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8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14
1
作者 丁明 田龙刚 +2 位作者 张雪松 周金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共8页
为解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功率波动、交直流系统之间功率平衡、直流侧源荷比相对较大光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研究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在蓄电池的平抑作用下,直流侧光伏发电以恒定的功率通过交流侧并入大电网,提高直流侧光伏利... 为解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功率波动、交直流系统之间功率平衡、直流侧源荷比相对较大光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研究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在蓄电池的平抑作用下,直流侧光伏发电以恒定的功率通过交流侧并入大电网,提高直流侧光伏利用率。孤岛运行时,蓄电池作为平衡节点,和双向AC/DC变换器一起维持整个系统的电压、频率稳定,并实现交、直流系统之间功率平衡的控制方案。最后利用PSCAD/EMTDC软件对系统功率波动、并网运行向非计划孤岛运行切换、孤岛运行向并网运行切换进行了仿真验证,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有效平抑系统功率波动,维持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光伏发电 蓄电池储能 功率平衡
下载PDF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81
2
作者 成霞 王翠娟 +2 位作者 吴丹 汪万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4期686-689,共4页
目的观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基于护理程序施行整体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对照组,53例... 目的观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基于护理程序施行整体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对照组,53例)和基于护理程序施行整体护理(观察组,53例)。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治疗优良率、引流情况(引流量和拔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的相关指标(平均住院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肌力恢复时间)。结果 2组术后拔引流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0,P<0.05)。术后2周,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观察组手术后治疗优良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81.13%(43/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5±2.2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74±3.60)d(t=14.334,P<0.05)。观察组骨折完全愈合时间[(8.34±1.27)个月]、肌力恢复时间[(13.05±2.29)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12±0.16)个月、(3.75±0.43)个月],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1/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1%(7/53,χ~2=5.740,P=0.017)。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障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术 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 干预效果
原文传递
江苏省1999年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被引量:60
3
作者 倪大新 汪华 +7 位作者 顾玲 郭喜玲 庄菱 施平 史智扬 胡晓抒 刘光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O15 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阳性率。方法 在不同流行强度的地区分别设立监测点 ,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用免疫磁珠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O15 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阳性率。方法 在不同流行强度的地区分别设立监测点 ,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用免疫磁珠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6个监测点共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176 7份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O15 7∶H7170株 ,总带菌率为 9.6 2 %。其中 ,以牛、羊带菌率较高 ,分别为 19.0 5 %和 12 .0 1%。对 85株菌进行SLT1、SLT2、eaeA和hly 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 ,5 6 .4 7%的菌株毒力基因阳性 ,且以同时带有SLT2、eaeA和hly 3种毒力基因最为常见 ,占带毒菌株的 79.17%。结论 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当地疾病流行强度有关 ,即有确诊病人的地区宿主动物带菌率及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仅有零星病例的地区 ,而无相关病例的地区最低。提示加强宿主动物大肠埃希菌O15 7∶H7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1999年 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 带菌率 毒力基因 腹泻
原文传递
一次强沙尘输送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6
4
作者 陈勇航 毛晓琴 +4 位作者 黄建平 张华 汤强 王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9-454,共6页
采用CALIPSO卫星的星载激光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3月28日-4月2日由西向东途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山东、江苏、上海、台湾等省、市、自治区的一次远程强沙尘污染传输过程,对后向散射系数、退偏... 采用CALIPSO卫星的星载激光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3月28日-4月2日由西向东途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山东、江苏、上海、台湾等省、市、自治区的一次远程强沙尘污染传输过程,对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比、色比等光学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次过程中,较大的沙尘颗粒大多出现在近地面附近,而相对小的沙尘颗粒在对流层中高层垂直剖面上分布比较均匀.CALIPSO卫星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强沙尘远程传输过程中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粒子大小、不规则性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气溶胶 CALIPSO卫星 激光雷达 垂直分布
下载PDF
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监测 被引量:65
5
作者 葛艳玲 郑雅旭 +6 位作者 毛盛华 李月芳 夏爱梅 朱启镕 胡家瑜 曾玫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6-683,共8页
目的 了解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肠道病毒.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季节分布以及社区和住院病例的肠道病毒分型结果.结果 2010至2014... 目的 了解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肠道病毒.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季节分布以及社区和住院病例的肠道病毒分型结果.结果 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为41 080、37 323、51 172、42 198和65 018,重症病例数(重症比率)分别为469(1.14%)、456(1.22%)、318(0.62%)、104(0.25%)和248(0.38%).以2010年底上海市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总体人群发病率为0.16%~0.28%.手足口病和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数在不同人群的构成比:男性分别为59.62%~61.48%和62.26%~73.08%,外来人群分别为51.86%~62.40%和72.01% ~ 80.38%.重症病例中1.0~1.9岁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32.08%~36.40%;其次是2.0~2.9岁儿童(17.31%~26.21%).上海地区手足口病高峰季节发生在4至7月份,同期肠道病毒71型(EV71)优势流行,秋冬季节出现小的流行高峰.所有危重症和死亡手足口病病例均系EV71感染所致;重症患儿的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检出率分别为73.08% ~88.09%和1.12% ~2.90%;无并发症住院患儿的EV71和CA16检出率分别为19.75% ~48.75%和2.02%~23.69%;社区轻症患儿的EV71和CA16检出率分别为16.78%~40.08%和8.36% ~33.39%,2014年社区轻症患儿的CA6和CA10检出率分别为18.39%和1.43%.结论 2010至2014年间手足口病在上海地区连年暴发流行.5岁以下儿童、外来流动人群和男性是主要易感人群.除2013年外,引起本市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的病原体是EV71和CA16,2014年CA6在社区儿童中优势流行.手足口病大流行高峰通常与EV71流行高峰重叠,重症病例绝大部分系EV71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肠道病毒属 柯萨奇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右归饮、鹿马片对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血浆雌二醇、睾酮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6
作者 赵万军 肖鲁伟 +2 位作者 童培建 朱宏 《中医正骨》 2000年第1期3-5,共3页
探讨性激素雌二醇 (E2 )、睾酮 (T)在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并评价补肾植物药 (右归饮 )、动物药 (鹿马片 )对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效果。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家兔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 ,动态观察血浆中 E2 、... 探讨性激素雌二醇 (E2 )、睾酮 (T)在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并评价补肾植物药 (右归饮 )、动物药 (鹿马片 )对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效果。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家兔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 ,动态观察血浆中 E2 、T含量的变化 ,同时观察助肾阳的动、植物药对其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组 E2 、T含量明显降低 ,右归饮能拮抗E2 的降低 ,不能拮抗 T的降低。鹿马片能拮抗 E2 、T的降低 ,使之恢复平衡 ,而且其升高幅度比右归饮明显 ,两者比较有差异。病理观察结果表明 ,鹿马片的防治效果优于右归饮。说明 E2 、T分泌不足在骨坏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温补肾阳的中药能够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且动物药疗效好于植物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中医药疗法 右归饮 鹿马片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9
7
作者 赵青 陈楠 +3 位作者 王伟铭 王朝晖 晓霞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2例 ,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分为四组 :0级 8例 ,...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2例 ,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分为四组 :0级 8例 ,1级 12例 ,2级 12例 ,3级 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四组中CTGF、TGF β1、FN和COL Ⅲ的表达 ,并将CTGF表达水平与患者血肌酐 (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进行比较。  结果 :肾小管上皮细胞 (从近端小管到髓质集合管 )是间质中CTGF的主要来源 ,CTGF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成正比 (P=0 0 0 5 )。此外 ,CTGF与TGF β1、FN和COL Ⅲ的表达量成正相关 (P均 <0 0 5 ) ;与患者Ccr升高水平成正比 (P <0 0 0 5 )。  结论 :随着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 ,CTGF蛋白质分子表达量显著增加 ,它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TGF作为TGF β1的下游因子 ,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 (ECM)如FN和COL Ⅲ等合成增加 ,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江苏省2004~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朱大方 祖荣强 +2 位作者 孟繁岳 汪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流感监测工作方法并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江苏省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以及全省暴发疫情调查处置... 目的了解江苏省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流感监测工作方法并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江苏省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以及全省暴发疫情调查处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流感监测显示,江苏省可能存在冬春季、夏季2个流感流行高峰。ILI的年龄构成特征以低年龄组为主。流感毒株类型构成改变多在9月前后。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流感监测工作应重点关注新型流感毒株的出现,同时加强学校暴发监测。目前流感监测存在不足,ILI监测指标流感流行效果有待评价;敏感的新型综合性监测方法与手段有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监测 流行特征
下载PDF
固体绝缘中气隙尺寸对局部放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6
9
作者 殷庆铎 高文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8-461,共4页
为了分析和评估固体绝缘中气隙缺陷局部放电的危害,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的工程应用水平,试验研究了固体绝缘单一气隙缺陷模型;测量了不同模型试品的局放起始电压、起始放电量及放电信号波形;分析了固体绝缘内部气隙缺陷的几何尺寸对局放特... 为了分析和评估固体绝缘中气隙缺陷局部放电的危害,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的工程应用水平,试验研究了固体绝缘单一气隙缺陷模型;测量了不同模型试品的局放起始电压、起始放电量及放电信号波形;分析了固体绝缘内部气隙缺陷的几何尺寸对局放特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几何尺寸缺陷放电的发展过程和脉冲电流波形特征,发现不同尺寸缺陷结构的放电特性有所差异;归纳了不同场强下气隙放电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气隙缺陷尺寸越大,越易产生放电且放电量越大,外施场强增加则放电量增大,而固体绝缘中的局部放电随气隙缺陷尺寸变化表现出有差异的波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固体绝缘 气隙缺陷 放电特征 气隙尺寸 波形
下载PDF
玉米曲奇饼干配方优化及其质构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颖周 仰振中 +2 位作者 陆宁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3年第3期22-24,6,共4页
本文研究了玉米粉曲奇饼干的工艺以及玉米粉对曲奇饼干质构性质的影响。以不同玉米粉添加量的曲奇饼干为研究对象,对产品的感官和质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糖40%(以面粉100%计),玉米粉25%,黄油60%,鸡蛋15%;投料顺序为黄油→糖→鸡... 本文研究了玉米粉曲奇饼干的工艺以及玉米粉对曲奇饼干质构性质的影响。以不同玉米粉添加量的曲奇饼干为研究对象,对产品的感官和质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糖40%(以面粉100%计),玉米粉25%,黄油60%,鸡蛋15%;投料顺序为黄油→糖→鸡蛋→玉米粉、面粉混合物,得到的曲奇饼干质量最佳。增加玉米粉用量,曲奇饼干的硬度、咀嚼性和黏着性绝对值呈下降趋势,使饼干的感官品质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曲奇饼干 工艺 质构性质
下载PDF
上海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郑雅旭 +6 位作者 毛盛华 胡家瑜 郑杨 黎健 黄埔 程华 吴寰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5—7月上海市105例重症手足口病和210例轻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进行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资料应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 目的探讨上海市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5—7月上海市105例重症手足口病和210例轻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进行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资料应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看护方式、居住方式、家庭人口数、家庭儿童数、就医次数、共用餐具、咀嚼喂食、手部清洁程度、病原体类型、初诊是否为手足口病等为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2.431,95%CI:1.317—4.487)、家庭儿童数≥3人(OR=2.661,95%CI:1.332~5.315)、患儿手部不清洁(OR=3.403,95%CI:1.871~6.191)、初诊未诊断为手足口病(OR=6.607,95%CI:3.011—14.500)、半年内就医2次(OR=2.431,95%CI:1.111~5.321)和≥3次(OR=2.628,95%CI:1.137~6.071)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结果显示,EV71型引起的重症病例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其他肠道病毒的5.614倍(95%CI:2.409-13.082)。结论为防范发生重症手足口病,应提高医疗机构的早期诊断能力,并开展病原的分子检测,重视儿童手部卫生并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同时对男性、多儿童家庭和Ev71感染患儿给予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江苏省2008年某福利院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朱叶飞 +7 位作者 祁贤 张永杰 李亮 邓斐 吴斌 王慎骄 朱凤才 汪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了解2008年江苏省某福利院手足口病(HFMD)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对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实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 目的了解2008年江苏省某福利院手足口病(HFMD)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对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实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并用RD、Vero细胞分离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分离株,并对EV71分离株的VP1基因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发病数为21例,罹患率为20.0%;10份粪便标本分离出3株EV71病毒,其VP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为C4基因亚型,与安徽省阜阳地区08株的同源性在97.9%~100.0%之间。随访研究发现EV71病毒在疫情第1周即可通过粪便排毒,最长排毒期近10周。首起疫情发生2个月后,该福利院又暴发产生6例CA16病毒感染的病例,两起疫情均有3例发生潜伏期排毒,7名婴幼儿被发现机体同时存在两种病毒。结论该福利院先后两起疫情分别由EV71和CA16病毒引起。EV71分离株为C4基因亚型,同安徽省阜阳地区08株有较高的同源性。两种病毒在机体中存在潜伏期排毒、混合感染(或携带)和超长排毒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海市2010-2014年确认和疑似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黎健 +2 位作者 肖文佳 胡家瑜 袁政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确认或疑似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上海市报告的确认或疑似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报告.结果 共报告80起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总数为2 399例,总罹患率...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确认或疑似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上海市报告的确认或疑似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报告.结果 共报告80起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总数为2 399例,总罹患率为4.17%.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M=4.5 d,疫情达到峰值时间M=2d.秋冬季疫情高发,10月至翌年2月共发生53起,占总例数的66.25%.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和养老院的疫情共75起(93.75%).医院住院病例和养老院老年人罹患率高于托幼儿童及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12,P<0.01);集体机构员工罹患率均低于其服务对象的罹患率.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共1 900例(79.20%),腹泻和发热仅分别为694例(28.93%)和364例(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251.48,P<0.01).短期共同来源为主要暴露形式,接触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结论 2010-2014年上海市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和集体机构,应加强重点地区和人员监测及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孔德川 陈健 +4 位作者 王晔 朱奕奕 郑雅旭 吴寰宇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了解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防控,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5年,上海市累... 目的了解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防控,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5年,上海市累计报告猩红热发病数为19 510例,2010年发病率最低(2.19/10万),2015年发病率最高(19.41/10万),2015年的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是2005年的6.40倍和4.69倍。每年3 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合计报告发病数所占比例均>79.00%;每年合计报告发病数中3~15岁所占比例均>93.00%,且合计报告发病数中幼托儿童和学生所占比例均>90.00%;累计报告猩红热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69∶1;2011年后的报告发病数中,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构成比维持在50.00%左右。结论 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建议加强猩红热的菌株型别、毒力和药敏检测等病原学监测以掌握其流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流行特征 季节性
原文传递
GM(1,1)灰色模型和ARIMA模型在上海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胡家瑜 +5 位作者 吴寰宇 陶芳芳 孙晓冬 郑雅旭 李崇山 郑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分别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和灰色模型GM(1,1)(grey model,GM(1,1))对上海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进行预测,并比较两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2005-2008年上海市手足口病的月发病... 目的分别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和灰色模型GM(1,1)(grey model,GM(1,1))对上海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进行预测,并比较两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2005-2008年上海市手足口病的月发病率和年发病率分别建立ARIMA模型和GM(1,1)模型,并使用2009年的实际年发病率验证两种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选取相对误差最小的模型预测2011-2012年的发病率。结果 针对手足口病发病率建立的GM(1,1)模型和ARIMA模型,2005-2008年的拟合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1.06%和10.54%;对2009年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9.30%和6.51%。采用ARIMA模型对2011年和2012年的年发病率预测为255.32/10万和294.59/10万。结论 ARIMA模型对上海市手足口病的预测效果要优于灰色模型GM(1,1),对解决时间序列类型的发病率等资料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预测结果对该病的防治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模型 统计学 预测
原文传递
心肌桥和心肌桥近端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16
作者 王宁夫 童国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84-686,共3页
目的通过与心肌桥本身介入治疗疗效的比较,观察心肌桥近端血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试验组选择心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并严重狭窄(≥70%)者28例(A组),对照组选择有症状的单纯心肌桥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95%)者16... 目的通过与心肌桥本身介入治疗疗效的比较,观察心肌桥近端血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试验组选择心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并严重狭窄(≥70%)者28例(A组),对照组选择有症状的单纯心肌桥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95%)者16例(B组)和单纯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70%)者54例(C组),应用普通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结果三组均成功行介入手术,三组支架置入后的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6个月内4例(14.3%)再狭窄,B组6个月内7例(43.7%)出现再狭窄,C组8例(14.8%)再狭窄,A组和C组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三组中再狭窄患者均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心肌桥近端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未受心肌桥近端异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但心肌桥病变本身的介入治疗远期再狭窄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心肌桥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介入治疗疗效 治疗疗效观察 近端
原文传递
江苏省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亮 朱凤才 +6 位作者 史智扬 祁贤 吴斌 许可 汤奋扬 汪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6-677,共2页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A,CoxA)、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A,CoxA)、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为了解江苏省手足口病患者的肠道病毒感染特征,笔者对2008年4—12月份江苏省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学流行特征及显隐性感染状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江苏省 病原学 肠道病毒71型 常见传染病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原文传递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33
18
作者 春光 陈英武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1-486,493,共7页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是软件工程的重要分支,也是项目管理和决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此,简要介绍了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概念,阐述了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和研究方法,并讨论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据此对该学科的研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软件项目 风险管理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
下载PDF
上海市2014-2017年成年人感染性腹泻门诊病例的季节分布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宫霄欢 陈洪友 +7 位作者 肖文佳 林声 庄源 匡小舟 袁政安 吴凡 吴寰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9-894,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成年人感染性腹泻病例的季节分布等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14-2017年22家上海市成人腹泻病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例进行主动监测,通过访谈形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间隔抽样采集病例的粪便标本。由监测点医... 目的了解上海市成年人感染性腹泻病例的季节分布等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14-2017年22家上海市成人腹泻病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例进行主动监测,通过访谈形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间隔抽样采集病例的粪便标本。由监测点医院所在区CDC开展12种细菌和5种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分析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采用集中度值及圆分布方法分析不同病原感染性腹泻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2014-2017年,上海市腹泻病综合监测系统共监测≥18岁成年人腹泻病例96067例,共采集9573例病例的粪便标本,标本检测阳性率46.44%。流行特征上,成年人感染性腹泻共有夏、冬季2个发病高峰,夏季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感染为主,冬季以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为主。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均有季节集中倾向(雷氏检验P<0.001),细菌感染季节性强于病毒感染。病原学检测显示病毒感染占比达60.19%,病原谱分析显示前5位优势病原依次为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结论上海市成年人感染性腹泻门诊病例以病毒感染为主,主要为诺如病毒,发病具有季节性,呈现夏季的细菌感染高峰和冬季的病毒感染高峰。对腹泻病开展持续监测可掌握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征及流行趋势,进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综合监测 季节分布 病原学 圆分布 集中度
原文传递
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8
20
作者 丁晓毅 杨晓玲 +6 位作者 陈克敏 陆勇 金晓龙 缪飞 吴达明 自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 探讨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 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线、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 pPNETs多以局部疼痛 (9例 )伴肿块 (7例 )为主诉。X线示溶骨性骨质破坏 8例 ,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 目的 探讨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 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线、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 pPNETs多以局部疼痛 (9例 )伴肿块 (7例 )为主诉。X线示溶骨性骨质破坏 8例 ,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1例 ,未见异常 1例 ;7例见软组织肿块 ;均未见骨膜反应。 7例CT扫描中 ,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6例 ,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1例 ,均有软组织肿块形成 ,2例伴有细小的点状钙化 ,均未见骨膜反应 ;10例MR扫描中 ,9例在T1WI呈等信号 ,1例呈中等偏高信号 ;在T2 WI和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 ,8例呈不均匀中、高信号 ,2例呈均匀高信号 ;均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 ;4个疗程化疗以后 ,肿瘤有明显缩小。结论 骨pPNETs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明显的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为主要表现 ,缺乏特征性 ,但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治疗措施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破坏 PNET 软组织肿块 外周 骨膜反应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影像学表现 信号 方法分析 均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