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屈旭宽 +5 位作者 景雅 艳萍 许智慧 崔慧林 乔从进 李海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9-654,共6页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胚龄9d(E9)-E15(各胚龄取3-7只)小鼠心连续石蜡切片,用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体、抗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ISL-1)抗体、抗增殖细胞核...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胚龄9d(E9)-E15(各胚龄取3-7只)小鼠心连续石蜡切片,用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体、抗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ISL-1)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抗BMP-2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E9,流出道心胶质内无细胞,心肌增殖活性低,BMP-2弱表达于流出道心肌、心内膜及心包腔背侧壁。E9-11,流出道增长,心包腔背侧壁ISL-1阳性细胞至流出道远端分化为心肌细胞后增殖逐渐减弱。E10-11,流出道嵴内间充质细胞逐渐增加,可见BMP-2、PCNA阳性细胞;流出道BMP-2表达逐渐增强达高峰,向两端延伸逐渐减弱,动脉端可及心包反折处。E12,流出道缩短,BMP-2表达减弱。E13-15,流出道隔逐渐肌化,BMP-2在心脏近大血管部心肌呈较弱表达。E10-13,流出道远段心肌呈低增殖活性,近段及右心室心肌增殖成小梁致右心室形成及扩大。结论 BMP-2诱导第二生心区(SHF)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添加至心动脉端,参与心流出道嵴的发育。BMP-2抑制流出道心肌增殖,流出道近段BMP-2表达减弱重启了心肌细胞增殖,致右心室形成及流出道缩短。低水平的BMP-2可能诱导流出道隔间充质细胞向心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心流出道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增殖细胞核抗原 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心内膜垫发育的形态学特征
2
作者 艳萍 景雅 +3 位作者 李海荣 乔从进 武珊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心内膜垫的形成与融合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选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磷酸化组蛋白H3(PHH3)抗体,对30只胚龄9~13d小鼠胚胎连续切片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心内膜垫的形成与融合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选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磷酸化组蛋白H3(PHH3)抗体,对30只胚龄9~13d小鼠胚胎连续切片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选15只胚龄12d、12.5d、13d小鼠胚胎心脏制作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胚龄9d,心房与心室之间可见缩窄的房室管,房室管的心胶质较厚,但未见间充质细胞出现。胚龄10d,房室管心内膜垫开始形成,但连续切片观察显示背侧心内膜垫体积大于腹侧心内膜垫,且背侧心内膜垫对应的α-SMA、MHC阳性房室管心肌向心内膜垫内有明显延伸。心内膜垫内间充质细胞不表达α-SMA或PHH3。胚龄11~12d,背、腹侧心内膜垫变得对称,垫内间充质细胞增多,偶见α-SMA或PHH3阳性细胞。胚龄12~13d,两侧房室管心内膜垫彼此接近开始融合。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仅部分间充质细胞相邻细胞膜彼此相贴,局部形成细胞连接。胞质内可见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微丝较少。结论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心内膜垫形成时首先表现为内皮细胞由扁平变为立方形;两侧房室管心内膜垫形成不同步;房室管心内膜垫融合时间充质细胞局部形成细胞连接,胞质内微丝少,与流出道嵴融合时的超微结构特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房室管心内膜垫 融合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胚胎后第二生心区与心房的发育
3
作者 屈旭宽 +2 位作者 李海荣 景雅 艳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0,共6页
目的:探讨后第二生心区isl1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以及小鼠胚胎心房的发育.方法:对胚龄9~15 d小鼠胚胎心石蜡切片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isl1和Nkx2.5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胚龄9~12d,isl1阳性细胞主... 目的:探讨后第二生心区isl1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以及小鼠胚胎心房的发育.方法:对胚龄9~15 d小鼠胚胎心石蜡切片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isl1和Nkx2.5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胚龄9~12d,isl1阳性细胞主要聚集于咽前间充质、心包腔背侧壁的脏壁中胚层、心背系膜以及窦房结、腔静脉瓣.此期心背侧间充质突(DMP)形成,并与房室管心内膜垫、原发隔融合.在胚龄13 d,isl1阳性细胞局限于心包腔的右腔静脉壁与窦房结.胚龄13~15d,DMP与心包内腔静脉、冠状窦壁进行心肌化.结论:后第二生心区isl1阳性细胞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分布模式不同,参与心房的发育.DMP来源于后第二生心区,参与原发孔的封闭.DMP的心肌化是由于原发隔的心肌细胞迁移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第二生心区 胚胎心房 心背侧间充质突 转录因子isl1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