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腹腔包虫囊肿经皮穿刺引流与吸刮治疗1106例报告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校智 鱼昌民 +11 位作者 冯胜利 陈金生 李永寿 李淑芳 唐群科 王俊 刘庭善 顾再芦 荆强 满堂 王金铭 阿依都 《地方病通报》 1999年第4期70-74,共5页
经皮穿刺治疗包虫病多为单纯的抽吸囊波与向囊内注入无水乙醇与高渗盐水的方法,通称PAIR(PercutaneousPuncture-Aspiration-InjectionReasplration)。这种方法仅对直径小... 经皮穿刺治疗包虫病多为单纯的抽吸囊波与向囊内注入无水乙醇与高渗盐水的方法,通称PAIR(PercutaneousPuncture-Aspiration-InjectionReasplration)。这种方法仅对直径小于5cm无明显胆瘘的单囊型包虫病较为合适,而对大多数包虫病患者来讲并不能解决治疗的根本问题。自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自行设计与研究的专用器械一扩张型多功能套管式穿刺针DMFT(DilataNe-Multy-FunctionTrocar)对肝腹腔包虫病采用经皮穿刺引流与吸刮治疗的方法(PPDC,PercutaneousPunctureDrainageandCurettage)成功地对大部分的包虫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包括对并发症型包虫囊肿、单囊多房型及多子囊型包虫囊肿治疗。采用这种方法可同时移除包虫内囊、子囊及囊内坏死组织,乃至对囊腔胆瘘进行简单的处理等。临床治疗1106(1262个囊肿)例,穿刺后经1~3年随访,结果显示:穿刺后B超下囊肿缩小与不能辨认者在穿刺后6月为95%(923/971),一年为94%(725/773),3年时囊肿在B超下完全消失、无法辨认、缩小或停止生长者总计达93%(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外科治疗 经皮穿刺 引流吸刮
下载PDF
肝腹腔包虫囊肿经皮穿刺引流与吸刮治疗(附1409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校智 王婧 +11 位作者 陈金生 李永寿 李淑芳 唐群科 王俊 顾再芦 荆强 柴君杰 满堂 王金铭 阿依都 孙国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31-433,共3页
关键词 肝腹腔包虫囊肿 经皮穿刺 引流 吸刮 治疗
原文传递
肝腹腔棘球蚴囊肿经皮穿刺引流与吸刮治疗(附1106例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校智 鱼昌民 +11 位作者 冯胜利 陈金生 李永寿 李淑芳 唐群科 王俊 刘庭善 顾再芦 荆强 满堂 王金铭 阿依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清理棘球蚴内囊子囊及囊内坏死组织,并对囊腔胆瘘进行处理。方法: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专用器械———扩张型多功能套管式穿刺针DMFT(DilatableMultyFunctionTrocar)对腹...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清理棘球蚴内囊子囊及囊内坏死组织,并对囊腔胆瘘进行处理。方法: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专用器械———扩张型多功能套管式穿刺针DMFT(DilatableMultyFunctionTrocar)对腹腔棘球蚴病应用经皮穿刺引流与刮吸治疗(PPDC,PercutaneousPunctureDrainageandCuretage)1106例(1262个囊肿),包括并发症型棘球蚴囊肿、单囊多房型及多子囊型棘球蚴囊肿。结果:治疗后6个月,B超显示囊肿缩小与不能辨认者为95%(923/971)、1年时为94%(725/773)、3年时囊肿完全消失、无法辨认、缩小与停止生长者总计达93%(416/449)。穿刺成功率98%,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手术治疗低。结论:采用PPDC法治疗肝腹腔棘球蚴囊肿可获得类同于手术治疗的满意疗效。适用于大多数囊型棘球蚴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经皮穿刺 引流吸刮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