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钰珊 韩伟华 +1 位作者 伍丽贞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各100例,分析心电图异常与不同病变部位、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出现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1),而窦性心动...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各100例,分析心电图异常与不同病变部位、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出现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1),而窦性心动过速、异位心动过速及左心室肥厚低于脑出血组(P<0.01)。两组中不同部位病变出现心电图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结论 <0.05)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病变部位无关,但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心电图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及心律失常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伟华 吴钰珊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以及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各31例分别作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另选31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探究高血... 目的探究高血压以及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各31例分别作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另选31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探究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发生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1组与研究2组在SDNN、SDANN、p NN50、RMSSD等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HF、LF、VLF三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是LF/HF数值有升高趋势(P<0.05)。对照组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研究1组18例出现心律失常(58.06%);研究2组有16例出现心律失常(51.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以及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与患者心律失常之间呈负相关,可以作为临床检测心律失常的一个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死 心率变异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价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钰珊 韩伟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益气化瘀方联合西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韩伟华 刘宗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对比西药常规治疗和西药联合益气化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并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1-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对比西药常规治疗和西药联合益气化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并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1-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方进行联合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变化。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为91.4%,与对照组的8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QT离散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QTd和QTc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西药联合使用益气化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效果不显著,但可改善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益气化瘀方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下载PDF
长程动态心电图在脑梗塞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钰珊 伍丽贞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脑梗塞患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脑梗塞患者中择取4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普通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观察三种心电... 目的探讨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脑梗塞患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脑梗塞患者中择取4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普通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观察三种心电图阵发性房颤等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21.43%、短阵室速7.14%、ST-T改变9.52%,高于普通心电图检出率(p<0.05),检出阵发性房颤16.67%、房性早搏35.71%、房性心动过速23.81%,高于普通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p<0.05)。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房颤有关,长时程动态心电图监控能够有效发现阵发性房颤,其检出率高,效果优于普通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能够为脑梗塞治疗及二次预防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有助于减少脑梗塞复发,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长时程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颤 检出率
原文传递
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不同刺激方法在终止阵发性室上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韩伟华 林永霞 +2 位作者 黎文婷 吴钰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不同刺激方法[短阵猝发(Burst)刺激法和改良非程序(S1S1)超速刺激法]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阵发性室上速采用Burst刺激法...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不同刺激方法[短阵猝发(Burst)刺激法和改良非程序(S1S1)超速刺激法]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阵发性室上速采用Burst刺激法诊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7例阵发性室上速采用改良S1S1超速刺激法诊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转复成功率以及调搏过程中各种心律失常现象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转复成功率为98.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374, P<0.05)。研究组患者房颤/房扑、终止后再诱发心动过速、长RR间歇、单发室早和成对室早发生率分别为0、0、1.1%、5.7%、3.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8%、8.8%、11.8%、16.2%、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7.986、7.864、4.485、8.803, 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采用改良S1S1超速刺激法治疗,相比Burst刺激法治疗,其转复成功率更高,房颤/房扑、终止后再诱发心动过速、长RR间歇、单发室早和成对室早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短阵猝发刺激法 改良非程序超速刺激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Holter)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韩伟华 吴钰珊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Holter)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1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行H... 目的:观察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Holter)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1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行Holter后得知心房起搏异常2例、感知异常8例,心室起搏异常3例、感知异常2例,起搏器特殊功能132例,检出率为91.30%;而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仅发现心房起搏异常1例,心房感知异常2例,起搏器特殊功能5例,检出率仅为4.9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根据Horter发现的异常对起搏器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取得良好效果。结论:Holter能更准确、更完整地提供心脏起搏器的功能状态信息,且较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出率更高,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访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普及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功能状态 价值分析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伟华 刘宗荣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483-485,共3页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1月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在心绞痛发作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研究组32例在入院1星期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1月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在心绞痛发作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研究组32例在入院1星期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前壁缺血17例,心电图显示T波倒置5例,ST段升高4例,ST段下移8例;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LMCA罪犯血管0例,LAD罪犯血管9例,LCX罪犯血管8例,RCA罪犯血管0例,病变率LAD>LCX>LMCA、R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缺血15例,心电图显示ST段升高7例,ST段下移8例;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LMCA罪犯血管0例,LAD罪犯血管3例,LCX罪犯血管5例,RCA罪犯血管7例,病变率RCA>LAD>LCX>LM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电图可正确评估病情,能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进一步提高准确率,避免或减少遗漏或误诊现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 诊断 比较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伟华 +1 位作者 高丽意 吴钰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6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UAP患者100例为研究组,根据病变支数(不同亚型)分为单支组(n=32)、双支组(n=42)、三支组(n=26),另将同...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UAP患者100例为研究组,根据病变支数(不同亚型)分为单支组(n=32)、双支组(n=42)、三支组(n=26),另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12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查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测定QTd、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两组QTd、HRV指标,以及不同病变支数间的QTd、HRV指标。结果:研究组QTd高于对照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组QTd均高于单支组、双支组,且双支组高于单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单支组、双支组,且双支组均低于单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相比健康人群存在QTd明显升高、HRV相关指标降低的特征,而且病变支数越多,QTd越高,而SDNN、SDANN、RMSSD、PNN50越低,临床加强QTd与HRV测定,可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不错的依据,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病变支数 QT离散度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