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饵料利用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邓梦颖 吴志强 +3 位作者 肖英平 胡向萍 肖鸣鹤 彭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
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 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蜕壳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日增重由(0.007±0.002)g下降为(0.002±0.001)g,蜕壳率由(100±0.000)%下降为(37.222±3.928)%,降幅明显;体长、体重变动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每组个体的平均摄食量和摄食率均与养殖密度成反比。此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总体来说不利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生长和摄食。在饲料利用方面,饵料转化率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蛋白质特定生长率、脂肪特定生长率和脂肪储积率随养殖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蛋白质储积率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幼虾 生长 摄食 饲料利用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时期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含量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肖英平 吴志强 +2 位作者 胡向萍 肖鸣鹤 彭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在幼...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在幼体发育Ⅱ龄幼体期和Ⅳ龄幼体期活力较高,其中Ⅳ龄幼体期该两种酶活力最高;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为先增高后降低,在Ⅲ龄幼体期,三种酶的活力达到最高,但与Ⅳ龄幼体期的酶活力比较无显著差异。总氨基酸含量在幼体发育早期逐渐降低,幼体发育至Ⅲ龄幼体期,其氨基酸含量最低,Ⅳ龄幼体期又有所增加。在测定的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幼体发育 消化酶 氨基酸
下载PDF
花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徐亮 王海军 +2 位作者 欧阳珊 吴小平 彭文 《江西科学》 2007年第2期156-157,189,共3页
以花的肾组织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体内注射——低渗处理——火焰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花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体细胞二倍体染色体数:2n=50,其组型为2n=16m+14 sm+16 st+4 t,NF=80,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形态上... 以花的肾组织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体内注射——低渗处理——火焰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花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体细胞二倍体染色体数:2n=50,其组型为2n=16m+14 sm+16 st+4 t,NF=80,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形态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鱼骨]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团头鲂暴发性败血症病原分离鉴定及免疫防治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伦 王玉兰 彭文 《江西水产科技》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从患有暴发性败血症的团头鲂体内分离到两个菌株,经攻毒试验证明是致病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采用两种不同条件对其进行灭活,分别为0.2%福尔马林25℃灭活24h和0.5%福尔马林4℃灭活24h,注射免疫团头鲂。通过测定受... 从患有暴发性败血症的团头鲂体内分离到两个菌株,经攻毒试验证明是致病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采用两种不同条件对其进行灭活,分别为0.2%福尔马林25℃灭活24h和0.5%福尔马林4℃灭活24h,注射免疫团头鲂。通过测定受免团头鲂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和血液中吞噬细胞活性以评估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制备的灭活菌苗均可刺激鱼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且采用0.2%福尔马林灭活的免疫效果优于0.5%福尔马林灭活,但二者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嗜水气单胞菌 免疫反应
下载PDF
鄱阳湖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亮清 熊春贤 +3 位作者 彭文 肖鸣鹤 严保华 王水平 《当代水产》 2012年第10期66-69,共4页
鳡鱼俗称大口鳡、水老虎、枪鱼,分类上隶属鲤形目、鲤科、亚罗鱼亚科、鳡属。鳡鱼分布于长江等各大江河干、支流及通达江河的湖泊、水库,是个体最大、最凶猛的淡水肉食性鱼类之一,多年来一直作为养殖水域的敌害生物予以"除野"。随着... 鳡鱼俗称大口鳡、水老虎、枪鱼,分类上隶属鲤形目、鲤科、亚罗鱼亚科、鳡属。鳡鱼分布于长江等各大江河干、支流及通达江河的湖泊、水库,是个体最大、最凶猛的淡水肉食性鱼类之一,多年来一直作为养殖水域的敌害生物予以"除野"。随着水体生态的破坏和酷渔滥捕,天然鳡鱼资源量逐年锐减,就连"鱼米之乡"的赣江、鄱阳湖也难见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技术 鄱阳湖 鳡鱼 肉食性鱼类 敌害生物 养殖水域 水体生态 鱼米之乡
下载PDF
日本锦鲤×广西长鳍鲤杂交试验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文 刘及仲 《水产科技情报》 1988年第2期14-15,共2页
日本锦鲤色彩缤纷,可供食用及观赏,据传,锦鲤起源于中国广西龙州锦鲤,江西兴国红鲤,浙江杭州金鲤,经日本水产专家长期培育杂交而来,现已有100多个品系,长鳍鲤的鳍条较长,体色鲜艳,亦具有食用和观赏价值。
关键词 日本锦鲤 杂交试验 品系 体色 观赏价值 兴国红鲤 培育 广西 浙江 江西
下载PDF
池养翘嘴红鲌人工繁殖技术初报 被引量:2
7
作者 俞泽溪 彭文 +6 位作者 万会平 熊春贤 王启林 夏向前 许亮清 王烈华 胡峻峰 《江西水产科技》 2006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混合催产剂型,对池塘培育成二冬龄的翘嘴红鲌亲鱼四批次共120组进行一次性催产注射,收集鱼卵进环道孵化。水温29℃,效应时间4h,共计产翘嘴红鲌鱼卵928万粒,经16~20h孵出全长5.23~5.25mm仔鱼378万尾,水温27-31℃需60h平游... 采用混合催产剂型,对池塘培育成二冬龄的翘嘴红鲌亲鱼四批次共120组进行一次性催产注射,收集鱼卵进环道孵化。水温29℃,效应时间4h,共计产翘嘴红鲌鱼卵928万粒,经16~20h孵出全长5.23~5.25mm仔鱼378万尾,水温27-31℃需60h平游。亲鱼运输成活率100%,产后24h平均成活率83%,催产率30.4~93.5%,受精率40.4~84.0%,孵化率40.6~60.0%,在江西首次突破了池养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关,初步掌握了翘嘴红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养翘嘴红鲌 人工繁殖
下载PDF
长江白鲢原种与人繁白鲢差异的研究
8
作者 彭文 刘及仲 《江西水产科技》 1987年第1期31-35,39,共6页
1958年我国首次突破家鱼人工繁殖大关以来,全国各地利用人工繁殖手段取得了大量的家鱼苗种。人繁具有花钱少,效益高、鱼种纯、方法简便,深受欢迎。然而,由于各地制种单位忽视了亲鱼的选择和饲养管理,导致人繁鱼种发生“退化”现象... 1958年我国首次突破家鱼人工繁殖大关以来,全国各地利用人工繁殖手段取得了大量的家鱼苗种。人繁具有花钱少,效益高、鱼种纯、方法简便,深受欢迎。然而,由于各地制种单位忽视了亲鱼的选择和饲养管理,导致人繁鱼种发生“退化”现象。1933-1985年我们承担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达的“长江白鲢原种与人繁白鲢差异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长江原种 人工繁殖苗种 生长 池塘养殖
下载PDF
简易设施条件下翘嘴红鮊人工繁殖试验
9
作者 熊春贤 许亮清 +1 位作者 彭文 严保华 《内陆水产》 2007年第10期23-24,共2页
翘嘴红舶(Erythfroculter-ishaeformis)俗称白鱼,鲤科、鳊舶亚科、红舶属。舶鱼栖息于自然水体中上层,为肉食性名优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历史上我省鄱阳湖及赣江水系均盛产翘嘴红舶,堪与“太湖白鱼”齐名。... 翘嘴红舶(Erythfroculter-ishaeformis)俗称白鱼,鲤科、鳊舶亚科、红舶属。舶鱼栖息于自然水体中上层,为肉食性名优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历史上我省鄱阳湖及赣江水系均盛产翘嘴红舶,堪与“太湖白鱼”齐名。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试验 设施条件 太湖白鱼 自然水体 名优鱼类 肉食性 消费者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翘嘴鳜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综述
10
作者 熊春贤 熊林武 +2 位作者 杜淑玫 胡峻峰 彭文 《江西水产科技》 2007年第1期7-11,共5页
优选野生鄱阳湖翘嘴鳜成熟个体为亲本,强化培育至5月初开展人繁。♀:♂=1:1—1.5,一次性注射混合激素,自然产卵,雌体剂量为LRH—A10—12ug+HCG700—800IU/k。水温23—25℃时效应时间25—27h,催产率90—100%,受精率50—60%... 优选野生鄱阳湖翘嘴鳜成熟个体为亲本,强化培育至5月初开展人繁。♀:♂=1:1—1.5,一次性注射混合激素,自然产卵,雌体剂量为LRH—A10—12ug+HCG700—800IU/k。水温23—25℃时效应时间25—27h,催产率90—100%,受精率50—60%,孵化率85%以上,水温24—26℃需30—31h出膜。采用同步繁殖的团头鲂苗作开口饵料鱼,采取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鱼、严防低溶氧综合症和NH3-N中毒、遍洒福尔马林和硫酸铜防治原虫病等措施,育苗成活率由20%提高到60—70%。针对滨湖地区和自然水体野杂鱼丰富的特点,总结了池塘套养、自然水体混养和网箱养殖商品鳜模式,探讨了池塘主养及饵料鱼配套技术,建立了健康养殖操作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繁育 健康养殖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