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南地区大冰雹超级单体演变的双偏振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魏鸣 +3 位作者 郭丽君 阮悦 罗昌荣 巫凌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08-1620,共13页
通过研究大冰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特征、动力及云物理结构的演变,可了解大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并获得与大冰雹形成、生长相关的相关征兆偏振特征,进而提升对大冰雹超级单体的预警能力。利用厦门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结合双雷达风场反... 通过研究大冰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特征、动力及云物理结构的演变,可了解大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并获得与大冰雹形成、生长相关的相关征兆偏振特征,进而提升对大冰雹超级单体的预警能力。利用厦门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结合双雷达风场反演和粒子相态识别算法对2019年4月22日发生在闽南地区一次导致大冰雹的超级单体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差分反射率因子(Z dr)大值区位于三体散射(TBSS)的起始位置及反射率因子(Z h)强中心的远端。同时,TBSS中的相关系数(CC)较低,TBSS的偏振特征有助于识别高空中的大冰雹。大冰雹区表现出高Z h和低Z dr的偏振特点,随着大冰雹降落融化,其表面存在外包水膜现象使得大冰雹周围的Z dr增大,CC减小。在超级单体低层的Z h强中心内存在一个差分相位常数(K dp)增大的区域,被称为K dp足。K dp对大冰雹较不敏感,是冰雹融化的较好指标。因此,K dp足可用于指示由冰雹融化导致的下沉气流区。在水平风场上存在明显的双涡旋结构。双涡旋结构有助于超级单体的发展及大冰雹的循环增长。在中气旋的东北侧,存在一个中等强度Z h、低Z dr、高CC的区域,被称为霰带。粒子相态识别算法显示霰带中主要的水凝物为霰。由于靠近中气旋,部分霰作为雹胚被卷入上升气流中。基于上述分析给出大冰雹超级单体的偏振特征和三维风场结构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大冰雹 超级单体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 粒子相态分类
下载PDF
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蒋璐璐 +4 位作者 魏鸣 罗昌荣 高丽 郑秀云 彭婕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100,共15页
为分析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特征及其动力和云物理结构,利用厦门海沧双偏振雷达数据及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和粒子相态识别等技术,对2018年5月7日发生在闽南地区的一次导致特大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分析,... 为分析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特征及其动力和云物理结构,利用厦门海沧双偏振雷达数据及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和粒子相态识别等技术,对2018年5月7日发生在闽南地区的一次导致特大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相关系数小值区出现在有界弱回波区和钩状回波之前,可指示低层上升气流的位置.(2)在前侧下沉气流南侧的反射率因子梯度大值区附近,存在一个浅薄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差分反射率因子弧),其形态与超级单体的发展程度有关.在本次过程中差分反射率因子弧先于钩状回波和中气旋出现,对超级单体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指示性.(3)在中层的融化层上,差分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和相关系数小值区呈环形围绕在上升气流周围.差分反射率因子环和相关系数环对确定中层上升气流的位置具有指示意义.(4)差分反射率因子柱位于有界弱回波区的上方,并位于主上升气流附近,在仅有单部雷达进行观测时,差分反射率因子柱可用于识别主上升气流的位置.(5)差分相位常数柱主要由大量混合相态水凝物造成,其位置与地面雨强中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强降水超级单体 风场反演 粒子相态识别
下载PDF
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降雹演化机制及双偏振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高丽 +1 位作者 蒋璐璐 翁之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2019年3月21日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导致浙江省中部多个县(市)降雹,为了研究超级单体得以长时间维持的环境背景及其云物理特征,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宁波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粒子相态识别算法,对此次过程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019年3月21日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导致浙江省中部多个县(市)降雹,为了研究超级单体得以长时间维持的环境背景及其云物理特征,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宁波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粒子相态识别算法,对此次过程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前、850 hPa切变线附近和地面冷锋为超级单体提供了合适的环流背景;风暴传播区域对流有效位能的增加、风暴承载层的平均风向与风暴移动方向相近、风速大、对流风暴沿地面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区向东传播及沿海强垂直风切变,导致中气旋旋转速度和旋转厚度的增加,这些都是对流风暴长时间维持的原因。通过此次降雹单体风暴结构分析发现:整个生命史对流发展非常旺盛,最大反射率维持在60 dBz以上,风暴顶维持在8 km以上,风暴质心高度出现的三次明显波动,对应三次降雹过程。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跃增量虽不及传统指标,但结合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密度(VILD)、VIL最大值及最大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对冰雹业务预报有指示作用。通过降雹单体双偏振特征分析发现:冰雹下落过程中的翻滚现象,导致差分反射率(Z_(dr))值接近0 dB,水平和垂直偏振波差异导致三体散射特征(TBSS)根部Z_(dr)大值区的出现;冰雹降落融化产生的外包水膜现象,使其Z_(dr)值增大,相关系数(CC)值减小;通过偏振参数Z_(dr)和CC特征,有助于识别高空大冰雹;超级单体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附近的Z_(dr)柱不仅可指示上升运动,同时对降雹单体不同的成长阶段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长生命史 双偏振雷达 粒子相态识别
下载PDF
基于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的雹暴偏振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高丽 +2 位作者 魏鸣 蒋璐璐 蔡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为了研究雹暴的偏振特征及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使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所观测到的46例冰雹数据,对其中反复出现的3种偏振特征:冰雹在各高度层的偏振参数特征、差分反射率因子柱、三体散射偏振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3种偏振特征大、... 为了研究雹暴的偏振特征及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使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所观测到的46例冰雹数据,对其中反复出现的3种偏振特征:冰雹在各高度层的偏振参数特征、差分反射率因子柱、三体散射偏振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3种偏振特征大、小冰雹事件的差异。结果表明:(1)大冰雹的水平反射率因子中位数要高于小冰雹,二者的水平反射率因子分布存在较大重合区域。(2)冰雹偏振参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融化层之下,相较于小冰雹,大冰雹具有更低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和相关系数。(3)所有雹暴的差分反射率因子柱最大伸展高度均超过−10℃层,有83%的大冰雹事件其差分反射率因子柱最大伸展高度可超过−20℃层;在小冰雹事件中这一比例仅为46%。(4)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高度的演变对于雹暴的发展具有预示性,特别是在持续降雹过程中,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再度发展预示着雹暴的再次增强。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高度的极值相对于降雹具有时间提前量,在大冰雹事件中这一提前量的中位数为24 min,而在小冰雹事件中这一数值为11 min。(5)三体散射的偏振特征有助于识别高空的冰雹,尤其是当冰雹核的后侧存在其他降水回波时。在所统计的19例大冰雹事件中均发现三体散射偏振特征。在小冰雹事件中同样可发现三体散射偏振特征,出现比例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冰雹 偏振特征
下载PDF
一次冬季冰雹的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江慧远 魏鸣 +3 位作者 张深寿 罗昌荣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5-762,共8页
为研究双偏振雷达资料在冬季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利用厦门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16年12月21日福建漳州冰雹的回波特征。发现在降雹过程中,最强回波达69 dBZ,三体散射回波径向长度达16 km,旁瓣回波切向宽达20 km,低层的钩状回... 为研究双偏振雷达资料在冬季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利用厦门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16年12月21日福建漳州冰雹的回波特征。发现在降雹过程中,最强回波达69 dBZ,三体散射回波径向长度达16 km,旁瓣回波切向宽达20 km,低层的钩状回波与入流缺口明显;冰雹区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 dr和差分相位常数K dp数值小,冰水混合区的相关系数ρhv较低。分析表明:此冰雹个例并非典型的超级单体,但存在超级单体的部分偏振回波特征,回波前侧下沉气流存在Z dr弧,可延伸到中层,在入流缺口和后侧下沉气流处,Z dr柱和K dp柱成对出现,中层存在CC的低值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S波段 冰雹 偏振参数 回波特征
下载PDF
FY-4闪电资料在厦门强降水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晓芸 魏鸣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2-1090,共9页
FY-4上的闪电成像仪(Lightning Mapping Imager,LMI)从静止轨道平台对视场覆盖范围内的闪电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观测,闪电资料为监测预警强对流天气提供了重要信息。为研究FY-4闪电资料监测预警强对流的能力,以2018年5月7日厦门暴雨为研究... FY-4上的闪电成像仪(Lightning Mapping Imager,LMI)从静止轨道平台对视场覆盖范围内的闪电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观测,闪电资料为监测预警强对流天气提供了重要信息。为研究FY-4闪电资料监测预警强对流的能力,以2018年5月7日厦门暴雨为研究个例,利用FY-4闪电资料、FY-4亮温资料、厦门市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地面闪电定位网监测数据,研究闪电数据在强降水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FY-4闪电资料与地基闪电进行数据融合,有效减少了天基与地基闪电产品各自数据的不完整性、不确定性和误差;闪电的移动轨迹与对流云团的移动轨迹相符,且在云团移动轨迹的前方;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和深对流内,闪电强度较强;闪电强度与雨强成正比,且闪电频数峰值多出现在降水峰值前45 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静止卫星 闪电成像仪 闪电强度 强降水 数据融合
原文传递
福建冰雹云三维闪电及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阮悦 黄慧琳 +2 位作者 魏鸣 陈秋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为了深入认识冰雹云中闪电的演变特征及云物理机制,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资料,结合S波段双偏振雷达、地面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方法,对福建2017—2020年31个冰雹单体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前闪电频数峰值约有2/3在50... 为了深入认识冰雹云中闪电的演变特征及云物理机制,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资料,结合S波段双偏振雷达、地面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方法,对福建2017—2020年31个冰雹单体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前闪电频数峰值约有2/3在50次·(6 min)^(-1)以上,80%冰雹云地面降雹出现在闪电峰值后的3~25 min;降雹前总闪电频数出现跃增,70%雹暴单体频数平均递增率达4次·min^(-1)以上,闪电快速跃增提前于降雹前6~40 min;云闪频数在成熟阶段最多,发展阶段最少;冰雹单体三个阶段云闪集中分布在2~6 km高度层;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相关系数(CC)等参数及粒子相态识别分析表明雹云降雹前融化层以上由冰雹和霰组成,融化层下由干、湿冰雹和雨粒子组成,低层则主要由湿冰雹和中大雨粒子组成;闪电频数、正地闪或正云闪占比率与回波强度、最强回波高度、强回波伸展高度呈正相关。结合了闪电资料与双偏振雷达参量,为识别冰雹云体演变及雷电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三维闪电 双偏振雷达 识别预警
下载PDF
协同护理医护一体化策略在小儿肾积水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魏平珠 李钗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结合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小儿肾积水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围术期肾积水患儿100例作。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结合医护一体化...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结合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小儿肾积水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围术期肾积水患儿100例作。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结合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结合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小儿肾积水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加以运用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医护一体化 肾积水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多元固体废弃物颗粒微波辅助热解过程的多场耦合分析
9
作者 苗晖 +7 位作者 付祎帅 陈育彤 王紫薇 崔洋怡 刘宇晨 李新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6,24,共7页
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多元固体废弃物颗粒的微波辅助热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多元颗粒组成、不同颗粒粒径对热解过程中的电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多元颗粒组成在热解过程中会对温度场造成显著... 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多元固体废弃物颗粒的微波辅助热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多元颗粒组成、不同颗粒粒径对热解过程中的电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多元颗粒组成在热解过程中会对温度场造成显著影响,且不同颗粒间存在界面极化效应,接触面电场强度及加热速率都显著大于其余界面,有利于提高多元固体废弃物颗粒的介电损耗能力,增强多元固体废弃物颗粒对微波的吸收效率.而颗粒粒径对腔体电场强度及分布影响较小,增大颗粒的粒径会降低颗粒的升温速率.通过验证实验(微波功率800 W,加热时间240 s)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升温速率结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此外,实验多元固体废弃物颗粒微波辅助热解产物为热解气(54.6 wt%)、热解油(26.0 wt%)以及热解炭(22.4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热解 多元颗粒 固体废弃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先天性肾积水手术患儿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康复进程、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平珠 +2 位作者 李钗 黄梅 江炳楠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先天性肾积水是多见于婴幼儿、儿童的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显示,在出生后的持续性新生儿肾积水中约有44%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引起,另外,输尿管末端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路上皮和神经源性膀胱均是引起该疾病的原因[1].对于病... 先天性肾积水是多见于婴幼儿、儿童的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显示,在出生后的持续性新生儿肾积水中约有44%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引起,另外,输尿管末端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路上皮和神经源性膀胱均是引起该疾病的原因[1].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自愈,而病情严重者可能引起尿毒症或者并发高血压,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于2020年用于先天性肾积水的治疗中,凭借其手术操作更精确,创伤更小,手术视野角度更放大,减少手部震颤等优点获得了医疗工作者的认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神经源性膀胱 医疗工作者 快速康复护理 手术视野 尿路上皮 康复进程
下载PDF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和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23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和护理办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44例,回顾性分析分析该组患儿的抢救经过和护理措施。结果 (1)抢救前,患儿的空腹血糖为(25.2±3.8)mmol/L,经抢救... 目的探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和护理办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44例,回顾性分析分析该组患儿的抢救经过和护理措施。结果 (1)抢救前,患儿的空腹血糖为(25.2±3.8)mmol/L,经抢救和护理干预,所有患儿的病情均明显好转,空腹血糖含量降低至(9.2±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上述患儿住院时间(10.2±2.3)d,住院费用(5 929.6±425.3)元;餐后血糖达标时间(7.1±1.0)d,尿酮恢复时间(11.1±2.4)d,pH值恢复时间(3.3±0.9)d;上述44例患儿,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2.3%。结论经抢救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病情,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抢救 临床护理
下载PDF
不同尺寸冰雹S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量特征统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举秀 +1 位作者 魏鸣 顾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冰雹大小影响天气灾害的程度,为发展基于双偏振参量识别冰雹大小的算法,筛选了2019年、2020年山东省发生的33例冰雹事件,依据我国冰雹等级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小冰雹、大冰雹、特大冰雹,基于湿球0℃及冰雹融化特性确定了7个高度层,探讨了... 冰雹大小影响天气灾害的程度,为发展基于双偏振参量识别冰雹大小的算法,筛选了2019年、2020年山东省发生的33例冰雹事件,依据我国冰雹等级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小冰雹、大冰雹、特大冰雹,基于湿球0℃及冰雹融化特性确定了7个高度层,探讨了3类冰雹在不同高度层的双偏振参量分布特征,并获得了冰雹的偏振参量阈值。研究表明:在相同高度,冰雹越大雷达水平反射率因子Z_(h)中位数越大、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中位数越小且基本为正值,但在-10~-20℃层,大冰雹的Z_(dr)中位数易呈现负值;相关系数CC中位数随冰雹增大或高度降低而减小,但特大冰雹在0℃层到H0℃-1 km(0℃层下1 km)之间由于融化比例较小CC反而会稍大;冰雹差分相移率K_(DP)中位数在0℃层以上为0°/km左右,在0℃层以下随高度降低冰雹融化而增加;大冰雹或特大冰雹基本特征是Z_(h)大、CC小、Z_(dr)小,CC可低至0.7以下,所有冰雹的Z_(dr)、K_(DP)可出现负值,小冰雹Z_(dr)大于0 dB的情况较多,特大冰雹Z_(dr)接近0 dB;-20℃层以上的Z_(h)、0~-20℃层的CC和Z_(h)、0℃层以下的CC、Z_(h)、Z_(dr)对冰雹大小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双偏振雷达 冰雹偏振特征 冰雹大小识别 冰雹融化特性 偏振参量阈值
下载PDF
微波响应型CMF@CoS_(2)/MoS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用于木质素蒸气的催化重整
13
作者 付祎帅 +5 位作者 苗晖 陈育彤 崔洋怡 王紫薇 肖国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03,共8页
本研究以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NH_(4))_(3)[CoMo6O_(24)H_(6)]·6H_(2)O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微波响应型CMF@CoS_(2)/MoS_(2)催化剂.当微波频率为2.45 GHz时,催化剂拥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介电损耗正切角值0.23),证明了... 本研究以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NH_(4))_(3)[CoMo6O_(24)H_(6)]·6H_(2)O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微波响应型CMF@CoS_(2)/MoS_(2)催化剂.当微波频率为2.45 GHz时,催化剂拥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介电损耗正切角值0.23),证明了其拥有优异的微波响应能力.木质素蒸气微波辅助催化解聚(MACD)实验表明,CMF@CoS_(2)/MoS_(2)显著提高了单酚产率(59.30%)和苯酚选择性(24.69%).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表明,CMF@CoS_(2)/MoS_(2)由于其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够通过“热点效应”增强局部反应温度,使木质素蒸气(570℃)吸附于高温CoS_(2)/MoS_(2)活性组分(910℃)表面进一步促进其催化重整.本工作开发的新型微波响应型CMF@CoS_(2)/MoS_(2)催化剂为从木质素炼制高价值酚类平台化合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微波 单酚 苯酚 催化剂
原文传递
泰山一次强雹暴微物理特征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观测分析
14
作者 夏凡 吴举秀 +1 位作者 申高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9-1141,共13页
为了研究雹暴的微物理特征,利用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结合粒子相态分类算法,对2020年6月1日发生在泰山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雹暴云影响泰山站时附近区域雷达参量、水凝物粒子、降水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雹暴... 为了研究雹暴的微物理特征,利用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结合粒子相态分类算法,对2020年6月1日发生在泰山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雹暴云影响泰山站时附近区域雷达参量、水凝物粒子、降水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雹暴云前缘开始影响泰山站时,反射率因子(ZH)梯度大值区紧邻泰山站,与差分反射率(ZDR)弧位置大致重合,此处主要为大滴粒子,由上空霰粒子融化形成;雨滴谱为双峰结构,对降水贡献较大的为2~3 mm粒子。当雹暴云主体影响泰山站时,其前侧径向出现三体散射,上空出现悬垂回波,泰山站附近区域主要识别为雹粒子;泰山站南侧出现有界弱回波,该处辐合升运动增强,被ZDR大值半环绕,主要分布大滴与雹粒子,夹杂霰与湿雪粒子;归一化等高频率(CFAD)显示冰相过程增强;-10℃层以下雹粒子主要由-10~0℃层的霰粒子凇附上升气流携带的大滴与中小雨粒子形成,这些粒子无法下落碰并形成尺寸较大的降水粒子,雨滴谱变为单峰结构,对降水贡献最大的为14~16 mm粒子。雹暴云主体离开泰山站,CFAD显示冰相过程减弱,冰晶凇附过冷云滴转化成霰的效率降低,泰山站上空识别出大量的冰晶与干雪粒子,出现层状云降水特征;雨滴谱再次变为双峰结构,第二峰值为2~3 mm粒子,对降水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云 双偏振雷达 雨滴谱 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双偏振雷达水凝物分类算法优化及在雹暴云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凡 龚佃利 +1 位作者 史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3-1358,共16页
为提升我国多普勒双偏振雷达水凝物分类的应用水平,在美国强风暴实验室(NSSL)研发的水凝物分类算法(HCA)基础上,通过增加冰雹区与三体散射区水凝物类型的订正识别、选用数值模式温度分析场识别融化层、引入水凝物类型垂直分布限制条件等... 为提升我国多普勒双偏振雷达水凝物分类的应用水平,在美国强风暴实验室(NSSL)研发的水凝物分类算法(HCA)基础上,通过增加冰雹区与三体散射区水凝物类型的订正识别、选用数值模式温度分析场识别融化层、引入水凝物类型垂直分布限制条件等,建立了优化方法(HCA-Opt)。利用HCA-Opt分析了2021年7月9日济南市章丘区一次雹暴云的水凝物分布特征,对冰雹落区与水凝物分类结果进行比对检验,得到如下主要结论:HCA-Opt可以正确识别冰雹与三体散射区的水凝物类型,修正了HCA将其识别为地物的问题;HCA-Opt利用模式温度分析场可准确识别融化层高度,解决了强对流天气下HCA使用的融化层自动识别算法(MLDA)无法有效识别融化层的缺陷;与HCA相比,HCA-Opt识别的水凝物在垂直分布上更加合理。HCA-Opt给出的水凝物分类结果较好描述了雹暴初生、降雹不同阶段的水凝物空间分布,初步揭示了不同高度水凝物粒子相态转化特征。HCA-Opt识别的水凝物分类中,中(小)雨与霰的可信度最高,冰晶与湿雪的可信度较低,且容易与干雪混淆;总体而言,HCA-Opt提高了水凝物分类识别技巧,对冰雹预警和落区判别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和业务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水凝物分类 HCA优化 雹暴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患儿66例围手术期护理
16
作者 黄梅 +1 位作者 林焰婷 魏平珠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75-176,共2页
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经典术式,开放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恢复慢.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小儿外科的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 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经典术式,开放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恢复慢.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小儿外科的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逐渐应用于小儿UPJO的治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机器人手术系统 小儿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切口 达芬奇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方案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Lich-Gregoir输尿管再植术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
17
作者 江炳楠 蔡珠凤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65-167,共3页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re flux,VUR)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之一,其发病率为0.4%~1.8%[1-2].目前临床上的观点是,对于高级别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因进行性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和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re flux,VUR)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之一,其发病率为0.4%~1.8%[1-2].目前临床上的观点是,对于高级别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因进行性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和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逐渐下降,需首选手术治疗[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泌尿系统感染 护理方案 加速康复理念 输尿管再植术 围手术期 肾功能
下载PDF
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湍流结构的双偏振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举秀 魏鸣 +1 位作者 刁秀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对流风暴通过湍流实现动量的传输,因此深入认识强对流风暴湍流结构的回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注5 m·s^(-1)以上的速度谱宽,对比分析了两次具有不同中气旋强度的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湍流强度,揭示了气流结构和湍流增强的关系... 对流风暴通过湍流实现动量的传输,因此深入认识强对流风暴湍流结构的回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注5 m·s^(-1)以上的速度谱宽,对比分析了两次具有不同中气旋强度的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湍流强度,揭示了气流结构和湍流增强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降雹超级单体在强上升气流区可存在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湍流,阵风锋触发的超级单体在入流路径上也出现中等强度的谱宽,指示了较强湍流存在的可能。(2)超级单体内部湍流较强的地方在速度大切变区,通常速度切变强度较大的区域具有较强湍流,具有中等强度中气旋的超级单体最大谱宽约10 m·s^(-1),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在1 dB之内,回波强度超过35 dBZ,差分相移率KDP较大;具有强中气旋的超级单体强湍流区主要位于ZDR柱上部正负速度交会处,在中气旋附近谱宽高达16.5 m·s^(-1),靠近强回波核心一侧含有较多过冷水,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在0.96左右,KDP较大,另一侧回波强度稍低,CC低至0.85,KDP在0(°)·km^(-1)左右,存在霰粒子与上升气流带来的大雨滴。这些强湍流区域指示了动量传输的路径。(3)超级单体风暴上部具有最强湍流,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都很强,靠近下沉气流的地方湍流更强,可能和风的水平切变有关,强中气旋风暴下沉气流区谱宽高达17.5 m·s^(-1),其ZDR稍高于上升气流的,并且KDP为负值,上升气流KDP、ZDR分别在0(°)·km^(-1)、0 dB左右,具有中等强度中气旋的风暴则谱宽增大较小。强中气旋超级单体内具有更大湍流增强,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强风暴的湍流结构和动量传输提供了双偏振雷达的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谱宽 湍流 双偏振特征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南昌市城市扩张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哲宇 黄庭 +3 位作者 向京 张湘 吴代赦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8-595,共8页
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南昌市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通过选取1989—2015年间6期遥感影像,运用监督分类法将土地类型进行5类划分,评估各阶段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南昌城市扩张的驱动因... 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南昌市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通过选取1989—2015年间6期遥感影像,运用监督分类法将土地类型进行5类划分,评估各阶段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南昌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南昌城市建设规模显著扩大,建设用地逐年增加,2015年面积约为1989年的2.3倍。自2000年,南昌市城市扩张速度趋于平缓、扩张强度降低,扩张模式由外延式逐渐转变为填充式。从空间格局上看,南昌市城区仍在不断扩张,但建成区规模趋于稳定并相对集中,城市边界愈加整齐规则。南昌城市中心发生迁移,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了近4268.9 m。从城市扩张驱动力分析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是导致南昌市城市扩张的第一驱动力,除此之外,工业产值比重、人口、国家宏观政策、地理特征和交通也是城市扩张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空间格局 STIRPAT模型 南昌 GIS
下载PDF
改性沸石负载纳米β-FeOOH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玉彬 +3 位作者 黄保军 贾剑平 王益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恒温水浴法制得纳米β-Fe OOH,将其负载在改性沸石(SMZ)上制得复合材料β-Fe OOH/SMZ。用β-Fe OOH/SMZ吸附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 H、初始Cr(Ⅵ)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Fe OOH/... 采用恒温水浴法制得纳米β-Fe OOH,将其负载在改性沸石(SMZ)上制得复合材料β-Fe OOH/SMZ。用β-Fe OOH/SMZ吸附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 H、初始Cr(Ⅵ)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Fe OOH/SMZ对Cr(Ⅵ)的最佳吸附时间为5 h,适宜的溶液p H为6.0;随着初始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β-Fe OOH/SMZ加入量为5.0 g/L、溶液p H为6.0、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250 mg/L、吸附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量最高(为22.1 mg/g)。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用于描述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过程。该吸附由多个过程共同控制,颗粒内扩散并非唯一控速步骤。Freundlich等温方程比D-R等温方程更适于描述Cr(Ⅵ)在β-Fe OOH/SMZ上的吸附行为,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为多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纤铁矿 改性沸石 吸附 六价铬 动力学 等温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