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对比剂在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黎丽 +1 位作者 王学廷 冯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应用256层CT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患者分为3组,对比剂采用不同用量:A组60ml、B组50ml、C组40ml;流速4.5ml/s,利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阈值为110HU,图像后处理采用VR、MPR、CPR、... 目的应用256层CT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患者分为3组,对比剂采用不同用量:A组60ml、B组50ml、C组40ml;流速4.5ml/s,利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阈值为110HU,图像后处理采用VR、MPR、CPR、MIP;测量颈动脉不同水平CT值,观察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有无残留对比剂造成的伪影。结果 3组病例颈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均在250HU以上,无统计学意义,均满足诊断要求;3组病例在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残留对比剂的干扰方面存在差异,C组(40ml)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B组。结论 256层头颈部CTA低剂量对比剂的应用更具有可行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对比剂 颈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56层CT冠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管腔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学廷 +1 位作者 冯丽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256层CT冠脉成像评价心肌桥血管管腔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剂使用碘海醇65~80ml,流速5.0~5.5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50HU;... 目的探讨256层CT冠脉成像评价心肌桥血管管腔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剂使用碘海醇65~80ml,流速5.0~5.5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5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壁冠状动脉采用45%时相(收缩期)、75%时相(舒张期)进行观察。结果 200例受检者中,心肌桥78例(39%),其中左前降支62例(79.5%),浅表型52例(66.7%),深在型26例(33.3%),浅表型收缩期管腔狭窄15%~20%,平均16.5%,深在型收缩期管腔狭窄40%~70%,平均52%。结论 256层CT冠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心肌桥形态,通过收缩期和舒张期成像可对壁冠状动脉管腔压缩程度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56层CTA诊断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学廷 冯丽 +1 位作者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360例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存在及表现。结果 360例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18例,其中9例位于椎动脉,5例位于基底...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360例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存在及表现。结果 360例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18例,其中9例位于椎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位于前交通动脉。根据血管窗大小及形态分型:10例为裂隙型,9例为凸透镜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变异动脉的局限性重复,18例中1例伴有颅内动脉瘤。结论 MS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开窗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2D及3D重组对周围型小肺癌基本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学廷 毕玉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SPLC)在多层螺旋CT二维(2D)及三维(3D)重建图像中的基本形态特征显示率,提高对2D及3D临床应用价值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LC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以MPR、SSD、...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SPLC)在多层螺旋CT二维(2D)及三维(3D)重建图像中的基本形态特征显示率,提高对2D及3D临床应用价值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LC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以MPR、SSD、MIP技术进行重组,将横断扫描图像与重组图像所显示的基本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MPR可以多平面多角度显示病变,对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的检出率高于横断薄层;②SSD可以直观、立体显示病变及周围关系,对胸膜凹陷征显示最佳;③MIP在显示病变周围血管改变优于其它方法。结论MSCT三维重组图像能直观、全面、清晰显示SPLC基本特征,2D和3D重组图像结合,将为SPLC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学廷 +1 位作者 王涛 冯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主动脉病变的能力。方法:对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75例患者行MSCTA检查,对比剂使用碘海醇90~100ml,流速3~4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40~16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重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主动脉病变的能力。方法:对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75例患者行MSCTA检查,对比剂使用碘海醇90~100ml,流速3~4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40~16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主动脉瘤20例(发生在开主动脉3例,主动脉弓部7例,腹主动脉1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主动脉硬化性溃疡6例,主动脉缩率1例,其中,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行介入治疗13例,与选择性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从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捷的优势,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动脉分叉区解剖类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CTA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学廷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区(CCAB)解剖类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78例受检者的156侧图像。CT机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主...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区(CCAB)解剖类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78例受检者的156侧图像。CT机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缘至颅底水平;对比剂使用碘海醇90~100ml,流速3ml/s;45例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兴趣区设在主动脉弓,阈值120~160HU;33例采用经验值,扫描延迟时间设定为20s;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VR、MIP等。结果:CCAB形态中1型14侧,占8.97%;2型80侧,占51.2%;3型62侧,占39.7%。CCAB夹角大多数在21°~40°之间。78例受检者中,发现有斑块的血管43例、51处,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15处,颈总动脉11处,颈内动脉窦部17处,颈外动脉8处。43例斑块患者中累及47侧血管,其中:1型3侧,占6.38%;2型20侧,占42.55%;3型24侧,占51.06%。斑块在不同分叉角度的发生率:≤20°3侧,占6.38%;21°~50°18侧,占38.29%;≥51°26侧;占55.31%。结论:应用MSCTA可以准确评价CCAB的解剖,为进一步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叉 解剖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 MSCTA atherosclerosis CAROTID artery type of relationship 主动脉弓 血管造影 颈总动脉 图像后处理技术 受检者 扫描范围 斑块 回顾性分析 硬化关系 血管成像 时间设定 多层螺旋
下载PDF
256层CTA评估左冠状动脉分叉角度及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学廷 冯丽 +1 位作者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利用256层CT血管成像(CTA)获取正常左侧冠状动脉分叉角度正常值,并探讨分叉角度与左侧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潜在关系。方法从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选取100例正常冠状动脉图像、100例左侧冠状动脉... 目的利用256层CT血管成像(CTA)获取正常左侧冠状动脉分叉角度正常值,并探讨分叉角度与左侧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潜在关系。方法从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选取100例正常冠状动脉图像、100例左侧冠状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图像(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及搭桥术后复查患者除外)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四名医生共同确定。结果正常左侧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为45°~139°,平均值为81.1°;斑块组分叉角度夹角范围为59°~142°,平均值为98.6°,夹角在〉90°时斑块好发。结论MSCT能够无创、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左侧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作为潜在血流动力学因素之一对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左侧冠状动脉 分叉角度 斑块
下载PDF
MSCT对腮腺多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学廷 +1 位作者 尹冬雪 董致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应用MSCT探讨腮腺多发结节状病变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多发结节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43例中,位于双侧21例(49%)、单侧22例(51%);腺淋巴瘤最常见,占24例(55%),多发生... 目的应用MSCT探讨腮腺多发结节状病变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多发结节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43例中,位于双侧21例(49%)、单侧22例(51%);腺淋巴瘤最常见,占24例(55%),多发生于双侧(15/24),病灶囊变坏死少见(5/24);多形性腺瘤8例(18%),单侧多见(6/8);慢性腮腺炎3例,结节较小,直径0.2~1.5cm,边缘欠清晰;结核性肉芽肿2例、病灶呈环形强化,中心密度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影像表现无特异性;腮腺多发结节恶性肿瘤少见(5/43),为继发性,其中恶性淋巴瘤3例、转移瘤2例,皆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原发灶病史。结论腮腺多发结节状病变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结节病变 腮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A评价颈总动脉分叉正常解剖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学廷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探讨MSCT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总动脉分叉(CCAB)解剖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MSCTA、结果正常的50例受检者图像。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分型、测量CCAB的夹角及分叉高度。结果:CCAB形态中1类4例,占8%;... 目的:探讨MSCT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总动脉分叉(CCAB)解剖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MSCTA、结果正常的50例受检者图像。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分型、测量CCAB的夹角及分叉高度。结果:CCAB形态中1类4例,占8%;2类26例,占52%;3类20例,占40%。CCBA夹角大多数在300~400之间,占55%;其中右侧占58%,左侧占52%。CCAB的高度78%在同一水平,22%的人不在同一水平,最大相差14mm。结论:应用MSCTA可以准确评价CCAB的解剖,为进一步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叉 解剖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256层CTA对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的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致成 +2 位作者 冯丽 王涛 王学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380-2383,共4页
目的应用256层CT血管成像(CTA)探讨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下肢动脉闭塞的部位,观察相应血管侧支循... 目的应用256层CT血管成像(CTA)探讨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下肢动脉闭塞的部位,观察相应血管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 43例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途径包括:腹壁动脉(14例)、旋髂浅动脉(14例)、腰动脉(6例)、股深动脉(13例)、膝关节支(16例)、穿支动脉(10例),CTA对其显示率分别为100%、100%、67%、100%、69%、30%;DSA显示率分别为100%、100%、83%、100%、88%、80%。结论 256层CTA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256层CT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的显示能力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学廷 +1 位作者 冯丽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662-1665,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心脏冠脉成像对细小分支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3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剂使用碘海醇70~80ml,流速5.0~5.5ml/s,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阈值150HU;采用多种图... 目的:探讨256层CT心脏冠脉成像对细小分支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3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剂使用碘海醇70~80ml,流速5.0~5.5ml/s,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阈值15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80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不同程度清晰显示,其中,窦房结支(SNA)显示率为88.8%(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占67.6%、左旋支32.4%)、动脉圆锥支(CAA)98.8%、右室前支(ARVA)70.0%、房室结支(ANA)55.0%、室间隔支(SA)87.5%、左房支(LAA)52.5%,优质图像是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得以清晰显示的保证。结论:256层CT冠状动脉CTA明显提高了冠状动脉细小血管分支的显示率,弥补了以往CT设备对细小血管显示的不足,真正展现了冠状动脉的解剖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细小分支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舌动脉解剖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学廷 冯丽 +1 位作者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5期627-629,共3页
目的:获得舌动脉的影像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头颈部CT血管成像、无头颈部占位性病变50例受检者、100条舌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是主要观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等。结果:舌动... 目的:获得舌动脉的影像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头颈部CT血管成像、无头颈部占位性病变50例受检者、100条舌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是主要观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等。结果:舌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者79条(79%),起源于面动脉者20条(20%),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者1条(1%);形态呈上弓型70条,(占70%),下降型9条(占9%),面动脉共干型20条(占20%),甲状腺上动脉共干型1条(占1%);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舌骨大角段舌动脉位于舌骨大角上方者96条(96%),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者为4条(4%),未发现低于舌骨大角者。舌动脉起始点水平到颈动脉分叉水平距离12.61±6.76mm。结论: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动脉 血管成像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甲状腺上动脉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学廷 王涛 +1 位作者 冯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1523-1525,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显示甲状腺上动脉的能力,了解甲状腺上动脉的解剖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正常的60例受检者图像。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的起源、与起源动脉的夹角、...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显示甲状腺上动脉的能力,了解甲状腺上动脉的解剖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正常的60例受检者图像。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的起源、与起源动脉的夹角、起点直径、长度、走行。结果:60例受检者的120支甲状腺上动脉均清楚显示,其中:75支起源于颈外动脉,占62.5%;30支起源于颈动脉分叉,占25%;15支起源于颈总动脉,占12.5%。与起源动脉的夹角730~750。起点内径2.01±0.17(1.5-3.1)mm。长度27.6±0.82mm。甲状腺上动脉走行:向前下走行66支,占55%;斜下走行24支,占20%;垂直向下走行12支,占10%;迂曲向下走行12支,占10%;向上弓行下行6支,占5%。结论:应用MSCTA可清楚显示甲状腺动脉的解剖形态,为临床在某些疾病诊治方面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上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内嗅皮层体积变化及其与MMSE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健 齐景林 +1 位作者 宋冬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患者阿尔兹海默病(AD)海马、内嗅皮层体积的变化, 及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1年9月联保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淄博院区86例AD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患者阿尔兹海默病(AD)海马、内嗅皮层体积的变化, 及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1年9月联保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淄博院区86例AD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其中男54例、女32例, 年龄55~87(73.9±8.1)岁。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86例患者分为3组, 其中36例CDR评分0.5分患者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 21例1分患者为轻度AD组, 29例2~3分患者为中重度AD组。患者均应用MRI测量双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 采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观察指标:(1)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临床基线资料, 以及MMSE评分;(2)比较3组患者海马体积和内嗅皮层体积;(3)分析AD患者MMSE评分与海马、内嗅皮层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1)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患者MMSE评分依次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9, P<0.001)。(2)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左右侧海马体积MRI测量值分别为(3.24±0.32)cm^(3)和(3.22±0.31)cm^(3)、(2.72±0.53)cm^(3)和(2.84±0.56)cm^(3)、(2.31±0.55)cm^(3)和(2.46±0.54)cm^(3), 左右侧内嗅皮层体积分别为(1.42±0.26)cm^(3)和(1.39±0.27)cm^(3)、(1.28±0.24)cm^(3)和(1.24±0.25)cm^(3)、(1.04±0.31)cm^(3)和(1.06±0.34)cm^(3)。3组患者左右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比较, 均为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86例AD患者MMSE评分10~27(20.9±5.2)分, 与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0.82、0.81、0.73、0.72, P值均<0.001)。结论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 AD患者海马、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逐渐减小, 且MMSE评分与海马、内嗅皮层体积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海马 内嗅皮层 磁共振成像 体积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三低技术联合生理盐水技术在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学廷 冯丽 +2 位作者 陈黎丽 王涛 《中国辐射卫生》 2015年第5期574-576,共3页
目的为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副作用,探讨三低技术(即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联合生理盐水技术在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2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患者平均分为3组:A组采用120 k V、350 mg I/L... 目的为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副作用,探讨三低技术(即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联合生理盐水技术在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2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患者平均分为3组:A组采用120 k V、350 mg I/L对比剂60 ml,B组采用120 k V、320 mg I/L对比剂50 ml,C组采用100 k V、300 mg I/L对比剂40ml;流速均采用4.5 ml/s;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阈值为110 HU;3组均在注射完对比剂后以相同速率注射生理盐水40 ml。图像后处理采用VR、MPR、CPR、MIP;测量颈动脉不同水平CT值,观察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有无残留对比剂造成的伪影,统计每个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3组病例颈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均大于250 HU以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但在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残留对比剂的干扰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B组;且辐射剂量减少12.83%~13.12%。结论三低技术联合生理盐水技术在256层头颈部CTA成像中是可行的,既能保证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又能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对比剂 生理盐水 辐射剂量 CTA
原文传递
256层CT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学廷 冯丽 +1 位作者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血管成像(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CC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00例256层CT检查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三名医生共同确定。结果 300例中,共发现CCA76例,其中:起源、分布异常3例;终止异常2例... 目的探讨256层CT血管成像(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CC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00例256层CT检查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三名医生共同确定。结果 300例中,共发现CCA76例,其中:起源、分布异常3例;终止异常2例;结构异常71例。结论 MSCT能够无创、准确诊断CCA,尤其在评价起源、走行、结构异常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复杂部位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学廷 毕玉波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0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MPR、SSD)在诊断复杂部位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检查复杂部位骨折42例,将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PR、SSD)成像,并与2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2例中,颅底骨折7例,面颅骨骨折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MPR、SSD)在诊断复杂部位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检查复杂部位骨折42例,将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PR、SSD)成像,并与2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2例中,颅底骨折7例,面颅骨骨折8例,脊椎骨骨折10例,骨盆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6例,肩胛骨骨折4例。结论MSCT二维及三维重组图像直观、清晰展示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明确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复杂部位 骨折 多层CT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走行形态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学廷 董致成 +2 位作者 王涛 冯丽 《人民军医》 2015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走行形态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240例,测量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观察评估椎动脉是否存在优势及基底动脉走行形态变化情况,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走行形态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240例,测量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观察评估椎动脉是否存在优势及基底动脉走行形态变化情况,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240例中,左侧椎动脉直径(3.95±0.52)mm,右侧椎动脉直径(3.17±0.55)mm。左侧椎动脉优势者126例,占52.5%;右侧椎动脉优势者60例,占25.0%;两侧椎动脉均势者54例,占22.5%。(2)基底动脉直径(3.59±0.62)mm,长度(28.92±3.11)mm。基底动脉直行者168例,占70.0%;单弯曲者72例,占30.0%;未发现双弯曲和多弯曲者。(3)椎动脉优势186例中,基底动脉弯曲者68例,占36.6%;椎动脉均势54例中,基底动脉弯曲者4例,占7.4%;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弯曲所占比例非常显著高于椎动脉均势者(P<0.01)。结论:椎动脉优势可导致基底动脉向非优势方向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关系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面动脉解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学廷 冯丽 +1 位作者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获得面动脉的活体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面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活体解剖依据。方法选择头颈部CT血管成像、无头颈部占位性病变100例受检者、200条面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观察面动脉的起源、终止、管径等。结果面... 目的获得面动脉的活体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面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活体解剖依据。方法选择头颈部CT血管成像、无头颈部占位性病变100例受检者、200条面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观察面动脉的起源、终止、管径等。结果面动脉起源Ⅰ型140条,占70%;Ⅱ型40条,占20%;Ⅲ型20条,占10%;Ⅳ型0条,占0%。面动脉起始点水平到颈动脉分叉水平距离:左侧(18.9+8.9)mm、右侧(19.1±8.4)mm。面动脉起始部管径:左侧(2.8±0.5)mm、右侧(2.9±0.5)mm。结论面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学廷 +1 位作者 冯丽 王涛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脑缺血发作(TIA)和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颈部CTA检查,图像结合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脑缺血发作(TIA)和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颈部CTA检查,图像结合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性质、准确测量狭窄程度,观察相应脑内动脉形态学变化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结果 100例TIA患者中,存在颈动脉斑块72例(72%),其中非钙化斑块比率23%(30/128),检出血管轻中度狭窄占85%(68/80)、重度狭窄和闭塞占15%(12/80均为单侧);100例脑梗死患者中,存在颈动脉斑块94例(94%),其中非钙化斑块比率40%(70/174),检出血管轻中度狭窄占72%(98/136)、重度狭窄及闭塞占28%(38/136、双侧3例);两组比较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非钙化斑块比率及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TIA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血管狭窄程度及非钙化斑块与其密切相关;256层CTA能准确判断斑块性质、狭窄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