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水生植物腐解过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曹培培 刘茂松 +2 位作者 唐金艳 徐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48-3858,共11页
研究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过程及其养分动态对认识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植物分解模拟试验,对6种水生植物的腐解过程及腐解残余物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64 d的腐解过程中,浮叶植物的分解速率最快,... 研究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过程及其养分动态对认识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植物分解模拟试验,对6种水生植物的腐解过程及腐解残余物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64 d的腐解过程中,浮叶植物的分解速率最快,沉水植物其次,挺水植物最慢;同种植物的分解速率及残余物成分变化在不同生物量密度组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分解过程中,植物残余物中P、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种间差异较小,总体上P含量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纤维素含量先下降后趋于稳定,木质素含量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植物残余物中C、N、半纤维素含量在分解初期种间的变化趋势不同,而分解后期则均为C含量上升,N、半纤维素含量趋于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在整个分解周期中,初始N、P含量越大分解越快,初始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C/N、C/P、木质素/N等越大分解越慢;植物腐解不同阶段的质量指标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分解前期,残余物中N含量越高分解越快,半纤维素含量、C/N、木质素/N越高,分解越慢,而后期木质素含量越高分解越慢,其它因子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分解过程 养分动态 影响因素 生物量密度
下载PDF
过去四万年我国东部季风区大型动物的减少与灭绝:原因、后果及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志伟 +1 位作者 鹿化煜 徐驰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8-431,共14页
大型动物是许多重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晚更新世至晚全新世,随着现代人的分布从非洲扩展到全球,在宏观尺度上大型动物普遍发生了种群数量下降、分布区缩小乃至物种灭绝,并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整... 大型动物是许多重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晚更新世至晚全新世,随着现代人的分布从非洲扩展到全球,在宏观尺度上大型动物普遍发生了种群数量下降、分布区缩小乃至物种灭绝,并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整合古环境、古动物、古人类相关研究,从宏观生态系统与生态相互作用的视角阐述过去四万年我国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大型动物与人类社会的耦合关系.现有证据表明,我国晚更新世灭绝的大型动物以食谱较广的混食动物为主,可能在塑造开阔的植被景观、超长距离传播种子、调节火动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可能并非其灭绝的唯一主导原因.在全新世时期,农业社会发展很可能是我国境内大型动物减少的主导因素.当前,大型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缺失可能制约生态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化.深入理解我国大型动物的长期动态及其在社会-生态耦合系统中的角色,将有助于建立生态系统管理的基准参考系,对于发展基于生物调控的生态系统恢复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生物间相互作用 下行效应 生态功能 自然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