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东南云开地区变质杂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被引量:64
1
作者 覃小锋 元明 +4 位作者 李江 李容森 周府生 胡贵昂 钟锋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3-559,共7页
对位于华夏古陆东南部的广西云开地区大面积出露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的主体花岗质片麻岩、中深变质的天堂山岩群石榴辉石岩和中浅变质的云开岩群洋中脊型变质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天堂山岩... 对位于华夏古陆东南部的广西云开地区大面积出露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的主体花岗质片麻岩、中深变质的天堂山岩群石榴辉石岩和中浅变质的云开岩群洋中脊型变质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天堂山岩群石榴辉石岩的形成年龄为1894Ma±17Ma和1847Ma±59Ma,表明其时代为古元古代;云开岩群洋中脊型变质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的喷发年龄为1462Ma±28Ma,证明该地区存在中(-新)元古代的古洋壳残片;获得花岗质片麻岩的侵入年龄为906Ma±24Ma,应为1000Ma前后发生的全球性Grenville期(四堡期)造山作用的产物,并获得2702Ma±13Ma的继承碎屑锆石年龄,这是云开地区乃至华夏古陆目前获得的最古老年龄,证明华夏古陆曾存在新太古代陆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变质杂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华夏古陆 桂东南地区
下载PDF
电子探针独居石定年法及五台群的变质时代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树文 舒桂明 +1 位作者 元明 党青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6-363,共8页
电子探针独居石Th -U -Pb化学法定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新的定年方法。它的实施前提是独居石中基本没有普通铅存在 ,除了Th和U衰变过程以外 ,其它因素基本不会改变独居石内的Th/U/Pb之间的比值关系。因此通过独居石内母、子元素定量测量... 电子探针独居石Th -U -Pb化学法定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新的定年方法。它的实施前提是独居石中基本没有普通铅存在 ,除了Th和U衰变过程以外 ,其它因素基本不会改变独居石内的Th/U/Pb之间的比值关系。因此通过独居石内母、子元素定量测量和相关处理后 ,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年龄。选用国际标准的ThO2 、金属U ,PbCrO3和YAG分别作为Th ,U ,Pb和Y 4种元素的标样 ,在JEOL公司生产的JXA 810 0电子探针仪上进行了系统误差和条件试验 ,建立了实验方法。并对已经有较好年龄约束的五台群金刚库组变质泥质岩进行了试用检验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说明此方法可以应用于变质变形定年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JXA-8100电子探针仪 Tn-U-Pb化学法定年 五台山金刚库组 变质年龄
下载PDF
太行山-恒山太古代古老陆块: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树文 李江海 +3 位作者 元明 张健 李秋根 黄雄南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26-833,共8页
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变质地块的构造热演化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及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带、五台群金刚库组高压变质泥质岩的发现表明,可能存在太古代末到古元古代初东部陆块、西部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行山变质地块北段与恒山变质地块... 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变质地块的构造热演化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及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带、五台群金刚库组高压变质泥质岩的发现表明,可能存在太古代末到古元古代初东部陆块、西部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行山变质地块北段与恒山变质地块的地质学、地质年代学、构造热演化和地球化学资料对比反映这两个变质地块在华北地台形成演化早期应为同一构造单元,相当于东部陆块的西部活动陆缘,经历了东部、西部陆块碰撞作用而发生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强烈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代 古老陆块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太行山-恒山-五台山 变质地块 碰撞作用 碰撞造山带
下载PDF
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4
作者 覃小锋 元明 +4 位作者 夏斌 李容森 周府生 胡贵昂 陆国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对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证明,该区存在洋中脊型(MORB)和岛弧型(IAT)两类玄武岩。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含较低的TiO2(0.80%~1.62%,平均值1.50%)和P2O5(0.05%~0.15%,平均... 对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证明,该区存在洋中脊型(MORB)和岛弧型(IAT)两类玄武岩。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含较低的TiO2(0.80%~1.62%,平均值1.50%)和P2O5(0.05%~0.15%,平均值0.13%),轻稀土元素呈亏损—平坦型,具洋中脊玄武岩特征;而IAT型含更低的TiO2(0.47%~1.26%,平均值0.80%)和P2O5(0.04%~0.07%,平均值0.06%),轻稀土元素呈富集型,具岛弧型玄武岩特征。MORB和IAT组合的出现说明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端的广西云开地区在Grenville期(四堡期)可能存在过洋盆,它们很可能代表了Grenville期(四堡期)造山作用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级大陆以前的一个“多岛洋盆”系统,华夏古陆和扬子板块可能在该古洋盆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全球性Grenville期(四堡期)造山运动而发生消减消失后才开始碰撞和造山,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级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中脊型玄武岩 岛弧型玄武岩 Rodinia超级大陆 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 广西
下载PDF
蛇绿岩就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云海 元明 +3 位作者 张克信 王国灿 陈能松 侯光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在对东昆仑蛇绿岩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其它地区资料 ,对蛇绿岩就位机制进行了研究 ,把蛇绿岩就位机制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三种类型 ,并对不同就位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蛇绿岩 就位机制 俯冲刮削拼贴式 仰冲推覆式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mi R-181d与PDCD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安娟 元明 +4 位作者 康倩 王昕 孙伟 晏宇鹏 郑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mi R-181d和PDCD4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 PCR检测6株胃黏膜细胞系中mi R-181d和PDCD4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CD4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i R-181d...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mi R-181d和PDCD4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 PCR检测6株胃黏膜细胞系中mi R-181d和PDCD4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CD4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i R-181d的表达,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PDCD4的表达;采用化学法合成干扰/过表达mi R-181d及构建PDCD4 3'-UTR荧光报告素载体检测mi R-181d对PDCD4的调控。结果 RealtimePCR结果显示miR-181d和PDCD4在胃癌细胞系中存在差异表达;miR-181d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01),PDCD4表达则降低(P<0.05),通过临床相关性分析表明,胃癌血清miR-181d与PDCD4呈显著负相关(R^2=-0.44),并在健康体检者中mi R-181d与PDCD4蛋白呈负相关(R^2=-0.426);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清mi R-181d的表达与吸烟喝酒史呈正相关(P=0.015, P=0.034),而靶基因PDCD4仅与饮酒史相关(P<0.001);ROC分析显示血清mi R-181d与PDCD4用于体外诊断区分肿瘤和健康体检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度。过表达miR-181d于AGS细胞后PDCD4表达下降;反义miR-181d转染BGC823细胞后PDCD4表达增加。双荧光报告系统发现mi R-181d可作用于PDCD4 3'-UTR区。结论在胃癌患者血清中mi R-181d的表达较高,而PDCD4的表达较低,并且miR-181d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DCD43'-UTR区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d PDCD4 胃癌 高原地区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五台山晚太古代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健 刘树文 +3 位作者 元明 李秋根 储著银 杨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五台山晚太古代花岗岩 (~ 2 5 40Ga) ,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成 ,全岩化学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中~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性质 ,LILE富集和高的w(Rb) w(Sr) (即 :Rb Sr)比值 ,相对较低的w(Sr) w... 五台山晚太古代花岗岩 (~ 2 5 40Ga) ,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成 ,全岩化学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中~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性质 ,LILE富集和高的w(Rb) w(Sr) (即 :Rb Sr)比值 ,相对较低的w(Sr) w(Y)、w(La) n/w(Yb) n、w(Nb) w(Ta)和w(Zr) w(Hf)比值 ,右斜式稀土配分模式 ,Nb、Ta、Ti亏损 ,但是它们均表现了NdTDM =2 5 4~ 2 72Ga和明显的正εNd(t)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钙碱性花岗质岩浆形成于晚太古代大洋岛弧环境 ,来源于弧下玄武质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 ,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由于晚太古代洋壳向大洋岛弧俯冲、脱水 ,引起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弧下初生地壳玄武质物质 ,这些弧下玄武质物质在少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太古代花岗岩 地球化学和钕同位素 岩石成因 动力学背景 五台山
下载PDF
部队急进高原过程中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昌娥 单文俊 +7 位作者 武聪 孙言惠 王昕 金鹏 元明 陶玉荣 马贤纵 盛建秋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调查军人在急进高原过程中营养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为指导部队在急进高原过程中合理膳食、提高军人营养水平和高原习服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部自海拔2200 m急进至4500 m的60名青年男性军人为观察对象,分别在海拔2200、4500 m进行... 目的调查军人在急进高原过程中营养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为指导部队在急进高原过程中合理膳食、提高军人营养水平和高原习服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部自海拔2200 m急进至4500 m的60名青年男性军人为观察对象,分别在海拔2200、4500 m进行连续5 d的膳食调查。采用GJB1636A—2016称重法和体格检查法对官兵膳食营养情况、身体状况进行调查。按GJB826B—2010和GJB823B—2016进行膳食质量评价;采用GJB1636A—2016评价上臂肌围;采用握力器所附标准评价握力。抽取受试者空腹全血,进行血样生化检查,依据GJB4126—2000进行评价。结果该部军人在两海拔地区粮谷类、鱼虾类、大豆类、水果类、禽蛋、畜肉、蔬菜出现摄入不足,且缺乏程度随海拔升高而不同程度加剧,个别种类有所改善。海拔2200 m处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1供应不足,海拔4500 m处能量、钙、锌、维生素B1供应不足,其余营养素供应充足。在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中,蛋白质达标,脂肪超出高限,碳水化合物偏低。在4500 m处,体格检查显示上臂肌围、体质指数(BMI)、腰围、体脂率均较2200 m处显著下降。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两海拔高度均在正常范围,但随高度上升显著下降,而血尿酸含量却随海拔增加而显著增高。结论目前高原部队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官兵饮食习惯不良等情况,且随海拔高度上升而营养水平出现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营养调查 体格检查 评价分析
原文传递
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胃肠应激调查与内镜学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昕 马贤纵 +6 位作者 金鹏 元明 许俊锋 何玉琦 康倩 王晓英 盛剑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919-922,942,共5页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胃肠应激反应发生率、相关理化指标和胃镜下的黏膜评价,为高原胃肠应激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月选取格尔木(377人,平均海拔3000 m)、玉树(237人,平均海拔4200 m)地区共614名部队官兵,通过自制《部队官兵...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胃肠应激反应发生率、相关理化指标和胃镜下的黏膜评价,为高原胃肠应激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月选取格尔木(377人,平均海拔3000 m)、玉树(237人,平均海拔4200 m)地区共614名部队官兵,通过自制《部队官兵胃肠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便隐血,分析胃肠症状与Hp感染、便隐血的相关性及对有胃肠应激反应的官兵进行便携式一体化胃镜检查。结果格尔木、玉树两地官兵胃肠应激反应发生率高达50.8%(312/614),其中以腹泻38.4%(236/614)、食欲减退35%(215/614)、腹胀27.9%(171/614)、腹痛17.6%(108/614)、口臭17.6%(108/614)、呕血/便血7.3%(45/614)多见。格尔木地区官兵腹泻[44.6%(168/377)vs 28.7%(68/237)]、口臭[21.5%(81/377)vs 11.4%(27/237)]、呕血/便血[9.3%(35/377)vs 4.2%(10/237)]发生率均高于玉树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地官兵现症Hp平均感染率为49.8%(360/614),其中格尔木地区为49.3%(186/377),玉树地区为50.6%(120/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便隐血检出率为24.9%(153/614),其中格尔木地区官兵为15.4%(58/377),显著低于玉树地区的40.1%(95/237)(P<0.001)。其中212名有胃肠应激症状官兵行胃镜检查发现,均罹患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十二指肠炎性改变,以胃炎、溃疡、黏膜糜烂、出血多见。结论高海拔地区胃肠应激反应发生率高,可引起食欲缺乏、慢性腹胀、腹泻、腹痛等,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高原卫勤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胃肠应激 幽门螺杆菌感染 便隐血 军事人员
下载PDF
多中心临床观察铝碳酸镁四联与铋剂四联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燕 元明 +7 位作者 盛剑秋 朱云清 刘改芳 郭晓峰 范如英 王萍 吴婧 张丽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48-655,共8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铝碳酸镁四联与铋剂四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对象为^(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于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共入组400例,最终符合统计标准的... 目的探讨并比较铝碳酸镁四联与铋剂四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对象为^(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于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共入组400例,最终符合统计标准的患者357例(剔除因个人原因和未按要求服药的14例及失访的29例),其中铝碳酸镁四联组179例,铋剂四联组178例。铝碳酸镁四联组:铝碳酸镁1000 mg tid+雷贝拉唑钠10 mg bid+阿莫西林1000 mg bid+克拉霉素500 mg bid;铋剂四联组:胶体果胶铋300 mg bid+雷贝拉唑钠10 mg bid+阿莫西林1000 mg bid+克拉霉素500 mg bid,疗程均为10 d。治疗结束至少28 d后所有患者均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评估并比较两组H.pylori根除率、症状缓解情况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H.pylori根除率:铝碳酸镁四联组为77.7%,铋剂四联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H.pylori根除失败的单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发现,H.pylori根除率在吸烟者中为71.8%,不吸烟者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症状好转率:铝碳酸镁四联组为88.8%,铋剂四联组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铝碳酸镁四联组对保持胃亚细胞器结构(尤其是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优于铋剂四联组,扫描电镜发现感染H.pylori的胃黏膜组织经根除H.pylori后腺管开口均一,渗出消失,其中铝碳酸镁四联组较铋剂四联组恢复更好(P=0.035)。(4)不良反应发生率:铝碳酸镁四联组为10.6%(19/179),铋剂四联组为27.0%(48/178);单纯因铝碳酸镁四联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比4.5%(8/179),铋剂四联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为21.3%(38/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能影响H.pylori根除疗效;铝碳酸镁四联与铋剂四联根除H.pylori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率更低,可能与铝碳酸镁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感染 幽门螺杆菌 铝碳酸镁 药物组合疗法 根除率
下载PDF
SPAG5在胃癌细胞恶性增殖中的生物学作用
11
作者 庞一丹 刘雅 +4 位作者 陈思嫒 张荆雷 曾今 元明 安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7-1507,共11页
目的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分析SPAG5的表达情况,通过干扰SPAG5分析其在胃癌细胞生长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结合TCGA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分析SPAG5及MKi6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利用胃癌细胞AGS和MGC803进行体外细... 目的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分析SPAG5的表达情况,通过干扰SPAG5分析其在胃癌细胞生长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结合TCGA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分析SPAG5及MKi6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利用胃癌细胞AGS和MGC803进行体外细胞生物学实验,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和干扰组,采用慢病毒干扰,其中空白对照转染shCtrl,干扰组转染shSPAG5。通过Celigo、MTT和克隆形成实验、凋亡检测分析敲减SPAG5基因后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Proteinatlas数据库、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发现SPAG5在胃癌中高表达,KM-plot及GEPIA数据库分析SPAG5在肺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宫颈癌、膀胱癌中高表达,免疫组化发现SPAG5在胃癌中高表达(P<0.001),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共聚焦证明SPAG5与MKi67存在显著相关性(R=0.393,P<0.001)。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PAG5在MKN74、BGC823、MGC803、SGC7901和AGS等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P<0.01)。敲减SPAG5后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Celigo、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敲减SPAG5抑制胃癌细胞增殖(P<0.01),流式凋亡分析发现敲减SPAG5促进胃癌细胞凋亡(P<0.001)。结论SPAG5和M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干扰SPAG5基因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SPAG5与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成为胃癌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G5 胃癌 MKi67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英夫利昔在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燕 元明 +5 位作者 陆晓娟 范如英 范鑫 王艺霖 李世荣 盛剑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目的评价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对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UC住院患者36例,均接受IFX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为难治性UC(合并... 目的评价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对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UC住院患者36例,均接受IFX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为难治性UC(合并肠外表现5例),3例合并特殊肠外表现(2例合并肛周脓肿,1例合并强直性脊柱炎)。IFX治疗后,13例临床缓解(3例黏膜愈合),16例有效,7例无效。IFX治疗总有效率为80.6%,缓解率为36.1%;8例合并肠外表现者中,5例肠外症状得到改善,有效率为62.5%。观察期间未发生IFX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FX对难治性UC及合并肠外表现UC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昔单抗 溃疡性结肠炎 激素依赖 激素抵抗 肠外表现
下载PDF
结肠镜随访对中国林奇综合征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结直肠癌及肠外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丽君 康倩 +9 位作者 金鹏 杨浪 元明 李娜 赵晓军 苏惠 陆晓娟 李爱琴 王海红 盛剑秋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我国林奇综合征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分析50个林奇综合征家系中的194例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行结肠镜复查的随访监测结果,随访时间为2001年4月至2016年11月。比较规律随访组... 目的探讨对我国林奇综合征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分析50个林奇综合征家系中的194例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行结肠镜复查的随访监测结果,随访时间为2001年4月至2016年11月。比较规律随访组(每次结肠镜复查时间均在2年内)123例和未规律随访组(每次结肠镜复查时间均〉2年)71例患者进展期腺瘤与结直肠癌检出率及5年、10年生存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检验。 结果未规律随访组结直肠癌患病率高于规律随访组[57.7%(41/71)比22.8%(2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P〈0.01)。未规律随访组结直肠癌患者平均诊断年龄小于规律随访组[(45.3±1.9)岁比(48.7±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1)。规律随访组中28.6%(8/28)的结直肠癌为中晚期癌(TNM Ⅲ期和Ⅳ期),未规律随访组中73.2%(30/41)为中晚期癌,两组病理分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32)。规律随访组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96.2%、85.1%)分别高于未规律随访组(46.3%、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14.80,P均〈0.05)。未规律随访组进展期腺瘤发生率高于规律随访组[49.3%(35/71)比18.7%(2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0,P〈0.05)。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结直肠癌或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高于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未携带者[85.4%(35/41)比14.6%(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 结论规律的结肠镜随访监测可降低林奇综合征家系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结直肠癌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5年、10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存活率 LYNCH综合征 随访
原文传递
阶梯式高原驻训负性情绪评估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昕 元明 +5 位作者 马贤纵 王晓英 金鹏 刘昌娥 陶玉荣 盛剑秋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索某炮兵旅官兵阶梯式高原驻训时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GAD-7焦虑与PHQ-9抑郁国际量表调查2019年4月至9月阶梯式进驻高原(从海拔800~2200 m驻训3个月后转入4500 m)训练1个月后的357名官兵的负性情绪评分,采用SPSS 22.0... 目的探索某炮兵旅官兵阶梯式高原驻训时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GAD-7焦虑与PHQ-9抑郁国际量表调查2019年4月至9月阶梯式进驻高原(从海拔800~2200 m驻训3个月后转入4500 m)训练1个月后的357名官兵的负性情绪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357/357)。驻训期间,357名官兵中无抑郁、焦虑者占81.8%(292/357),焦虑者占2.5%(9/357),抑郁者占7.6%(27/357),合并焦虑和抑郁者占8.1%(29/35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增大(P=0.022)和已婚状态(P=0.002)与焦虑状态密切相关;但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无影响焦虑或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原驻训官兵的负性情绪较之前报道有所好转。采用GAD-7和PHQ-9量表筛查负性情绪简单实用,对指导病情评估与处理,提高驻训部队官兵的心理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军事人员 急进高原 阶梯式驻训 军事心理学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损伤后修复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郭红伟 倪小涵 +1 位作者 元明 程艳丽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阐明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预测阿司匹林作用的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参与胃黏膜修复的相关基因,对二...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阐明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预测阿司匹林作用的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参与胃黏膜修复的相关基因,对二者进行交集靶点的筛选,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的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核心靶点进行GO、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阿司匹林相关人胃黏膜病变中核心基因的表达。结果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损伤后修复的交集靶点共56个,其中包括核心靶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PI网络图显示PCNA主要与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CCNA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等相互作用。KEGG通路分析发现PCNA参与的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细胞周期、DNA复制等。GO富集显示交集核心靶点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PCNA主要的分子功能包括与受损的DNA结合、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结合等,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包括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负调控、细胞对过氧化氢的反应和DNA复制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验证,阿司匹林相关人胃黏膜病变组织中PCNA表达上调(Z=3.974,P<0.001),且PCNA在阿司匹林相关浅表活动性胃炎和溃疡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组(H=13.935,P=0.001)。结论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损伤后的修复过程需要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参与,其中核心靶点蛋白PCNA与CCNA2、HDAC1等相互作用参与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损伤后的修复,且这种修复机制在阿司匹林相关浅表活动性胃炎和胃溃疡病变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伤 黏膜修复 网络药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辨治青斑样血管病1例及综述探讨
16
作者 苟津铭 白云静 元明 《新疆中医药》 2023年第1期63-65,共3页
基于黄帝内经指导思想,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与“脾不统血”的角度辨证施治青斑样血管病1例。记述该病例病情变化中的中医思辨与实践过程,详细分析疾病诊断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各阶段的治则治法以及遣方用药原则。青斑样血管病... 基于黄帝内经指导思想,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与“脾不统血”的角度辨证施治青斑样血管病1例。记述该病例病情变化中的中医思辨与实践过程,详细分析疾病诊断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各阶段的治则治法以及遣方用药原则。青斑样血管病的病因病机符合内经理论,提示可以运用内经理论对青斑样血管病进行有效的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斑样血管病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黄帝内经 个案报道
下载PDF
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CCl_(4)诱导大鼠急性肝肾损伤的微生态靶点研究
17
作者 张辰 谢惠 +4 位作者 陶玉荣 韦攀健 王子宇 顾勐 元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7-192,196,共7页
目的 探索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MSCs)静脉注射对CCl_(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肠道微生态改变。方法 健康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健康组(8只,经腹腔注射橄榄油溶液3 ml... 目的 探索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MSCs)静脉注射对CCl_(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肠道微生态改变。方法 健康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健康组(8只,经腹腔注射橄榄油溶液3 ml/kg)、CCl_(4)组(8只,经腹腔注射50%CCl_(4)橄榄油溶液,3 ml/kg)和HUMSCs治疗组(8只,在CCl_(4)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1×10^(6)HUMSCs/ml,每周干预2次,连续干预3周)。3周后处死大鼠,称重肝肾组织,检测肝肾生化指标,并进行肝肾组织的病理学评估和Illumina高通量肠道微生态分析。结果 造模后3周,CCl_(4)组肝肾功能异常升高,HUMSCs治疗后可以显著改善肝肾功能,病理染色提示CCl_(4)组肝脏出现脂肪空泡化结构,肾脏出现肾小球萎缩和肾小管扩张,二者均呈现一定的纤维化改变,HUMSCs治疗组可以显著减轻上述的病理改变。肠道微生态结果发现,HUMSCs干预可以增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真细菌属(Eubacterium)和颤螺菌属(Oscillospira)等益生菌的丰度。结论 CCl_(4)暴露后可以诱导大鼠出现急性肝肾损伤,而HUMSC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肝肾组织,这可能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态密切相关,也为干细胞制剂的微生态靶点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损伤 四氯化碳 肠道微生态 纤维化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大蒜素对胃癌细胞化疗增敏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浩冉 元明 张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1248-1255,共8页
背景研究报道大蒜素(diallyl trisulfide, DATS)可以促进胃癌细胞(gastric cancer cells, GCC)中期阻滞,我们研究发现DATS引起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 CCNB1)表达增加,而多数报道CCNB1在药物处理后中期阻滞阶段表达降低,也有少数报... 背景研究报道大蒜素(diallyl trisulfide, DATS)可以促进胃癌细胞(gastric cancer cells, GCC)中期阻滞,我们研究发现DATS引起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 CCNB1)表达增加,而多数报道CCNB1在药物处理后中期阻滞阶段表达降低,也有少数报道过表达CCNB1可以促进肿瘤的化疗敏感性,因此DATS是否可以通过CCNB1的过表达促进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OC)对GCC的敏感性.目的研究DATS对GCC化疗药物DOC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BGC823细胞进行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蒜素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情况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技术分析对照组、DATS组、DOC组、DATS+DOC组各组中BGC823细胞的增殖以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CCNB1的表达水平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判断CCNB1在DATS介导的化疗增敏效应中的作用.结果DATS具有抑制BGC823细胞增殖的作用,其25μmol/L DATS作用12h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DATS作用于BGC823细胞过程中诱导CCNB1表达增加;DOC组、DATS组和联合组BGC823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CCNB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作用分别显著高于DOC组与DAT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TS可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DATS可以协同增加GCC对DOC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CCNB1的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癌BGC823细胞 多西紫杉醇 细胞周期
下载PDF
HIF-1?在高原地区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安娟 康倩 +3 位作者 元明 孙伟 王昕 祁玉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04-411,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a)在高原地区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表达与胃黏膜恶变过程中的临床联系及预后评价.方法利用RT-PCR检测7株胃癌细胞系及其27对胃癌和配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a的表达;进一步利...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a)在高原地区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表达与胃黏膜恶变过程中的临床联系及预后评价.方法利用RT-PCR检测7株胃癌细胞系及其27对胃癌和配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a的表达;进一步利用组织微阵列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7例萎缩性胃炎,34例胃黏膜肠化组织,146例胃癌和5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a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HIF-1a在7株胃癌细胞系存在差异表达.同时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66.6%(18/2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4.8%(4/27)(P<0.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IF-1a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6.3%(15/57);萎缩性胃炎组织为64.8%(24/37);肠化生组织为61.7%(21/34);胃癌组织为56.8%(83/146).并且HIF-1a的表达与年龄相关(P<0.05),而与性别、胃癌的分化程度、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等无关.Kaplan-Meier法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HIF-1a高表达是术后胃癌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P<0.001),RR=3.229(95%CI:2.024-5.151).结论HIF-1a表达在胃黏膜恶变过程中表达增加,并且与高原地区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癌前病变 胃癌 预后 高原地区
下载PDF
数据不协调时独居石EPMA CHIME定年计算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勤燕 陈能松 元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5-860,共6页
Th-U-Pb系统数据不协调是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定年(EPMA CHIME Dating)中一种很常见的问题。独居石矿物产生数据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包括:1)蚀变或重结晶造成的铅丢失;2)不同年龄域在空间上的重叠或者存在于很小颗粒上的小年龄域。独居石EPM... Th-U-Pb系统数据不协调是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定年(EPMA CHIME Dating)中一种很常见的问题。独居石矿物产生数据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包括:1)蚀变或重结晶造成的铅丢失;2)不同年龄域在空间上的重叠或者存在于很小颗粒上的小年龄域。独居石EPMA年龄必大于U等于0时的极端情况给出的值,即当U为0时,EPMA CHIME年龄给出的是^(208)Pb/^(232)Th年龄,这是测量区域内最老年龄的下限。当Th为0时,EPMA CHIME年龄值介于^(206)Pb/^(238)U和^(207)Pb/^(235)U年龄值之间,这是EPMA法所能得到的最老年龄的上限。分析表明,当独居石EPMA数据出现不协调时,传统等时线方法计算的年龄值误差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数据不协调情况下的优化算法。该算法考虑了测量误差,并根据剩余铀的总量剔出大的离散数据。利用已公开的数据进行算法对比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EPMA CHIME定年 数据不协调 年龄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