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卢伟锋 黄小进 +5 位作者 杨东海 蔡秋妮 张素真 李昭辉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9-660,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尽管严格抗凝仍然有20%。50%的中央型DVT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治疗 疗效分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外科常见病 DVT 中央型
原文传递
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溃疡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欧娟娟 蔡秋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914,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下肢静脉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后期严重的并发症,复发率高,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劳动能力、增加残疾等。因此,本研究探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溃疡复发高危因素,旨在为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溃疡复... 背景与目的:下肢静脉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后期严重的并发症,复发率高,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劳动能力、增加残疾等。因此,本研究探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溃疡复发高危因素,旨在为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溃疡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下肢静脉溃疡患者182例,所有患者均在慢性伤口门诊接受规范化换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复发率为47.2%。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有无行手术干预(χ2=19.206,P=0.000)、有无穿弹力袜(χ2=23.590,P=0.000)、是否重体力活动(χ2=29.495,P=0.000)、是否大量吸烟(χ2=9.173,P=0.002)与溃疡的复发明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4 kg/m2、女性、有无手术干预、是否穿弹力袜、重体力活动及大量吸烟是下肢静脉溃疡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下肢静脉溃疡复发率高,戒烟、减少重体力活动是降低下肢静脉溃疡复发的有效手段,临床上早期手术干预治疗,可减少患者溃疡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溃疡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髂动脉分支支架拓展应用保留单侧髂内动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玉龙 黄国强 +8 位作者 符伟国 王利新 卢伟锋 陈刚 陈艺辉 林越 谢新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2-791,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ⅡAA)的患者,髂动脉分支支架(IBD)是目前保留单侧髂内动脉(ⅡA)首选治疗方式,但商业化的IBD因个体化解剖差异而应用受限,难以满足所有患者情况,因此,本研究探讨IBD拓展应用保留单侧ⅡA的... 背景与目的:对于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ⅡAA)的患者,髂动脉分支支架(IBD)是目前保留单侧髂内动脉(ⅡA)首选治疗方式,但商业化的IBD因个体化解剖差异而应用受限,难以满足所有患者情况,因此,本研究探讨IBD拓展应用保留单侧Ⅱ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中采用不同方法拓展应用G-iliacTMIBD保留单侧ⅡA的3例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ⅡA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70岁;腹主动脉瘤(AAA)最大直径29~56 mm,保留侧ⅡA主干有效腔管径及扩张处最大直径分别为10~11 mm和17~20 mm。保留侧髂总动脉(CIA)及髂外动脉(EIA)直径分别为15~28 mm和13~18 mm,栓塞侧ⅡA主干扩张处最大直径25~37 mm。3例患者均接受EVAR,采用G-iliacTMIBD保留ⅡAA相对较小的一侧,弹簧圈栓塞ⅡAA较大一侧,技术成功率100%。保留单侧ⅡA拓展策略包括:将ⅡA桥接支架锚定于其主干相对健康管腔处,以及利用球扩式覆膜支架远端后扩放大特性,加强支架与扩张ⅡA远端密封性。围手术期无心梗、脑梗、出血及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保留侧ⅡA来源Ib型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出现肠系膜下动脉来源Ⅱ型内漏,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无明显改变;1例术后随访期间出现栓塞侧ⅡA分支来源Ⅱ型内漏,术后3个月内漏消失。均未出现臀肌跛行症状,无支架断裂、移位、血栓等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样扩张的主-髂动脉瘤患者,采用不同策略,拓展IBD应用以保留单侧ⅡA短期内可行、安全,其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髂动脉瘤 髂动脉分支支架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支架植入与普通球囊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TASC D级病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林越 +8 位作者 郭大乔 史振宇 卢伟锋 陈刚 黄玉龙 陈艺辉 王利新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联合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植入与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联合BMS植入治疗股腘动脉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D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联合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植入与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联合BMS植入治疗股腘动脉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D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以TASC D级股腘病变为标准纳入的接受DCB联合BMS植入及POBA联合BMS植入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其通畅率、免于靶血管再干预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15例符合股腘动脉TASC D级病变的患者,共120条患肢,平均闭塞长度(29.1±6.5)mm。DCB联合BMS组36例,37条患肢,POBA联合BMS组79例,83条患肢。中位随访时间18.1个月。两组术后3个月(89.2%比86.7%)、9个月(86.4%比76.9%)、1年(66.8%比70.9%)及2年(63.1%比56.9%)的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靶血管再干预率(FCD-TLR)术后3个月(100%比95.1%)、9个月(94.3%比82.3%)、1年(78.5%比80.6%)、2年(74.1%比68.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对于股腘TASC D级病变,相较于POBA联合BMS,DCB联合BMS的获益仍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药物球囊 股腘动脉
原文传递
8F Zelante和6F Solent血栓去除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林越 陈刚 +6 位作者 黄玉龙 陈艺辉 谢新胜 卢伟锋 王利新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比较8F Zelante和6F Solent血栓去除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1例急性或亚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2例, 年龄(60.5±... 目的比较8F Zelante和6F Solent血栓去除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1例急性或亚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2例, 年龄(60.5±14.4)岁。根据血栓去除导管不同, 分为Zelante组和Solent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溶栓时间、支架植入率、血栓清除率、通畅率、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51例DVT患者中, Zelante组15例, Solent组36例。Zelante组术中吸栓时间[(322.7±78.1)s 比(416.4±61.5)s, t=4.577, P=0.001]和溶栓时间[(46.3±28.8)h 比(96.1±39.5)h, t=2.796, P=0.010]少于Solent组, 但总体血栓清除效果优于Solent组(χ2=7.913, P=0.01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支架植入率、单次住院滤器回收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2.6±7.1)个月(范围:1~30个月)。随访期间, Zelante组无PTS出现。Solent组中再干预3例;PTS 6例, 其中3例为重度。结论相较6F Solent血栓去除导管, 8F Zelante导管治疗DVT具有更好的血栓清除效果, 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溶栓 血栓清除率
原文传递
硬化剂聚氧乙烯月桂醇醚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益鸣 李昭辉 +6 位作者 于仁祥 黄小进 卢伟锋 杨东海 徐刚 刘青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0-711,共2页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性疾病,故小儿好发,且大部分位于体表。临床上对于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无十分理想的模式。我们于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2年间采用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商品名:聚桂醇)门诊治疗体表血管...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性疾病,故小儿好发,且大部分位于体表。临床上对于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无十分理想的模式。我们于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2年间采用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商品名:聚桂醇)门诊治疗体表血管瘤患儿144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血管瘤 泡沫硬化剂 聚氧乙烯 治疗方法 月桂醇 小儿 临床效果 血管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导引下腔内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越 +8 位作者 余晓麟 卢伟锋 陈刚 黄玉龙 陈艺辉 谢新胜 王利新 符伟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导引下单纯球囊扩张(POBA)或球囊扩张联合金属裸支架(BMS)植入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收治的经3D-DSA评估后行腔内...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导引下单纯球囊扩张(POBA)或球囊扩张联合金属裸支架(BMS)植入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收治的经3D-DSA评估后行腔内治疗的17例TRA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压、血清肌酐(Scr)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通畅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Sc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eGFR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Scr水平均呈下降趋势,eGFR呈升高趋势(P﹤0.05)。17例TRAS患者中,6例行单纯POBA的患者术中行序贯球囊扩张后经术中造影检查确认残余狭窄率﹤30%,未发生限流性夹层,未进行一期支架植入术;总体1年通畅的患者为14例。单纯POBA和POBA联合BMS患者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21.4%(3/14)和78.6%(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TRAS病变,POBA联合BMS的短期疗效优于POBA,另外,3D-DSA技术不仅定位准确,病变检出率高,还节约造影剂和射线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动脉狭窄 肾移植 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 通畅率 再狭窄
下载PDF
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宝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4期194-198,共5页
目的分析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苄星青霉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0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常规注射)与观察组(100例,优质注射),对两组焦虑与疼痛... 目的分析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苄星青霉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0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常规注射)与观察组(100例,优质注射),对两组焦虑与疼痛情况、一次注射成功率、药物残余量、红肿渗液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注射前10 min与注射后30 min焦虑评分[(36.24±5.57)分、(30.17±3.58)分]均低于对照组[(42.25±5.65)分、(36.65±3.34)分],注射中与注射后30 min疼痛评分[(2.04±0.87)分、(1.13±0.59)分]均低于对照组[(3.22±0.99)分、(2.54±1.01)分](P<0.05)。一次注射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82.00%),红肿渗液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观察组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出现皮肤硬结、感染、针头阻塞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注射不仅有利于改善苄星青霉素注射疼痛,也利于缓解注射焦虑,一次注射成功率、注射安全性、护理满意度提高,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星青霉素 疼痛 焦虑 一次注射成功率 满意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聚桂醇体外杀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青 李昭辉 +4 位作者 巴亚斯 杨东海 黄小进 徐益鸣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聚桂醇对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融合细胞株EA.hy926,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聚桂醇对EA.hy926细胞株的杀伤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聚桂醇对EA.hy926细胞均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且药物浓度与细... 目的探讨聚桂醇对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融合细胞株EA.hy926,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聚桂醇对EA.hy926细胞株的杀伤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聚桂醇对EA.hy926细胞均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且药物浓度与细胞杀伤率呈正相关。其杀伤率为50%及90%时的药物浓度分别为32μg/ml和521μg/ml。结论聚桂醇注射液对EA.hy926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且药物浓度与细胞杀伤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EA.hy926细胞株 杀伤效果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3D-DSA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艺辉 +7 位作者 卢伟锋 陈刚 黄玉龙 林越 谢新胜 王利新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评估3D-DSA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通过症状、体征、结合CTV或MRV检查可疑诊断为IVCS并且行髂静脉造影的171例患者,比较MRV、2D-DSA与3D-DSA对IVCS诊断效能,并且评估3D-DSA在IVCS诊疗中的图... 目的:评估3D-DSA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通过症状、体征、结合CTV或MRV检查可疑诊断为IVCS并且行髂静脉造影的171例患者,比较MRV、2D-DSA与3D-DSA对IVCS诊断效能,并且评估3D-DSA在IVCS诊疗中的图像优势。结果:171例患者中93例同时行MRV及3D-DSA,101例同时行2D-DSA及3D-DSA。以3D-DSA为金标准,MRV的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72.73%,Youden指数为0.48;2D-DSA的灵敏度为90.22%,特异度100%,Youden指数为0.90。2D-DSA和3D-DSA,MRV和3D-DSA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3D-DSA可提高IVCS的检出率,有更好的影像学评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像 三维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Viabahn覆膜支架在15例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小进 +4 位作者 卢伟锋 孙虎 徐益鸣 杨东海 吴旻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腔内治疗15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11例,医源性损伤2例,动脉夹层1例,车祸伤1例。所有患者在经血管造影明...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腔内治疗15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11例,医源性损伤2例,动脉夹层1例,车祸伤1例。所有患者在经血管造影明确病变后,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结果1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共植入17枚Viabahn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5~24个月,仅有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术,余14例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血运重建,具有可行性好、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特点,可为下肢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提供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ahahn覆膜支架 下肢 动脉疾病
下载PDF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玉龙 +7 位作者 陈艺辉 林越 卢伟锋 陈刚 谢新胜 王利新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95-697,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20年7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系统Lifestream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9例病例,年龄39~80(64.3±12.7)岁,均为男性。共应用10枚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4枚应用于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1... 回顾性分析2020年7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系统Lifestream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9例病例,年龄39~80(64.3±12.7)岁,均为男性。共应用10枚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4枚应用于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1枚应用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过程中髂支补救性重建;5枚应用于4例胸、腹主动脉患者腔内修复中内脏及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其中植入于肾动脉3枚、2枚分别作为烟囱支架用于左锁骨下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重建。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完全覆盖病变,无明显残余狭窄。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髂支压迫,经植入Lifestream后完全纠正。4例主动脉病例中,均完成分支动脉重建,其中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者(烟囱)出现少量Ⅰ型内漏,随访1个月后内漏消失。应用Lifestream总体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梗死、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靶血管通畅,无支架移位、断裂、支架内狭窄等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适用于多种血管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腔内修复 球囊扩张 闭塞性病变 左侧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血管疾病 补救性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CTA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李昭辉 +4 位作者 黄小进 卢伟锋 徐益鸣 杨东海 刘青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比较,研究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组64例,糖尿病组57例的CTA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病变狭窄程度,分为0、1、2、3级,然后整理数据,进行...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比较,研究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组64例,糖尿病组57例的CTA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病变狭窄程度,分为0、1、2、3级,然后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组在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病变程度较糖尿病组严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下肢动脉病变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动脉硬化病变分析,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均为双侧对称性发病,在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及腘动脉中,非糖尿病患者较糖尿病患者病变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硬化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腘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旻 +9 位作者 卢伟锋 陈刚 黄玉龙 陈艺辉 周修适 王利新 郭大乔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5-711,共7页
目的:比较腘动脉瘤(PAA)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3例P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23条肢体)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11例(13条肢体)行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腘动脉瘤(PAA)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3例P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23条肢体)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11例(13条肢体)行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随访结果。结果:腔内修复组患者年龄与高血压病合并症比例明显大于开放手术组(χ~2=8.250,P=0.008;χ~2=6.203,P=0.024),而两组在其他合并症、术前瘤体直径、术后伤口并发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开放手术组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腔内修复组6例(54.5%)全麻下完成腔内手术(χ~2=12.257,P=0.002)。腔内修复组术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t=-4.221,P=0.000;t=-3.090,P=0.002)。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120个月),开放手术组有5例再次干预,其中2例行截肢术;腔内修复组有2例再次干预。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免于再次干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外科手术风险高、解剖学条件合适、流出道情况良好的PAA患者,腔内修复术短中期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恢复快,可替代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腘动脉 血管内操作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华青 侯凯 +8 位作者 陈刚 卢伟峰 王利新 蒋俊豪 郭大乔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9-686,共8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8例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ISMAD一期接受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8例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ISMAD一期接受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14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再发,临床影像学表现较前均明显加重。5例患者腔内治疗成功,共植入11枚支架;3例患者导丝无法选入远端真腔,腔内治疗失败,其中2例转为保守治疗,1例转为开腹手术。围手术期间5例患者成功接收腔内修复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腔内治疗失败者2例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其中1例因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另1例接收开放手术治疗恢复远端血供后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存在持续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腔内修复5例中,2例SMA夹层重构差(假腔部分血栓化,远端真腔有狭窄,分支显影稀疏),1例部分重构,2例完全重构;开放手术治疗者恢复良好,慢性SMA缺血症状消失;保守治疗者仍残留慢性SMA缺血症状,但较入院时改善。结论:症状性ISMAD保守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复发后病变较初发时明显加重,腔内手术难度和失败率增加,并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复发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经腹小切口超声引导系膜穿刺逆向开通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全堵病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艺辉 +5 位作者 符伟国 王利新 卢伟锋 黄玉龙 陈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53-1459,共7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患者,尤其是存在开口处动脉粥样硬化性无残端病变,开腹逆行肠系膜动脉支架置入术(ROM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该手术创伤较大,一些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并不适合。笔者通过报告1例SMA全堵病变病例的... 背景与目的:对于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患者,尤其是存在开口处动脉粥样硬化性无残端病变,开腹逆行肠系膜动脉支架置入术(ROM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该手术创伤较大,一些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并不适合。笔者通过报告1例SMA全堵病变病例的治疗过程介绍一种改良的微创ROMS技术,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SMA全堵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4岁女性,诊断为SMA闭塞引起的慢性肠系膜缺血,行杂交手术再通SMA。结果:患者SMA开口处为无残端完全闭塞病变且无侧支血管与腹腔干动脉及脾动脉沟通,顺行或逆行血管腔内开通均无法进行。因患者全身条件较差,难以耐受开放血运重建手术和传统的ROMS。遂做腹部做小切口,超声引导下经系膜穿刺SMA远端建立通路,导丝顺利逆向通过SMA闭塞处进入降主动脉;右侧肱动脉入路导管和逆向导丝对接后顺利正向通过病变,完成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消失,3个月后随访CTA示,支架形态、位置良好,血流通畅。结论:对于血管腔内治疗失败且全身条件较差的SMA闭塞患者,通过经腹小切口超声引导系膜穿刺逆向开通SMA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 肠系膜上动脉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腘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
17
作者 陈刚 +8 位作者 卢伟锋 陈洁瑛 黄玉龙 陈艺辉 林越 谢新胜 王利新 符伟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8-1635,共8页
背景与目的: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是下肢静脉腔内手术的常用入路之一,目前多是采用俯卧位,但长时间的俯卧位手术会让患者感觉不适。因此,本研究探讨采用仰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腘静脉的可行性,并比较采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方法的优劣... 背景与目的: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是下肢静脉腔内手术的常用入路之一,目前多是采用俯卧位,但长时间的俯卧位手术会让患者感觉不适。因此,本研究探讨采用仰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腘静脉的可行性,并比较采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将髂静脉狭窄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下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腘静脉穿刺,分析术中穿刺所用时间、患者不适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7例患者,其中仰卧位组14例(16条肢体),俯卧位组13例(16条肢体)。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病变静脉处理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仰卧位穿刺腘静脉所用的操作时间与俯卧位穿刺腘静脉所用的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4~6.2)min vs.4.2(3.5~4.4)min,P>0.05]。仰卧位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俯卧位组[2.0(1.0~2.8)vs.6.0(4.0~8.0),P<0.01]。仰卧位组有1例术后腘动脉分支出血,经过超声引导下压迫动脉破口后成功治愈。结论:与俯卧位穿刺腘静脉相比,仰卧位穿刺腘静脉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明显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因此,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下肢 血管内操作 穿刺术 腘静脉 体位
原文传递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18
作者 黄玉龙 +2 位作者 王剑城 陈艺辉 卢伟锋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5期9-12,共4页
目的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腔内治疗的单中心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收治的14例PT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腔内治疗,统计并分析患者特点、手术信息及随... 目的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腔内治疗的单中心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收治的14例PT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腔内治疗,统计并分析患者特点、手术信息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均具有明确的血栓形成史,为闭塞性病变,2例累及双侧下肢,10例累及左下肢,2例累及右下肢;4例超声提示存在深静脉瓣膜返流。手术情况为,2例未能通过病变,仅造影;5例因病变较长,流入道不佳,仅行球囊扩张;7例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各植入金属裸支2枚,其中1例因后扩支架致血管破裂植入补救性覆膜支架1枚。手术成功率、术后1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5.7%、91.7%,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等重大并发症,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随访结果为,1例术后1个月出现双下肢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再次行深静脉血栓吸栓和置管溶栓治疗;11例所有靶血管通畅,其中,7例行支架植入患者无支架断裂、移位、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应用于PTS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成功率、1年初级通畅率及安全性均较高。流入及流出道的充分评估、支架的选择和植入及有效的抗栓方案是决定PTS腔内治疗远期通畅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腔内治疗 髂总静脉 髂外静脉 股总静脉 股浅静脉
下载PDF
编织型支架充分突入下腔静脉释放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19
作者 林越 +7 位作者 卢伟锋 陈刚 黄玉龙 陈艺辉 谢新胜 王利新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编织型支架充分突入下腔静脉释放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采用编织型支架突入下腔静脉释放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随访结果进行统... 目的探讨编织型支架充分突入下腔静脉释放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采用编织型支架突入下腔静脉释放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8例患者,合并急性血栓形成7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例,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108例。本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植入2.03±0.77枚支架。23例溃疡患者术后有18例溃疡愈合,愈合率达78.26%,术后CEAP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t=11.54,P<0.01),术后1年支架一期通畅率97.46%,二期通畅率98.31%。结论编织型支架充分突入下腔静脉释放治疗髂静脉压迫性疾病,支架通畅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支架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聚桂醇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青 李昭辉 +4 位作者 巴亚斯 杨东海 黄小进 徐益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52-1652,共1页
聚桂醇是一种新型硬化剂,本研究旨在观察聚桂醇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杀伤作用 肝癌细胞 体外 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