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与AHP法的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海良 江思义 潘兴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文章以桂林市临桂新区为例,利用地质环境要素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评价,选取了基岩地层、岩溶发育程度、地质构造、地表入渗、抽吸地下水、地下水径流度、外部荷载、覆盖层厚度、覆盖层性质、覆盖层结构10个地质环... 文章以桂林市临桂新区为例,利用地质环境要素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评价,选取了基岩地层、岩溶发育程度、地质构造、地表入渗、抽吸地下水、地下水径流度、外部荷载、覆盖层厚度、覆盖层性质、覆盖层结构10个地质环境因素,建立了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通过MapGIS软件实现可视化,对研究区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AHP 岩溶塌陷 危险性
下载PDF
南宁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问题及技术分析
2
作者 朱骏灵 江思义 +3 位作者 梁楠 吴秋菊 潘兴 朱真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5期102-105,111,共5页
南宁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地质环境问题、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等。南宁市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包括表层岩溶带修复、临空面修复、陡坡放缓技术、植物种群配置技术、客土挂网微生物喷播技术、植生袋技术和截排水沟辅助工程等... 南宁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地质环境问题、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等。南宁市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包括表层岩溶带修复、临空面修复、陡坡放缓技术、植物种群配置技术、客土挂网微生物喷播技术、植生袋技术和截排水沟辅助工程等。经过多年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南宁市部分矿山地质环境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和明显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达到了减灾防灾、控制水污染、修复山体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问题 南宁市
下载PDF
桂东北平乐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海玲 江思义 +3 位作者 潘兴 李春玲 王旋 李淑萍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第3期82-86,共5页
文章以平乐县为例,利用地质环境要素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并通过MapGIS软件实现可视化。选取了包括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地貌类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多年平均降雨量、人类活动强度7个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地质环... 文章以平乐县为例,利用地质环境要素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并通过MapGIS软件实现可视化。选取了包括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地貌类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多年平均降雨量、人类活动强度7个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地质环境因素。分区结果显示,平乐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为448.25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3.35%;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总面积为592.4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0.85%;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总面积为430.7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2.4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总面积为449.98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 平乐县 地质灾害 易发性
下载PDF
基于图幅调查的城市规划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以广西南宁市西津幅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玲 江思义 +4 位作者 黄栋声 潘兴 李海良 杨春莲 彭河明 《南方国土资源》 2019年第3期38-43,共6页
文章介绍以图幅的形式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得到图幅的地貌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之后参照规范要求及研究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建设场地适宜性的主要因子,进而开展图幅调查并对城市规划建设场地... 文章介绍以图幅的形式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得到图幅的地貌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之后参照规范要求及研究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建设场地适宜性的主要因子,进而开展图幅调查并对城市规划建设场地适宜性研究,为城市地质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幅调查 建设用地 地质环境 南宁市
下载PDF
桂林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索
5
作者 唐立 廖海吉 +1 位作者 潘兴 唐樑 《南方国土资源》 2019年第11期59-62,共4页
文章以2017年桂林市地质灾害突发调查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的具体案例与成因,总结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 桂林市
下载PDF
湖北京山县汤堰畈地热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6
作者 潘兴 《大科技》 2013年第1期201-203,共3页
本文对采集的各种野外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湖北荆门市京山汤堰畈地区地热水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地热田地质结构,热水赋存特征,以及区域地热背景的分析,建立地热田的模型,将地热田概化为扇形含水层,... 本文对采集的各种野外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湖北荆门市京山汤堰畈地区地热水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地热田地质结构,热水赋存特征,以及区域地热背景的分析,建立地热田的模型,将地热田概化为扇形含水层,具有两条彼此相交的直线隔水边界,北东向为断层隔水边界,南西为相对隔水岩组隔水边界,两条直线隔水边界的夹角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形成条件 含水层参数 边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