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6
1
作者 张静 晓霞 +1 位作者 廖允成 刘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2-619,共8页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接茬麦田土壤碳、氮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固持和供给效果,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提高土壤供肥水...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接茬麦田土壤碳、氮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固持和供给效果,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提高土壤供肥水平。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的效应对比与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在黄土高原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施N 138 kg/hm2,玉米秸秆还田量9000 kg/hm2,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可使接茬冬小麦显著增产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 小麦产量
下载PDF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3
2
作者 曾爱 廖允成 +2 位作者 张俊丽 眭彦伟 晓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9-1015,共7页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改良研究有较多的报道,但是关于北方石灰性土壤研究报道很少,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陕西关中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处理为:不施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10...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改良研究有较多的报道,但是关于北方石灰性土壤研究报道很少,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陕西关中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处理为:不施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1000 kg.hm-(2T1)、5000 kg.hm-(2T2)、10 000 kg.hm-(2T3)、20 000 kg.hm-(2T4),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麦生育期定期采样(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随生物炭施用量提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T4最高,T2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T4>T3>T2>T1>CK;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处理T1最高,T4和CK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T4>T3>T2>T1>CK。综合来看,在上述研究条件下,生物炭高施用量比低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但在生物炭低施用量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塿土 土壤含水量 有机碳 速效养分
下载PDF
旱作小麦地膜覆盖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87
3
作者 晓霞 韩思明 +2 位作者 赵风霞 廖允成 李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3-95,共3页
旱作小麦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保水效应明显,其中以膜侧沟播聚水保墒效果最佳,越冬期和拔节期可分别提高土壤含水量2.1%和1.6%。冬小麦地膜覆盖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冬前,尤以播后一段时间最为明显,可增加有效积温160℃,膜上穴播优于膜侧沟... 旱作小麦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保水效应明显,其中以膜侧沟播聚水保墒效果最佳,越冬期和拔节期可分别提高土壤含水量2.1%和1.6%。冬小麦地膜覆盖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冬前,尤以播后一段时间最为明显,可增加有效积温160℃,膜上穴播优于膜侧沟播,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地膜覆盖显著增多,其中膜侧沟播增加最多。地膜小麦生长好,产量高,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且膜侧沟播模式表现最佳,其全N累积量达166.5kg/hm^2,全P累积量达22.1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地膜覆盖 生态效应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烤烟生长以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6
4
作者 赵殿峰 徐静 +7 位作者 罗璇 饶智 廖允成 晓霞 孙渭 徐世峰 丁朋辉 高明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2,共8页
采用盆栽方法,对土壤添加不同量的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量以及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则随着生物炭的施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 采用盆栽方法,对土壤添加不同量的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量以及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则随着生物炭的施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施用适宜量的生物炭虽然抑制烤烟前期生长,但显著促进烤烟旺长期后的生长,最终提高烤烟干物质量,且显著提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烟叶品质,但过量施用生物炭抑制烤烟生长,降低烟叶品质。这说明,适宜的添加生物炭有利于烤烟生长以及改善烤烟的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分析适宜的生物炭施用量应为12.5~25.0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养分 农艺性状 干物质量 化学成分 烤烟
下载PDF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覆盖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廖允成 晓霞 +1 位作者 韩思明 贾志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8-552,共5页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较传统耕法多蓄水 10 8.4mm ,蓄水率达73.2 % ;在此基础上 ,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 ,既可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 ,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住 ,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 ,增产效果显著 ,是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 ,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原 旱地小麦 覆盖栽培 保水技术 水分 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2
6
作者 张俊丽 Sikander Khan Tanveer +4 位作者 晓霞 陈月星 高明博 刘杨 廖允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92-199,共8页
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对比研究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温度、有机质、全氮、pH值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随生育... 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对比研究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温度、有机质、全氮、pH值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随生育时期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深松耕>翻耕>旋耕>免耕;播种前至拔节期土壤温度为翻耕>深松耕>旋耕>免耕,抽雄期至成熟收获期为免耕>旋耕>深松耕>翻耕;各耕作方式下0~20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均逐渐增加,与免耕比较,翻耕有机质和全氮均降低;生育前期土壤pH值波动明显,抽雄期后趋于平缓,土壤pH值平均值为翻耕>旋耕>免耕>深松耕。各影响因素与土壤呼吸速率相关分析表明,深松耕和翻耕土壤水分、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土壤呼吸速率呈负相关,且与深松耕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除免耕外,其他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pH值与土壤呼吸呈负相关。该研究可为补充完善土壤呼吸排放机理、评估区域碳收支平衡及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碳调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湿度 耕作方式 旱作农田 夏玉米 土壤呼吸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覆盖模式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69
7
作者 晓霞 殷瑞敬 +1 位作者 高茂盛 艾绥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88,共7页
为揭示不同覆盖模式对苹果园0~40 cm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秸秆覆盖、生草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处理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土壤蔗糖酶活性呈... 为揭示不同覆盖模式对苹果园0~40 cm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秸秆覆盖、生草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处理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脲酶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而后略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果树生长最旺盛的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而土壤放线菌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大。②与常规裸地耕作相比,采用覆盖后能不同程度增加果园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提高土壤真菌和细菌的数量,且均以秸秆覆盖效果最佳。③从空间分布来看,旱作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分层现象,除过氧化氢酶外,总体表现为上多下少的规律,且覆盖对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④覆盖处理可提高苹果产量,改善品质,其中以秸秆覆盖效果最好。因此,在旱作"雨养"果园采用秸秆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方式 苹果园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硝态氮运转特性 被引量:61
8
作者 蒋会利 晓霞 廖允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7-241,共5页
以冬小麦"西农9814"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土壤中硝态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N 276 kg/hm2)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比对照增产24.6%。产量构成因素... 以冬小麦"西农9814"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土壤中硝态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N 276 kg/hm2)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比对照增产24.6%。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强,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次之。土壤耕层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且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耕层中硝态氮呈下降趋势,0—40 cm耕层变化显著,到成熟期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基本趋于一致。施氮量在N 02~07 kg/hm2范围内,硝态氮积累的增加量变化不显著,但当施氮量高于N 207 kg/hm2时,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增加了硝态氮的冗余和向下淋溶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硝态氮 冬小麦
下载PDF
黄土台塬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廖允成 韩思明 晓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5-58,共4页
对黄土台塬乾县试区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长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按降水量多少分为丰水、平水和干旱3种降水年型,干旱少雨是这一研究时段的主要特点;夏闲期是该区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恢复阶段,降水多少与下... 对黄土台塬乾县试区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长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按降水量多少分为丰水、平水和干旱3种降水年型,干旱少雨是这一研究时段的主要特点;夏闲期是该区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恢复阶段,降水多少与下渗深浅密切相关;小麦生育期是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损耗阶段,时至收获2m土层内土壤水分降到全年最低值;小麦产量与耗水系数呈负相关,与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塬 旱地 小麦 土壤 水分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0
作者 张叶叶 莫非 +2 位作者 韩娟 晓霞 廖允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1-1392,共12页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肥力的基础与核心,对作物产量、农业环境,甚至地球碳循环意义重大。作物秸秆作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外部补充,其还田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和碳库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激发效应是一种因新鲜有机质输入而导致土壤本底...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肥力的基础与核心,对作物产量、农业环境,甚至地球碳循环意义重大。作物秸秆作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外部补充,其还田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和碳库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激发效应是一种因新鲜有机质输入而导致土壤本底有机质矿化速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秸秆还田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不仅涉及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还直接关系到农田土壤碳库的平衡及其功能,因此备受科学界关注。尽管对外源有机质输入引起的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如何结合最新的理论结果到秸秆还田固碳减排的生产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主要归结于对农田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效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及其背后的土壤、气候、管理等相关的驱动因子和过程还未完全明确。据此,本文首先对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效应发生的理论研究进展(包括:共代谢理论、氮矿化理论、化学计量比和微生物残体再利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其次,结合已有的研究证据和理论假设进一步概述了秸秆还田过程中影响激发强度和方向的潜在驱动因素,如:秸秆类型和数量、还田方式、水肥管理、土壤属性、气候因子等。最后,从秸秆还田的高效性、农田碳库的可持续和农业环境的友好性出发,对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就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碳库的优化措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激发效应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高茂盛 晓霞 +2 位作者 黄灵丹 廖允成 刘根全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7-555,共9页
为了揭示土壤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保蓄水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设置了以土壤耕作(免耕、翻耕、旋耕)为主处理,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果园土壤水分贮量、土壤肥力等性状。结果表明,... 为了揭示土壤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保蓄水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设置了以土壤耕作(免耕、翻耕、旋耕)为主处理,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果园土壤水分贮量、土壤肥力等性状。结果表明,免耕裸地与翻耕裸地处理的保蓄水效应在果树不同生长期表现不同,在5月份免耕裸地处理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高于翻耕裸地处理,而在10月份免耕裸地处理显著低于翻耕裸地处理;秸秆覆盖各处理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均明显高于无覆盖各处理,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在整个土壤水分测定过程中均以免耕秸秆覆盖土壤贮水量最高且较稳定;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肥含量明显增加,各处理以翻耕秸秆覆盖及免耕秸秆覆盖土壤养分含量为最高。在渭北洛川苹果生产基地,采用免耕秸秆覆盖技术能起到较好的保蓄水作用,土壤肥力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苹果园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保健模式对高龄产妇心理弹性、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39
12
作者 晓霞 曾燕 封燕平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23期165-16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保健模式对高龄产妇心理弹性、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在产科门诊建卡并规律产检的高龄产妇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保健模式对高龄产妇心理弹性、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在产科门诊建卡并规律产检的高龄产妇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孕期保健,干预组行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保健模式,两组均从初次产检干预至产后3个月。比较两组孕期各阶段心理弹性状况[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比较两组分娩意愿和实际分娩方式、妊娠结局、满意度及产后不同时间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孕中期、孕晚期及分娩后,干预组CD-RISC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实际分娩中干预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干预组总产程短于常规组(P<0.01),产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Apgar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产后7 d、1个月、3个月,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干预组对医疗环境、医护态度、医护技能、信息告知及情感体验等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将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保健模式应用于高龄产妇中,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阴道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群组式 孕期保健 高龄产妇 心理弹性 分娩方式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氮肥减量下缓释肥和尿素配施对黄土高原春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胡迎春 韩云良 +5 位作者 施成晓 宋端朴 李雨泽 晓霞 秦晓梁 廖允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68-1078,共11页
针对黄土高原春玉米生产中过量施肥和效益较低的问题,研究氮肥减量下缓释肥(Slow-release Urea ,简称C)和尿素(Urea,简称U)配施对春玉米干物质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17和2018年在长武试验站进行试验... 针对黄土高原春玉米生产中过量施肥和效益较低的问题,研究氮肥减量下缓释肥(Slow-release Urea ,简称C)和尿素(Urea,简称U)配施对春玉米干物质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17和2018年在长武试验站进行试验,以半膜覆盖下的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模式为全尿素施肥(100%U, N 225 kg·hm^-2 )、缓释肥和尿素7∶3配施(100%CU,N 225 kg·hm^-2 )、氮肥减量20%下的缓释肥和尿素7∶3配施(80%CU, N 180 kg·hm^-2 )、氮肥减量40%下的缓释肥和尿素7∶3配施(60%CU,N 135 kg·hm^-2 )。结果表明:与施氮量225 kg·hm^-2 相比,氮肥减量下的缓释肥和尿素配施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与常规施肥相比,2 a的收获期80%CU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而干物质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以及籽粒品质与之无显著差异。不同施氮处理中,80%CU在2 a均收获了最高的产量,与100%U和100%CU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60%CU。从经济效益来看,80%CU处理下春玉米生产中的纯利润最高,平均纯利润为 11 122 元·hm^-2 ,平均每年比100%U增加189 元·hm^-2 。综上,在黄土高原地区氮肥减量20%下缓释肥和尿素配施可以实现减氮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春玉米 缓释肥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 被引量:32
14
作者 廖允成 王立祥 晓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5,共5页
从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分析了本区农业地域资源优势 ,进而对地域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得出如下结论 :①黄土高原丘陵山地及沟壑区甚少现代环境污染 ,生产环境洁净 ,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 ,组建绿色食品农... 从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分析了本区农业地域资源优势 ,进而对地域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得出如下结论 :①黄土高原丘陵山地及沟壑区甚少现代环境污染 ,生产环境洁净 ,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 ,组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 ,应是本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抉择 ;②紫花苜蓿在黄土高原旱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 ,又是高蛋白优质饲草 ,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为突破口 ,组建苜蓿草业基地 ,是发展本区效益型农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资源优势 产业化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栽培体系的水分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30
15
作者 廖允成 韩思明 晓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71,共4页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资源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将“高留茬”、“深松耕”和“起垄覆膜沟播”3项技术有机结合 ,组成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栽培体系。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高留茬、深松耕可以把夏闲期占小麦全生产年度...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资源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将“高留茬”、“深松耕”和“起垄覆膜沟播”3项技术有机结合 ,组成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栽培体系。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高留茬、深松耕可以把夏闲期占小麦全生产年度 5 0 %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约 76 .2 m m,蓄水率达 5 5 %以上 ;在此基础上 ,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 ,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 ,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留 ,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是黄土台原旱作小麦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原 旱地 小麦 机械化 保护性耕作 栽培体系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半湿润区旱作起垄覆膜沟播小麦的水分及生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吾强 晓霞 +1 位作者 高茂盛 熊晓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6-151,共6页
在关中平原西部杨凌550~600 mm降雨量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冬小麦田间水分动态变化及叶绿素、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冬小麦越冬初期、拔节期0~50 c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处理分别高6.1 mm5、.2 mm,... 在关中平原西部杨凌550~600 mm降雨量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冬小麦田间水分动态变化及叶绿素、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冬小麦越冬初期、拔节期0~50 c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处理分别高6.1 mm5、.2 mm,比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3 mm^2、.9 mm;小麦收获后0~2 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7.9 mm和12.2 mm。小麦开花后,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且降解缓慢,丙二醛含量则较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低,增加也比较缓慢。最终产量测定,起垄覆膜沟播冬小麦极显著的高于传统平作,比传统平作栽培高1 472.10 kg/hm^2,增产幅度19.3%;比起垄沟播冬小麦最终产量高1 844.79 kg/hm^2,增产25.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相比,起垄覆膜沟播具有较好的聚水保墒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的衰老进程,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而且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平作小麦和起垄沟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起垄覆膜沟播 起垄沟播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设施农业——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9
17
作者 廖允成 王立祥 晓霞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过对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主张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遗传工程、良种扩繁、节能节水等方面的农业设施;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农业... 通过对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主张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遗传工程、良种扩繁、节能节水等方面的农业设施;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将环境调控于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农业资源 资源利用 农业工程
下载PDF
低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郑伟 张静 +3 位作者 刘阳 晓霞 廖允成 高茂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967-4975,共9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下接茬冬小麦旗叶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下接茬冬小麦旗叶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接茬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单峰趋势,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变化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单谷趋势。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保护酶的水平,尤其是POD作用更大。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量为9000kg/hm2的处理各抗衰老性指标最好,抗衰老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最大,产量最高;玉米秸秆还田量为15000kg/hm2的处理各抗衰老性指标最差,抗衰老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最小,产量最低。在本地区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下,9000kg/hm2的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接茬冬小麦旗叶抗衰老性及增产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冬小麦 旗叶 衰老效应
下载PDF
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棵间蒸发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于稀水 廖允成 +1 位作者 袁泉 晓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1,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分析多覆盖(覆盖量6 000 kg/hm^2),少覆盖(覆盖量3 000 kg/hm^2)和不覆盖处理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逐日棵间蒸发表现为10月中旬、3月下旬和6月上旬较大,多覆盖、少覆盖和对照三个处理逐日变化...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分析多覆盖(覆盖量6 000 kg/hm^2),少覆盖(覆盖量3 000 kg/hm^2)和不覆盖处理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逐日棵间蒸发表现为10月中旬、3月下旬和6月上旬较大,多覆盖、少覆盖和对照三个处理逐日变化量和逐日累计量有相同变化趋势;三个处理日均棵间最大蒸发量均出现在灌浆-成熟期、最小值出现在越冬-返青期;覆盖处理对对照抑制率都是在播种-分蘖期最大,越冬-返青期最小;覆盖处理中,多覆盖抑蒸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冬小麦 棵间蒸发 抑蒸率
下载PDF
耕作和覆盖对苹果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殷瑞敬 晓霞 +2 位作者 廖允成 黄金辉 高茂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722,共6页
对比分析了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措施结合玉米秸秆、地膜及生草覆盖对苹果园0~40cm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3种酶活性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采用土壤耕作和覆盖均能提... 对比分析了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措施结合玉米秸秆、地膜及生草覆盖对苹果园0~40cm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3种酶活性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采用土壤耕作和覆盖均能提高果园土壤酶活性;而耕作和覆盖相结合可更有效地提高果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的活性,以翻耕+秸秆覆盖效果最好,3种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翻耕无覆盖)高13.82%、27.41%和363.26%;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大小也存在差异,其中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均有所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因而,在渭北旱塬苹果生产基地,采用翻耕+秸秆覆盖技术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改善土壤微环境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覆盖 苹果园 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