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分析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 被引量:82
1
作者 李明顺 张世煌 +3 位作者 李新海 白丽 彭泽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0-605,共6页
采用NCII设计 ,以Mo17、B73、黄早四、丹 340、K12、K2 2为测验种 ,12个自交系为被测系 ,通过两年、两点完全区组试验设计 ,分析了 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 ,18个自交系可分为 5群 ,即兰卡斯特 (Mo17和P138)、瑞... 采用NCII设计 ,以Mo17、B73、黄早四、丹 340、K12、K2 2为测验种 ,12个自交系为被测系 ,通过两年、两点完全区组试验设计 ,分析了 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 ,18个自交系可分为 5群 ,即兰卡斯特 (Mo17和P138)、瑞得 (B73、8112、铁 792 2和掖 10 7)、四平头 (黄早四、K12和 5 15 )、旅大红骨 (丹 340、E2 8、自 330、S37和 8 93)和PA群 (K2 2、CA15 6、掖 4 78和沈 5 0 0 3)。在 72个杂交组合中 ,K12× 8 93、B73×S37、B73× 8 93、K2 2×S37、Mo17× 8 93、Mo17×S37、丹 340×铁 792 2、丹 340×P138、丹 340×S37为 9个强优势组合。K12、S37、8 93和丹34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高 ,参与组配的强优势组合较多。因此 ,这 4个自交系及其衍生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会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特殊配合力 玉米 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新世纪初发展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科学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67
2
作者 荣廷昭 李晚忱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F07期42-53,共12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饲料、工业原料和粮食作物。建国50年来,随着遗传育种研究水平提高,以及农业综合技术全面发展,全国玉米平均单产提高2.7倍,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但是,我国玉米单产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 玉米是我国主要饲料、工业原料和粮食作物。建国50年来,随着遗传育种研究水平提高,以及农业综合技术全面发展,全国玉米平均单产提高2.7倍,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但是,我国玉米单产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十多年,我国玉米单产平均年增长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除环境等因素而外,不得不承认包括遗传育种在内的玉米科技水平还相当落后。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玉米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玉米遗传育种科学技术研究,从应用基础和现代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使我国玉米生产和玉米科学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可供玉米育种利用的基因资源日渐贫乏,仅靠自然进化和传统人工选择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玉米生产不断增长的需要。需要将传统遗传育种研究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玉米遗传变异机理,在充分发掘玉米基因库现有遗传资源的同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打破生殖隔离,转化利用其他物种的有益基因,创造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培育性状更加全面、生产性能更好的玉米新品种。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有关基因资源及其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初 发展 中国 玉米 遗传育种 科学技术 粮食安全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77
3
作者 杨爱国 张世煌 +2 位作者 李明顺 荣廷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9-1337,共9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的产量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明显优于国内玉米群体,以Suwan l、Pob43、Pob21、Pob501、Pob32、Pob502、Pob49、Stay Green、Pob28等9个热带、亚热带群体和国内群体WBM-C4的产量GCA效应较高,且与产量相关性状的GCA效应也较高;但这些群体的植株、穗位较高。在改良和使用时需设法降低株高、穗位。产量对照优势以Suwan 1、Pob21、Pob32、Pob43、Pob49、Pob501、Pob502等7个群体表现较优,尤其Suwan 1与4个测验种所组配测交组合的对照优势值均较大,分别为33.4%、47.4%、23.6%和16.8%,是本研究中表现最优异的群体。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中,依据产量SCA结合杂种优势划分群体比较合理可靠。除金皇后外,国内其他12个群体划群合理,与系谱记载吻合。14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中有9个划群合理。Suwan 1和Pob32在本研究中游移于四平头和非Reid之间,但根据以往实验结果和系谱关系,将它们分别归入四平头和非Reid种质更有实践意义。Pob21游移于四平头和旅大红骨之间,但参考以往实验结果,将其划入旅大红骨群更合理。另外2个群体Pob49和Stay Green不能根据现有的试验资料确切地将其划分到4个杂种优势类群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SSR聚类分析 被引量:65
4
作者 刘世建 荣廷昭 +1 位作者 杨俊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 2 8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分析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 ,并进行SSR聚类分析 ,探讨四川地方玉米种质与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部分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均可被划分到常见的几大杂种优势群中...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 2 8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分析四川地方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 ,并进行SSR聚类分析 ,探讨四川地方玉米种质与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部分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均可被划分到常见的几大杂种优势群中去 ,少数地方玉米自交系可形成单独的类群 ,四川地方玉米种质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 ;SSRs能较真实地揭示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 ,可以认定是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有效分子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四川 地方种质 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玉米耐旱系数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61
5
作者 付凤玲 周树峰 +2 位作者 杨婉身 荣廷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8-472,共5页
利用塑料防雨棚遮挡降水 ,在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萎蔫系数的干旱条件下 ,调查 12个常用和新近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耐旱性有关的 15个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 ,根据其与正常灌水对照的差异计算耐旱系数 ,并与籽粒产量耐旱系数进行多元回归分... 利用塑料防雨棚遮挡降水 ,在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萎蔫系数的干旱条件下 ,调查 12个常用和新近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耐旱性有关的 15个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 ,根据其与正常灌水对照的差异计算耐旱系数 ,并与籽粒产量耐旱系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播种出苗期可用出苗率与生物学产量耐旱系数的乘积作为自交系耐旱性鉴定指标 ,成株期可用株高、雌雄花期间隔、出叶速度、根重等的耐旱系数预测自交系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旱系数 多元回归分析 耐旱性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探讨 被引量:53
6
作者 杨克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41-1147,共7页
在剖析西南地区发展玉米产业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反思了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存在的主要差距,并根据国内外玉米杂交育种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实践,从育种层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在育种目标上,重点是抗病与抗虫、耐旱与耐瘠、适合全程机... 在剖析西南地区发展玉米产业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反思了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存在的主要差距,并根据国内外玉米杂交育种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实践,从育种层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在育种目标上,重点是抗病与抗虫、耐旱与耐瘠、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和耕作制度改革,以及拓展利用营养体优势新型"饲草玉米"。在种质创新上,应明确杂优类群、简化杂优模式,系统开展基础种质评价与分析,合成与改良育种用群体,创制育种特异新材料。在突破性自交系选育上,应注重特异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把产量GCA作为重要选择标准,把自交衰退慢的株系作为主要选择对象,自交、姊妹交或混粉交替进行,提高优良基因型频率;加大选系的鉴定力度,并测定产量。在育种方法上,应增加种植密度,加大选择压力,实施南北穿梭育种,加快我国南方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西南地区 育种目标 种质资源 杂优类群 突破性自交系 育种方法
下载PDF
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高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共5页
西南玉米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总产量的30%左右。但该区玉米育种和生产用种同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种质基础狭窄的问题,潜伏着玉米病虫害的大流行和大暴发的巨大危机,同时狭窄的种质基础还导致了玉米产量水... 西南玉米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总产量的30%左右。但该区玉米育种和生产用种同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种质基础狭窄的问题,潜伏着玉米病虫害的大流行和大暴发的巨大危机,同时狭窄的种质基础还导致了玉米产量水平徘徊不前。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年来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在地方种质、野生种质、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在玉米种质利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西南玉米区 利用现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与株高及穗位高QTL定位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志明 赵茂俊 +1 位作者 荣廷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1-344,共4页
用玉米自交系组合R15×掖478的F2群体构建连锁图谱,并通过1年2点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考察玉米229个F2:4家系成株期的株高和穗位高。所建连锁图谱上共拟合146个SSR标记位点,覆盖基因组1666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4cM。用复合区... 用玉米自交系组合R15×掖478的F2群体构建连锁图谱,并通过1年2点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考察玉米229个F2:4家系成株期的株高和穗位高。所建连锁图谱上共拟合146个SSR标记位点,覆盖基因组1666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4cM。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8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别位于第2、3、4.5和8染色体;3个控制穗位高的QTL位点,位于第4染色体。单个株高QTL的贡献率变幅为6.67%-11.59%,单个穗位高QTL贡献率变幅为10.46%-1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分子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QTL) 株高 穗位高 玉米
下载PDF
首例航天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曹墨菊 荣廷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7-822,共6页
将卫星搭载处理后代所得到的玉米雄性不育材料 ,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进行种植观察 ;从田间和室内对育性表现的稳定性进行鉴定。通过正交和反交对不育株的所属类型进行分析 ,结合自交、回交分析其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该不育... 将卫星搭载处理后代所得到的玉米雄性不育材料 ,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进行种植观察 ;从田间和室内对育性表现的稳定性进行鉴定。通过正交和反交对不育株的所属类型进行分析 ,结合自交、回交分析其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该不育材料的雄穗无任何花药外露 ,花药内无花粉粒 ,败育彻底 ,育性表现稳定 ,是一个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可遗传的“无花粉型”核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卫星搭载 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聂永心 张丽 +1 位作者 荣廷昭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3-51,共9页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3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72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4.01个,每个位点的...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3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72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4.0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77~0.792之间,平均为0.599.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866~0.9247,平均为0.7056.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大类,其中第Ⅰ类又分为6个亚类,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而且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表明分类是合理的;同时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或亚类;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本研究还筛选出14对不仅带型稳定、重复性好,而且PIC值较高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并认为选用大约50对以上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高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分析就可获得较可靠的划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分析 引物 杂种优势群 SSR标记 扩增产物 遗传相似系数 多态性 亚类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构建探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贺筱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7,共6页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面临经济衰退导致就业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失衡,研究生海外留学及签证受阻加大国内就业竞争力度,研究生求职定位缺乏适应性调整等问题。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要开拓思路,构建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高校应全员调动...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面临经济衰退导致就业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失衡,研究生海外留学及签证受阻加大国内就业竞争力度,研究生求职定位缺乏适应性调整等问题。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要开拓思路,构建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高校应全员调动,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全员育人机制;全程跟进,强化研究生就业工作全过程育人机制;全面展开,协调研究生全方位育人机制,全面促进研究生顺利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研究生就业 导师
下载PDF
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玉米育种的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荣廷昭 +1 位作者 黄玉碧 唐祈林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12-14,共3页
本文介绍了玉米域带分布不同的玉米种质特点,重点阐述了在温带地区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以育成的温带育种用的热带种质优良自交系S37为例,说明在温带地区玉米育种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
关键词 热带玉米 温带玉米 种质
下载PDF
植物重金属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3
作者 金枫 王翠 +4 位作者 林海建 沈亚欧 张志明 赵茂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75-1882,共8页
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不仅对植物有害,也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重金属转运蛋白在植物吸收、抵抗重金属的复杂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重金属转运蛋白分为吸收蛋白和排出蛋白,其中,吸收蛋白转运必需重金属进入细胞,同时也会因... 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不仅对植物有害,也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重金属转运蛋白在植物吸收、抵抗重金属的复杂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重金属转运蛋白分为吸收蛋白和排出蛋白,其中,吸收蛋白转运必需重金属进入细胞,同时也会因为必需重金属的缺乏或离子之间的竞争而运载有毒重金属;排出蛋白是一类解毒蛋白,可将过量的或有毒的重金属逆向转运出细胞,或区室化于液泡中.目前,细胞内多种重金属转运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与重金属离子积累之间的联系已被揭示,并分离克隆出诸多相关蛋白家族成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现并鉴定的主要重金属转运蛋白的金属亲和性、器官表达特异性及细胞内定位等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重金属转运蛋白 蛋白家族 基因
原文传递
CIMMYT玉米种质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永建 张莉萍 +1 位作者 荣廷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34,共5页
研究了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 研究了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白961、墨白962和墨白963 属光周期敏感型种质。墨白968 属中度光周期敏感型种质, 墨白964 和墨白966 较适合于四川生态条件, 墨白967 虽然抽丝、成熟均最早且无明显的光周期反应, 但由于其综合性状表现不佳, 没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光周期敏感性 玉米种质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作物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5
作者 吴元奇 荣廷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82-489,共8页
稳定性研究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中的热点,是对作物品种进行客观而合理评价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作物稳定性研究中有关稳定性的评价模型、评价参数和分析方法,分析了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基因型-环境互作 稳定性 评价模型 参数
下载PDF
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发波 杨克诚 +1 位作者 荣廷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998,共8页
采用表型性状分析、SSR标记和系谱分析对186个区试及引种试验玉米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间20个表型性状都变异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利用筛选出的60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到608个等位基因,每对... 采用表型性状分析、SSR标记和系谱分析对186个区试及引种试验玉米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间20个表型性状都变异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利用筛选出的60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到60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3-23个等位基因,平均为10.1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5179-0.9256,平均值为0.7826;186个组合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6067-0.9162之间,平均值为0.7722,相似系数在0.7000以上的组合有16 499对,占96.9%,供试材料分为10类,且88.2%的组合集中在第4、8、10类;51个系谱清楚的组合中有36个(占70.58%)与美国的PN种质有密切关系。以上结果均表明,供试组合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单一,进一步拓展玉米种质遗传基础仍然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聚类分析 系谱
下载PDF
基于多重相关RIL群体的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定位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清超 李永祥 +14 位作者 杨钊钊 刘成 刘志斋 李春辉 彭勃 张岩 王迪 谭巍巍 孙宝成 石云素 宋燕春 张志明 黎裕 王天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21-1529,共9页
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育种中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利用我国玉米育种中骨干亲本黄早四与来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其他11个骨干自交系组配11个RIL群体,开展基于单环境、联合环境的QTL分析,分别检测到269个和176个QTL。通过区段整合,检测到21... 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育种中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利用我国玉米育种中骨干亲本黄早四与来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其他11个骨干自交系组配11个RIL群体,开展基于单环境、联合环境的QTL分析,分别检测到269个和176个QTL。通过区段整合,检测到21个株高主效QTL及15个穗位高主效QTL,这些QTL分布在第1、第2、第3、第6、第7、第8、第9、第10染色体上。相对于共同亲本黄早四而言,部分QTL在不同RIL群体中的效应方向一致,来自共同亲本黄早四的等位基因在不同群体中能够稳定地表达。同时,还分别定位到在多环境下稳定表达的5个株高、4个穗位高"环境钝感QTL"。此外,进一步鉴定出5个重要的株高和穗位高QTL富集区段(bin 1.01 1.02,1.08 1.11,3.05,8.03 8.05和9.07),这些区段均包含多个株高和穗位高相关QTL,如bin3.05位点包含7个QTL,bin8.03 8.05位点分别包含9个QTL,且这些QTL至少在3个不同环境中能够被检测到,这些区域对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RIL QTL
下载PDF
用γ射线和叠氮化钠诱变的玉米愈伤组织筛选耐旱和雄性不育材料 被引量:29
18
作者 付凤玲 李晚忱 +2 位作者 荣廷昭 谭登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6-359,374,共5页
用60Coγ射线和叠氮化钠(NaN3)处理玉米愈伤组织,在含1.0%NaCl的高渗培养基上筛选,对再生植株株系进行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20 Gy的辐射和1 mmol/L NaN3是较为适合玉米愈伤组织诱变的处理组配。22个再生植株株系中,有5个诱变株系的耐... 用60Coγ射线和叠氮化钠(NaN3)处理玉米愈伤组织,在含1.0%NaCl的高渗培养基上筛选,对再生植株株系进行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20 Gy的辐射和1 mmol/L NaN3是较为适合玉米愈伤组织诱变的处理组配。22个再生植株株系中,有5个诱变株系的耐旱性高于未诱变对照,其中1个株系的耐旱性与耐旱自交系“81565”接近。此外,从M1代株系中发现了1个雄性不育株,鉴定为细胞核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孢子体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Γ射线 叠氮化钠 愈伤组织 诱变 耐旱 雄性不育 耐旱性鉴定 雄性不育材料 筛选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9
作者 赵茂俊 张志明 +1 位作者 李晚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抗玉米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抗玉米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玉米纹枯病 发生与防治
下载PDF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育种潜势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建辉 荣廷昭 +1 位作者 杨克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277,共5页
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表现、杂种优势以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差异更为明显,其中群体GP-5和GP-3植株穗位高低适中,主要产量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优良个... 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表现、杂种优势以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差异更为明显,其中群体GP-5和GP-3植株穗位高低适中,主要产量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优良个体出现频率较高,比对照高产的组合出现次数较多,具有较大改良利用潜势;群体GP-4虽主要产量性状均值偏低,GCA正向效应值偏小,但植株较矮,穗位较低,比对照高产的组合出现次数较多,通过GCA改良和SCA选择有一定利用前景;群体GP-1和GP-2植株穗位偏高,主要产量性状的GCA均为负值,育种潜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群体 遗传变异 配合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