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年以来甘肃民勤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永春 李增元 高志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7-343,共7页
以甘肃民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2001、2003、2005、2011、2013、2014年),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并使用2014年遥感影像,通过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ARVI、AFRISWIR1、AFRISWIR2... 以甘肃民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2001、2003、2005、2011、2013、2014年),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并使用2014年遥感影像,通过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ARVI、AFRISWIR1、AFRISWIR2三种植被指数提取的覆盖度。结果显示:AFRISWIR2求算的植被覆盖度相较于ARVI、AFRISWIR1,与实际的植被覆盖度线性回归关系最好,相关指数(R2)可以达到0.84,均方根误差(RMSE)为0.7。在对2001—2014年民勤植被变化研究中得出: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在不断减少,高中覆盖度植被面积在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通过重点植被变化区域和驱动力的分析可以得出,民勤石羊河治理工程和其他各种生态工程的实施,是民勤生态恢复最为本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动态变化 驱动力 民勤 甘肃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 NDVI的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动态监测 被引量:17
2
作者 永春 彭道黎 陈鹏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0-215,共6页
以MODIS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程度划分,得出2000年、2004年、2008年荒漠化等级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不同等级荒漠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 以MODIS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程度划分,得出2000年、2004年、2008年荒漠化等级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不同等级荒漠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荒漠化转移方向主要为严重荒漠化→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 荒漠化 MODIS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7
3
作者 永春 萨如拉 王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驱动力分析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以1982—2015年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ERA5气象和草原类型数据,采用CASA模型生成年草原NPP。综合运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复相关及残差分析法探讨1982—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驱动力分析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以1982—2015年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ERA5气象和草原类型数据,采用CASA模型生成年草原NPP。综合运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复相关及残差分析法探讨1982—2015年草原NPP变化趋势,并定量确定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草原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内蒙古1982—2015年NPP极显著和显著增加的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1.76%、18.92%。NPP极显著和显著减少的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4.26%、8.08%。草原NPP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草原处于恢复状态。(2)内蒙古草原92.87%的区域NPP与气候因子之间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气温驱动、降水驱动和降水、气温复合驱动分别占总面积的2.06%、70.71%和20.11%,气候变化对3种草原影响程度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3)人类活动对草原NPP也产生很大影响。其中起到正向作用通过显著性检验(P<0.1)的区域占草原总面积的41.12%,起到负作用(P<0.1)的占5.34%。综上所述,1982—2015年内蒙古草原总体处于恢复状态,在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NPP 趋势变化 驱动力分析
原文传递
几种植被指数探测低盖度植被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彭道黎 永春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京津源风沙治理区延庆县为例,利用2002年ETM+数据,对NDVI、RDVI、SAVI和MSAVI四种植被指数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以NDVI为基础,采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反演出基础盖度,分别建立不同VI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模型。通过分... 以京津源风沙治理区延庆县为例,利用2002年ETM+数据,对NDVI、RDVI、SAVI和MSAVI四种植被指数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以NDVI为基础,采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反演出基础盖度,分别建立不同VI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模型。通过分析不同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反映速率变化及不同覆盖条件下不同VI的取值范围的变化发现,NDVI在各盖度段数值都比较大,对低盖度植被反映最敏感,探测低密度绿色植被的能力最强,MSAVI次之,RDVI和SAVI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低盖度植被 混合像元 探测能力
下载PDF
1982—2015年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永春 张恒 +1 位作者 王冰 斯钦毕力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182,共8页
以1982—2015年间内蒙古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ERA5气象和土地覆盖数据,综合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多元线性回归和残差分析方法,定量确定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 以1982—2015年间内蒙古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ERA5气象和土地覆盖数据,综合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多元线性回归和残差分析方法,定量确定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2—2015年,植被显著和极显著增加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24.01%,显著和极显著减少的面积分别占比为4.20%、5.64%,变化不显著的面积占57.32%。研究区NDVI Hurst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植被整体呈现反持续性,但趋势不太明显。研究区年均降水与NDVI显著正相关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19%,显著负相关的占1.52%;年均温度与NDVI显著正相关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97%,显著负相关的占13.74%。1982—2015年人类活动、气候、气候和人类活动综合因素引起植被恢复的面积分别占总恢复面积的70.43%、7.82%、21.75%;人类活动、气候、气候和人类综合作用导致植被退化的面积分别占总退化面积的51.03%、26.28%、22.69%。1982—2015年内蒙古地区植被总体处于恢复状态,气候因子与植被显著相关的地区并不是植被变化的主要区域,引起植被恢复和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北京延庆县植被恢复动态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道黎 永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9-164,共6页
探讨了利用ETM+数据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试验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ETM+数据,分析了该区1999年至2006年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年来,农田植被呈现先快... 探讨了利用ETM+数据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试验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ETM+数据,分析了该区1999年至2006年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年来,农田植被呈现先快速减少,后期又增加的趋势;高盖度植被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增加了36353.16hm2;中盖度植被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减少了38352.9hm2;低盖度植被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增加了7029.45hm2.1999年至2006年间,延庆县不同植被盖度有增有减,但总的趋势是增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庆县 植被恢复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基于遥感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十大孔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永春 孙小添 +1 位作者 白澳 裴志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205,共7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及时、准确监测评价,是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十大孔兑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数据,基于生态遥感指数对研究区2000-2020年生态环境健康度的分布格局及变...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及时、准确监测评价,是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十大孔兑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数据,基于生态遥感指数对研究区2000-2020年生态环境健康度的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十大孔兑的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31,0.33,0.57,生态环境质量正在不断改善。(2)研究期间,十大孔兑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差到一般为主,差、较差及一般的面积之和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依次为79.45%,76.54%,70.16%,面积在不断减少,向良好和优秀等级转移的面积达1004 km 2。(3)在空间分布上,下游平原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最优,上游丘陵区与中游风沙区相对较差。整体来看,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孔兑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监测评价
下载PDF
基于PLUS与InVEST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祁迷 王飞 +1 位作者 永春 王铭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4-200,共7页
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的“双碳”目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LULC),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政策规划,建立自然发展、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PLUS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进... 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的“双碳”目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LULC),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政策规划,建立自然发展、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PLUS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分析,并用InVEST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开发情景下碳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内蒙古地区林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耕地、水域、草地与未利用地面积均呈减少态势,且转移方向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自然发展状态下,草地、耕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呈下降趋势,林地及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在生态保护状态下,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均比自然开发情景有所增加;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呈扩张趋势,扩张面积达4.69×10~4 hm^(2)。(3)2000年、2010年、2020年内蒙古地区碳储量分别达到1.371 7×10^(10),1.370 9×10^(10),1.370 6×10^(10) t,呈逐年减少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总碳储量分别为1.370 1×10^(10),1.370 6×10^(10),1.371 9×10^(10) t,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相比较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更多,表明保护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控制碳储量下降。实施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政策以控制耕地扩展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延缓区域碳储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对气候响应的滞后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永春 高润宏 敖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草原植被驱动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以1982-2015年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及气象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滞后系数探讨内蒙古地区荒漠草原NDVI对气候因子的滞后性。结果表明:1)荒漠草原NDVI、降水、气温和太阳总... 草原植被驱动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以1982-2015年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及气象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滞后系数探讨内蒙古地区荒漠草原NDVI对气候因子的滞后性。结果表明:1)荒漠草原NDVI、降水、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年内变化都是单峰型。8月草原NDVI值达到最大,NDVI值年内变化不明显;降水也是8月达到最大;气温和太阳总辐射7月达到最大。2)从草原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和显著相关面积占比来看,气候因子对草原NDVI影响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降水>太阳辐射>气温。3)荒漠草原生长季植被的NDVI与气候的滞后性分析表明,5-9月NDVI与降水相关关系显著,滞后时间为1个月左右。4月NDVI与1-4月的降水不显著,降水不是草地返青的主导气候因子;6-9月草原NDVI与气温成负相关,滞后时间为0~1个月。4-5月草原NDVI与气温成正相关,该季气温的回升是植被返青的关键因子;6-9月草原NDVI与太阳辐射成负相关,滞后时间为1个月。5月草原NDVI与太阳辐射成正相关,滞后时间为1个月;4月NDVI与1-4月的太阳辐射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NDVI 滞后时间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内蒙古段黄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永春 陈家豪 +1 位作者 孙小添 裴志永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目前的生态屏障功能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目前的生态屏障功能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20年草地为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占50%以上,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78 km^(2),1911 km^(2),383 km^(2)和255 km^(2),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055 km^(2)和2072 km^(2),土地转移的主要方向为草地、耕地和水域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1980—2000年上升了0.85百分点;1980—2020年,斑块数量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除建设用地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景观干扰度除林地上升外其余用地均减少,景观损失度除建设用地有明显下降外其余用地无明显变化;黄河流域的生态风险值呈下降趋势,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的面积增加9000 km^(2),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减少1350 km^(2),分散布局在东部和北部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段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生态景观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永春 马秀枝 斯钦毕力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8,共8页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降水响应的重要指标。利用1982—2015年GIMMS NDVI3g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反演内蒙古荒漠草原的PUE,研究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地区PUE时空变化,并分析了PUE与气候因子的相...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降水响应的重要指标。利用1982—2015年GIMMS NDVI3g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反演内蒙古荒漠草原的PUE,研究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地区PUE时空变化,并分析了PUE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荒漠草原年均PUE为0.51 gC·m^(-2)·mm^(-1),PUE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荒漠草原PUE极显著增大和显著增大的面积分别占草原总面积的35.88%、55.41%,荒漠草原PUE极显著减小的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8.70%,荒漠草原PUE整体呈现增大趋势。(2)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类型PUE均值范围0.34—0.56 gC·m^(-2)·mm^(-1)。各种植被类型中,东方针茅草原PUE最大,镰芒针茅草原PUE最小。除了镰芒针茅草原与其他植被类型差异显著以外,其他植被类型间差异不太显著。从PUE变化看,除了东方针茅草原PUE呈现下降趋势,其他植被类型PUE都呈现增大的趋势。(3)荒漠草原PUE与降水有很强的负相关性;草地年PUE与年均气温相关性不太明显;草地年PUE与年均太阳辐射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PUE CASA模型 相关关系
原文传递
狭叶薰衣草嫩枝生根的解剖结构变化及生理响应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东山 张秋良 +3 位作者 杨海峰 永春 常金宝 胡柏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通过L16(44)嫩枝扦插正交试验,确定狭叶薰衣草最优扩繁条件组合;并通过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揭示狭叶薰衣草嫩枝生根的解剖结构变化及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狭叶薰衣草嫩枝扦插优化扩繁条件最优水平组合为A_(3)B_(1)C_(2)D_(3)(即基质... 通过L16(44)嫩枝扦插正交试验,确定狭叶薰衣草最优扩繁条件组合;并通过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揭示狭叶薰衣草嫩枝生根的解剖结构变化及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狭叶薰衣草嫩枝扦插优化扩繁条件最优水平组合为A_(3)B_(1)C_(2)D_(3)(即基质配比为珍珠岩/草炭土6∶4,插穗采枝条顶部,插穗长度为10 cm,生根粉浓度为1000 mg/kg,成团率为100%,出圃时间为19 d);插穗部位是对成团率影响最大的因素,生根类型为诱生根原基、生根方式属混合型生根,且愈伤组织的形成与不定根的产生彼此独立;可溶性蛋白质、MDA和SOD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POD同SOD、MDA间存在显著相关。植物扦插扩繁的生根效果与是否存在潜伏根原基并无必然联系,而取决于其茎部结构特征等生物学特性和营养物质在逆境胁迫下对植物酶保护系统活性及MDA含量动态变化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薰衣草 嫩枝扦插 插穗 解剖学 生理学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和氮添加对柠条根际微生境及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张盛晰 何炎红 +4 位作者 郝龙飞 聂正英 刘婷岩 王云鹏 永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
【目的】探究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对柠条根际微生境特征的影响,探明微生境变化对柠条根系形态构建的调控规律,为脆弱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土壤灭菌处理(灭菌土和非灭菌土)基础上,对1年生柠条盆栽苗木进行接菌... 【目的】探究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对柠条根际微生境特征的影响,探明微生境变化对柠条根系形态构建的调控规律,为脆弱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土壤灭菌处理(灭菌土和非灭菌土)基础上,对1年生柠条盆栽苗木进行接菌和未接菌试验,并设置3个氮添加[不施氮(0N)、低氮(LN)和高氮(HN)]处理。生长季结束后,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和土壤养分等指标以及苗木细根形态变化,探究微生态环境变化与根系形态构建的关联性。【结果】1)在不施氮和低氮处理中,非灭菌土处理的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灭菌土处理;在高氮处理中,灭菌土处理的柠条非菌根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低。在不同氮添加处理中,灭菌土处理的柠条菌根苗根际土壤碳转化相关酶活性均高于非菌根苗(P<0.05),而非灭菌土处理和接菌处理交互作用下的柠条根际土壤可溶性碳含量高于单一处理(P<0.05)。2)在不同氮添加处理中,非灭菌土处理下柠条非菌根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灭菌土处理(P<0.05);非灭菌土处理和接菌处理交互作用下的柠条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一处理(P<0.05)。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土壤灭菌处理的非菌根苗根际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在高氮处理中,非灭菌土处理和接菌处理交互作用下的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柠条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介于非灭菌土处理和接菌处理的单一作用之间。4)在高氮处理中,灭菌土处理的柠条菌根苗各根系形态指标最大;而不施氮处理中,非灭菌土处理的柠条非菌根苗各根系形态指标最小。5)冗余分析表明,影响苗木根系形态的关键因子中解释度最大的为微生物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土壤灭菌 苗木接菌 氮添加 根际微生境 根系形态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研究
14
作者 萨如拉 王子瑞 +4 位作者 永春 呼日查 刘磊 高明龙 于晓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04,共9页
【目的】探明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气候和立地类型因子的动态变化,筛查出关键影响因素,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进行科学评估,为探索大兴安岭天然林有效经营措施从而提升生态功能提供参... 【目的】探明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气候和立地类型因子的动态变化,筛查出关键影响因素,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进行科学评估,为探索大兴安岭天然林有效经营措施从而提升生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分效度检验确定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传导机制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和等距划分法,建立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等级划分标准。【结果】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4个准则因子森林生产力、林分结构、气候因子、立地类型的权重分别为0.339、0.192、0.256和0.213。研究区2种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的综合分值为1.70~3.53,恢复能力等级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恢复能力等级主要集中在差、较差、良好3种状态;总体上,2种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等级为混交林>纯林。【结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主要受森林生产力的影响,林分结构、气候因子和立地类型对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兴安岭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能力仍然较差。混交林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提升,合理的林分改造措施可改善森林生态功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恢复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指标权重 大兴安岭北部
原文传递
延庆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监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萍 彭道黎 +1 位作者 李万德 永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2-1136,共5页
探讨了利用ETM+数据得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京津源风沙治理试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3期ETM+数据,分析了该区1999~2006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延庆县7年间(1999~2006年)植被变化十分明显,由... 探讨了利用ETM+数据得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京津源风沙治理试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3期ETM+数据,分析了该区1999~2006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延庆县7年间(1999~2006年)植被变化十分明显,由于退耕还林等工程使弃耕的面积远大于开荒的面积;植被恢复远高于植被退化的面积,延庆县的植被总体上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庆县 植被变化 动态监测
下载PDF
降水对内蒙古草原植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永春 萨如拉 包文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5,共9页
为了解降水对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和草地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以1982—2015年间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植被指数、降水和草地类型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滞后系数方法,分析内蒙古地区不同草原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降水滞后性。结果... 为了解降水对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和草地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以1982—2015年间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植被指数、降水和草地类型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滞后系数方法,分析内蒙古地区不同草原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降水滞后性。结果表明:(1)草地年降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477.39 mm)、典型草原(391.52 mm)、荒漠草原(247.41 mm),草甸草原7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值,而荒漠草原8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2)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单峰变化规律,荒漠草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不显著,整个生长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波动不大;不同草原类型的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0.33)、典型草原(0.23)、荒漠草原(0.14)。(3)生长季草原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水显著相关,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不同月份滞后时间存在差异。9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时间为2个月,5—8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左右,4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不明显。滞后月份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系数和显著相关面积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因此,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可以有效预测牧草的长势和干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DNVI 滞后时间 降水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银杏幼苗光合色素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袁志民 永春 安慧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13-22,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光质对银杏幼苗光合色素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优质银杏实生苗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将银杏1年生实生苗分成4组,分别进行红光、蓝光、红蓝复合光(1∶1)、白光(CK)处理培养,在培养第5天、第15天、第30天时测定... 【目的】探明不同光质对银杏幼苗光合色素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优质银杏实生苗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将银杏1年生实生苗分成4组,分别进行红光、蓝光、红蓝复合光(1∶1)、白光(CK)处理培养,在培养第5天、第15天、第30天时测定叶绿素、SOD等生理指标。【结果】红光处理能提高银杏幼苗株高,促进幼苗叶片叶绿素a的积累,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蓝光处理能增加幼苗的茎粗,促进幼苗叶片叶绿素b的积累,同时提高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红蓝复合光处理下幼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最高,并显著提高幼苗叶绿素a+b的含量。与白光相比,红光、蓝光、红蓝复合光处理均提高幼苗叶片内SOD、CAT、POD活性,降低MDA含量;蓝光处理的SOD、CAT、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红蓝复合光处理的SOD、CAT、POD活性仅低于蓝光,MDA含量仅高于蓝光。【结论】红蓝复合光(1∶1)处理对培育银杏壮苗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光质 光合作用 光合色素 生理特性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面向对象分割与混合像元分解相结合提取沙化土地信息 被引量:4
18
作者 永春 李增元 高志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6-1352,共7页
以甘肃省民勤县作为研究区域,使用了3景Landsat 8 OLI数据进行民勤县沙地信息的提取,提出了一种混合像元分解(FCLSU)和面向对象图像分割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实现了沙地、盐碱地和裸土的分类识别,还实现了流动沙地、半固定沙... 以甘肃省民勤县作为研究区域,使用了3景Landsat 8 OLI数据进行民勤县沙地信息的提取,提出了一种混合像元分解(FCLSU)和面向对象图像分割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实现了沙地、盐碱地和裸土的分类识别,还实现了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定量区分,新方法总体沙地分类精度为87.23%,高于面向对象图像分类的84.82%,在沙地定量划分中新方法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分类 定量 混合像元分解 面向对象多边形分割
原文传递
基于哨兵2遥感影像的根河林区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
19
作者 白嘎力 萨如拉 +5 位作者 永春 明海君 曹津语 孟雪 包蕊 塔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3年第2期19-24,共6页
我国大兴安岭林区在全球碳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测算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兴安岭根河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根河林区森林地上生物量(AGB)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结合2018年哨兵2号数据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 我国大兴安岭林区在全球碳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测算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兴安岭根河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根河林区森林地上生物量(AGB)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结合2018年哨兵2号数据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和201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利用非参数模型(SVM和RF)来估算并比较高郁闭度的AGB。研究结果表明:(1)单波段中,红边波段的相关性最高,而植被指数与AGB存在负相关,NDVI的相关性最大,R=0.752。在所有的纹理特征中,以B5波段提取的方差纹理特征的相关性最大,R=0.557。(2)采用R2和RMSE来评价模型精度,发现随机森林的拟合精度相对较高。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基于红边波段得到的AGB模型,高于不加红边的AGB模型。加入纹理特征的模型高于没有纹理特征的AGB模型。说明加入红边波段和纹理特征会提高AGB模型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地上生物量 哨兵2号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调查与战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双 朱丽艳 +3 位作者 张良 李华 赫尚丽 永春 《林业建设》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通过对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对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现状调查 战略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