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景 +2 位作者 吴梅梅 樊增钊 林祖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介绍了不同正极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研究现状,探讨了影响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若干因素,比较了不同粉体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软化学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合成 锂钒氧化物 锂锰氧化物 锂钴氧化物 锂镍氧化物 锂镍钴氧化物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钠硫电池及其储能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上海节能》 2007年第2期7-10,共4页
钠硫电池是以Na-beta-氧化铝为电解质和隔膜,并分别以金属钠和多硫化钠为负极和正极的二次电池,钠硫电池用于储能具有独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和制备成本低、能量和功率密度大、效率高、不受场地限制、维护方便等方面。钠硫电池已... 钠硫电池是以Na-beta-氧化铝为电解质和隔膜,并分别以金属钠和多硫化钠为负极和正极的二次电池,钠硫电池用于储能具有独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和制备成本低、能量和功率密度大、效率高、不受场地限制、维护方便等方面。钠硫电池已经成功的用于削峰填谷、应急电源、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稳定输出以及提高电力质量等方面。目前在国外已有100余座钠硫电池储能电站在运行中,涉及工业、商业、交通、电力等多个行业,是各种先进二次电池中最为成熟的一种,也是最具有潜力的一种先进储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硫电池 储能电池 应用 二次电池 电力质量 a-氧化铝 可再生能源 多硫化钠
下载PDF
中国钠硫电池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概述 被引量:35
3
作者 俞国勤 +5 位作者 顾中华 何维国 韩金铎 张宇 刘宇 楼晓东 《供用电》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钠硫电池是一种目前深受关注的储能技术。简要介绍了钠硫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该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我国近年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在钠硫电池储能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叙述了批量化制备的650A.h大容... 钠硫电池是一种目前深受关注的储能技术。简要介绍了钠硫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该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我国近年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在钠硫电池储能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叙述了批量化制备的650A.h大容量储能钠硫电池的关于材料制备、电池制备、电池模块制备及组成电池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的进展概况,研制成功的100 kW/800 kW.h钠硫储能系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稳定并网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硫电池 钠硫电池储能系统 储能技术
下载PDF
LiCoO_2正极材料的络合法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景 +3 位作者 吴梅梅 顾中华 曹佳弟 林祖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57-1162,共6页
采用络合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正极材料LiCoO2纳米粉体,实验表明:合成的LiCoO2粉体结晶良好,层状结构发育完善,平均粒径为60nm而且粒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电池充放电测试表明,正极的电化学性能与LiCoO2粉体的合成温度有关,其中700... 采用络合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正极材料LiCoO2纳米粉体,实验表明:合成的LiCoO2粉体结晶良好,层状结构发育完善,平均粒径为60nm而且粒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电池充放电测试表明,正极的电化学性能与LiCoO2粉体的合成温度有关,其中700℃合成得到的LiCoO2正极材料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67mAh/g,30次循环后其可逆比容量仍高达144mAh/g,容量损失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法 合成 电化学性能 LICOO2 正极材料 软化学法 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 纳米粉体
下载PDF
锂二次电池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5
作者 《新材料产业》 2003年第10期45-49,共5页
概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以及金属锂二次电池的特点和国内外的产业现状与市场特征,并从锂二次电池的材料着手阐述了相关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金属锂二次电池 电极材料
下载PDF
钠电池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被引量:22
6
作者 胡英瑛 +1 位作者 芮琨 吴相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81-90,共10页
钠硫电池、钠-氯化镍电池(ZEBRA电池)和钠-空气电池等一类以金属钠作负极,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导和得失电子而实现电能和化学能转换的电池,统称为钠电池。本文综述了钠硫电池、ZEBRA电池和钠-空气电池等钠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包... 钠硫电池、钠-氯化镍电池(ZEBRA电池)和钠-空气电池等一类以金属钠作负极,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导和得失电子而实现电能和化学能转换的电池,统称为钠电池。本文综述了钠硫电池、ZEBRA电池和钠-空气电池等钠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包括各种钠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性以及目前研发进展的介绍,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最后指出它们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钠硫电池 钠-氯化镍电池 钠空气电池
下载PDF
CH HCSB TBM中固体氚陶瓷增殖剂微球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晓军 王和义 +2 位作者 罗阳明 冯开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0-216,共7页
介绍了中国氦冷球床实验包层模块(CHHCSBTBM)设计中固体氚增殖剂陶瓷球的功能要求。考虑正硅酸锂(Li4SiO4)作为第一候选材料。对其陶瓷粉体的制作方法、微球成型方法和微球中氚的释放、辐射稳定性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概述了我国在固体... 介绍了中国氦冷球床实验包层模块(CHHCSBTBM)设计中固体氚增殖剂陶瓷球的功能要求。考虑正硅酸锂(Li4SiO4)作为第一候选材料。对其陶瓷粉体的制作方法、微球成型方法和微球中氚的释放、辐射稳定性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概述了我国在固体氚增殖剂研究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冷球床 增殖剂 Li4SiO4
下载PDF
储能钠硫电池的工程化研究进展与展望——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材料与结构设计 被引量:16
8
作者 胡英瑛 吴相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1-799,共19页
钠硫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已在全球储能市场拥有GW·h级的装机容量,然而其安全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成为制约其产业大规模发展的一大要素。本文首先介绍储能钠硫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工程化发展现状,再针对高温钠硫电池应... 钠硫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已在全球储能市场拥有GW·h级的装机容量,然而其安全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成为制约其产业大规模发展的一大要素。本文首先介绍储能钠硫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工程化发展现状,再针对高温钠硫电池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从电池的电芯层面到模组层面,提出提高钠硫电池安全性能的解决策略。着重综述了基于固体电解质增韧、降低固体电解质局部电流密度、增强封接材料的热机械稳定性、电芯外壳防腐蚀、电池保温箱热管理与火源阻隔等安全策略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的研发进展,最后对高安全性钠硫电池未来在低温化和液流化的研发方向作出设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硫电池 储能 工程化进展 电池安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玻璃及玻璃陶瓷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许晓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综述了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的玻璃及玻璃陶瓷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现状,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及氧硫化物玻璃固体电解质材料和氧化物、硫化物玻璃陶瓷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讨论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全固态电... 综述了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的玻璃及玻璃陶瓷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现状,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及氧硫化物玻璃固体电解质材料和氧化物、硫化物玻璃陶瓷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讨论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全固态电池的性能,最后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玻璃陶瓷 氧化物 形貌 硫化物 固态
下载PDF
碳热还原原位合成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鹏昌 杨学林 +2 位作者 余德馨 石长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8-902,共5页
以一氧化硅和蔗糖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和后续热解原位制备硅/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到的纳米(小于50 nm)硅颗粒均匀地分散于无定形碳基体中。复合材料电极电化学测试显示,循... 以一氧化硅和蔗糖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和后续热解原位制备硅/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到的纳米(小于50 nm)硅颗粒均匀地分散于无定形碳基体中。复合材料电极电化学测试显示,循环50次其可逆容量仍保持在650 mAh·g-1以上,平均每次容量衰减率仅为0.27%。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原位生成的纳米硅颗粒处于无定形碳基体中对其体积变化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及纳米硅颗粒周围的石墨相对于导电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原位碳热还原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LiNi_(0.8)Co_(0.2)O_2的络合法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景 +2 位作者 顾中华 朱修剑 林祖纕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络合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粉体,该合成材料结晶良好,层状结构发育完善.电池充放电测试表明,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其电化学性能与LiNi0.8Co0.2O2粉体的合成温度有关,其中以900℃下合成得到的材料性能最优...  采用络合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粉体,该合成材料结晶良好,层状结构发育完善.电池充放电测试表明,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其电化学性能与LiNi0.8Co0.2O2粉体的合成温度有关,其中以900℃下合成得到的材料性能最优:第1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42mAh/g,循环30次后可逆比容量仍高达122mAh/g,容量损失为14.5%.文中对容量退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2O 合成 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 络合法 锂离子电池 钴酸镍锂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PEO-LATP/LAGP陶瓷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乐之 +1 位作者 靳俊 刘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2,共4页
设计并制备了PEO-LATP/LAGP陶瓷复合电解质.使用NASICON结构的Li1.4Al0.4Ti1.6(PO4)3(LATP)或Li1.5Al0.5Ge1.5(PO4)3(LAGP)作为陶瓷基体,以PEO为粘结剂,得到了均匀、厚度仅为20μm的复合电解质膜.通过电化学性能表征发现当w(LATP/LAGP):... 设计并制备了PEO-LATP/LAGP陶瓷复合电解质.使用NASICON结构的Li1.4Al0.4Ti1.6(PO4)3(LATP)或Li1.5Al0.5Ge1.5(PO4)3(LAGP)作为陶瓷基体,以PEO为粘结剂,得到了均匀、厚度仅为20μm的复合电解质膜.通过电化学性能表征发现当w(LATP/LAGP):w(PEO)=7:3时,复合电解质膜具有最高的室温电导率,达到0.186 mS/cm(PEO-LATP)与0.111 mS/cm(PEO-LAGP).通过充放电循环实验表明,Li/复合电解质/LiCo1/3Ni1/3Mn1/3O2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70 mAh/g.使用PEO-LATP复合电解质的电池在循环时有较大的容量衰减,而使用PEO-LAGP复合电解质则循环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在10次循环后仍保持在15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电解质 NASICON PEO
下载PDF
部分合成法制备Na—β″—Al_2O_3陶瓷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昆刚 林祖纕 +3 位作者 樊增钊 徐孝和 金柏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研究了Na-β″-Al2O3陶瓷管制备的部分合成法.制备的β″-Al2O3管比用反应烧结法具有更均匀的显微结构,主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 陶瓷 部分合成 显微结构 氧化铝陶瓷 氧化钠陶瓷
下载PDF
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与抑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谷穗 靳俊 +2 位作者 卢洋 钱荣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26-1040,共15页
锂硫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和能量密度(2600 W·h/kg),已成为目前锂电池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是,锂硫电池的发展依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穿梭效应是造成锂硫电池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大量中... 锂硫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和能量密度(2600 W·h/kg),已成为目前锂电池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是,锂硫电池的发展依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穿梭效应是造成锂硫电池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大量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溶解在电解液中以及不溶性产物Li_2S_2/Li_2S沉积在负极上,降低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造成电池容量衰减;另一方面,穿梭会导致充电时电池发生严重过充,降低库仑效率;此外,穿梭还会引起金属锂表面的腐蚀反应。本文介绍了锂硫电池的穿梭机理,从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锂硫电池中抑制穿梭效应的研究进展,具体涉及正极、电解质、负极等关键材料的设计与优化,并着重介绍了物理作用抑制穿梭的进展情况,最后简要评述了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穿梭效应 正极 电解质 负极
下载PDF
片钠铝石的水热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向锋 +1 位作者 吴梅梅 林祖纕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用水热法合成了片钠铝石 [NaAl(OH) 2 CO3]粉体 ,粉体颗粒长径比很大 ,呈针状。研究了几种反应条件对NaAl(OH) 2 CO3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水热反应体系的酸碱度、温度、起始反应物的组成以及反应时间等都会影响反应产物的相组成... 用水热法合成了片钠铝石 [NaAl(OH) 2 CO3]粉体 ,粉体颗粒长径比很大 ,呈针状。研究了几种反应条件对NaAl(OH) 2 CO3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水热反应体系的酸碱度、温度、起始反应物的组成以及反应时间等都会影响反应产物的相组成及其颗粒形貌和大小。随着反应体系的pH值的升高 ,粉体粒径增大 ,团聚减轻 ,但以 pH值为 9.5的体系中的得到的粉体综合性能最好。适当增加反应体系的NaHCO3的用量 ,NaAl(OH) 2 CO3粒径明显减小。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缩短反应时间均有助于提高产物的均匀性 ,并且可以减小颗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钠铝石 水热合成
下载PDF
锆酸钙基高温质子导体材料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金铎 +2 位作者 张敬超 马国强 迟晓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45-1856,共12页
锆酸钙基材料具有优良的热、机械、发光、介电性能,是先进的耐火、发光、铁电材料。自1991年Iwahara等发现锆酸钙基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质子导电性以来,锆酸钙基电解质陶瓷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分别从材料制备、陶... 锆酸钙基材料具有优良的热、机械、发光、介电性能,是先进的耐火、发光、铁电材料。自1991年Iwahara等发现锆酸钙基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质子导电性以来,锆酸钙基电解质陶瓷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分别从材料制备、陶瓷烧结、质子传输机理及影响质子传输的因素等4个方面就20年来锆酸钙基质子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酸钙 高温质子导体 材料制备方法 陶瓷烧结工艺 质子传输机理 晶界设计
原文传递
ZrO2在β"─Al2O3复合陶瓷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祖镶 +2 位作者 顾中华 陈昆刚 樊增钊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8-42,共5页
本文研究了四方和立方ZrO2在与Na-β"-Al2O3的复合陶瓷中作为第二相所起的各种作用。结果说明ZrO2对复合陶瓷具有细化晶粒、改善显微结构、提高强度和断裂韧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离子电导率。在提高... 本文研究了四方和立方ZrO2在与Na-β"-Al2O3的复合陶瓷中作为第二相所起的各种作用。结果说明ZrO2对复合陶瓷具有细化晶粒、改善显微结构、提高强度和断裂韧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离子电导率。在提高力学性能方面,四方ZrO2除了具有与立方ZrO2相同的弥散颗粒的作用外,相变所起的作用也是很显著的。ZrO2-Na-β"-Al2O3复合陶瓷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 AL2O3 复合陶瓷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P(St/BA)-KAl(OH)_2CO_3纳米复合物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晓锋 +1 位作者 张向锋 朱修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55-1059,M004,共6页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含KAl(OH) 2 CO3 纳米粒子的聚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复合物 .Zeta电位、粒径分布、扫描电镜 (SEM)和透射电镜 (TEM)等分析表明KAl(OH) 2 CO3 粒子能够稳定地分散于苯丙乳液的乳胶粒中 ,形成核 -壳结构 .热失重 (...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含KAl(OH) 2 CO3 纳米粒子的聚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复合物 .Zeta电位、粒径分布、扫描电镜 (SEM)和透射电镜 (TEM)等分析表明KAl(OH) 2 CO3 粒子能够稳定地分散于苯丙乳液的乳胶粒中 ,形成核 -壳结构 .热失重 (TG)分析表明KAl(OH) 2 CO3 粒子的加入能提高复合物的热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KAl(OH)2CO3纳米粒子 阻燃涂料 无机/聚合物复合物 制备 热稳定性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鹏 刘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5-1199,共5页
采用热裂解方法,热解分散于聚偏二氟乙烯溶液中的硅和石墨,得到了具有稳定电化学循环性能的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复合材料形貌为无定型碳包裹硅颗粒的核壳结构。通过系统研究不同Si粒径和石墨含量对电极电化... 采用热裂解方法,热解分散于聚偏二氟乙烯溶液中的硅和石墨,得到了具有稳定电化学循环性能的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复合材料形貌为无定型碳包裹硅颗粒的核壳结构。通过系统研究不同Si粒径和石墨含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Si颗粒粒径越小复合材料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越优越,适当的降低石墨含量有利于电极材料剩余比容量的提高。当Si粒径为50 nm,Si与石墨质量比1:1时,电极材料具有1741.6 m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72.5%的首次库仑效率,6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保持在820 mAh/g。热解有机物形成碳包覆的结构能有效地改善硅基类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C 石墨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热解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二氧化锡/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永涛 杨学林 +2 位作者 黄晨 石长川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5-1047,1189,共4页
以氯化亚锡和天然石墨为原料,通过化学沉积和高温烧结制备二氧化锡/石墨复合材料。材料表征发现,纳米二氧化锡颗粒(约50 nm)均匀沉积在石墨鳞片表面。纳米二氧化锡颗粒作为储锂母体可有效缓解体积效应。石墨鳞片作为SnO2颗粒的载体,不... 以氯化亚锡和天然石墨为原料,通过化学沉积和高温烧结制备二氧化锡/石墨复合材料。材料表征发现,纳米二氧化锡颗粒(约50 nm)均匀沉积在石墨鳞片表面。纳米二氧化锡颗粒作为储锂母体可有效缓解体积效应。石墨鳞片作为SnO2颗粒的载体,不仅使得SnO2分散更加均匀,还能有效地抑制锡颗粒充放电时发生团聚和粉化,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实验分析了不同组成的SnO2/石墨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时,比容量保持在450 mAh/g以上;在2.4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的可逆比容量也在230 mAh/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二氧化锡 石墨 化学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