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被引量:475
1
作者 蒋裕强 董大忠 +3 位作者 沈妍斐 蒋婵 何溥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12,共6页
页岩气独特的赋存状态,"连续成藏"的聚集模式,区别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特征以及评价内容等决定了页岩气储层研究的特殊性。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在大量调研国外文... 页岩气独特的赋存状态,"连续成藏"的聚集模式,区别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特征以及评价内容等决定了页岩气储层研究的特殊性。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在大量调研国外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四川盆地最新的浅井钻探和野外露头取样资料,从常规储层研究思路入手,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有机质特征、矿物组成、物性特征、储渗空间特征),进而总结了页岩气储层评价的主要内容;同时,借鉴美国页岩气勘探成功经验,从实际资料出发,筛选出有机质丰度、热成熟度、含气性等8大关键地质因素,进而提出了一套较为适用的储层评价标准。据该标准评价后认为,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2套海相黑色页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集层 溶蚀孔隙 有机孔隙 裂缝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关键地质因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78
2
作者 蒋裕强 +3 位作者 邓海波 王毓俊 蒋婵 罗明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域:①川中平缓构造区油藏分布不受构造控制,高能介屑滩、砂体叠加区及裂缝发育带是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具备大面积低渗透油藏叠加连片分布的特征;②川东褶皱带向斜区侏罗系地层保存完整,成藏条件与川中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龙门山、大巴山冲断带前缘可能发现多种类型的油藏或油气藏。建议开展老油田的挖潜工作,同时加大对川中北部及川东向斜区的勘探,寻找原油持续稳产的接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油气藏形成 条件 烃源岩 生储盖组合 圈闭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中国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测井预测:以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55
3
作者 蒋裕强 宋益滔 +5 位作者 陈雷 陶艳忠 甘辉 吴佩津 叶子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X全岩衍射分析及TOC含量测量等资料,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页岩岩相划分,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属性差异。结合测井资料,根据概率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页岩岩相预测模型,开展了该地区单井岩相预测,揭示了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组合及分布特征:(1)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发育11种岩相类型,其中5种富有机质页岩岩相,6种贫有机质岩相;(2)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及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因具有高TOC含量和高脆性特征,保证了页岩良好的生气能力及可压裂性,为最有利岩相类型;(3)有利岩相组合主要分布在龙马溪组底部,平面上自威远地区北西向南东方向,组合厚度增大,组合类型变化。北西部W1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与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组合为主,厚20m;往南东至W2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薄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为主,厚30m;至南东部W4井,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厚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组合,厚3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 岩相划分 岩相预测 威远地区
下载PDF
海相页岩气储层评价发展趋势与综合评价体系 被引量:31
4
作者 蒋裕强 付永红 +8 位作者 谢军 董大忠 周克明 程晓艳 张海杰 陈超 马廷虎 谷一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共9页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还存在着储层有效性评价体系不完善、储层评价体系不能满足页岩气高效开发需要等问题。为了完善储层评价内容与标准,基于现有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分析页岩气储层静态评价的不足及其面临的挑战,建立了页岩气...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还存在着储层有效性评价体系不完善、储层评价体系不能满足页岩气高效开发需要等问题。为了完善储层评价内容与标准,基于现有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分析页岩气储层静态评价的不足及其面临的挑战,建立了页岩气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和孔隙系统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页岩压后动态评价参数及其对排采措施的影响,研究了“自动缓解水锁”潜力评价参数,建立了“静—动”结合的储层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储层评价的新挑战表现为“储层有效性、压后动态评价参数体系、压后排采措施”研究不够深入,导致现有的页岩气储层评价体系相对于生产具有严重的滞后性;②储层有效性评价主要表现为有效孔隙度下限评价,体现在黏土矿物束缚水和不连通孔隙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③页岩气储层评价发展趋势表现为细化储层静态评价参数、建立“自动缓解水锁”潜力评价指标和“静—动”结合的储层综合评价体系;④确定了“润湿性、吸水滞留能力、吸水膨胀方式、膨胀率和吸水产生裂缝能力”等“自动缓解水锁”潜力评价指标的压后动态评价体系;⑤提出了“页岩气储层静态评价是基础,压后动态评价是补充”的储层评价思路,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海相页岩气储层评价的“静—动”结合的储层综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集层有效性 压后动态参数 “自动缓解水锁”潜力 “静—动”结合 储集层综合评价体系
下载PDF
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以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琴 梁峰 +2 位作者 王红岩 雷治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0-390,共11页
为了深入研究渝东南地区奥陶纪—志留纪黑色页岩垂向上沉积环境的精细变化,选取渝东南地区黔江1井对五峰—龙马溪组进行了系统采样并进行了详细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LM1-LM3时期古海平面最高、古生产力最高和水体还原性最强,页岩的... 为了深入研究渝东南地区奥陶纪—志留纪黑色页岩垂向上沉积环境的精细变化,选取渝东南地区黔江1井对五峰—龙马溪组进行了系统采样并进行了详细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LM1-LM3时期古海平面最高、古生产力最高和水体还原性最强,页岩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是页岩气勘探重点区域;页岩的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等地球化学元素决定的指标仅影响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及品质,对页岩气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黔江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沉积于大陆边缘环境,陆源碎屑为主要物源,沉积成岩过程中局部受到热液活动和生物作用的影响;2)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期经历了五峰晚期(WF1—WF4顶部)海退和龙马溪组早期(LM1—WF3)海侵;3)黑色页岩总体形成于水体缺氧的环境,在五峰组(WF1—WF4)由于海退处于弱氧化环境,龙马溪组早期(LM1—LM3)由于海侵处于强还原条件,而在龙马溪组晚期由于水体变浅,水体还原性逐渐减弱;4)古生产力在龙马溪组早期(LM1—LM3)达到最大值,生物钡Ba(bio)质量分数达到1 025.43×10-6,向下和向上均有减小趋势;5)相同时段位于水下古隆起附近的黔江地区的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及品质均不如坳陷区的巫溪2井,水下古隆起对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该区进行勘探应格外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龙马溪组页岩 元素特征 成岩构造 海平面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原文传递
元素录井在川渝地区关键层位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尹平 +5 位作者 朱茜霞 罗利 唐家琼 阮聪 赵磊 梁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38,共8页
随着川渝地区快速钻井工艺的推广应用,返出岩屑呈细碎甚至粉末状,传统的岩屑岩性识别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根据元素地球化学原理,对该区关键层位开展了元素录井岩性定性识别及定量解释工作。结果表明:(1)不同岩性元素录井特征差异... 随着川渝地区快速钻井工艺的推广应用,返出岩屑呈细碎甚至粉末状,传统的岩屑岩性识别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根据元素地球化学原理,对该区关键层位开展了元素录井岩性定性识别及定量解释工作。结果表明:(1)不同岩性元素录井特征差异明显,易于识别,如玄武岩为0.35<Fe/Si<0.55且Ca/(Na+K)<4.00,而沉积岩Fe/Si<0.35或Fe/Si>0.55;(2)沉积岩中可依据(Al+Si+Fe)和(Ca+Mg+S)组合识别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类,其中(Al+Si+Fe)>31%者为碎屑岩,(Al+Si+Fe)<8%且(Ca+Mg+S)<36%为碳酸盐岩,而(Al+Si+Fe)<5%且(Ca+Mg+S)>36%则为硫酸盐岩。进一步可根据(Si+K+Ca)和Si/Al、(Al+Si+Fe+K)和(Ca+S)/Mg识别出砂岩、泥(页)岩、石膏、白云岩、石灰岩及其过渡岩类。为便于该方法在现场应用,建立了该区关键层位元素录井岩性识别定性图版并开发了定量解释软件。在川渝地区MX207井等10口井现场应用的效果表明:该方法岩性识别符合率介于88.75%~95.22%,平均符合率达92.42%,能够满足该区关键油气层位随钻岩性快速识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关键层位 元素录井 随钻岩性识别 岩性定量解释 定性识别图版 解释软件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发育模式及识别评价技术 被引量:19
7
作者 董大忠 梁峰 +7 位作者 管全中 蒋裕强 周尚文 于荣泽 谷一凡 张素荣 刘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11,共16页
2012年,中国在四川盆地设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历经10年建设、实践,在四川盆地落实了10×10m^(3)级海相页岩气大气区,页岩气跨入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新阶段。为系统总结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果,为深层页岩气以及其他地区页岩油... 2012年,中国在四川盆地设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历经10年建设、实践,在四川盆地落实了10×10m^(3)级海相页岩气大气区,页岩气跨入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新阶段。为系统总结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果,为深层页岩气以及其他地区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以盆地重点井的电性、岩相、储层参数、微观孔隙等分析为基础,系统总结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主要特征、发育模式和识别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富生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及其混合质页岩相是优质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岩相类型,形成于半深水—深水陆棚相;横向展布受古地貌控制,纵向发育受物源、氧化还原条件及古生产力等影响,厚度为25~90 m。(2)页岩气优质储层发育有机质孔隙、无机质孔隙及微裂缝(包括纹/层理缝);有机质孔隙是重要储集空间之一,微裂缝既是不可或缺的储集空间也是重要的产出通道;页岩气储集空间总体是微—纳米级孔隙,宏孔对富集起重要作用。(3)提出了3种优质储层发育模式;沉积型是基础,龙马溪组底部笔石带高U/Th层段多发育优质储层,其厚度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坳陷区域的厚度更大;成岩型包括同生—早成岩期刚性支撑、中—晚成岩期矿物—有机质转化和超压缓解压实3种形式;构造改造型以微裂缝优质储层为主;(4)页岩气优质储层识别评价的核心技术有大尺度岩心与岩石薄片观察、高精度岩石矿物识别、含气量实验测试与模拟、扫描电镜微观表征、三维微观孔隙重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与预测、大数据分析等。结论认为,近10年的示范区建设研究和实践成果可深化我国页岩气优质储层认识、推动页岩气储层相关理论技术有效发展、提高页岩气“甜点区/段”预测精度、扩大示范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优质储层 发育模式 大数据 评价技术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性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启示——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海杰 蒋裕强 +6 位作者 周克明 付永红 钟铮 张雪梅 王占磊 蒋增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31,共10页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柱塞样和碎样岩心孔隙度、饱和盐水后离心+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和核磁冻融实验,分析页岩气储层不连通孔隙体积、主要发育位置、主要孔径分布范围,划分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确定页岩含气连通孔隙有效孔径的下限,开展页岩气储层全孔隙有效性评价,并探讨页岩中不连通孔隙对于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页岩气储层存在着大量的不连通孔隙,占比高达30.23%,孔径分布介于5~30 nm,主要发育于有机质和少量的黏土矿物中;②该区页岩气储层黏土束缚水核磁T2截止值为0.26 ms,对应孔径为5.35 nm,此为该区页岩气储层有效孔径的下限;③大型水力压裂可改善页岩气储层中孔径超过5.35 nm的不连通孔隙,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④水力压裂改造后的不连通孔隙可增加压裂液在基质中的储存空间,吸收裂缝中的压裂液,置换孔隙中的页岩气,促使页岩气储层自动缓解水锁,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结论认为,采用"离心+渐变温度干燥"法,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可实现页岩孔隙中流体赋存状态和孔隙系统的定量划分,高速离心+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可动水和毛细管束缚水,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毛细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通孔隙 孔隙系统 孔隙有效性 黏土束缚水T2截止值 自动缓解水锁 页岩气储层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梁峰 邱峋晰 +6 位作者 戴赟 张琴 卢斌 陈鹏 马超 胡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1-458,共8页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我国目前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唯一层系,而在四川盆地及周边不同区域页岩气单井产量却存在明显差异。筛选位于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压力系数、相同层段[鲁丹阶早期(LM1-LM3)]5口典型井的36个页岩样...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我国目前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唯一层系,而在四川盆地及周边不同区域页岩气单井产量却存在明显差异。筛选位于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压力系数、相同层段[鲁丹阶早期(LM1-LM3)]5口典型井的36个页岩样品,应用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孔隙特征,从储层微观结构方面分析不同地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页岩的储集空间主要以有机质孔为主,不同构造区域页岩小孔体积、中孔体积、大孔体积和总孔体积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大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反映不同的孔隙演化阶段。建立了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模式,指出页岩孔隙在高压情况下可能被压实,其压实程度与有机质孔孔径、岩石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区域构造条件和压力系数密切相关,指出受构造运动影响小且压力系数较高的区域为孔隙发育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 孔隙发育 有利区预测 龙马溪组 页岩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湖南常德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成藏条件及含气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峰 朱炎铭 +6 位作者 王红岩 拜文华 马超 张琴 崔会英 武瑾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88,共9页
利用露头、钻井及岩心等资料,以地球化学、储层、气体成因以及构造保存条件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湖南省常德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机碳含量高、厚度大、热演化程度普遍... 利用露头、钻井及岩心等资料,以地球化学、储层、气体成因以及构造保存条件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湖南省常德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机碳含量高、厚度大、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的特点;页岩的有效孔隙度为2%~5%,储集空间主要以基质孔隙为主,朗格缪尔体积分布于1~3.5m^3/t之间;盖层厚度较大(>200m),具备形成页岩气的生、储、盖条件。分析了常德1井产水产气的原因,指出所产气、水主要产自牛蹄塘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中的封闭裂缝体系中,处于地层水交替阻滞带,所产烃类气体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非烃类气体主要为过成熟阶段产物,并混入了部分大气,氦气为壳源无机成因。明确了常德地区页岩气成藏过程及散失模式,认为构造破坏、地层水散失和扩散作用是页岩气散失的主要途径,页岩的含气性主要受构造及保存条件控制。优选常德1井以西(地层水交替阻滞带以下)保存条件较好的区域为页岩气分布的有利区,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德地区 页岩气 成藏过程 影响因素 散失模式 含气性
原文传递
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11
作者 管全中 董大忠 +5 位作者 孙莎莎 胡澜潇 李冲达 陈诚 陈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机碳分析、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定量表征研究区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的基础参数及其孔隙结构特征;并运用FHH分形理论,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计算页岩孔隙分形维数,讨论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有机质含量(TOC)高,平均值为2.04%,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占38.00%~73.00%;(2)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普遍发育墨水瓶状有机孔、狭缝型或平板状无机孔等,BET比表面积介于1.252~28.676 m^(2)/g,BJH孔体积介于0.013 192~0.063 874 cm^(3)/g;(3)深层页岩孔隙分形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分形维数D_(2)>D_(1),孔隙结构受页岩组成控制,分形维数受控于比表面积和孔径,且与TOC密切相关;(4) LM1—LM3笔石带沉积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TOC高、分形维数D_(1)和D_(2)值大,介孔BET比表面积和BJH孔体积最大,既有较多的气体吸附位点赋存吸附气,又有良好的孔隙空间贮存游离气,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结论认为,综合页岩品质参数和分形维数特征可有效评价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并对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增储上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地层等时划分新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峰 赵群 +5 位作者 石学文 王玉满 张琴 周尚文 崔会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4-1298,共25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53口页岩气井进行笔石生物地层划分、电性特征和斑脱岩密集段分布研究,明确了自然伽马(GR)峰具有等时属性,其形成与斑脱岩密集发育段(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并在鲁丹阶沉积中期(LM4)发现一个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构造活动响应... 通过对四川盆地53口页岩气井进行笔石生物地层划分、电性特征和斑脱岩密集段分布研究,明确了自然伽马(GR)峰具有等时属性,其形成与斑脱岩密集发育段(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并在鲁丹阶沉积中期(LM4)发现一个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构造活动响应界面,建立了龙马溪组GR测井曲线[钍(Th)、补偿中子(CNL)测井曲线]等时划分方法,重新刻画了不同时期页岩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共发育8个GR峰值层段(编号①—编号⑧),GR峰值与生物地层、斑脱岩密集段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其形成与广西运动的"幕式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挠曲导致沉降区(沉积中心)形成高GR页岩,而挠曲抬升的源区提供了大量物质来源,致使高GR层段Th含量增高;②提出编号③(LM4)的GR峰(高Th)是早志留世广西运动第1幕强构造活动(斑脱岩层段密集,厚度大)在四川盆地内的响应,该期构造活动致使盆地内沉积速率明显加快,黏土矿物和Th等反应物源的矿物明显增多,水体的还原性明显下降,页岩储层品质变差;③以识别编号①、编号③和编号⑥3个特征明显的GR峰为基础,Th或CNL测井曲线为辅助,总结了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沉积早期5种GR测井曲线类型,圈定了不同曲线类型的分布范围,建立了GR测井曲线地层等时划分方法;④基于新方法开展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关键层段区域分布编图,四川盆地WF2—WF4、LM1—LM3、LM4—LM5页岩呈NE—SW向"多排多中心"、"隆坳相间"的沉积格局,海底起伏明显,LM6—LM8页岩厚度呈现东南部厚西北部薄趋势,厚度趋势显著变化预示沉积格局剧变。这一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地层等时对比、古地理分析与重建及优质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龙马溪组 笔石生物地层 GR峰 关键构造界面 地层等时对比 页岩展布
原文传递
静电纺-LbL技术制备[CTS/SA]c/lPVA纳米复合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娇娜 潘思博 +4 位作者 王其智 李凤飞 方亦男 李秀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98,101,共6页
结合层层组装法,以静电纺聚乙烯醇(PVA)为基底,壳聚糖(CTS)和海藻酸钠(SA)为聚电解质,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吸附盐离子和重金属离子。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聚电解质溶液浓度均为2.5g/L,最佳组装层数分别为2和6.5层,其中对于盐离子,Al^3... 结合层层组装法,以静电纺聚乙烯醇(PVA)为基底,壳聚糖(CTS)和海藻酸钠(SA)为聚电解质,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吸附盐离子和重金属离子。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聚电解质溶液浓度均为2.5g/L,最佳组装层数分别为2和6.5层,其中对于盐离子,Al^3+去除率最高;对于重金属离子,Ba^2+去除率最高。一次使用时长2~6h为最佳,去除率波动在10%左右,通量为0.85L/(m^2·h)。实验证明,该膜在重金属处理方面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层层组装 动态吸附 离子
下载PDF
现代主义的最后集结:重庆1945年“第一届独立美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5,共7页
文章围绕1945年6月重庆"第一届独立美展"的再现,追寻民国以来倡导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家群体的踪迹,部分还原1945年陪都美术界的历史空间,具体考察了展览的举办经纬、参展艺术家和作品及其在媒体空间中的呈现情况。
关键词 现代主义 "独立美展" 民国美术 抗战时期 重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早渐新世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跃 牟中海 +3 位作者 杨雪峰 陈袁 苏秋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19,共10页
目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沉积相研究工作中,存在对微相类型争议性大、展布特征不精细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油田高含水期的精细开发。因此,根据沉积学基本原理,采用地质相识别(包括岩石学标志和沉积构造标志)与测井相分析(包... 目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沉积相研究工作中,存在对微相类型争议性大、展布特征不精细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油田高含水期的精细开发。因此,根据沉积学基本原理,采用地质相识别(包括岩石学标志和沉积构造标志)与测井相分析(包括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的曲线特征)的综合研究方法,细化该油田早渐新世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亚相,得出水上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砂坝、砂滩、滨浅湖泥10种微相。该套地层纵向从下至上具有完整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退积式正旋回相序。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和纵向相序,跃进二号油田早渐新世这套油藏存在2种类型的沉积模式:辫状河三角洲模式和湖泊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早渐新世 跃进二号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裕强 朱讯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3期410-416,466,共8页
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砂砾岩是致密气上产的现实领域,通过野外踏勘、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对川中-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川西北地区须三段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瞬时沉积模... 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砂砾岩是致密气上产的现实领域,通过野外踏勘、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对川中-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川西北地区须三段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瞬时沉积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湿地扇、辫状河和辫状三角洲沉积,以辫状三角洲沉积为主。湿地扇沉积局限分布在盆缘近物源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以砾石和砂质沉积为特征,这两类沉积体是研究区储层主要的砂体类型。从山前到盆内依次发育湿地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三段 须家河组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砂砾岩 川西北
下载PDF
熊唐守一与北平女子西洋画学校
17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7,共7页
20世纪20年代,留日女画家熊唐守一(1891-1954)于北平创办了女子西洋画学校,成为早期中国女子西画教育的先驱。然而,她的事迹却仅见于美术史叙事的一些概述中。本文详细考察熊唐守一以及女子西洋画学校的活动,在追溯其战前情况的基础上,... 20世纪20年代,留日女画家熊唐守一(1891-1954)于北平创办了女子西洋画学校,成为早期中国女子西画教育的先驱。然而,她的事迹却仅见于美术史叙事的一些概述中。本文详细考察熊唐守一以及女子西洋画学校的活动,在追溯其战前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北平沦陷时期的境况,试图为抗战时期沦陷区美术研究作出一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唐守一 女子西洋画学校 抗战时期美术 北平 沦陷时期
下载PDF
“仓库画家”的妥当性:林风眠在抗战时期的活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抗战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49-162,共14页
林风眠在抗战时期的活动一直是学界未能具体探明的领域,这对于认识和评价其生涯的创作都造成了一些问题。针对于此,本论主要通过第一手资料对林风眠的战时活动进行全面考察,从他参与的文化社交活动和展览两个方面来还原其历史面貌。他... 林风眠在抗战时期的活动一直是学界未能具体探明的领域,这对于认识和评价其生涯的创作都造成了一些问题。针对于此,本论主要通过第一手资料对林风眠的战时活动进行全面考察,从他参与的文化社交活动和展览两个方面来还原其历史面貌。他不仅参与了中华全国美术会、文运会、文奖会以及一些官方美展,更重要的是还在上海、香港和北平举办了个展,并与同道在重庆举办群展,集中体现了抗战时期其探索艺术新方向的成果。由此,本文对林风眠在既往美术史叙事中'隐退'的形象做出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对他在陪都政治和艺术场域中的态度和表现做出分析,明确其对现代主义美术自律性价值观的一贯性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抗战时期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 重庆
下载PDF
无言的前卫:抗战时期的“现代绘画联展”
19
作者 《抗战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184-198,共15页
本文以抗战后期的1945年1月于陪都重庆举行的“现代绘画联展”为切入点,探讨中国的现代主义绘画在战争时期的处境和存在方式,尝试对抗战美术史叙事进行适当的修正.研究中,主要考察参展艺术家林风眠、倪贻德、庞薰琹和关良在战时的创作... 本文以抗战后期的1945年1月于陪都重庆举行的“现代绘画联展”为切入点,探讨中国的现代主义绘画在战争时期的处境和存在方式,尝试对抗战美术史叙事进行适当的修正.研究中,主要考察参展艺术家林风眠、倪贻德、庞薰琹和关良在战时的创作和艺术活动,在可能范围内对此次展览进行图像性还原再现.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绘画联展”的性格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内在转变,并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范畴和意义做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绘画联展 抗战时期美术 现代主义绘画 重庆
下载PDF
肇源南油田直井缝网压裂技术政策论证
20
作者 张燃 李林锴 +1 位作者 罗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29-35,共7页
致密油藏主要开发方式为缝网压裂,缝网压裂与常规压裂相比,其可行性和施工规模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缝网压裂技术政策的论证迫在眉睫。从岩石矿物成分、脆性指数、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压裂液及施工工艺等角度分析肇源南油田缝网压裂的... 致密油藏主要开发方式为缝网压裂,缝网压裂与常规压裂相比,其可行性和施工规模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缝网压裂技术政策的论证迫在眉睫。从岩石矿物成分、脆性指数、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压裂液及施工工艺等角度分析肇源南油田缝网压裂的可行性,通过Lord Kelvin点源函数分析直井底压力分布函数,进行直井与压裂井有效驱替系统论证。通过与启动压力梯度对比,确定了直井、压裂井的极限井距。论证肇源南直井缝网压裂规模,确定肇源南油田直井缝网横向波及宽度在60 m左右,单段施工规模必须大于1 500 m^3才能获得较好的改造效果。研究结果为缝网压裂在肇源南油田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网压裂 极限井距 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