区和农区各值都在0浓度附近摆动且绝对值较小。由于受城市化的时间累积作用的影响,1999年土壤中重金属Pb和Zn含量显著高于198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郊 蔬菜地 土壤重金属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研究——以东北黑土为例 被引量:42
11
作者 周文佐 刘高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4期88-95,共8页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抗旱性、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以及指导灌溉的重要依据。对土壤AWC进行经验估算,是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有效含水量(AWC)的概念、计算方法、经验估算建模的依据及意义,并分析了土壤AWC与土壤其它...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抗旱性、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以及指导灌溉的重要依据。对土壤AWC进行经验估算,是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有效含水量(AWC)的概念、计算方法、经验估算建模的依据及意义,并分析了土壤AWC与土壤其它特征因子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等的相互关系,对国外已有的经验估算的统计模型及其建模思路进行了介绍。其次,运用统计技术,对我国东北黑土土壤AWC进行了经验估算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土壤质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为与东北黑土AWC有着密切关系的理化参数,运用它们所建立的土壤AWC估算模型是比较简单而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含水量 经验估算 AWC 抗旱性 灌溉 统计模型 黑土 水分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某乡镇为例 被引量:46
12
作者 谢龙涛 +4 位作者 白浩然 张培育 康翔 王飞 朱燕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6-325,共10页
土壤污染近年来备受瞩目,我国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防治,合理评价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2017年11—12月在研究区采集的29个表层土壤(0~20 cm),分析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8种重金属元素砷(As)、镉(Cd)、... 土壤污染近年来备受瞩目,我国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防治,合理评价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2017年11—12月在研究区采集的29个表层土壤(0~20 cm),分析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8种重金属元素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和锌(Zn)的含量,采用最新发布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进行污染评价,运用GIS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呈现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73 mg·kg–1,较为缺乏;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27、0.17、70.84、24.74、0.20、32.07、28.48和73.57 mg·kg–1,除As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南京市江宁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但未超过国家现行标准,总体无重金属污染。其中Cd、Cu和Hg元素在局部地区达到了警戒线,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呈现带状分布,农业生产上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壤重金属 表层土壤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许端阳 康相武 +2 位作者 刘志丽 庄大方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6-528,共13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当今沙漠化过程的两大驱动力,其各自相对作用的大小一直是沙漠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评价沙漠化过程的指标,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统一到对沙漠化过程NPP变化的影响上,以...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当今沙漠化过程的两大驱动力,其各自相对作用的大小一直是沙漠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评价沙漠化过程的指标,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统一到对沙漠化过程NPP变化的影响上,以潜在NPP以及潜在NPP与实际NPP的差值作为衡量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的指标,并以此构建沙漠化逆转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情景下的评价方法,评价了1981~200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研究表明1981~2000年间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呈局部发展但整体逆转的态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沙漠化正逆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沙漠化逆转过程中,气候变化主导了鄂尔多斯地区1981~1990年时段内的沙漠化逆转,以其为主导致的逆转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毛乌素沙地以及鄂尔多斯东北部的温带禾草草原与温带落叶灌丛区域的过渡地带;人类活动则是1991~2000年时段内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逆转的主导因素,以其为主导致的逆转的沙漠化土地相对均匀分布于鄂尔多斯各个旗县.在沙漠化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主导了鄂尔多斯地区1981~1990年时段内的沙漠化发展,以其为主导致的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杭锦旗、达拉特旗以及东胜市的三地交界处;气候变化则是1991~2000年时段内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以其为主导致的发展的沙漠化土地分布于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和准格尔旗的东南部以外的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沙漠化成因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相对作用 NPP
原文传递
几种降雨侵蚀力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胡续礼 +2 位作者 杨树江 姜小三 高太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利用河南省鲁山县水保站4a共49次降雨过程资料,分别采用EI30法、CREAMS模型算式、Richardson算式和我国郭新波的修正日雨量模型计算了伏牛山区降雨侵蚀力,以EI30的经典算法作为基准值对3个模型进行了验证,以模型有效系数与相对偏差... 利用河南省鲁山县水保站4a共49次降雨过程资料,分别采用EI30法、CREAMS模型算式、Richardson算式和我国郭新波的修正日雨量模型计算了伏牛山区降雨侵蚀力,以EI30的经典算法作为基准值对3个模型进行了验证,以模型有效系数与相对偏差评价模型的优劣。结果发现,3个日雨量模型的有效系数与相对偏差分别为:0.78±0.55,0.57±0.34,0.45±0.22和0.16~1.27,0.24~1.46,0.40~0.84。验证结果以Creams模型较好,但仍不宜直接使用,应该根据区域降雨特性选择更加合适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日雨量 模型 土壤侵蚀 伏牛山区
下载PDF
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峻 薛永 +4 位作者 郑宪清 秦秦 孙丽娟 宋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7,共7页
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翻耕+化肥(T1)、翻耕+秸秆还田+化肥(T2)、旋耕+化肥(T3)、旋耕+秸秆还田+化肥(T4)、免耕+化肥(T5)、免耕+秸秆还田+化... 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翻耕+化肥(T1)、翻耕+秸秆还田+化肥(T2)、旋耕+化肥(T3)、旋耕+秸秆还田+化肥(T4)、免耕+化肥(T5)、免耕+秸秆还田+化肥(T6)。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0—20cm土层免耕处理大团聚体(>2mm)含量增加35.79%,中粒度团聚体(2~0.25mm)含量增加30.81%,微团聚体(0.25~0.106mm)含量增加25.80%。免耕+秸秆还田的T6处理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最高,大团聚体(A1)、中粒度团聚体(A2)和微团聚体(M1)中分别比"翻耕+化肥"的T1处理高25.04%,28.55%,18.12%。传统耕作作物产量高于保护性耕作,"翻耕+化肥"的T1处理在2013,2014,2015年的水稻当量产量分别比"免耕+化肥"的T5处理高12.30%,13.22%,15.20%。免耕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含量,增加了土壤固碳,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和小麦幼苗生长,降低了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城乡结合带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异特征与源解析——以南京市柘塘镇为例 被引量:41
16
作者 付传城 王文勇 +2 位作者 王恒钦 尹正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6-1077,共12页
为了解城乡结合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规律,以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为例,就表层土壤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柘塘镇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4.0、0.20、77.6... 为了解城乡结合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规律,以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为例,就表层土壤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柘塘镇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4.0、0.20、77.6、44.7、0.17、33.9、36.2和103.7 mg kg-1,空间分布以低于绿色标准为主,维持背景含量的区域较少。与2002年含量相比,绝大部分面积出现了8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富集,增长率分别为56.91%、61.06%、6.07%、60.15%、38.69%、19.94%、23.92%和56.17%。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地区富集程度较大,其中Cd、Cr、Cu、Ni和Zn的富集区基本均集中在城镇和工厂驻地;Hg和Pb的富集区多集中在交通干道,As元素的富集区主要集中在村镇区域。Cr、Cu、Ni和部分Zn可能来源于工业生产,Hg和部分Pb、Zn可能来源于交通运输以及禄口机场的运营,Cd和部分Zn可能来源于城市扩张和秦淮河渔业发展,As则可能来源于畜禽养殖、生活污水排放和污泥施用。南京城乡结合带正面临土壤重金属不断富集的问题,应摸清来源,尽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城乡结合带 土壤 重金属 时空变化 源解析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佑国 房世波 +3 位作者 杨武年 姜小三 林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3-96,共4页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 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南京市土壤重金属Pb、Zn、Cr、Hg、Cu的污染状况作了调查评价.研究发现:南京近郊重金属污染以汞和锌为主,江宁县附近为污染重区,并对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评价的3种...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 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南京市土壤重金属Pb、Zn、Cr、Hg、Cu的污染状况作了调查评价.研究发现:南京近郊重金属污染以汞和锌为主,江宁县附近为污染重区,并对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评价的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是受人为影响比较大的菜地和水田.也从重金属污染的时间变化中说明随着南京城市化的进程的发展,南京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增加,城市化加剧了土壤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重金属 土壤 环境评价 城市化
下载PDF
江西省兴国县、余江县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赵其国 张桃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4,共7页
利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 ,对江西省兴国县和余江县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时空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兴国县和余江县的土壤侵蚀状况 ,在侵蚀面积和程度上 ,都在明显改善 ;两县土壤侵蚀面积百分数的缩小量几乎相等 ,但兴... 利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 ,对江西省兴国县和余江县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时空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兴国县和余江县的土壤侵蚀状况 ,在侵蚀面积和程度上 ,都在明显改善 ;两县土壤侵蚀面积百分数的缩小量几乎相等 ,但兴国县缩小的比例较余江县小。但就总的情况看 ,土壤侵蚀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遥感 GIS 江西
下载PDF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余江县土壤侵蚀时空演变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84,共4页
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运用1979 年、1988 年和1996 年3 个时期的卫星遥感影象进行了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有明显的逐渐减轻趋势;土壤侵蚀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尤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演变 卫星遥感影象 坡度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祁连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分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朱凌宇 张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8-675,共8页
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室内土样培养实验,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总有机碳库(Csoc)、活性碳库(Ca)、缓效性碳库(Cs)和惰性碳库(Cr)特征及有机碳(SOC)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不同海拔A、B层土壤总有机碳库含量分别为7.60... 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室内土样培养实验,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总有机碳库(Csoc)、活性碳库(Ca)、缓效性碳库(Cs)和惰性碳库(Cr)特征及有机碳(SOC)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不同海拔A、B层土壤总有机碳库含量分别为7.606~89.026 g·kg-1,5.804~84.267 g·kg-1;活性碳库含量分别为0.180~1.328 g·kg-1,0.159~1.273g·kg-1;缓效性碳库含量分别为3.650~35.173 g·kg-1,3.703~43.623 g·kg-1;惰性碳含量分别为3.776~65.298 g·kg-1,1.942~48.121 g·kg-1.总有机碳库随海拔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3种组分碳库未表现出海拔高度上的明显变化规律,大致呈现中高海拔>高海拔>中低海拔.土壤总有机碳库和惰性碳库含量在海拔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缓效碳库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性碳库间无显著性差异.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也未表现出随海拔高度的明显变化规律,与碳库变化几乎一致.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与整个培养过程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变化一致,可以用以代表有机碳分解的快慢特征.活性碳库与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满足线性关系(P<0.01).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按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惰性碳库的顺序进行周转.多项式方程能很好表达有机碳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三次多项式已能达到较好的精度(R2>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海拔 土壤有机碳 三库 周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