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冻切片技术经验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秀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3期2002-2004,共3页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针对8 126例甲状腺、子宫、乳腺、脂肪、脑、卵巢、淋巴结、肺、皮肤、肠息肉等不同组织在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组织脱片、组织收缩、制片困难及冰晶过多和染色时间长、染色...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针对8 126例甲状腺、子宫、乳腺、脂肪、脑、卵巢、淋巴结、肺、皮肤、肠息肉等不同组织在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组织脱片、组织收缩、制片困难及冰晶过多和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不佳等问题进行改进。结果通过对取材组织的预处理,包埋剂用量的把握,冷冻时间的控制以及酒精灯和胶片的配合使用,圆满地解决了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冰晶过多、、组织收缩、组织脱片等问题。结论冰冻切片中对组织取材、包埋、冷冻及染色的改进,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制作出优质的冰冻切片,为明确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制作技巧 组织收缩 冰晶过多 脱片
下载PDF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双染法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卫东 +1 位作者 谢建兰 周小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4期1106-1107,F0003,共3页
目的在淋巴瘤病例中建立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方法使用双染试剂盒在石蜡切片上先做原位杂交再做免疫组化。结果双染成功后细胞和组织结构完整。原位杂交阳性细胞的胞核呈蓝黑色,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胞膜... 目的在淋巴瘤病例中建立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方法使用双染试剂盒在石蜡切片上先做原位杂交再做免疫组化。结果双染成功后细胞和组织结构完整。原位杂交阳性细胞的胞核呈蓝黑色,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胞膜呈红色,双阳性细胞的核与膜蓝红对比鲜明,背景清晰。结论此方法可直观地判断感染EB病毒的细胞属于B细胞还是T细胞,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EBER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双染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针吸检查中细胞块样本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燕林 曹敏 +3 位作者 余小蒙 杨艳 陈书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FNA)涂片联合细胞块(CB)切片、免疫组化标记(IHC)和EBER原位杂交在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和21G注射针对31例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获取样本制片,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及CB组织形态学...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FNA)涂片联合细胞块(CB)切片、免疫组化标记(IHC)和EBER原位杂交在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和21G注射针对31例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获取样本制片,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及CB组织形态学特征、IHC和EBER原位杂交表达。比较分析单纯细胞涂片、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及IHC和EBER原位杂交3种不同方式对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所有病例的细胞涂片及CB切片均显示为非角化性癌的形态学特征。2CB切片IHC和EBER原位杂交显示:肿瘤细胞CK5/6、p63、Ki-67及EBER均为(+);LCA和CK7均呈(-)。33种不同方式对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显示:单纯细胞涂片诊断的敏感度(90.3%,28/31)及确诊率(74.2%,23/31)最低;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诊断的敏感度(93.5%,29/31)及确诊率(77.4%,24/31)居中;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及IHC和EBER原位杂交诊断的敏感度(96.8%,30/31)及确诊率(96.8%,30/31)最高。结论FNA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IHC及EBER原位杂交的方式,对头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寻找原发灶、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免疫细胞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岳冰 谢建兰 +5 位作者 刘伟 郑媛媛 张晓敬 许传杰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总结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学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对23例肺原发性MALT...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总结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学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对23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病例进行研究,并且对其中5例行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 MALT1基因检测.结果 23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中12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肺部病变,其余表现为咳嗽、胸痛等.影像学均表现为肺部肿块影或实变影,19例病变位于右肺.病理学形态特点,5例肿瘤呈结节状,18例弥漫性生长,肿瘤与肺组织交界处均可见孤岛样或串珠样结构.肿瘤由3种形态细胞构成: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细胞,其中13例伴浆细胞分化,均可见到淋巴上皮病变及滤泡殖入现象.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Ki-67指数5% ~20%,8例IgK、Igλ显示肿瘤细胞为单克隆性B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IgH克隆性重排检测均检测到单克隆条带,4例中2例FISH检测出MALT1基因断裂.本组4例失访,其余19例随访3个月~6年5个月,全部存活,其中5例可疑肿瘤局部复发.8例仅行肿瘤局部切除,11例行手术切除并于术后行化疗.结论 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影像学显示肺部肿块或阴影,组织形态表现为结节状或弥漫性单核样小淋巴细胞浸润,周边伴特征性孤岛样或串珠样结构,呈B细胞免疫表型并无其他小B细胞性淋巴瘤的表型特征,IgH克隆性检测呈单克隆,FISH检测可见MALT1基因断裂.本病预后较好,可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淋巴瘤 基因重排 MALT1
下载PDF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在EBER原位杂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卫东 周小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4期1947-1947,1954,共2页
目的优化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操作程序,观察其在EBER原位杂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操作程序进行优化,在EBER原位杂交过程中使其代替手工操作,用来滴加一抗、抗体增强剂和酶标羊抗鼠/兔IgG聚合物。结果使用自动免... 目的优化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操作程序,观察其在EBER原位杂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操作程序进行优化,在EBER原位杂交过程中使其代替手工操作,用来滴加一抗、抗体增强剂和酶标羊抗鼠/兔IgG聚合物。结果使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可为EBER原位杂交节省30 min时间,并且操作结果和质量与人工操作相当。结论将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应用于EBER原位杂交技术,染色效果好,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 手工操作 原位杂交 EB病毒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和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检测EBER的可行性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毕阔 +2 位作者 刘伟 孙岚 周小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5期1596-1599,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原位杂交(ISH)联合免疫荧光(IF)两种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诊断的淋巴瘤患者20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 目的探讨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原位杂交(ISH)联合免疫荧光(IF)两种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诊断的淋巴瘤患者20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每例取蜡块进行切片,每张厚3μm,4张连续切片分为四组:荧光原位杂交及其阴性对照,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及其阴性对照。通过荧光显微镜查看两种荧光方法的效果。结果利用荧光原位杂交与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EBER,均可以使EBER阳性细胞显示出阳性绿色荧光信号,且阴性对照无阳性荧光信号。后者更敏感,背景更少。结论荧光原位杂交与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EBER的检测,且这两种方法可能会成为EB病毒相关疾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编码的小RNA 荧光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 免疫荧光
下载PDF
HMGB 1在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苏才丽 +3 位作者 王苗 岳冰 陈光勇 刘红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281例,包括I-LSCC 123例、喉黏膜异型增生(laryngeal precursor lesions,LPLs)103例(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31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9例、原位癌23例)及声带息肉(vocal polyp,VP)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HMGB1及Ki-67的表达,其中HMGB1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得分相加总分为0~7(0~4分为低表达,5~7分为高表达);Ki-67阳性率≥50%为高表达,<50%为低表达。结果:HMGB1在I-LSCC中的表达(4.35±1.33)高于在LPLs(3.12±0.95)及VP(2.11±0.71)中(均P<0.001)。HMGB1表达在喉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6.59%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Ki-67高表达,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33%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15%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高临床分期(III期及IV期),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饮酒情况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HMGB1高表达的I-LSCC患者预后较HMGB1低表达的患者更差(P<0.05)。结论:HMGB1在I-LSCC中高表达,可能在I-LS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黏膜异型增生 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揭秘基因密码—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病理报告解读
8
作者 陈烨 陈光勇 《科技视界》 2024年第2期11-13,共3页
生命是一部由基因编写的复杂交响曲,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揭示这部交响曲内在奥秘的重要工具之一。FISH是一种生物分子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染色体结构、基因定位和基因表达。该... 生命是一部由基因编写的复杂交响曲,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揭示这部交响曲内在奥秘的重要工具之一。FISH是一种生物分子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染色体结构、基因定位和基因表达。该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与目标DNA或RNA序列杂交,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的位置和数量。FISH技术让人们能够在细胞和组织层面上观察基因、染色体的情况,了解患者病变部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从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支持。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他们并不了解FISH,甚至对为何进行FISH检测存在疑惑。本文将从科普角度解读FISH分子病理报告,以及FISH走入临床工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病理 荧光原位杂交 个体化医疗 染色体结构 基因密码 FISH技术 生物分子 分子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56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燕林 谢建兰 +6 位作者 郑媛媛 韦萍 黄雨华 郑晓丹 刘伟 周小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2002年8月至2015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156例EBV^+T/NK-LP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形态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病毒编码... 目的分析EB病毒(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2002年8月至2015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156例EBV^+T/NK-LP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形态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及对45例患者进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分析,并随访所有患者。结果(1)156例患者中,男性106例,女性50例,年龄1~75岁,中位年龄20岁,病程2—540个月,中位病程20个月,伴有发热122例(78.2%),淋巴结肿大108例(69.2%),肝脾肿大75例(48.1%)。(2)形态学分级1级33例,2级68例,3级55例。45例做了TCR检测,其中33例(73.3%)检测到克隆性重排,均为2或3级病例。(3)随访时间1—134个月,死亡44例(28.2%)。死亡原因最多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1例(47.7%)。随着分级增高,有死亡百分比增高的趋势,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T/NK-LPD病例种类多样,表现为系统性、相对局限性和局限性病变,应基于病理和临床参数的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形态学分级与病死率无显著相关性;一旦诊断该病,就要警惕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杀伤细胞 天然
原文传递
骨髓活检在EBER原位杂交检测中消化时间的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小鸽 +3 位作者 毕阔 梅雪 杨秀 王照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9期1963-1964,共2页
目的优化骨髓活检样本在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中的消化时间。方法对20例EB病毒相关疾病的骨髓活检样本,连续切片3张,分为3组,使用同一浓度的蛋白酶K,对3组切片进行间隔5 min的梯度时间消化,然后继续进行EBER原位杂交的... 目的优化骨髓活检样本在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中的消化时间。方法对20例EB病毒相关疾病的骨髓活检样本,连续切片3张,分为3组,使用同一浓度的蛋白酶K,对3组切片进行间隔5 min的梯度时间消化,然后继续进行EBER原位杂交的其它检测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判读。结果消化时间为10 min组的切片,杂交效果最好,组织结构完整,阳性细胞着色深,定位准确,背景干净,结果清晰易辨。结论骨髓活检样本与其他活检组织相比,在EBER原位杂交检测中的消化时间要适当延长,以10 min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 病毒编码的小 RNA 原位杂交 骨髓消化时间
下载PDF
伴有11q异常Burkitt样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建兰 郑媛媛 +3 位作者 张燕林 贾梅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61-166,171,共7页
目的伴有第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LL-11q)是最近新报道的罕见肿瘤,目前病例报道以西方人群为主,鲜有亚洲人群病例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BLL-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08—2020-04北京友谊医院病... 目的伴有第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LL-11q)是最近新报道的罕见肿瘤,目前病例报道以西方人群为主,鲜有亚洲人群病例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BLL-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08—2020-04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9例BLL-11q,对其病变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FISH检测,进行随访和文献复习;同时与75例Burkitt淋巴瘤(BL)病例的免疫表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9例BLL-11q患者中男女比为13∶6,中位年龄11岁;8例以头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11例发生于淋巴结外,表现为鼻咽部异物感5例,腹痛和咽痛各2例,乳腺肿痛和肩胛骨疼痛各1例。形态学几乎以弥漫浸润为主,肿瘤细胞形态多样,BL样10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样9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一致性表达CD20、CD10和Bcl-6,与BL病例的免疫表型对比发现,BLL-11q病例常表达LMO2(57.89%vs 1.33%,P<0.001),不表达CD38(57.89%vs 1.33%,P<0.001)。EBER检测所有病例均为阴性。19例MYC基因断裂均阴性并伴有11q基因异常,其中9例做了Bcl-2和Bcl-6基因断裂检测均为阴性。18例患者行化疗伴或不伴利妥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未行放化疗;除1例哺乳期患者外,所有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BLL-11q是一种罕见、预后较好的生发中心B细胞淋巴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更为多见,结外相对高发;形态学表现为BL样和HGBL样;BL样形态的BLL-11q病例出现CD38阴性和LMO2阳性的概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q增多/缺失 淋巴瘤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鸣 +2 位作者 周贺 王照情 陈光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5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在石蜡组织免疫组织化学(IHC)阴性切片上建立EBER原位杂交(ISH)检测方法,为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病变在组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检测结果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21年1月至2023年... 目的在石蜡组织免疫组织化学(IHC)阴性切片上建立EBER原位杂交(ISH)检测方法,为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病变在组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检测结果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的病例23例,其中NK/T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例,伯基特淋巴瘤2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先选取1例组织量充足的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用于IHC后EBER ISH前组织预处理条件的摸索,然后使用最佳预处理条件建立本实验的检测流程并用于另外22例组织中。22个蜡块每例连续切片2张,1张进行常规的EBER原位杂交检测,归为对照组;另1张归为实验组,先进行IHC染色,再按最佳预处理条件进行EBER原位杂交。最后对两组切片杂交的成功率、阳性强度、阳性细胞比例及组织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EBER杂交的成功率为90.91%(20/22),与对照组[100%(22/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杂交成功的切片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核,定位准确,背景干净。两组切片的阳性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强度上,对照组中8例评分为3分的组织在实验组评分为2分,使两组染色强度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杂交结果仍可清晰明确地判读。实验组与对照组切片均未出现组织脱片、细胞形态结构不完整的现象。结论本文建立的IHC-EBER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结果准确,可有效解决患者因切片或组织资源不足而无法进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的难题,能够为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疾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EB病毒 RNA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瘤
下载PDF
纤维素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岚 李鹏 +4 位作者 周小鸽 郑媛媛 张燕林 谢建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2-598,共7页
目的探讨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纤维素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LBCL-FA)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和预后。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4月至2021年11月诊断的6例LBCL-FA病例, 分为心房黏... 目的探讨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纤维素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LBCL-FA)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和预后。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4月至2021年11月诊断的6例LBCL-FA病例, 分为心房黏液瘤和囊肿相关2组病例, 总结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基因重排和MYC、bcl-2、bcl-6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结果 6例LBCL-FA, 均为男性患者, 平均年龄为60岁;发生于心房黏液瘤背景3例和囊肿相关背景3例(肾上腺、腹腔和硬膜下);6例均可见肿瘤细胞分布于粉染纤维素物质中, 其中囊肿相关病例的囊壁明显纤维化伴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起源于生发中心外活化B细胞, 一致性表达PD-L1、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和EB病毒核抗原2(EBNA2)。心房黏液瘤的病例中CD30阳性率高于囊肿相关病例。肿瘤细胞均未检测到MYC、bcl-2和bcl-6基因断裂, 仅1例伴有MYC、bcl-2和bcl-6基因异常扩增信号;5/5例免疫球蛋白(Ig)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克隆性重排。所有患者随访期9~120个月, 手术治疗后未行放化疗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LBCL-FA是一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罕见疾病, 好发生于心房黏液瘤和囊肿相关病变的背景中。囊肿相关病变具有显著的慢性炎性背景, 肿瘤细胞更为稀疏且退变明显, 容易漏诊、误诊。LBCL-FA临床预后好, 可以手术完全切除的病例, 不一定要进行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纤维素 黏液瘤 囊肿
原文传递
兔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血液动力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珏 董小黎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检测简便、耗资低廉的急性肺血栓栓塞兔模型。方法:经右心室插管注入4个兔自体血栓,栓塞肺动脉,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右心室收缩压的变化、肺内残留栓子数及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判断栓塞是否成功。结果:注入栓子后1h,...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检测简便、耗资低廉的急性肺血栓栓塞兔模型。方法:经右心室插管注入4个兔自体血栓,栓塞肺动脉,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右心室收缩压的变化、肺内残留栓子数及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判断栓塞是否成功。结果:注入栓子后1h,右心室收缩压明显上升,与注栓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观察,肉眼每只兔均可见注入的4个栓子,大小与注入前近似;镜下全部兔均有肺栓塞的病理改变。结论:用此种方法建立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真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动力学检测 血栓栓塞模型 急性 血栓栓塞症 心脏病患者 危重症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再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卫东 +3 位作者 王凤 程鸣 谢建兰 周小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69-770,共2页
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是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标记有荧光素的探针与特异性的染色体和/或基因位点相结合,在细胞核中检测染色体和相应基因的变化[1]。 FISH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最准确、可... 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是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标记有荧光素的探针与特异性的染色体和/或基因位点相结合,在细胞核中检测染色体和相应基因的变化[1]。 FISH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最准确、可重复性最高的方法,是当今白血病/淋巴瘤诊断和分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发达国家正成为常用的辅助诊断技术。临床病理诊断中,常会遇到前期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之后,要做FISH检测时,因组织太小或会诊的白片用完以致不能进行FISH检测。我们在工作中经过反复实验,尝试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阴性切片,重新进行FISH检测,摸索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切片 原位杂交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HER2基因 细胞遗传学技术 FISH技术 临床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甲酸表面脱钙法在骨髓活检荧光原位杂交制片中的应用
16
作者 刘伟 +3 位作者 王凤 李颖鸿 毕阔 孙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62-766,共5页
目的对骨髓活检组织使用甲酸溶液进行表面脱钙,提高其石蜡切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成功率,为骨髓内淋巴瘤的精确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骨髓活检组... 目的对骨髓活检组织使用甲酸溶液进行表面脱钙,提高其石蜡切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成功率,为骨髓内淋巴瘤的精确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骨髓活检组织58例,其中套细胞淋巴瘤3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1例,滤泡性淋巴瘤4例。根据常规制片前所用脱钙液和脱钙方式的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硝酸传统脱钙组(DG1)、硝酸表面脱钙组(DG2)和甲酸表面脱钙组(DG3)。其中DG2组和DG3组蜡块在荧光原位杂交制片前,需放入50%甲酸溶液中二次脱钙10 min,流水冲洗10 min。之后对3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每例捞取组织面2张,分别用于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和杂交检测。结果DG1组、DG2组和DG3组杂交的成功率分别为5.6%(1/18)、94.7%(18/19)和95.2%(20/21)。与DG1组相比,DG2组和DG3组杂交成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2组和DG3组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2组13例MCL和1例FL、DG3组8例MCL和2例FL中的CCND1/IGH和BCL2/IGH融合探针检测均为阳性。DG1组1例DLBCL、DG2组5例DLBCL、DG3组11例DLBCL细胞内MYC基因均未出现异常断裂信号,表现为两个红绿融合的黄色信号。杂交成功的切片上组织结构完整,细胞轮廓清楚,信号定位准确。结论甲酸表面脱钙法脱钙速度快,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成功率高,结果准确。甲酸代替硝酸,配制安全而且容易购买。该法在骨髓活检FISH制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骨髓活检 淋巴瘤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驱动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岚 毕阔 +2 位作者 刘伟 陈光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9期2028-2032,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RMS法检测NSCLC患者常见驱动基因EGFR、ALK、ROS1、KRAS、NRAS、HER2、PIK3CA、RET基因突变、融合等异常,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79例NSCLC患者E...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RMS法检测NSCLC患者常见驱动基因EGFR、ALK、ROS1、KRAS、NRAS、HER2、PIK3CA、RET基因突变、融合等异常,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79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最高(41.9%,117/279),突变易发生于女性、腺癌、年龄<60岁、不吸烟、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突变类型以19-del和L858R为主,分别为53.0%(62/117)和38.5%(45/117),其次为KRAS(10.8%,30/279)、ALK(5.4%,15/279);KRAS基因突变易发生于男性,ALK基因融合易发生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检出2例EGFR基因双位点突变及5例两种不同基因共存突变。RET、ROS1、PIK3CA、HER2及NRAS基因异常发生率较低,其中NRAS基因最低。肺手术切除、肺活检、转移灶、胸水脱落细胞制蜡块标本在基因检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基因联合检测有助于分析NSCLC驱动基因异常及可能存在的突变共存状态,在疾病进展不同时期检测可获得的肺手术切除标本、肺活检、转移灶或胸水标本,对于筛选出适用靶向药物的目标人群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驱动基因 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TFE3蛋白表达和TFE3基因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18
作者 张彦宁 陈光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TFE3的蛋白表达及TFE3基因异常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的病例资料,观察记录所有病例的病理组织特征。行TFE...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TFE3的蛋白表达及TFE3基因异常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的病例资料,观察记录所有病例的病理组织特征。行TFE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中TFE3阳性的病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14例男女比例1∶1,平均39.8岁。大部分病例(10/14)的肿瘤细胞全部为上皮样细胞构成。3例TFE3弥漫中至强阳性,其余11例完全阴性。3例TFE3阳性的肿瘤无TFE3基因重排,但其中2例有TFE3基因扩增。结论TFE3基因重排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罕见,TFE3阳性不代表肿瘤细胞一定具有TFE3基因重排,TFE3基因扩增也可致肿瘤表达TFE3蛋白,极少数没有TFE3基因异常的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异常表达TFE3蛋白。TFE3基因扩增需与肿瘤性多核巨细胞的多信号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TFE3 PECOMA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 TFE3基因
下载PDF
蜡块保存年限对乳腺癌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的影响
19
作者 毕阔 +3 位作者 孙岚 刘伟 周贺 陈光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以浸润性乳腺癌HER2基因表达为研究对象,探讨蜡块保存年限对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初诊为原发浸润性乳腺癌的石蜡样本70例,其中免... 目的以浸润性乳腺癌HER2基因表达为研究对象,探讨蜡块保存年限对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初诊为原发浸润性乳腺癌的石蜡样本70例,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R2蛋白2+且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的病例每年度10例,共60例,归为Fp组,包括手术切除标本32例,穿刺标本28例;另外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HER2蛋白2+且FISH检测HER2基因未扩增的病例10例,作为阴性对照,归为Fn组,包括手术切除标本5例,穿刺标本5例。将所有病例的归档蜡块以4μm厚度连续切片2张,一张用于苏木精和伊红染色以确定肿瘤位置,另一张重新进行FISH检测,切片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热修复方法,胃酶消化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控制。最后按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进行判读并将计数的平均HER2拷贝数/细胞、平均CEP17拷贝数/细胞以及HER2/CEP17比值与初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Fp组60张切片中,除1张2016年的穿刺组织杂交失败外,其余组织均杂交成功,成功率为98.33%(59/60),成功的切片均判读为阳性,与初诊结果符合率为100%;Fn组10张切片全部杂交成功且均判读为阴性,与初诊结果符合率为100%。Fp组、Fn组中平均HER2拷贝数/细胞、平均CEP17拷贝数/细胞以及HER2/CEP17比值与初诊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存5~10年的乳腺癌归档蜡块,采用高温高压热修复后行HER2基因FISH检测,成功率高、结果准确,可为初诊HER2 IHC 2+但未行FISH检测的癌转移患者在抗HER2靶向用药的筛选中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HER2 基因 乳腺肿瘤
下载PDF
HE切片褪色后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梅雪 +3 位作者 杨秀 王照情 孟凌轩 王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将HE切片褪色后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40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病例的HE切片作为实验组,相同蜡块的连续切片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实验组中,38张切片的组织结构全部完整,... 目的探讨将HE切片褪色后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40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病例的HE切片作为实验组,相同蜡块的连续切片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实验组中,38张切片的组织结构全部完整,2张骨髓穿刺切片中的骨小梁脱片,但剩余组织组织结构保持完整。所有40张切片均杂交阳性,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定位准确、清晰可读,杂交背景干净。阳性细胞数目及强度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将HE切片褪色后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简单、可靠,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染色 褪色 EBER 原位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