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芬兰模式”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保亮
涂
承
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9-92,共4页
我国高校转型既要立足"中国问题",也要借鉴有益的"最佳国际实践",在此基础上探索与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发展之路。以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为考察中心,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问题,"芬兰模式"对地...
我国高校转型既要立足"中国问题",也要借鉴有益的"最佳国际实践",在此基础上探索与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发展之路。以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为考察中心,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问题,"芬兰模式"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启示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产教融合,促进协同育人;注重实践环节,校企深度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芬兰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主学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构想
被引量:
4
2
作者
涂
承
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9-82,共4页
受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着单靠传统教学模式和思路无法解决的问题。力求引入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利用网络平台,创设自主学习的有效环境;改革现行的成绩评定方式;建立科学的自主学习评...
受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着单靠传统教学模式和思路无法解决的问题。力求引入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利用网络平台,创设自主学习的有效环境;改革现行的成绩评定方式;建立科学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等。同时还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审慎推介教学参考书与"网络"资源话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中和”思想与古典诗歌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
2
3
作者
涂
承
日
《学术探索》
2004年第12期99-102,共4页
儒家崇尚的"中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多方面渗进与影响,含蓄蕴籍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诗学所追求的艺术极致与理想范式。受"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温柔敦厚"诗教说的形成、诗歌...
儒家崇尚的"中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多方面渗进与影响,含蓄蕴籍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诗学所追求的艺术极致与理想范式。受"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温柔敦厚"诗教说的形成、诗歌意境的创造以及形神写照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中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古典诗歌
温柔敦厚
意境
形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应用文体分类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
2
4
作者
涂
承
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1-42,共2页
文体分类影响到应用文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改变其分类混乱的现状 ,首先应以现代写作理论体系的结构 ,规范应用文的内涵和外延。应用文是实用文的一个种属 ,特指机关、团体和个人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所惯用的各类文章。直接应用性是其...
文体分类影响到应用文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改变其分类混乱的现状 ,首先应以现代写作理论体系的结构 ,规范应用文的内涵和外延。应用文是实用文的一个种属 ,特指机关、团体和个人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所惯用的各类文章。直接应用性是其基本功能 ,据此可分为公用文书和私用文书两大类。依照性质和使用范围 ,各种具体应用的文体都可以分别归于法定公文、一般事务公文、行业专用文书和日常应用文书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文
内涵
外延
界定
应用写作
文体分类
类别
分类标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以“理”入诗
被引量:
1
5
作者
涂
承
日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0,84,共5页
中国古典诗歌虽以“吟咏性情”为主要特质,却并不缺少“理”的艺术构成。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理”的合法性虽曾受到质疑,但以“理”入诗则又是历代皆有的诗学现象。无论先秦、汉、魏晋、唐、宋及至明清,理性光亮在古代诗苑中一路闪耀,...
中国古典诗歌虽以“吟咏性情”为主要特质,却并不缺少“理”的艺术构成。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理”的合法性虽曾受到质疑,但以“理”入诗则又是历代皆有的诗学现象。无论先秦、汉、魏晋、唐、宋及至明清,理性光亮在古代诗苑中一路闪耀,从未停息。随着诗歌发展的不同阶段,理思的构成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程度。以“理”入诗的高层境界不失形象宛然、情韵悠长的诗性品格,而直下理语、缺乏情致的粗陋说教则多为人所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以理入诗
理思
情理并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诗学“无迹而神”的语言策略
被引量:
1
6
作者
涂
承
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6-228,共3页
作为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说是用"无迹"来赞颂"有神",倡导一种"求神似于形似之外"的诗学精神。其语言策略大体可归结为三种范型:曲形得神;变形得神;隐形得神。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迹而神
语言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诗学“无迹而神”说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
1
7
作者
涂
承
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1-45,共5页
"无迹而神"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中的一种审美形态,是与"以形写神"说相对而立的艺术命题。古代诗学倡言"无迹而神",其美学意义在于:就创作层面而言,"无迹而神"铸就了诗歌艺术含蓄蕴籍的美学品格...
"无迹而神"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中的一种审美形态,是与"以形写神"说相对而立的艺术命题。古代诗学倡言"无迹而神",其美学意义在于:就创作层面而言,"无迹而神"铸就了诗歌艺术含蓄蕴籍的美学品格与虚白的审美结构;就鉴赏层面而言,"无迹而神"关注了受众的"审美期待视野",体现出强烈的读者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迹而神
美学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科普创作对作者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
1
8
作者
涂
承
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论述了科普创作对作者的基本要求,就科普创作的科学性、思想性文艺性的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科普创作
特征
作者要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相生”
被引量:
1
9
作者
涂
承
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 ,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虚实分写 ,情景互见 ;实象涵虚 ,融情入景 ;虚中有实 ,景藏情中 ,是“虚实相生”的三种常见形式。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情景
虚实相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迹而神”的审美研究——“无迹而神”与佛教思想的契合
被引量:
1
10
作者
涂
承
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3-158,共6页
作为中国古代美学形神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是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形"、"神"概念与佛教文化交糅、融合的结果。佛教"形神"观、"空"观的渗入以及佛教的中...
作为中国古代美学形神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是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形"、"神"概念与佛教文化交糅、融合的结果。佛教"形神"观、"空"观的渗入以及佛教的中国化一禅宗的"顿悟"思维是助其形成与发展的异质文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迹而神
佛教思想
审美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尚“奇”看贾岛对杜甫诗风的接受
11
作者
涂
承
日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杜甫是对贾岛诗风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盛唐诗人,贾岛作诗偏于求"奇"即是对杜甫诗风一偏的接受与传承。就诗风尚"奇"而言,贾诗承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诗歌风调上,由杜诗写眼前琐细病残之物,开辟到写幽奇荒...
杜甫是对贾岛诗风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盛唐诗人,贾岛作诗偏于求"奇"即是对杜甫诗风一偏的接受与传承。就诗风尚"奇"而言,贾诗承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诗歌风调上,由杜诗写眼前琐细病残之物,开辟到写幽奇荒僻之景;其二,在诗歌语言的锤炼上,继承杜甫"语必惊人"的赋诗精神,将作诗等同于生命进行精思苦吟;其三,在诗体对仗上通于变化之道,创作了许多奇恣活泼的"变体"对仗;其四,改变诗句惯常的结构顺序,制造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以期求取生新奇特的审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岛
杜甫
尚奇
诗风
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家思想与“无迹而神”的诗学精神
12
作者
涂
承
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7-32,共6页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qu...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无迹而神
道家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典诗歌中“理”的几种表现形式
13
作者
涂
承
日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4-75,共2页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虽说没有“哲理诗”这一类属名称,但以诗明“理”确为一种客观存在。其诗中之“理”在表现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依景明“理”、依事明“理”和议论明“理”三种类型。
关键词
中国
古典诗歌
表现形式
哲理
诗歌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明理诗审美特性浅析
14
作者
涂
承
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63-64,共2页
以诗明“理”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历代皆有。明理之诗以其在诗情氛围中透露出的理性光亮而引起的人们普遍的审美关注。即景寓意、因物寓理 ;辞以情发、理偕情行 ;理在言外、委婉含蓄 。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以诗明理
理性
审美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家思想与“无迹而神”的诗学精神
15
作者
涂
承
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738-744,共7页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qu...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无迹而神
道家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理思的审美演生
16
作者
涂
承
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50,共3页
唐诗虽以风神情韵擅长,却也不乏理思的普遍构成,唐诗中一些传之不朽的名篇,大都蕴涵着深长精妙的理思。立象尽意、即物寓理,思与境偕、理融无迹,辞以情发、理偕情行,理虽直陈、语短意新等形态特征,彰显出唐诗在古代诗歌理思演生上的经...
唐诗虽以风神情韵擅长,却也不乏理思的普遍构成,唐诗中一些传之不朽的名篇,大都蕴涵着深长精妙的理思。立象尽意、即物寓理,思与境偕、理融无迹,辞以情发、理偕情行,理虽直陈、语短意新等形态特征,彰显出唐诗在古代诗歌理思演生上的经典性、样本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理思
演生
意象
意境
情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应用写作学的教材建设
17
作者
涂
承
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文指出了目前应用写作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问题,搞好该学科的教材建设发表了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应用写作
教材
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
18
作者
曲菲
涂
承
日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通过论述作者在长期探索中而选取创作题材的历程,对哈代悲剧性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作品风格的演化。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英国
悲剧
小说
文学评论
性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三种审美范型
19
作者
涂
承
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7-91,共5页
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审美内涵并不局限于言、意关系上的"无辞有意",其审美范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言而妙"、"无迹而神"和"无理愈佳"。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以无为有
审美范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贾岛“奇僻”诗风的多元成因
20
作者
涂
承
日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0-194,共5页
在唐代诗坛,贾岛虽非声名显赫的一流大家,但他刻苦炼饰的创作精神与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却为其在名家林立、流派纷呈的中唐诗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后世拥有众多追随者。贾岛作诗偏于求"奇",后世诗评家也常以"奇僻"...
在唐代诗坛,贾岛虽非声名显赫的一流大家,但他刻苦炼饰的创作精神与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却为其在名家林立、流派纷呈的中唐诗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后世拥有众多追随者。贾岛作诗偏于求"奇",后世诗评家也常以"奇僻"总论其诗歌特点。这种诗风的形成受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其外因是元和诗变时代氛围下韩孟诗友求奇创新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影响及对杜甫奇特诗歌作风的继承,内因是多年的释子生涯所养成的独特的审美癖好及自身苦寒困顿的境遇导致其多选取异僻之物与幽奇之象来寄寓身世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岛
奇僻诗风
韩孟诗派
释子
寒士
杜甫诗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芬兰模式”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保亮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9-92,共4页
基金
洛阳理工学院教研项目"我校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研究"(编号:15JY-010)
"转型背景下地方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编号:15JY-035)
"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建构研究"(编号:13JY-0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高校转型既要立足"中国问题",也要借鉴有益的"最佳国际实践",在此基础上探索与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发展之路。以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为考察中心,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问题,"芬兰模式"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启示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产教融合,促进协同育人;注重实践环节,校企深度合作。
关键词
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芬兰模式
Key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Finnish model"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主学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构想
被引量:
4
2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9-82,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课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09-JKGH-AG-0478)阶段性成果
洛阳理工学院2009年度教研项目"<古代文学>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编号:09-JY036)成果
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升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全纳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09SJGLX294)的成果之一
文摘
受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着单靠传统教学模式和思路无法解决的问题。力求引入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利用网络平台,创设自主学习的有效环境;改革现行的成绩评定方式;建立科学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等。同时还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审慎推介教学参考书与"网络"资源话语等问题。
关键词
古代文学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中和”思想与古典诗歌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
2
3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
出处
《学术探索》
2004年第12期99-102,共4页
文摘
儒家崇尚的"中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多方面渗进与影响,含蓄蕴籍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诗学所追求的艺术极致与理想范式。受"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温柔敦厚"诗教说的形成、诗歌意境的创造以及形神写照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中和"精神。
关键词
中和
古典诗歌
温柔敦厚
意境
形神
Keywords
Golden mean
Ancient poetry
Gentle and kind
Artistic conception
Form and spiri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应用文体分类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
2
4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1-42,共2页
文摘
文体分类影响到应用文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改变其分类混乱的现状 ,首先应以现代写作理论体系的结构 ,规范应用文的内涵和外延。应用文是实用文的一个种属 ,特指机关、团体和个人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所惯用的各类文章。直接应用性是其基本功能 ,据此可分为公用文书和私用文书两大类。依照性质和使用范围 ,各种具体应用的文体都可以分别归于法定公文、一般事务公文、行业专用文书和日常应用文书四种。
关键词
应用文
内涵
外延
界定
应用写作
文体分类
类别
分类标准
Keywords
practical writings
styles
categorizations
分类号
H152.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以“理”入诗
被引量:
1
5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0,84,共5页
基金
洛阳市2003年社科规划项目"古代明理诗研究"(编号:2003D05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中国古典诗歌虽以“吟咏性情”为主要特质,却并不缺少“理”的艺术构成。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理”的合法性虽曾受到质疑,但以“理”入诗则又是历代皆有的诗学现象。无论先秦、汉、魏晋、唐、宋及至明清,理性光亮在古代诗苑中一路闪耀,从未停息。随着诗歌发展的不同阶段,理思的构成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程度。以“理”入诗的高层境界不失形象宛然、情韵悠长的诗性品格,而直下理语、缺乏情致的粗陋说教则多为人所诟病。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以理入诗
理思
情理并举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诗学“无迹而神”的语言策略
被引量:
1
6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6-228,共3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古代诗学‘无迹而神’的审美研究"(2006-GH-10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说是用"无迹"来赞颂"有神",倡导一种"求神似于形似之外"的诗学精神。其语言策略大体可归结为三种范型:曲形得神;变形得神;隐形得神。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迹而神
语言策略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诗学“无迹而神”说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
1
7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1-45,共5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古代诗学‘无迹而神’的审美研究"(2006-GH-100)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无迹而神"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中的一种审美形态,是与"以形写神"说相对而立的艺术命题。古代诗学倡言"无迹而神",其美学意义在于:就创作层面而言,"无迹而神"铸就了诗歌艺术含蓄蕴籍的美学品格与虚白的审美结构;就鉴赏层面而言,"无迹而神"关注了受众的"审美期待视野",体现出强烈的读者意识。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迹而神
美学意义
Keywords
classical poetry
spirit with no trac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科普创作对作者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
1
8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工程系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文摘
本文论述了科普创作对作者的基本要求,就科普创作的科学性、思想性文艺性的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科普创作
特征
作者要求
Keywords
popular science creation , characteristic, basic demand
分类号
G31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相生”
被引量:
1
9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文摘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 ,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虚实分写 ,情景互见 ;实象涵虚 ,融情入景 ;虚中有实 ,景藏情中 ,是“虚实相生”的三种常见形式。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情景
虚实相生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迹而神”的审美研究——“无迹而神”与佛教思想的契合
被引量:
1
10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3-158,共6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古代诗学‘无迹而神’的审美研究"(2006-GH-100)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中国古代美学形神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是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形"、"神"概念与佛教文化交糅、融合的结果。佛教"形神"观、"空"观的渗入以及佛教的中国化一禅宗的"顿悟"思维是助其形成与发展的异质文化因子。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无迹而神
佛教思想
审美研究
Keywords
classical poetry
Beauty in No Trace
Buddhism ideology
aethetic study
分类号
J06 [艺术—艺术理论]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尚“奇”看贾岛对杜甫诗风的接受
11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唐诗尚‘奇’流变研究"(编号:2012-GH-208)阶段性成果
文摘
杜甫是对贾岛诗风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盛唐诗人,贾岛作诗偏于求"奇"即是对杜甫诗风一偏的接受与传承。就诗风尚"奇"而言,贾诗承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诗歌风调上,由杜诗写眼前琐细病残之物,开辟到写幽奇荒僻之景;其二,在诗歌语言的锤炼上,继承杜甫"语必惊人"的赋诗精神,将作诗等同于生命进行精思苦吟;其三,在诗体对仗上通于变化之道,创作了许多奇恣活泼的"变体"对仗;其四,改变诗句惯常的结构顺序,制造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以期求取生新奇特的审美效应。
关键词
贾岛
杜甫
尚奇
诗风
接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家思想与“无迹而神”的诗学精神
12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7-32,共6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6-GH-100)
文摘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关键词
古代诗歌
无迹而神
道家思想
Keywords
classical poetry
Beauty in No Trace
Taoism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诗歌中“理”的几种表现形式
13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部
出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4-75,共2页
文摘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虽说没有“哲理诗”这一类属名称,但以诗明“理”确为一种客观存在。其诗中之“理”在表现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依景明“理”、依事明“理”和议论明“理”三种类型。
关键词
中国
古典诗歌
表现形式
哲理
诗歌艺术
Keywords
Classical poetry
Moral
Variet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明理诗审美特性浅析
14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63-64,共2页
文摘
以诗明“理”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历代皆有。明理之诗以其在诗情氛围中透露出的理性光亮而引起的人们普遍的审美关注。即景寓意、因物寓理 ;辞以情发、理偕情行 ;理在言外、委婉含蓄 。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以诗明理
理性
审美特性
Keywords
classical poetry
make reasons undrstood by poetry
reason
aesthetic feature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家思想与“无迹而神”的诗学精神
15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738-744,共7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古代诗学‘无迹而神’的审美研究"(2006-GH-100)
文摘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关键词
古代诗歌
无迹而神
道家思想
Keywords
classical poetry
Beauty in No Trace
Taoism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理思的审美演生
16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50,共3页
文摘
唐诗虽以风神情韵擅长,却也不乏理思的普遍构成,唐诗中一些传之不朽的名篇,大都蕴涵着深长精妙的理思。立象尽意、即物寓理,思与境偕、理融无迹,辞以情发、理偕情行,理虽直陈、语短意新等形态特征,彰显出唐诗在古代诗歌理思演生上的经典性、样本性的意义。
关键词
唐诗
理思
演生
意象
意境
情韵
Keywords
Tong poetry
logic
evolution
images
artistic conception
emo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应用写作学的教材建设
17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程经济系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0-62,共3页
文摘
本文指出了目前应用写作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问题,搞好该学科的教材建设发表了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应用写作
教材
问题
分类号
H15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
18
作者
曲菲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术委员会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部
出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文摘
通过论述作者在长期探索中而选取创作题材的历程,对哈代悲剧性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作品风格的演化。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英国
悲剧
小说
文学评论
性格
Keywords
English literature
Tragedy
Hardy's Works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三种审美范型
19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7-91,共5页
文摘
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审美内涵并不局限于言、意关系上的"无辞有意",其审美范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言而妙"、"无迹而神"和"无理愈佳"。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以无为有
审美范型
Keywords
classical poetry
taking nil as existence
aesthetic patter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贾岛“奇僻”诗风的多元成因
20
作者
涂
承
日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0-194,共5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2-GH-208)
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洛文学与河洛方言研究中心"项目(2010YR04)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唐代诗坛,贾岛虽非声名显赫的一流大家,但他刻苦炼饰的创作精神与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却为其在名家林立、流派纷呈的中唐诗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后世拥有众多追随者。贾岛作诗偏于求"奇",后世诗评家也常以"奇僻"总论其诗歌特点。这种诗风的形成受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其外因是元和诗变时代氛围下韩孟诗友求奇创新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影响及对杜甫奇特诗歌作风的继承,内因是多年的释子生涯所养成的独特的审美癖好及自身苦寒困顿的境遇导致其多选取异僻之物与幽奇之象来寄寓身世感慨。
关键词
贾岛
奇僻诗风
韩孟诗派
释子
寒士
杜甫诗风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芬兰模式”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刘保亮
涂
承
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主学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构想
涂
承
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家“中和”思想与古典诗歌的审美生成
涂
承
日
《学术探索》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应用文体分类的若干认识
涂
承
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略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以“理”入诗
涂
承
日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古代诗学“无迹而神”的语言策略
涂
承
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古代诗学“无迹而神”说的美学意义
涂
承
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议科普创作对作者的基本要求
涂
承
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相生”
涂
承
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无迹而神”的审美研究——“无迹而神”与佛教思想的契合
涂
承
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尚“奇”看贾岛对杜甫诗风的接受
涂
承
日
《中国韵文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道家思想与“无迹而神”的诗学精神
涂
承
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古典诗歌中“理”的几种表现形式
涂
承
日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古代明理诗审美特性浅析
涂
承
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道家思想与“无迹而神”的诗学精神
涂
承
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唐诗理思的审美演生
涂
承
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谈应用写作学的教材建设
涂
承
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
曲菲
涂
承
日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三种审美范型
涂
承
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贾岛“奇僻”诗风的多元成因
涂
承
日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