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鑫 曹建中 +1 位作者 蔡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181,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组成,临床用于营卫虚弱之血痹,现也广泛用于RA疾病及其病证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组成,临床用于营卫虚弱之血痹,现也广泛用于RA疾病及其病证临床治疗。2018年,黄芪桂枝五物汤被《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载。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RA临床研究及基于实验动物模型的药效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研究发现,依据RA基本病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单用或联合化学药物用于RA及其风寒湿痹证、气血亏虚证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抑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抑制滑膜脂质过氧化和促进细胞凋亡等。但当前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药物配伍及剂量缺乏规范,临床试验设计缺乏严谨性,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安全性不明确,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且仅限于实验动物层次等问题。因此,今后临床研究中应规范临床试验方案,明确药物配伍与剂量,并评价药物相互作用与安全性。药效机制研究方面,应加强人类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同时,遵循RA病理生理,协同开展药效物质基础与药效作用机制研究,为其临床规范化用药提供参考,也为其二次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治疗 药效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侧脑室注射miR-7通过EGFR/STAT3途径抑制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 被引量:11
2
作者 钱红 胡柯 +5 位作者 谢明 武衡 李文军 武斌 聂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7(miR-7)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75只SD大鼠,以Ⅶ型胶原酶注入苍白球构建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miR-7激动剂(miR-7 agomir)组、miR-7激动剂对照(agomir control)组、miR-7拮抗剂(... 目的观察微小RNA-7(miR-7)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75只SD大鼠,以Ⅶ型胶原酶注入苍白球构建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miR-7激动剂(miR-7 agomir)组、miR-7激动剂对照(agomir control)组、miR-7拮抗剂(miR-7 antagomir)组和miR-7拮抗剂对照(antagomir control)组,每组15只。造模后第2天通过侧脑室分别注射10μL的生理盐水、miR-7 agomir、agomir control、miR-7 antagomir、antagomir control,造模后第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动物,取出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iR-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血肿周围脑组织中GFAP、EGFR、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miR-7与EGFR的靶向结合情况,构建野生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相应的突变载体,与miR-7模拟物(mimic)共转染HEK293T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7 agomir明显增加血肿周围脑组织miR-7水平,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减少神经功能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并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GFAP、EGFR表达水平及p-STAT3/STAT3比值;miR-7 antagomir的作用则相反。相应阴性对照物对上述指标无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EGFR的3'-非翻译区存在miR-7结合位点,而且miR-7 mimic明显降低野生型EGFR荧光素酶活性,但对突变型无影响。结论 miR-7通过抑制EGFR/STAT3信号通路拮抗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7(miR-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脑出血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亓伟钰 李鑫 +1 位作者 曹建中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策略,对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蠲痹汤加减所含药物中符合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策略,对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蠲痹汤加减所含药物中符合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查找RA相关基因靶点,利用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运用GO和KEG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PyMol等软件对核心化合物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与可视化,探讨蠲痹汤治疗RA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172个化学成分、223个成分靶标和2933个疾病靶标与RA关系密切。蠲痹汤与RA共有靶点157个,GO富集显示这些靶点功能主要有氧化应激应答、脂多糖应答、细菌来源分子应答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等。KEGG富集的通路主要有PI3K/AKT、AGE/RAGE、TNF、IL-17、雌激素受体及Th17细胞分化等,这些通路主要参与抗炎和免疫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结构与JUN、MAPK3、TP53靶点蛋白结合较好,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当前证据,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通过调控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等途径,作用于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环节,以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蠲痹汤加减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左倩 +1 位作者 胡爱民 尹俊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6-0072,共7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促进AS的发展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关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促进AS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可能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促进AS的发展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关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促进AS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可能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内质网应激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等。本文阐述了Hcy诱导AS的机制及缓解AS的治疗方法,为Hcy诱导AS及后续AS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机制
下载PDF
NLR及血小板标志物在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冯一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495-1501,共7页
静脉溶栓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首选治疗方式,因受治疗时间窗及溶栓不彻底等影响因素限制,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故而血管内治疗或成为静脉溶栓的一种可行的补充或替代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不仅能直观了解血栓堵塞情况,更能尽快挽救缺血半暗... 静脉溶栓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首选治疗方式,因受治疗时间窗及溶栓不彻底等影响因素限制,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故而血管内治疗或成为静脉溶栓的一种可行的补充或替代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不仅能直观了解血栓堵塞情况,更能尽快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血管内治疗后机体产生的一系列炎症应激反应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常规且经济便捷的炎性因子既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亦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血管内治疗后炎性因子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综上,研究血管内治疗与炎性因子相关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MHR、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伍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1-0006,共6页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也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我国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特点,现仍然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其治疗前、治疗中以及预后的...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也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我国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特点,现仍然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其治疗前、治疗中以及预后的研究脚步从未停止,我们致力于为ACI患者寻找对ACI早期筛查、尽早预测的血清标记物,以便于在临床上更好的指导ACI的治疗、判断其预后。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主要探讨关于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血尿酸(blood uric acid,SUA)分别与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的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旨在为ACI的防治决策提供一定的临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血尿酸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D-二聚体、Hcy及CAS斑块稳定性对预测CI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崔超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期145-148,共4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脑部分组织细胞的血液及氧气供给缺乏,进而使脑组织细胞供血供氧缺乏而发生坏死,最终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目前有许多研究发现血清D-二聚体(D-dim...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脑部分组织细胞的血液及氧气供给缺乏,进而使脑组织细胞供血供氧缺乏而发生坏死,最终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目前有许多研究发现血清D-二聚体(D-dimer)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能间接反应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稳定性,本文拟探讨联合监测血清D-二聚体、Hcy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等指标,对脑梗死的发生风险进行探究,为预测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以及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血清D-二聚体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苦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龙飘 房盛懿 +3 位作者 杨雨莹 欧阳丹 曹建中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苦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乙型病毒性肝炎靶点,使用TCMSP、BATMAN-TCM、ETCM、HERB数据库及查阅相关文献获取苦参活性成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苦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乙型病毒性肝炎靶点,使用TCMSP、BATMAN-TCM、ETCM、HERB数据库及查阅相关文献获取苦参活性成分及靶点,并利用VENNY作图取两者的交集。用Cytoscape、STRING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和蛋白互作网络图;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和qPCR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靶标1827个,苦参活性成分39个,主要成分为刺芒柄花素、8-isopentenyl-kaempferol、(2R)-7-hydroxy-2-(4-hydroxyphenyl)chroman-4-one、高丽槐素、氧化苦参碱;苦参干预乙型病毒性肝炎共同靶点64个,其核心靶点为IL-6、AKT1、VEGFA、PTGS2、JUN、CASP3、TNF和MAPK1;KEGG富集得到通路111条,包括癌症的通路、乙型肝炎和TN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技术显示氧化苦参碱与TNF、IL-6结合,结合能为-6.1~-9.8 kcal·mol;体外实验证实氧化苦参碱可下调HepG2.2.15细胞中TNF-α、IL-6 mRNA的表达,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下调趋势更显著。结论苦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性,其主要成分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激活TNF信号通路,下调TNF-α、IL-6 mRNA的表达,控制肝脏炎症,抑制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乙型病毒性肝炎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浆D-二聚体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晓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3期184-187,共4页
脑梗死是指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引起局部脑组织血流障碍,使脑组织营养及氧供缺乏,导致脑细胞迅速死亡,从而出现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体征的一类疾病。由于神经细胞的不可再生性,脑梗死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及长期残疾... 脑梗死是指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引起局部脑组织血流障碍,使脑组织营养及氧供缺乏,导致脑细胞迅速死亡,从而出现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体征的一类疾病。由于神经细胞的不可再生性,脑梗死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及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Ratio of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NLR)、血浆D-二聚体(D-dimer,D-D)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均有相关性,本文拟围绕NLR、D-D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论述,为脑梗死的及时防治和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浆D-二聚体 脑梗死
下载PDF
PROTAC技术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杏 夏宇 +3 位作者 李鑫 王炜 曹建中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1年第5期469-47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1-2]暴发后在全球造成大流行,促使人们再一次重视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尤其新发呼吸道病毒传染性强,一旦暴发,传播迅速,由于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往往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其他常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1-2]暴发后在全球造成大流行,促使人们再一次重视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尤其新发呼吸道病毒传染性强,一旦暴发,传播迅速,由于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往往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其他常见危害人类的病毒性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流感、艾滋病、狂犬病等,尤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患者精神和经济压力大。在传染性疾病中,病毒感染约占75%,所以对病毒性疾病的控制一直是生物医学界的一大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抗病毒感染 传染性疾病 狂犬病 长期服药 致死率 流感 暴发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血清MMP-9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0期1525-1528,共4页
急性脑梗死(ACI)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以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疾病。截至2010年,我国脑梗死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超过336/10万,位列全球第一,其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已成为重大的公... 急性脑梗死(ACI)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以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疾病。截至2010年,我国脑梗死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超过336/10万,位列全球第一,其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从相关病理环节干预ACI的病程日渐得到重视,如神经保护剂丁苯酞(NBP)治疗A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急性脑梗死 免疫组织化学 丁苯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综述
下载PDF
癫痫患者认知障碍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栋 秧茂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41-243,共3页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需要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反复发作可引发认知功能损伤和精神行为异常,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关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需要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反复发作可引发认知功能损伤和精神行为异常,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关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发作频率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来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三虎 +5 位作者 高细强 杨长顺 邓欢 朱琳 郑小飞 周细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1期4043-4046,共4页
目的: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探讨其诱导分化潜能,并初步研究ADSCs的来源.方法:用脂肪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ADSCs.第三代ADSCs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分别用油红O和茜素红S染色进行... 目的: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探讨其诱导分化潜能,并初步研究ADSCs的来源.方法:用脂肪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ADSCs.第三代ADSCs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分别用油红O和茜素红S染色进行鉴定.脂肪组织块培养七天后取脂肪组织进行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ADSCs组织分布.结果:用脂肪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原代人ADSCs.ADSCs传代到第8代,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ADSCs能成功诱导成脂肪细胞和骨细胞.通过对培养七天后的脂肪组织块进行HE染色,发现ADSCs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的间质血管和结缔组织周围.结论:用脂肪组织块培养出来的ADSCs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的潜能.ADSCs主要定位于间质血管和结缔组织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脂肪组织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脂肪干细胞的起源
原文传递
浅谈Lp-PLA2、TEG与ACI患者病情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栋 秧茂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48-250,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数值变化对监测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有一定价值;本文拟对联合使用Lp-PLA2和TEG相关数值监测急性脑梗死患...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数值变化对监测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有一定价值;本文拟对联合使用Lp-PLA2和TEG相关数值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进行文献分析,希望能为优化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升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 A2 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死 凝血状态
下载PDF
Irisin与脑梗死研究进展
15
作者 钟玉石 曾玲 +1 位作者 李先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2012年,BOSTROM等[1]发现肌肉因子Irisin,并用古希腊神话中彩虹女神Iris为其命名,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最初发现Irisin由骨骼肌分泌,可作用于白色脂肪组织,在人体内可刺激解耦联蛋白-1的表达和白色脂肪组织棕色样变.研究发现,血清... 2012年,BOSTROM等[1]发现肌肉因子Irisin,并用古希腊神话中彩虹女神Iris为其命名,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最初发现Irisin由骨骼肌分泌,可作用于白色脂肪组织,在人体内可刺激解耦联蛋白-1的表达和白色脂肪组织棕色样变.研究发现,血清中少量的Irisin水平升高即可显著提高能量的消耗[1].脑梗死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2].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缺氧凋亡,线粒体功能下降.研究发现,Irisin血清水平与线粒体功能、神经细胞增殖分化有密切联系.鉴于新因子Irisin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作者就Irisin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能量代谢 脑梗死 线粒体 综述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来源的研究
16
作者 王三虎 +5 位作者 高细强 杨长顺 邓欢 朱琳 郑小飞 周细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4期4606-4609,共4页
目的: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探讨其诱导分化潜能,并初步研究ADSCs的来源。方法:用脂肪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ADSCs。第三代ADSCs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分别用油红O和茜素红S染色进行鉴... 目的: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探讨其诱导分化潜能,并初步研究ADSCs的来源。方法:用脂肪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ADSCs。第三代ADSCs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分别用油红O和茜素红S染色进行鉴定。脂肪组织块培养七天后取脂肪组织进行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ADSCs组织分布。结果:用脂肪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原代人ADSCs。ADSCs传代到第8代,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ADSCs能成功诱导成脂肪细胞和骨细胞。通过对培养七天后的脂肪组织块进行HE染色,发现ADSCs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的间质血管和结缔组织周围。结论:用脂肪组织块培养出来的ADSCs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的潜能。ADSCs主要定位于间质血管和结缔组织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脂肪组织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脂肪干细胞的起源
原文传递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问题探讨(附81例报道)
17
作者 廖瑜 刘双喜 +2 位作者 周军 谢赤敏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 论证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探讨此方法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总结报道81例经皮钻颅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80.2%,死亡率9.88%,疗效明显高于对... 目的 论证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探讨此方法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总结报道81例经皮钻颅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80.2%,死亡率9.88%,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钻颅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低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术 经皮钻颅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术 手术时机 手术指征
下载PD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CM prescriptions combined with nucleoside(acid)analogues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a meta-analysis 被引量:1
18
作者 XIA Yu LI Xin +2 位作者 MAN Rongyong WANG Aibing CAO Jianzho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Objective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repor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ombined with nucleoside(acid)analogues(NAs)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but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are not completely cl... Objective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repor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ombined with nucleoside(acid)analogues(NAs)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but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are not completely clear.This meta-analysis aim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thus providing evid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Methods We searched Chinese databases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Wanfang Data,and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as well as English databases Pub Med and Cochrane Library,from time of establishment to April 14,2021.Literature quality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bias risk assessment criteria of Cochrane Collaboration network.Rev Man 5.3 and Stata 12.0 software were used to perform this research.Results A total of 23 articles,3282 patients,and 25 TCM prescrip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NAs plus TCM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Odds ratio(OR)=3.92,P<0.00001],TCM syndrome score(Mean difference=-3.73,P<0.00001),hepatitis B virus(HBV)DNA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OR=1.49,P=0.0001),hepatitis Be antigen(HBe Ag)negative conversion rate(OR=2.03,P<0.00001),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Std mean difference(SMD)=-0.95,P<0.00001],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SMD=-0.70,P=0.0004).Adverse reaction rates did not increase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OR=0.97,P=0.84).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25 TCM prescrip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pleen-strengthening prescriptions with NAs showed better effects than other prescriptions.Conclusion TCM in combination with NAs,demonstrated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against CHB than NAs alone.In addition,the combination of spleen-strengthening prescriptions and NAs was identified as the best therapeutic strategy.However,mo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high quality are needed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clin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prescriptions Spleen-strengthening prescriptions Nucleoside(acid)analogues(NA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hronic hepatitis B(CHB) META-ANALYSIS
下载PDF
关于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雪晴 +1 位作者 秧茂盛 杨秀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11-13,共3页
近年来,随着高血脂、肥胖、心脑血管意外的增加,诸多学者针对脂肪开展了众多研究。现在大量的证据表明,除了其作为能量存储器官的作用外,脂肪组织还可以看作是动态而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它可以产生并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包括激素,细胞因子,... 近年来,随着高血脂、肥胖、心脑血管意外的增加,诸多学者针对脂肪开展了众多研究。现在大量的证据表明,除了其作为能量存储器官的作用外,脂肪组织还可以看作是动态而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它可以产生并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包括激素,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以及生长和血管活性因子,脂肪因子在多种生物学和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这种脂肪因子被发现在广泛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因子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 心脑血管 代谢 肿瘤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脂蛋白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秀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66-68,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是该疾病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是该疾病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围绕红细胞分布宽度、脂蛋白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管疾病防治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W LP-PLA2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