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技术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4期97-100,共4页
在近年来,信息技术拥有非常快的发展速度,在此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不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而且使人们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取得了长足进步。现阶段,在各个社会生产领域都存... 在近年来,信息技术拥有非常快的发展速度,在此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不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而且使人们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取得了长足进步。现阶段,在各个社会生产领域都存在着计算机的身影,因此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信息安全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首先阐述现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大数据技术,然后分析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最后探讨现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大数据技术 信息安全
下载PDF
双目峰口岸鼠类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革 +6 位作者 孙佳 王玮琳 罗雁非 吴星 路欣承 刘阳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双目峰口岸鼠类分布及进化关系。方法 2017年在双目峰口岸,采用夹夜法捕鼠,采用PCR法扩增鼠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NCBI进行比对,并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捕获5种97只鼠,棕背鼠... 目的了解双目峰口岸鼠类分布及进化关系。方法 2017年在双目峰口岸,采用夹夜法捕鼠,采用PCR法扩增鼠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NCBI进行比对,并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捕获5种97只鼠,棕背鼠平和红背鼠平为双目峰口岸优势鼠种,构成比分别为50.52%和28.86%,其次为大林姬鼠,占17.53%。2017年7月鼠密度为4.22%,9月为9.8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棕背鼠平和红背鼠平在同一分支下,其他鼠种在另一分支。结论基于cytb分子鉴定技术对双目峰口岸鼠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岸 鼠类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中朝边境长白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阳 +4 位作者 徐宝梁 王静 王建成 张吉 杨宇 《口岸卫生控制》 2016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掌握2013-2014年中朝边境长白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PCR检测蜱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巴通体5种病原体。结果检测发现伯氏疏螺旋体2例、立克次体28例、巴通体6例。其中立克次体是长白口... 目的掌握2013-2014年中朝边境长白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PCR检测蜱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巴通体5种病原体。结果检测发现伯氏疏螺旋体2例、立克次体28例、巴通体6例。其中立克次体是长白口岸地区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蜱传病原体。结论中朝边境长白口岸蜱类携带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巴通体等病原体,为蜱传疾病的防控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口岸 蜱类 病原体
下载PDF
双目峰口岸鼠类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分析
4
作者 王玮琳 徐阳春 +5 位作者 杨迪 姜永莉 吴星 刘阳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2年第10期20-24,共5页
掌握双目峰口岸鼠类分布以及汉坦病毒流行情况,以加强该口岸地区汉坦病毒的防控。在双目峰口岸地区采用夹夜法捕鼠,取肺组织提取RNA,采用特异性汉坦引物(M段)进行RT-PCR检测汉坦病毒,测序结果经NCBI-blast比对后,使用MEGA 7.0构建部分M... 掌握双目峰口岸鼠类分布以及汉坦病毒流行情况,以加强该口岸地区汉坦病毒的防控。在双目峰口岸地区采用夹夜法捕鼠,取肺组织提取RNA,采用特异性汉坦引物(M段)进行RT-PCR检测汉坦病毒,测序结果经NCBI-blast比对后,使用MEGA 7.0构建部分M段汉坦病毒系统发育树。共采集了97只鼠,形态学鉴定结果为红背䶄、棕背䶄等共5种。检测出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型,带毒率为22.68%。大林姬鼠带毒率最高为29.42%,其次为红背䶄和棕背䶄。基于邻接法(NJ)构建的M段汉坦病毒系统发育树显示,22个SEO型汉坦病毒测序样本均与朝鲜汉坦病毒DPRK08聚类在一起。本次的监测结果显示棕背䶄、红背䶄、大林姬鼠均为该地区的优势种,汉坦病毒病原体检出率较高,以上结果均与以往调查结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峰口岸 汉坦病毒 进化树
原文传递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蜱传立克次体的鉴定和分型
5
作者 刘阳 郑旭 +5 位作者 王玮琳 丁旭 孙舒 孙晶莹 路英丽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5年第S1期60-64,共5页
目的建立PCR-DHPLC检测法,对5种蜱传人类致病性立克次体进行准确、快速的分型检测。方法针对蜱传5种致病性立克次体的Osp A为靶基因进行PCR扩增,本研究所用目的片段为合成片段,连接于18-T载体,选用1对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此片段。扩增产... 目的建立PCR-DHPLC检测法,对5种蜱传人类致病性立克次体进行准确、快速的分型检测。方法针对蜱传5种致病性立克次体的Osp A为靶基因进行PCR扩增,本研究所用目的片段为合成片段,连接于18-T载体,选用1对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此片段。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513 bp、533 bp、533 bp、533 bp、533 bp。应用42株菌株进行特异性实验,建立PCR-DHPLC反应体系,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实际样本检测。结果应用PCR-DHPLC技术可很好的区分5种致病菌,在核酸水平上达0.01 pg/μl。实际样本的峰型与标准峰型有较好对应性。结论 PCR-DHPLC法在实际样本检测中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立克次体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立氏立克次体 康氏立克次体 黑龙江立克次体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